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是过去写的,因为内容相关,也贴过来
外一篇:台湾海军(这样称呼合适吗?)的"复仇"与"雪耻"
正如大家所熟知的,1954年,不平静的台海因一个民族的纷乱惊动了世界海军界,"太平“号护航驱逐舰躲过了德国的轰炸机,没躲过苏联的鱼雷,到海底享受太平去了。当海军强国们感怀于海军新思想再50年后的重现,海峡一边欢欣鼓舞,海峡另一边则掀起了所谓“献舰复仇”运动,同时还有所谓“从军报国运动”。
可悲的是,满天口号的背后,也只有区区20万美圆的捐款。老蒋咬牙再拨40万专项资金,无奈60万美圆也买不到什么“舰”,干脆就降级为“艇”好了。
当时有建造能力的国家不卖,甚至有说法认为美国把鱼雷快艇当攻击武器看待,才拒绝出售战争中遗留下的大堆PT艇。新造更没可能,国民党海军四处求购,最后通过据说是东京盟军总部时期的老关系,联系到了日本三菱船厂,对方答应给造两条艇,由于日本的特殊身份,当然是“无武装”的。
最初日方提出的方案是:铝合金材质, 满载42吨、标准33吨; 最高航速只有区区25节。这个方案自然遭到台湾方面的反对,但日本方面长期对正规小型攻击舰艇的忽视使他们自己也没多少家底,没有解决方法。迫于无奈,台湾方面只好给这两条艇装上了退役“野马”的直列活塞式汽油发动机,依靠3台野马的推动,三轴,终于可以跑到40节的最高航速,能够和大陆的P-4并肩跑一阵子了,但航空发动机巨大的胃口使该艇即使在15节巡航速度下,最大航程也只有400海里,由于美方拒绝提供舰载鱼雷,该艇只好采用日本遗留下的航空鱼雷,航程太短。而且由于鱼雷是“半路出家”,问题相当多,台湾方面甚至派了个小组去日本学习相关技术,这或许也是该艇没有使用鱼雷发射管而用相对落后的抛投架的原因。
其中「复仇」号艇在1956年11月11日下水,1957年3月16日接收,6月1日入役;「雪耻」号艇则在1957年五月下水,但因试航时螺旋桨受损而延至拖延到12月16日才移交国民党海军.该级艇完工后由LST-204"中兴"号赴日装载回到台湾 , 1958年 1月16日正式服役. 「复仇」艇首任艇长名叫詹克锄,上尉, 「雪耻」艇首任艇长宫湘洲上尉. 1957年12月16日成立海军鱼雷快艇队, 队长是贺一群少校率领的「复仇」,「雪耻」,以及美国提供的「反攻」,「扫荡」,「复国」,「建国」等六艘快艇。
有意思的是,这两条小艇竟然也可以改换角色,可以充当突击艇,装备40MM炮。标准编制为军官3人,士兵9人。
两艇舷号先是「511」与「512」,后改为「PT-1」与「PT-2」. 除担任鱼雷艇外尚担任突击艇任务,故有两种武装模式:一是加装鱼雷而在艇尾装备20毫米炮,二是拆除鱼雷,在艇尾加装一门40毫米炮. 两艇在1980年「海鸥」飞弹快艇开始服役后退役,退役前「复仇」艇还改装成“雄蜂”1舰舰测试艇,编号为「PTG-1」,后放置在置海蛟大队部前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