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苏联扩张史上的主动出击,无一不是捏软柿子——芬兰,罗马尼亚,波罗的海三国,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阿富汗——从未有过苏联向强势对手首先发动攻击的例子。: e6 l: Q. j' E
. P" v( _9 v2 g5 o& N
因此,依他们一贯的风格,很难想象会向正处于巅峰时期的德国发动攻击。
原帖由 zsh1225 于 2007-6-20 18:33 发表
5 @1 i3 B! l! l/ U1 R- E! h$ _1战的俄国和41年的苏联可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斯大林的野心可是众人届知的。何况,希特勒准备怎样对付苏联,当时连中学生都知道的吧。坐以待毙可不是斯大林的风格哦~~~~~ 。对芬作战我也参详不透 ...
4 h' G0 h, D$ b: k5 |" Z/ r
毫无疑问二战中的苏联自身实力比一战俄国强很多。+ r) w' H7 j0 k- B. w# a
/ J" c) q( N2 i6 ]1 L/ y2 \
同样也必须看到的是,从军事经济的角度而言,英美担当了苏联需求的相当大一部分,而且很多是苏联的软肋。- H1 {1 u4 w5 L! d# i" q! {
+ L1 n! U. j- X$ C) k0 p! x" V
战争爆发后,苏联新增的火车机车,机床,发电设备几乎都是美英援助的,没有这些东西,苏联的军工生产根本达不到如此规模。或者这么讲,1941年后,苏联军事工业的设备需求完全由西方承担,苏联只要全力生产产品就可以了。相反,无论规模,技术都要比苏联更强的德国军事工业即便43,44年全面动员后产量仍比不上苏联,很大原因是他们需要生产大量的生产资料而非军工最终产品。如果再考虑到德国军事工业为躲避轰炸到处疏散而损失的生产能力以及盟国轰炸造成的直接损失,完全可以认为,在德国完蛋以前,苏联根本没资格自称是工业欧洲第一世界第二。7 @, b) v! S+ j) m8 Y% C

6 ]2 F) s& y$ t$ D6 v* h  c[ 本帖最后由 vassiliev 于 2007-6-21 09:28 编辑 ]
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苏联计划在41,42年进攻德国。' {1 Z5 n( j; ?% D& d' q7 _

" p& K( p: e  {41年苏德边境根本没有雷区,也没有什么反坦克障碍,那里是39年才被吞并的领土,防御设施极为简陋。
- W9 a! O7 B# j! L! x! p- ^) p5 `, Q8 f- e' ~7 {) \2 m
至于翻修道路加固桥梁,理由也很简单,俄国人要保障国境警戒部队的后勤补给,以及一旦战争爆发,后方梯队——包括坦克部队向边境开进。没有人会希望战争爆发后本国领土大量沦陷,俄国人也是如此,他们的如意算盘是在边境防御中迟滞敌军,为红军主力集结开进争取时间,而后发动反攻将敌军赶出去。面对苏德两军的实力对比,这个想法过于天真,但并非不可理喻,俄国人的改善边境道路交通条件的做法也完全可以用这个理由解释——何况那个地方二十年前就以基础设施差劲,交通状况恶劣而著名,一旦开战,如果边境交战会持续进行,如此蹩脚的道路恐怕给守军输送补给都麻烦。
没有所谓朱可夫签字的进攻计划,那根本不存在。6 U4 J" ~7 Z5 e5 C& m; n, ^

8 s+ a! F$ R( j& O( ~0 [$ r网上流传的那个苏联主动进攻德国的计划,源头是在华西列夫斯基元帅私人档案中整理出来的一份草稿。不过,那不是官方文件,没有任何人的签字(当然更没有朱可夫的),而且通篇都是涂改(显然没有定稿),所以,通常的观点是那玩意仅仅为华西列夫斯基个人备忘录的草稿,一点他本人思考的提纲而已,除他以外,恐怕没有其他苏联党政军领导人看过那玩意,更不用说签字批准了。* a/ ]3 ~9 m, H7 I

& E4 G6 ~8 M* K/ }0 r另外,苏军希望在战争爆发后通过一系列的进攻打败对手,不代表他们打算由自己来发动战争。何况,40~41年期间苏联采取了大量措施生怕惹恼德国人,不给德国人发动战争的口实,为此甚至影响了苏军自身的战备,在战争爆发时带来了许多恶果,这点恐怕无人否认吧?
2 D! U- {. f3 m- |, Z5 g% y
# e0 D9 @1 h6 U5 a& T( F俄国人贪婪,不讲信义,不代表他们是蠢才。翻遍苏联历史,你找不到他们向一个势均力敌强手主动出击的例子,他们每次都是抡大锤敲鸡蛋,如此行事习惯,怎么会得出俄国人决心攻打刚刚横扫欧洲正处于军力巅峰的德国的结论?8 C2 O; W7 J8 O
( J* G, I6 j% {* f
[ 本帖最后由 vassiliev 于 2007-6-21 12:52 编辑 ]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苏联家门口爆发了近两年,苏联要还不动员,难道约瑟夫是阿道夫派到俄国去的?别忘了,即便美国,在从大战爆发到珍珠港之前的两年多里,也把其陆军从19万人扩充到168万人,海军开工的舰艇更是远远超过其他国家。/ t  q1 C# O" c
( Z% c5 a/ B5 K0 ?
斯大林当然爱好和平,他最希望象波罗的海三国那样兵不血刃的扩张,在芬兰也是作足了政治功课实在没效果才动武的。象他那么冷静善于算计的头脑,会去咬刚刚在全欧洲面前耀武扬威的德国?
+ [0 K" P4 `9 ~: k* r' A/ f! L
7 x8 V% u5 J! q& u7 g/ ]$ u5 D再说了,某个好斗的小混混,哪天把他放到泰森面前,你说他会不会按捺不住主动出击呢?
& T% W- u( T. U6 O; @2 [
- }% j/ J/ |3 d6 O* w阿道夫好斗吧,在日本人招惹美国之前,他不也“忍辱负重”了两年,罗斯福怎么挑衅都不上当么?
8 \+ o+ H2 S2 c) i2 D
8 |/ |* d% b; z  u不管阿道夫还是约瑟夫,这号货色都是欺软怕硬,不像日本疯狗不管自己咬得过咬不过都咬了再说。
$ G" p2 X: |  z/ S2 q6 m
8 ^. m4 w5 G8 B# z1 j9 n2 r7 ~* k[ 本帖最后由 vassiliev 于 2007-6-21 13:30 编辑 ]
原帖由 提督的决断 于 2007-6-24 21:36 发表
2 p) r4 W* Q  j* U/ L' p# S! Z- W( z; a+ z; n' q  x! ~
: G1 J( v) J; O2 \
明明是波兰趁着俄国内战,各国干涉,也想捞个便宜  0 T- y' J( |! O8 f2 L
结果还是让苏联打到华沙城下了
; u! I, r8 G* p' o: l
波兰有波兰的苦衷。- p/ J1 w, P  |/ C4 t8 ?
3 N) ]5 n. R) f+ K! S
历史证明俄国永远是波兰国家独立生存的大敌(也是东中欧所有国家的大敌),因此,如果能促使俄国分裂,波兰的安全就获得了更多保障。
) T* X. ]' O: r! N2 I* h( ?! D' ?$ Y# {1 W" L+ q5 i) t
所以,波兰介入苏俄内战,希望能促成乌克兰独立。
0 E7 Z) F% ~4 B0 s. \
- ^  X& B( @6 A8 |+ F) b1 Y( y[ 本帖最后由 vassiliev 于 2007-6-25 09:01 编辑 ]
伤亡不是死亡。
5 x* T7 k. Y8 X. U; o
) Y4 U2 @7 w4 S% s5 m8 W柏林战役伤亡30余万,死亡不到10万。
原帖由 nanjin1937 于 2007-6-30 14:12 发表
* C0 y. W  i8 E, M; K$ ~: t& }3 a朱可夫是听命与斯大林的。错误决策当然要算到斯大林身上呀!
+ m7 ]! w" O/ [/ i4 A朱可夫在泽洛高地的惨重伤亡怪不到斯大林头上,要怨也要怨他自己急躁冒进。
原帖由 nanjin1937 于 2007-7-5 09:12 发表' T3 X) `9 T* g- i
没有统帅部的授权,朱可夫也象他的德国同行一样,连门口的一个哨兵都无权调动吧!
9 P) q( J3 N  z2 I
没有的事,朱可夫的权力超过他的任何一个德国同行。5 E6 V. M  D' l% v) A

/ i- X9 a$ u; S9 }4 A. M& ~# X" Y斯大林在41~42年的瞎指挥以后,对前线作战细节已经没多少干涉。
原帖由 nanjin1937 于 2007-11-7 10:42 发表 9 ?0 S% T; U0 l, X! ~8 G
他曾毫不掩饰的指出斯大林在芬兰战役上所犯的严重错误!
! ?( S7 d* [9 i* ~3 |# F请你告诉我,1937年被处决的图哈切夫斯基是怎么指出斯大林在1939年爆发的苏芬战争中犯的严重错误?8 t, g( Y/ k  L% X: a! b! F
9 f  g+ \0 t8 q1 N! B
[ 本帖最后由 vassiliev 于 2007-11-9 15:15 编辑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