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原帖由 sheng 于 2007-7-24 13:30 发表2 R3 E# [9 J3 `$ q9 R  @( J
德军失败的最主要的原因是那封三十分钟的电报
- [) R+ f1 D! a7 G8 i9 E' c' l
威尔士亲王对鼻子买的打击才是关键。
* w* Y* [$ k+ j$ b( l锅炉舱进水,部分锅炉停止工作,航速下降,燃油泄漏,舰体倾斜。随后威尔士亲王一直在跟踪鼻子买并且保持雷达接触。
' `; D0 t  {  `  \4 `1 O5 ^没有那电报鼻子买一样跑不了,最多晚一点展开围殴
威尔士亲王在退出战斗后跟踪过鼻子买直到援军赶到5 L+ `4 I, B( j

5 ?$ Z7 L  U  T2 }[ 本帖最后由 luckpanzer 于 2007-7-31 12:44 编辑 ]
其实如果非要给俾兹麦的防护性能找合理因素也不是没有。! h6 X$ F' o  T8 S8 {
以破交为主要作战目的,全面防护还是有一定意义的。面对巡洋舰以下的火力能保证全身而退。不过很可惜的是,这种观点有些从结果倒推的意味,德国人设计俾兹麦的时候可不是想用来破交的。
/ J/ n" o) h* [. l2 j其实俾兹麦的防御缺陷在于装甲布局的极度不合理。首先就是被一群德迷津津乐道的穹甲。水平上的厚度够了,但是两侧的向下倾斜却毫无用处,而其总体上抬升了舰体重心。
9 |( G+ `& Q) l+ I2 f4 z其次,侧装甲既不够厚以抵挡同时期对手火炮在正常交战距离的打击,向下延伸又不足,对水下射入弹完全无能为力。
6 }# U7 N% ^* B# u" p" d第三,无论是水平还是侧装甲都设置的很弱智,单层的厚度都不够,进而设置多层,却造成了吨位的浪费。
5 X5 ]! H& Y6 s' y/ P7 _5 g2 n8 V
7 f7 [0 K% j: {, C* Q: i以前就一直评价俾兹麦就是“精品垃圾”,用二战时期的工业水平建造出来的一战水平战列舰。
原帖由 reinhadt 于 2007-12-4 20:13 发表 1 A$ I2 K- w5 e2 j! S
Z计划的3种后继战舰H39,H41,H44除了第一个有实用价值,其他的设计都过于夸张了。H44超过11万的排水量,510主炮,基尔运河都无法保证通过(也就是无法进入开阔水域)。几乎没有真正的航母计划,更别提像A7M、F4U这样性 ...
. M. J, Q5 G1 k- Y
日本不能算是开倒车,毕竟大和级开工时间早,只不过日本人建造的慢罢了。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