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转贴] 军旗和日本陆军

作者:Kilo11% q) b  ]% `+ x/ W# k# r+ s. M2 G" G
( R, c) K# C9 r
旭日旗的起源/ G  h2 z' {9 W, Z1 i8 A6 R
    现在的人们一般都将日本的“旭日旗”理解为被称作“军舰旗”或“海军旗”的海军专用旗帜。但早在1870年(明治3年)5月15日公布的名为〈太政官布告第355号〉《陆军国旗并诸旗章兵部省挑灯幕等图面之通候条府藩县一般纷敷印相用申间敷候事》的通告中,“旭日旗”的图案最初是以“陆军御国旗”的名称出现在公众场合的。根据通告“陆军御国旗”宽4尺4寸(约134.2cm),长5尺(约152.5cm),长宽比是1.14比1,形状近似正方形。日之丸(红太阳)直径为国旗长的三分之一,位于旗的中央。有16条红色光线从日之丸呈放射状向外延伸。
) d# f. m4 I! t" j( q* m: P: Z  R    自从柏利的黑船敲开了幕府闭关锁国的大门之后,疲弊无力的幕府实际上已经没有能力阻挡国内“大政奉还”的历史潮流。围绕着近代国家的诞生,幕府及支持幕府的藩镇与天皇的新政府之间延续着惨烈的战争。从1868年(庆应4年或是明治元年)总称为“戊辰战争”的爆发开始,经鸟羽·伏见、东北、北越、函馆战争,直到1869年5月榎本武扬在函馆五稜郭投降才给日本国内连绵不断的征战划上个句号。\r5 A- M4 k4 j$ @# J
    对于维新后成立的明治政府来说,加强直属于中央政府的政府军的近代化建设是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太政官下辖的兵部省决定了新建的日本海陆军(1872年后改称为陆海军)的编制、军服、军衔称呼、军旗等等具体事宜。1870年4月的兵部省构成大致如下:7 S' s+ c) F0 M; {- c; |
卿:有栖川炽仁亲王
( k0 m3 p5 Z3 H( \" t: Z; Q2 T' p0 j大辅:前原一诚' I: _$ c+ D, t
小辅:久我通久5 U6 o3 t7 c4 \% g* r/ N! U
大丞:山田显义、川村纯义、黑田清隆
% x. V- o2 D! a( g) x/ G: J权大丞:船越卫、蚁川直方
# z* |- S! a2 b5 d; `小丞:曾我祐准、增田明道、佐野常民
& v6 J  Q/ G0 l& q4 J9 V9 v" o2 c$ A( U2 p3 C0 i( C
有栖川炽仁亲王
" x" [7 s) s$ L/ k
( d, B$ p& H8 j" n+ e2 l4 S山田显义
8 D, ^9 Y4 b: l. p5 E, H2 @, q5 D+ y; _; Y  b: L) C5 D6 k
川村纯义) a' G8 p2 F+ @- {# R
, @! [& m+ j/ }6 N9 Z
曾我祐准
4 b+ l  `5 `; t0 I$ a$ P% }    1870年4月的时候,正值大村益次郎大辅(就是电影《最后的武士》中那个讨厌的胖子)被暗杀后,前原一诚(后来在“荻之乱”后被问罪斩首)继任大辅,而山田显义、川村纯义二人则刚刚被任命为大丞。这个时候的兵部省公务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进展,而相互敌视的萨摩、长州两派在兵部省内部进行激烈的派系之间权力斗争。实际上认真着手进行陆军兵制改革的只有山田显义大丞、曾我祐准小丞和原田一道兵学寮权头这三人。具体事务中,原田负责口译有关陆军兵制的荷兰语原著,曾我负责参照日本历来旧式兵制来制定临时草案,而山田决定最终方案。最终方案在大小丞会议上通过决议才能正式采用。决定后的日本陆军兵制基本上基于西洋列强诸国一般的兵制,参照日本古代兵制后决定相应的日语名称。陆军的将官从近卫府,佐尉官从卫门府,下士官从镇守府中选拔。各个部队的单位名称(诸如:连队、大队等等)以及军旗、徽章等等大多数也是在那时决定的。
0 D) f% y: B4 `0 G! Z
" c& @# U+ [8 S4 z. g& h5 Q% `大村益次郎的铜像4 |8 A8 d& o! x$ d9 n" S6 b
    戊辰战争期间,中央政府的倒幕军使用的是天皇朝廷下赐的十六瓣菊花纹旗。其他的地方藩镇,例如萨长土肥(萨摩、长州、土佐、肥前)的部队主要使用红白相间的识别旗。还有不少部队的士兵是将红色的锦制袖章作为政府军标志来使用的。
3 i( R6 }' ^) d; U. y3 V& I    日本皇室(朝廷)所采用的正式御用纹章是日月纹章。金色的圆和银色的圆分别代表着太阳和月亮,意味吸取了日月之精华。金色和银色的圆左右对称的布局就是日月纹章。而菊花则在很久以前(有具体文字记载的是仁德天皇时代前后,相当于中国南北朝时期)就从中国大陆传入日本,日本皇室将菊花尊崇为长寿之灵草,不久便融入宫廷的生活以及仪式中。
, U2 g2 p. z+ i# h3 Y7 |& u1 f    幕府末期,幕府和倒幕派之间的矛盾随着向天皇“大政奉还”这一王权复古的历史潮流不断地尖锐化。朝廷的岩仓具视、萨摩藩的大久保利通和长州藩的品川弥二郎等人策划,参照日本国学家玉松操设计方案秘密并制造了的十六瓣菊花纹的红白旗以及锦布的日月纹章。当京都的伏见、鸟羽之战打响之后,新政府军便立刻打起了事先准备好的象征官军的“锦御旗”(上述的十六瓣菊花纹红白旗),此举鼓舞了政府军的士气并严重打击了幕府军的气焰。7 h% Z4 _0 h8 z% R

4 O6 T2 Z! Q" c* e9 }6 R岩仓具视
; Z" |  r: |0 s; O0 m0 P1 u  \8 N7 S( v
大久保利通3 [+ [+ Q& o& c" m9 J/ {

& T  I! U; {4 s. T4 d品川弥二郎
0 A; ~. P. }6 g# r% M$ p4 K    “日之丸”早已经无形中成为了国内外日本国旗的标志,无论是倒幕的政府军还是幕府军都使用了“日之丸”来表明自己是正统。诸如在上野宽永寺之战中的彰义队使用的日章旗、庄内藩使用的日章旗、会津藩部队使用的日章的袖章、长冈藩河井继之助配发给属下部队的日之丸的折扇、函馆战争中五稜郭城上打出的日章旗等等,幕府军以及支持幕府的藩镇军都在戊辰战争中使用了“日之丸”。出乎人们意料的是,率先将“日之丸”作为日本象征使用的不是明治维新后的新政府,而是德川幕府。4 w1 R, H2 t, B+ P, h
    当然除了“日之丸”,幕府的其他同盟军也曾经使用其他各式各样独特的军旗,诸如庄内藩的酒井吉之丞配发给属下部队(庄内藩第二大队)的绘有北斗七星的“破军星旗”(又称“七星旗”)以及线条圆滑的五角星那样支持幕府的藩镇部队的标志。
: B& y8 V. C! D( O% r+ O7 J' w( s  X8 @# Z2 Y$ y# ^
庄内藩第二大队使用的绘有北斗七星的“破军星旗”
4 X7 f! h+ t* G9 ^    兵部省中专门负责设计军旗的人应该非常了解“日之丸”历史和戊辰战争前线各个部队实际所用军旗的情况,所以在提出新军旗方案的时候采用了“日之丸”,并将“日之丸”称为“旭旗”(日语中“旭”和“旭日”是相同的),将从红色“日之丸”发出十六条放射状光线称为“日足纹”。, k' i0 e$ F6 \( V5 E
    日本皇室所采用的菊花纹章和从红色“日之丸”发出十六条放射状“日足纹”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成型的“旭日旗”极有可能是十六瓣菊花纹章加上“日之丸”的最终产物。天皇正式宣布十六瓣两重菊花纹章是皇室专用纹章是进入明治时期之后(明治2年的1869年)的事,1871年(明治4年)正式禁止日本民间无端使用皇室的菊花纹章。8 R9 n2 w, C$ i/ z4 O, K
9 d+ t4 g' `& I8 t
皇室的十六瓣菊花纹章
: ~2 p; ]& Z8 B6 {0 x- r    在深究下去,德川幕府正式宣布和外国有往来的船只都使用“日章旗”(也就是“日之丸”)来表明日本船只的身份。一直到幕府末期的倒幕运动为止,“日章旗”实际上就是幕府海军所使用的海军国旗的代名词。作为戊辰战争的胜利者,由萨长土肥为中心组成的政府军在向近代化军队过渡、建立新式陆军的过程就必须采用新军旗和之前的幕府军以示区别,这才有1870年公告中“陆军御国旗”的最终诞生。" O* Y& Y& N8 a4 n$ b
    “陆军御国旗”是否如前所述是兵部省独创的已经不得而知。如果不是话,是谁最早开始用旭日作为表示,旭日是从何时起开始区别使用八条和十六条图案,这些现在都已经无法考证了。现在由日本函馆市立博物馆五稜郭分馆收藏的《函馆大战争之图》(永岛孟斋画)这一锦画中描绘了手持八条旭日旗战斗的新政府军,内亭夏良所画的《白虎英勇鉴》中则描绘了胸口带着旭光纹章切腹自杀的会津藩少年士兵。锦画是在战后为了大众的娱乐而基于历史故事加上想象杜撰所绘,虽然没有经过精细的历史考证,然而却是反映当时实际景象的贵重资料。
) A5 e. h0 }  G" P9 W2 c/ y  M2 `. D6 ?7 j+ n6 p( Y8 p: m
由日本函馆市立博物馆五稜郭分馆收藏的《函馆大战争之图》(永岛孟斋画)
+ O6 `* @( a. q4 s/ `, M+ s) `  M5 m
    幕府末期,幕府军在法国军事顾问团的指导和援助下拥有了凌驾于萨长联军之上的海陆军。幕府的小栗上野介忠顺接受法国的援助于1864年(元治元年)设立了横须贺制铁所,主要用于造船。而栗本锄云在之后的1865年(庆应元年)设立了法语学校。1866年(庆应2年)法语学校的毕业典礼上,栗本贞治郎作为毕业生代表向法国驻江户公使罗什(Roche)作了答谢。法国政府在1867年应幕府相邀派遣了首批法国军事顾问团抵日,协助幕府训练新式幕府军。4 y$ P) K3 u* @2 u

5 x! \) _2 Y" o+ Y7 z" X" t[ 本帖最后由 U-571 于 2007-1-26 22:23 编辑 ]
彩虹!
连队旗的诞生
. P& W, f  \( Z3 V3 `$ g) N- K1 [
    明治维新后的新政府陆军继承了幕府遗留下来的法式兵制,1870年(明治3年)10月公布的太政官布告649号上就明确规定“海军采用英吉利式、陆军采用法兰西式”。1872年第二批法国军事顾问团抵日,和新政府携手组建新式陆军。通过法国军事顾问团的一员——路旁上尉(Rebon)给法国国内的家信,还可以得知日方还向法国军事顾问团询问法国陆军旗的详细尺寸。由此可以推测明治维新后的新政府试图参考当时拿破仑三世治下的法国陆军旗的规格和尺寸来设计日本新政府陆军的军旗。
1 n3 L* A, C2 y2 N/ _. y* i    1874年12月2日公布的〈太政官布告第130号〉《陆军步骑炮三兵联队军旗并步兵大队旗及同向导旗别纸图面之通被定候条此旨布告候事》中规定了新编成连队的正式军旗。其中步兵连队的旭日军旗长3尺3分(约100cm),宽2尺6寸4分(约80cm)。旗边镶着金色的缎带,旗最外围是紫色的丝绸流苏(1885年修正为常备部队使用紫色,后备役部队使用红色)。这样的步兵连队旗的长宽比为1.25比1,比1870年制定的“陆军御国旗”小得多。除此之外旗杆规定为黑色的长杆,旗杆最上面顶着菊花纹标志。标明连队番号的白布(长24.2cm,宽21.2cm)必须缝在靠近旗杆的连队旗下端。至于骑兵、炮兵的连队旗则是长宽皆为2尺4寸7分5厘(约75cm)的正方形。近卫步兵第一、第二连队早在太政官布告发布之前的1874年1月23日就在日比谷操练场(现日比谷公园一带)被授予了新制定的军旗,步兵第一、第二、第三连队也于同年12月19日在同一操练场接受了天皇亲赐的连队旗,连队旗下赐仅此一次。象征着连队的名誉和荣耀的连队旗若是落入敌手则是作为日本军人最大的耻辱,所以绝大多数战至最后一兵一卒“玉碎”的时候都是将连队旗焚烧。
, D3 i# e% ?* u7 O4 W! i% |, R" l; q
连队旗样本
1 J) F3 N% u) W1 ^/ B军旗的重要意义以及有关逸闻  B" w' i* |' [* C

* d9 l$ b" W+ I, M7 [/ Q; u连队旗
) h9 v. B$ t. g& w; ?" ^0 t' U+ H    1871年(明治4年)废藩置县,所有隶属于藩镇的藩兵都既时解散。4月,设置了东山(石卷)和西海(小仓)这两个镇台。8月,废除东山镇台和西海镇台,在全国共设置了东京、大阪、镇西(熊本)和东北(仙台)这四个镇台来充实国防力量。而镇台兵从旧藩镇武士中征集。1872年兵部省改称为陆军省,御亲兵也改称为近卫兵。这一年11月陆军省颁布征兵令,这样一来日本全国各个阶层的适龄青年都肩负起了服兵役的义务。制定征兵令时,陆军只有步兵、骑兵、炮兵和工兵这四个兵种。1873年设立辎重兵,这才使得日本陆军有点呈现出近代陆军的雏形。普通的征募兵在之后设立的东京、仙台、名古屋、大阪、广岛和熊本这六个镇台接受军事训练,此时每个镇台的兵力大约1万2千人左右。1888年各镇台改称为师团。部队正式现代化之后,军旗(连队旗)既作为天皇的象征在连队中具有绝对的尊严,鼓舞了士兵士气,同时也是日本军国主义的标志之一。明治天皇在1882年1月4日以海陆军大元帅身份颁布的《军人勅论》文笔流畅措辞严谨,对于陆海军官兵特别是陆军来说是超越《步兵操典》的“圣经”,也鼓舞了士气。与此相比,东条英机在1941年1月8日颁布的《战阵训》则只能说是文笔粗糙的督战书。0 j, T4 N0 k) Z5 F4 A6 P2 ~
    连队编成的时候,由连队长带领连队旗手进入皇宫内去接受天皇下赐的连队旗。连队旗手基本上都是从连队中挑选品行操守以及军事能力均极为优秀的老资格中尉或者少尉来担任,这是个极为光荣的职务。除连队旗手外,还有两名下士官在两侧护卫连队旗,身后还跟有喇叭手和鼓手。
& e) W# H: a% H$ R% ^; k' g5 s! l7 e- y& p7 X" k
从皇宫接受了天皇下赐的连队旗走出二重桥的军旗小队' w% R' \' w6 F
6 z7 |8 S  J0 M# g
军旗三人组
/ L6 r6 M9 A3 r- s    连队旗放在连队驻屯地的连队长办公室里。由站在连队长办公室门口的军旗卫兵端着上着刺刀的步枪二十四小时日夜守候着。和连队兵营内各个步哨(正门、后门、弹药库等)不同,军旗卫兵是百里挑一的基层士兵,一直以稍息的姿势站在连队长办公室门口,若有士官进出就要立正举枪敬礼。军旗卫兵这个工作是摧残士兵肩膀的苦差事,所以当士兵们看到星期勤务表上军旗卫兵的栏内有自己的名字后就免不了表现出消沉沮丧的表情来。5 Y# P2 V( E3 A; N
    部队开赴前线时编制和兵力上会有所增强,基本上所有的连队会在在增加兵力中抽调精兵编成直属于连队本部的军旗小队。但是军旗小队是护卫连队旗的小股精锐部队,上前线后必须始终不离连队长左右。英帕尔战役中,祭兵团(第15师团)的步兵第51连队下属各大队兵力损失惨重,到最后兵力只剩下1个中队左右的程度。即便如此,军旗小队还是保持着完整的阵容。如果没有连队旗要保护的话,这个精锐的小队就能被派上前线去战斗。然而就是在这样困境之中,军旗小队还是不得擅自离开其保护军旗的“神圣岗位”。
8 V8 G, f6 z" d3 ]* Z, j0 }# k& W    有连队之名的作战部队未必都被授予有连队旗。连队旗只授予给正规编制的步兵连队和骑兵连队(甲连队)。由于兵员和装备的不同而被划分成乙师团、乙连队都没有连队旗。所谓骑兵甲连队,除连队本部之外兵力包括4个骑兵中队和1个机枪中队的编制;而骑兵乙连队则只有2个骑兵中队和1个机枪中队。独立混成旅团基本上是5个步兵大队的编制,每个步兵大队从兵力上来说多过骑兵甲连队很多,但是由于是大队编制,不可能拥有连队旗。
1 |, J1 e& C& U6 f4 [. g
: p3 O7 ]& Z' c( i' n南京入城式中接受松井石根检阅的连队旗' O, Y# \/ s; X0 a' v* ~
    为防止被雨水或是灰尘弄脏,上战场之后连队旗基本上都被仔细地包裹起来。步兵大队虽然有大队旗,但那并不是天皇的象征,仅仅是标志而已。而日章旗(日之丸),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膏药旗”,每个士兵都能够很随意地使用。可用于相互示意表明友军身份,也经常有在阵地上铺设日章旗防止己方飞机的误炸。日章旗的图案简单明了,容易识别但也极容易成为敌方的良好射击目标。
7 }) N! p% Q0 o% ]" O7 T" D8 J
, y7 x) @) u2 u; e5 ^# v为防止被雨水或是灰尘弄脏,上战场之后连队旗基本上都被仔细地包裹起来。图为1938年5月12日刚刚渡过黄河,位于河北和山东省交界处——濮县的某骑兵部队(番号不详)。走在最前面骑兵手中所持那根呈棒状的包裹骑兵连队旗的布袋。( O. R* H& ~% {( r

/ f6 A9 b, k1 I日章旗(日之丸)
2 W- v' c/ Z- Q  X! G
9 D' o2 Q# [# q察哈尔作战中于1937年8月23日占领居庸关的日军,手持着带有日章旗的步枪。3 G: j  \. t' e8 W
4 E1 N, v( w2 I  x
炮轰上海南翔的日本炮兵部队阵地也插着日章旗1 S1 {' h5 h1 H  R) [
4 ]$ g$ Z+ y' c- Q# W
北平广安门附近小憩中的日军,步枪上挂的是日章旗; v3 l' r' `5 n; K8 g
    军旗节(日语:军旗祭)是连队成立纪念日,也就是接受天皇下赐连队旗的周年纪念日。军旗节当天,连队驻屯地周围的当地居民都可以自由地出入兵营,和连队官兵们共同庆祝连队成立纪念日。
' V, m8 I' c1 J5 o: E$ c2 W6 P6 T/ t. l' a; p
步兵第59连队的25周年军旗节' y2 X( U! `8 P7 H$ Q, w

, a8 v5 L* o. E步兵第86连队的军旗节" B( @* y) o, @9 ^$ v" @
连队旗重授的特例( S' W6 b; a" i- g1 G# u  C
  连队旗仅在连队编成由天皇授予连队长和连队旗手,当然也有极少数再次授予的例子如下(连队废除后重建时的连队旗重授除外):
1 ]3 H+ ?  i7 U% ]) q% {/ _① 1877年(明治10年)2月,明治维新最大的元勋——西乡隆盛陆军大将在鹿儿岛起兵将谷干城陆军少将率领的熊本镇台包围在熊本城内,揭开了西南战争的序幕。被包围的政府军就是揭着上述的连队旗坚守着熊本城。2月22日小仓的步兵第14连队(乃木希典陆军少佐当时是步兵第14连队代理连队长)在田原坂附近名叫“植木”的地方和西乡军遭遇。步兵第14连队的军旗因旗手战死而被西乡军夺走,最终下落不明。之后虽然被重新授予军旗,但乃木希典终生背负着这个污点,并引以为耻。最后在1912年(大正元年)9月30日明治天皇病死数小时后剖腹自杀为天皇殉节。在留下的遗书中乃木这样写道,“对于明治十年痛失军旗一耻,战役后臣一直没有机会以死谢罪,如今终于死得其所。”& b" e: b) D/ [9 Z2 d
9 R: x. Y, S$ n" u) u! |* x) y) q
谷干城4 ]: @( N/ N# D0 N
②  1904年(明治37年)6月15日,近卫后备步兵第1连队(连队长:须知源次郎陆军中佐)乘坐的运输舰常陆丸在玄界滩被俄国符拉迪沃斯托克舰队击沉,连队再编成后6月28日重新被授予新连队旗。# I& R" T' M& @  k% O9 M
③  1907年(明治40年)10月2日,步兵第49连队(甲府)本部在连队长太田朗陆军中佐和连队旗手都不在时发生火灾,连队旗被烧毁。虽没有召开军事法庭,但旅团长决定了连队长及连队旗手30天禁闭处分,代理连队长及连队值星官25天禁闭处分,连队付少佐及连队副官20天紧闭处分。2个月之后被重新授予新连队旗。% `" V& o/ j- k) W5 |8 L. R. k/ e
④  诺门坎事变中,1939年8月29日步兵第64连队(熊本)连队长山县武光陆军大佐被苏军包围之后在焚烧连队旗后剖腹自杀。步兵第71连队(鹿儿岛)森田彻陆军大佐同年在8月26日战死,代理连队长东京治陆军中佐于8月30日下令焚烧军旗,率残兵杀入敌阵后全军覆没。10月31日步兵第71连队重建,重新被授予新连队旗。1 n& I. ^$ T) ~% A' s$ a3 I
⑤ 太平洋上的瓜岛争夺战中,旭川的步兵第28连队(连队长:一木清直陆军大佐)在1942年8月20日焚烧连队旗。若松的步兵第29连队连队长在1942年8月29日剖腹自杀治前焚烧连队旗。两队都在之后不久重新被授予新连队旗。) B+ d) s0 ?7 K0 N- x( L
    象征着连队的名誉和荣耀的连队旗若是落入敌手则是作为日本军人最大的耻辱,所以绝大多数战至最后一兵一卒“玉碎”或是战败投降的时候都是将连队旗焚烧。但现在还有唯一一面完整的连队旗被保存在靖国神社的游就馆里。那就是在1945年6月编成的步兵第321连队(佐仓)的连队旗。连队接受无条件投降的命令之后,连队长后藤四郎决定将连队旗作为历史的见证人带回国内。这面宝贵的连队旗途经辗转才历尽艰辛地回到日本。另外步兵第57连队(佐仓)的连队旗在无条件投向之前也没有焚毁,而是被分割成数块,由连队的各名士官各自悄悄带回国内后重新缝制还原。: V! k, p/ m/ X9 o* B

- O! W2 N# n8 I" ^3 [- C保存在靖国神社的游就馆中的步兵第321连队(佐仓)的连队旗
( n* i# b# D- E2 G. v! y/ v; l. J& q( G6 O* ]4 o
步兵第57连队(佐仓)的连队旗
彩虹!
海军的旭日旗
9 K  \/ }% R6 H6 F3 I, z) O
* l! j6 z1 e; m- T3 |
旭日旗
7 O: j% F' B/ L8 d* g    海军在1889年(明治22年)10月7日颁布的〈勅令第百十一号〉《海军旗章条例》中对于军舰旗(旭日旗)的规定如下:
+ |& t% j/ }7 c0 F% m' F6 [底色:白色
! d3 ~$ {6 E- [2 q: D3 |1 K日章光线:红色
6 I# q) T% [8 h* P  n' h) q. E旗面长度:旗面宽度的一又二分之一
$ m: ~) v& w5 d5 S4 m6 k日章中心:旗面中心左面、和旗面中心相隔距离为旗面长度的六分之一处
8 c8 \" z( \4 o) S; e日章直径:旗面宽度的二分之一+ p% X. w) I& _* J! ]2 G5 C
日章光线角度:十一又四分之一度' |& ~9 K6 T5 ?! V
日章光线间隔角度:十一又四分之一度
, _  d3 S5 v+ Y# H) p    军舰旗通常悬挂在海军舰艇舰桥的后部桅杆上。每天早晨8时全体舰上官兵列队举行升旗仪式,日落大约5时许降旗。从《海军旗章条例》中对于军舰旗的规定中可以看出军舰旗和陆军用的旭日连队旗不同,没有固定的尺寸。那是因为海军根据不同的用途和使用场合准备了不同尺寸的军舰旗。军舰旗和授予后就被“供”起来的旭日连队旗有所不同,经常悬挂在舰桥桅杆上承受风吹浪打,破损或是弄脏是常事,替换消耗地非常快。驻扎在岸上海军部队诸如海军诸“衙门”、海军兵学校、镇守府等等仅在节假日、纪念日使用军舰旗。镇守府的海军陆战队和陆军部队使用旭日连队旗一样,也在各种重大仪式中使用军舰旗。只不过旗手是下士官,也没有喇叭手,和陆军部队对待连队旗态度完全不同。; y( Y6 B+ u1 m% U# ~+ j, M
% |. c& T6 @0 w1 J! _4 n
在北太平洋阿图岛上登陆,手持海军旭日旗的海军陆战队
9 z# ^+ s8 [& z6 P$ l* S8 ?1 A
7 n# x3 Q6 Z2 ]  T# i" G1937年12月18日,海军在南京手持旭日旗,悼念在中国战场战死的海军陆战队士兵
( A% V, H2 a. S: _$ a. B: i5 a& k$ n# P# H/ k# ~
1938年9月17日,在湖北武穴登陆后手持旭日旗的海军陆战队士兵
# `/ B) l8 S$ N+ F  G8 u
9 n" c3 ~0 d+ o2 b' i$ |在上海虹口四川北路上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可以清楚看到楼顶的旭日旗% V) ?/ P# }* R% ]& o8 y% Z7 J
( b5 p9 |, X  c5 q9 t9 w
在上海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正门,也插着旭日旗" g$ @# d) e! U. d! O: e/ V: L7 Q1 T
    最后顺便提一下,现在的日本海上自卫队继承了旧日本海军所使用的十六条旭日旗,而陆上自卫队则改头换面,改用八条旭日旗。
& u! D% ~9 h; |5 B
) Z. `0 a5 u. _* S& ]( n  a日本陆上自卫队旗
! b/ z5 }$ o# O: j8 R3 n
4 ~1 }; [5 v; Q" E, J. M& P. \阅兵式中的日本陆上自卫队旗
彩虹!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