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罗马尼亚战役" x! ?" ~, M i) | B2 E8 T" ~: I* S
' o7 h$ l# y; N 在我的“东线战役”第二部“罗马尼亚战役”和第三部战役“匈牙利战役”中,实际叙述的是同一个大会战,也就是苏联对东南欧洲的征服:从1944年8月到1945年4月,苏军征服了包括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前南斯拉夫,匈牙利和奥地利的东南欧地区。 我以这两部作品向我的网友cliff致敬,他的作品使我受益良深。" c0 V4 v b" y( m
# Z e, ]- Z; C) B1 _ 在这里我首先要叙述的是苏军对罗马尼亚的征服,也就是苏联所称的Jassy-Kishinev战役。 " L5 U( o! d3 i3 D; C; K
( \! g! V2 v% U4 c- n 1944年的春季,战场上的形势对于德国人来说是十分险恶的,在东线刚刚结束了其冬季攻势的苏军显然正在准备更大规模的夏季攻势,在国内战场上,英美空军展开了越来越猛烈的轰炸,在西线英美联军显然必定会在本年的夏季发动在法国的登陆。为了挽救危局,当前德国唯一的出路是尽力在东线维持一条连贯的可以防守的防线,然后在西线挫败英美的入侵,再集中兵力与东线的苏军作战。但要在东线维持一条防线谈何容易!不用多么大的天才也可以了解到在东线,德国人有两个必须要确保的方向,其一是通过白俄罗斯或乌克兰北部进入波兰,然后通往德国本土,其二是通过乌克兰南部进入罗马尼亚,前者关系着德国的本土的安危,后者关系着对于德国至关重要的罗马尼亚大油田,一旦失去德国将会被剥夺主要的能源来源。对于德国人来说很不幸,他们缺乏足以同时保卫这两个方向的兵力,于是在南方,德国人不得不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依靠它的盟友,罗马尼亚人,匈牙利人和斯洛伐克人。而随着德国在战场上的失利,这些盟友的忠诚越来越值得怀疑了。
$ {; W- @5 i4 P, R; P, j( W+ ?7 Z 1944年初在东部战场上,苏军的攻击似乎放在乌克兰的南部,从1943年12月24日起到1944年4月17日,苏军在乌克兰南部发动了他们所称的“乌克兰右岸会战”,这个会战包括了一系列大规模的进攻战役,我在“东线战役”第一部所述的“齐克赛口袋之战”也是其中之一,在这里苏军前后投入了第2白俄罗斯方面军和第1,2,3,4乌克兰方面军共250万人上的兵力,即使在原来传统上应该休战的春季泥泞季节苏军的攻势也没有停止,在这里苏军有2个目的,首先他们想要解放南部苏联的领土并威胁罗马尼亚的油田,其次由于苏联最高统帅部并不指望德军会相信苏军的夏季攻势会在大量集结在苏联中部的德军威胁其侧翼的情况下攻击位于南部的罗马尼亚,但至少俄国人想要通过在南部的攻势使得德国人相信苏联的夏季攻势将指向乌克兰北部而不是通过白俄罗斯,这个目的达到了。 ! Q5 g% ^9 ?1 F
到44年4月中旬,苏军在南方的攻势终于告一段落,这次攻势的结果是苏联几乎解放了全部南方的领土,第2乌克兰方面军从北部,第3乌克兰方面军从东北部隔着Dnestr河逼近了苏联和罗马尼亚的国境线。为了实现这个战果,苏军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4个月中参战的5个方面军共损失了1,109,528人,其中阵亡和失踪270,198人,受伤839,330人,损伤坦克 和自行火炮4666辆,飞机676架。' k8 o2 e/ D% a, |$ \' ]
苏军下一个打击落在克里米亚半岛上,德国陆军参谋总部曾试图劝说希特勒主动放弃这个半岛,但希特勒认为克里米亚半岛尤其是塞瓦斯托波尔在军事上十分重要,从传统上看谁控制了赛瓦斯托波尔,谁就控制了黑海,如果任由苏军控制了它,那么苏联的空军和海军将立刻对罗马尼亚油田造成直接的威胁,而且由于克里米亚半岛已经是罗马尼亚所能保存的最后一个战利品,一旦失去,很可能罗马尼亚人会丧失最后的斗志,最后如果能尽可能久的守住克里米亚也可以牵制苏军对罗马尼亚本土发动的攻势。虽然希特勒由于顽固地拒绝放弃土地而不止一次给德军带来了灾难,但我认为他这个决定是正确的。 |
I have nothing to offer but blood, toil, tears, and swea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