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也不完全是白纸,日本人还是输在国力上,如果初期建立的国防圈上的岛屿都能建立机场并进驻相当的陆基航空兵,那还是有作用的,美国人的越到作战就会面临很大的压力。最终日本实现九段击的可能性还是有的
全部岛屿是一种说法,实际上也就是你说的关键点。9 t! [  q/ H. q; S! Z
但是国防圈上有足够的点可以使日本的陆基航空兵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空中攻防体系,可是日本人没有做到。除了国力还有技术和认识程度的区别,瓜岛,日本人修建机场用了多久?美国人上岛到陆基航空兵部署完毕投入作战才用了多久?5 [, i6 N7 ?+ M4 r( b
日本人实际上是沾了岛子不用。很多岛屿即使不能建设大型机场也可以建设小型备降机场、战斗机前进基地、侦察据点、水机补给点……/ }" f* y" J# y$ S6 v: N' H7 _
至少可以安排侦察哨……
! e' B' p& R8 k3 ~9 i( M实力的限制让日本人用起东西来很吝啬,进而使他们的思想也趋于保守。美国人固然也没有足够的实力让所有岛屿都建成军事设施,但是美国人至少做到了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最大限度的应用所有可用资源,包括那些岛子。
原帖由 xuanyuan 于 2008-2-29 17:52 发表 % F- z; ^6 _; i* j7 P
8 {) v$ L. G1 r8 [
所谓九段是指通过一系列紧密联系的持续性战役逐步消耗对方,最终通过一次决战取得战争的胜利,其核心在两点上,1,敌军会按照有利于己方的预想行动直到毁灭,2,一次决战的胜负就可以左右战争的结局,抛弃这两个基 ...
3 K" |% z! a4 [' `4 k5 S7 ~8 ]
任何作战计划的设计前提都是力求让对手按照自己的思路去行动,而成功的计划也就是让有利于自己的作战方式成为对手唯一可选择的方式。完整的防御体系和千疮百孔的国防圈那个更有利?九段击盯着最后一战大可以说是“毕其功于一役”,但是回归战争本身,无非就是最后的决定性一击而已,实际上任何作战都无非是这个思路。
, g  A9 ]- ~0 j  ^1 w至于架空国力,也就是给日本人想想胜利的可能,如果非要“客观”的说,那么日本最好的选择就是听罗斯福的劝退出中国大陆,老老实实的坐死孤岛。
偷袭?北线偷袭的意义在哪?纯粹的打击骚扰还是地面部队上岸?前者何必走北线,美国人后期凭借海空优势舰载机已经可以随意打击日本本土;后者,地面部队上岸多少才能起到作用?两三个陆战队师?美国人的“奥林匹亚”计划动用的兵力可远不是这个数字。
原帖由 xuanyuan 于 2008-3-2 10:09 发表 ( j9 l, t. h* o& W9 X& b: F% a

3 R$ N% A. K. }# s4 T& ?0 }让对手按照自己的安排去行动直到被击败,显然是作为作战计划需要实现的目标范畴,而不能作为既定前提,一个可行的计划必须包括如何实现战略预想,而不能仅仅是假设预想成功后怎么收拾对方,评价一个作战计划的好坏 ...
8 `  T7 [+ D& s, ?) b$ ^
似乎说的真不是一个次元的问题了。
$ v, M7 d$ ]* I% T5 X' u0 h我的意思并不是说九段的现实可行性,只是沿着这个思路设想一下达成这个目的需要的条件。
) `$ _8 A/ l+ Z5 c. S您老把计划、现实、资源、等问题放在一起说已经高于我说的这个层面了
原帖由 飞龙 于 2008-3-4 00:22 发表 $ m& H9 V5 ^" z8 i( @7 f$ G

; k7 v7 B  P- A0 v# p! X( w" _5 T% t  z- R& A% t- W1 c

+ d: B( B) _% F7 a( n入侵阿图岛和基斯卡岛的出发点是哪里?出动了多少人马?
1 Y7 u1 F* c" F% i- ~6 n* N! n- @5 M, j: h% F
苏军入侵幌筳岛出动了多少人马?出发点是哪里?* _4 {+ ^0 r8 B1 w$ E, q
+ o# G) Q, S! r2 e/ D4 g: D
非得一个个岛屿来谈,那么从这两个战例谈起吧。
& Z: R( y5 I5 ]  s
苏联人真正开始千岛群岛作战的时候,当地日本守军已经收到了天皇的停战诏书……
! g9 F& b0 `1 m; [# g并且在苏联人登陆部队最困难的时候,日本守军奉命停止抵抗。$ e+ J: F6 F( A% L
北千岛群岛夏季多雾,空中掩护无法保障,苏联人选择的第一登陆点能获得的最直接的火力支援是驻洛帕特卡角炮兵连的炮火支援。
( n; _) o0 ]/ b, n+ t& p; V
. ]$ V  L# c2 S/ F3 ?% m总的来说,苏联人的这次行动不适合作为支持北线作战的例子
阿图岛,日方守军2500,美军投入地面部队1万余,作战19天,伤亡近三千。
0 @! S# M+ z5 D' k: a基斯卡岛,日方守军5000,与美军登陆前撤退……: |8 H' |+ v8 L& |  y5 r9 G0 Y
  L' _4 a$ v: F& j; y
在这之前还要充分考虑美国人的“强力磨损”行动造成的日方防御设施、机场建设的缓慢以及补给的困难。# N1 B- x- C, m  P; f8 J7 D6 @

" [0 t$ [7 ?/ {0 _& }8 J" j顺便说一下,美国人历次登陆战的实际情况看,最有效的支援还是地面部队自己的火炮,其次是航空兵。
收复阿留申,美国人从前期“强力磨损”开始用了多长时间?天气的影响就是美军经常在能见度极低的情况下勉强通过雷达进行射击而无法确认炮击效果,空袭基本就是断断续续。
8 O! R- I% [2 R+ ^选择南线中线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美军的攻击部队可以得到快速的后勤保障,损伤船只就近抢修。" A. {* W) \7 S5 z. r/ A
另一方面,选择北线,整个后勤保障线都缺乏保护,只能分兵进行护航。中南方向这个问题就小得多。; `2 _0 d6 c4 O
至于政治因素,45年雅尔塔会议苏联承诺对日作战,盟国就远东地区格局达成协议。为什么43年美国人收复阿留申以后两年时间里在北线一直没有动作?美英在欧洲大陆时刻不忘和苏联人争夺战果怎么在远东就无所谓了?2 y. f$ `/ k8 ?8 [3 D$ y& N
至于美国海陆之争,如果能够以最小的损失结束战争,海陆之争根本拿不到台面上来。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