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九段”早就在1942年整合过了,新的核心就是以航母编队为中心
. f% y3 i( C: ^
) K: r% J6 [) r/ b* I; g# F阿作战实际上就是按照新九段的部署进行的,别忘了小泽是指望陆上机先消耗美国舰队的
原帖由 大漠老兔 于 2008-3-2 11:48 发表 - E$ ~) l7 H% B0 z8 Z& R$ W( X
如果是我,我将从阿拉斯加直接攻击北海道,然后杀入本州。
* i( q5 z: _  M/ r' R4 D5 L还要联络中俄英夹击日本。
0 [2 B% G# |8 M! Z: C北方海域几乎无法作战,更不要说登陆战
" x) h) v3 J. D2 g
& V. ~& W# U9 m9 x. ?( Q' V1 f0 `联合中国的想法不是没有,只是阿作战之后,无须再联合中国了,而且中国军队的战斗力是也是问题。联合苏联倒是一直在进行的,雅尔塔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求苏联出兵东北,可能的话在北海道登陆
你想讨论几号?现实中的南太平洋线是6号,中太平洋线是3号,北方线没有考虑
问史东爵士要去,论这些理论性的东西,国内没几个人比他能钻
航母决战时没有那么多不同兵力了,当然也无法达成九段了
. v9 S: @9 E3 n& ^+ ~& T# M/ h/ [
所谓九段,思路而已,一种战术思想,说白了就是层层拦截和消耗,最后决战。要死抱着九波攻击波就太迂腐了点
飞龙,建议你翻一下二战论坛里提问区,有人问北太为什么没有成为反攻路线的帖子/ n$ P; p3 N; Z) ^5 Q4 G; q
* p5 v( r0 W, O( G0 U6 c  `
还有一点你要注意,苏军尽早进攻日本是美国人急切要求的,而进攻日本的时间也是斯大林拿来讨价还价的砝码
) m* I% R- c# W4 b. m# W
. P4 V- g2 B: E# y所以不走北太路线,军事原因肯定大于政治原因$ A8 u' _5 M% P
7 h: R  x& Z% g, w& k& w
[ 本帖最后由 一身轻松 于 2008-3-3 18:22 编辑 ]
http://www.chinesewwii.net/bbs/s ... =&threadid=3498- b. j3 Q' e* b4 D
7 z5 A9 b& o6 M$ A
这是原帖,在二战注册的人可以自己看
摘出其中最明显的理由|:. S. |! A3 |4 K: e& M' U( I
, l7 h7 G* p! c* n) {
北方的航线风浪非常大,由于地球的形状,从日本出发去美西海岸,越靠近北极(阿留神附近)航程越短。但无论以前还是现在,这条航线都不是从日本到美国船舶的主要航线,因为天气实在是太糟糕了,常年7-8级风,巨浪,雾多,能见度低。对于二战时的飞机来说,这样的天气完全不适合飞行。所以,偷袭珍珠港的部队走这条航线就是认为该航线没有什么商船,被发现概论小,但是要冒迟到和碰见超大风浪的危险。任何希望从这个方向进行海上军事行动的想法都会被视为疯子,更别提要从这进行长期的军事行动。
气候的问题不在于能不能影响登陆战& l6 D# D1 g7 v0 D6 q! i
$ M2 Z* s! _8 ^% N
关键是登陆人员在那么大的船只摇晃下能撑几天的问题,人不是机器,从北太到日本北部需要起码7天的时候,你在那么大的风浪里摇晃7天之后,还能自己进食就很不错了,还怎么打仗呢?
, V, i. g( d2 [! v* ~$ d0 r& d
. k& |9 g' d* P' W7 Z- b- w+ W这里还没说航空火力支援和舰炮火力支援的问题。北方多雾,炮击支援的效果非常值得怀疑。你让一群连路都路都走不了人背那么重的装备在没有火力支援的情况下去进攻对方严密设防的防线,会是什么后果?! m- K0 R7 x6 _5 e' f% Z

2 ?3 B& _! ?& S; c还有,千岛在1945年以前可不是什么苏联的传统领地。再说美国还打算在朝鲜登陆呢,这不比千岛更靠近苏联的敏感地区?, c# G& @& Y2 ?3 n4 t# E
( O" \) S/ g. ~
[ 本帖最后由 一身轻松 于 2008-3-3 19:05 编辑 ]
原帖由 飞龙 于 2008-3-3 19:30 发表 ) y4 U9 p7 M: \* @, s* T
你说的北太是北极圈内?只要登上幌筳岛,接下来逐个岛屿之间的距离都在200英里之内,美军只需要稳扎稳打构建前进基地即可。而登陆幌筳岛的时机可以等待气候最好的时候,毕竟军事上很难做到,不代表完全没有可能。否则 ...
8 B! p7 O3 \8 j
关键就在于选择的第一个岛屿,从具备支援较大部队和船队的安克雷齐到那里有多远,要走几天,走到了能不能拿下来% f6 ^7 ]6 e* Q8 n
! l. T; C  h) S3 W6 ^5 P
根据美军在南太的登陆选择,登陆点基本都是可以建造陆基机场的岛屿。但在日本本州以北,第一个适合建造机场的就是择捉,你认为在海上7、8级风浪里摇晃了10天的士兵还有体力进行战斗吗?
这是mini tiger的说法:
( f, g/ Y+ P+ g7 E" M4 y! K0 u& ?% r* N+ h. ?! m/ j  z
北方航线9月下旬以后天气恶劣
( {, H1 m* h9 m" W; Q3 H运输船需要航渡20天以上才能到达行动位置
2 B! [2 o; ~4 e5 Y排除其他的困难
$ Q) H% O1 z5 a! H" {+ z2 c你怎么保持运载的陆军人员在船上“晃荡”翼月后仍就能立即投入战斗
还有:2 Z  C) w. h3 ]) o, U$ W: m6 _2 y

  W$ o  P9 z. V5 t不要以为有个岛就可以作基地,大面积的深水港、足够的平地、燃料、物资、零备件、维修工厂、船坞、住宿设施、飞机场缺一不可,你就慢慢建设吧。
原帖由 飞龙 于 2008-3-4 00:22 发表 + u8 c& d, o( Z% H8 E
, E: L. @6 [, T  ~% w
& c/ I/ W1 W  q" N0 w- Q3 ~
, s; b8 q2 ?  D( Q
入侵阿图岛和基斯卡岛的出发点是哪里?出动了多少人马?) A) X+ w7 b; }9 n7 s9 G
% h6 s5 A" l5 @2 R6 I* x$ \' L$ @5 N# _
苏军入侵幌筳岛出动了多少人马?出发点是哪里?
6 A* t- O4 e2 Z3 V7 J$ D  l8 q* Q" H/ k3 p7 t& r
非得一个个岛屿来谈,那么从这两个战例谈起吧。
' O+ l5 W5 P& I日军在阿图和基斯卡没有遇到任何抵抗,这是一9 o0 v6 Z, o1 o7 Q3 t: a, g& F

/ I+ W. h& B9 r  |8 e; r9 U两个岛位于阿留申的最西边,换句话说,如果是去安克雷奇,才走了一半而已,这是二
# r5 Y# n* w: T9 _6 N
  \/ S# X6 A$ r. p# z! t- \三,奥宫正武在《中途岛海战》中详细地描述了航空兵在该海域作战的艰难,仅有的几次出动还是因为偶尔出了太阳,并且,这还是在气候条件相对较好的6月
" N) B! P/ e1 g# T7 k# k+ w5 n3 T* a' a* X( q; c1 _
四,鄂木兹克的风浪是没有办法和北太相比的
你要注意到仅有的几次战斗中对当地环境的描述& J. I0 T, }$ ^: x' U3 ?

7 S! L& o# M2 V" W8 p& U没有航空兵支援不是不需要, 而是根本没办法提供. 你看看日本去炸荷兰港是是遇到的什么鬼天气吧.   而且连舰炮火力都没有, 难道这也是因为不需要吗?
) M( e, S% F. Q# R9 a1 [% D5 {4 \, e1 U! w% X& L
北线战斗的艰难, 在二战论坛有专门的文章. 不要说陆战了, 就连科多曼尔都打得很艰难
原帖由 飞龙 于 2008-3-4 18:49 发表
* s2 \, R' d9 S. i6 [) o
$ W6 q7 I* v9 S9 N2 @) s& ~% S* Z: Z% p5 N+ G

+ O* b; s9 B  @  |" S看到这个帖子就觉得好笑,如果总是拿日本人的水平来说事,我的确认同你的观点。
4 B  `$ u5 N* r4 u6 `: z/ e9 ~5 u
在气象方面,日本人还真比美国人强,不要以为日本人在二战中的科技没有领先的" S# A0 Z  ^( F1 k

- h: X% E7 X# c. C我觉得你再为自己找理由,也没有当事人自己的选择更有理由:无论是强调稳健的尼米兹还是喜欢出奇制胜的金,都没有一丝从北太反攻的计划* e5 ?' i3 w2 N# f3 {
& E4 \; {: K7 w& h% s
难道你觉得他们对美军自己的战斗力和保障能力没有数?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