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马耳他未必是个大问题,最大的问题其实是隆美尔自己制造出来的——他总想进军埃及。( y2 B, F* F- h- z0 ]1 E7 x
$ o! f: L+ Y# f0 o& _6 k6 }
德军最高统帅部的决策是正确的,德军的任务应当是帮助意大利把守利比亚而不是野心勃勃的图谋埃及,德军的能力存在先天限制。首先是第黎波里和班加西两个港口的吞吐量——和平条件下也不过每月4.8万吨——这就限死了能投入的最大兵力;其次是一切陆上运输完全依赖卡车,虽然非洲军补给车辆数量对比兵力规模在德国军队里已经非常奢侈——非洲军不过三五个师的时候拥有8000辆卡车,东线一个坦克集团军理想状态也不过14000辆——但在从第黎波里到阿拉曼那么漫长距离上维持几个机械化作战师时也力不从心。! d! \) \, g, ?2 T# T  x
* O% o& k; ^5 }$ o! |1 G  S
德国人要真想拿下埃及,必须满足两个先决条件:首先要能够利用突尼斯和比赛大两个港口——这个后来到43年做到了,因此希特勒可以往突尼斯派遣那么多师;然后要修建一条从第黎波里到埃及边境的铁路——意大利参谋部一直这么建议,可德国人不干。隆美尔在不具备这两个条件的前提下尝试了一次又一次,结果一次又一次的被打得满头包,要真像有些人希望的那样在阿拉曼之前希特勒多给隆美尔五个师,就算马耳他不存在,隆美尔在阿拉曼战场上的人力物力劣势同样不会改变,因为他根本没有能力为这多出的五个师提供后勤保障。1 @0 Q. _4 |) ~. y* d  m5 b
3 D) y- R! E. d0 i  R' H6 G' y
现实中,很多时候非洲军遭遇“补给危机”时,却有大批补给品积压在第黎波里的码头上运不出去。从第黎波里到班加西的距离相当于从波兰边境到莫斯科,要到埃及的亚历山大则还有同样远的路,如此漫长的距离对非洲军的补给车队而言不堪重负,虽然以运输能力和兵力比来看,非洲军的运力几乎相当于东线德军的十倍。隆美尔的补给问题,主要是由其在非洲漫长的陆上运输线造成的,在非洲卸货的燃料,有1/3到1/2被消耗在1500公里的运输线上,而且由于沙漠公路的恶劣条件,汽车的损耗远远超出欧洲大陆,非洲军几乎总有1/3以上的车辆属于待修状态。看看非洲军的战史会发现,非洲军补给充分的时候,通常就是放弃班加西向第黎波里撤退的时候。1 f9 r5 f$ C1 x
# y7 q3 s. x7 S0 W9 e3 A4 ]) |
[ 本帖最后由 vassiliev 于 2007-9-6 16:57 编辑 ]
亚历山大距离班加西有一千公里,班加西距离第黎波里有一千公里,这还“不远”那么什么叫远?对隆美尔来说,亚历山大真是个“遥远的港口”,它对非洲军的意义好比十天后的一桌满汉全席对一个马上要饿死的人一样。
# h7 U, y& v7 F. J. Q
' X, w, C5 m: a8 p* z0 T2 ]& v, r在不遭到敌方火力干扰的情况下,第黎波里的月卸载能力平均4.5万吨,班加西0.27万吨,托布鲁克0.15万吨,不过班加西和托布鲁克经常遭到轰炸,实际卸载能力往往不到正常情况的一半。换而言之,非洲军绝大多数补给要跨越千里从第黎波里运来。
( a+ N8 M0 c/ h, `; O
7 X5 ^# f2 w* R# U3 B, ]" q自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来,超过五千年时间里,由西部陆路入侵埃及的企图就从来没成功过,大部队陆上入侵埃及唯一可行的通道就是通过西奈半岛的加沙,几千年来自西向东入侵埃及成功的例子,不管是罗马人还是法国人或者英国人,都是从海上来的。德国人要真有足以拿下埃及的资源,根本不用自取烦恼从利比亚陆上入侵,直接在埃及海岸登陆不就行了。$ j+ f: G2 s$ |" t4 }: s1 W
  b. c; F9 _' B" C( b* ~
按德国人自己的估算,在北非这样的环境下(包括饮水在内一切物资都要从后方前送),保障一个摩托化师在距离基地500公里远的地方作战,除了师直属车辆外,后勤线上还需要超过1100辆两吨卡车组成运输队,现实中,由于恶劣的环境导致机械和轮胎磨损加剧,实际需要的车辆达到1300~1500辆。非洲军四个摩托化的师即便在昔兰尼加作战,就需要一支超过5000辆卡车组成的运输队,当非洲军在距离补给基地远达1500公里之远的地方作战时,他们也只有8000辆卡车的后勤运输队,尽管如此规模的后勤车队对普遍缺乏汽车的德国军队而言已经是竭尽所能,东线很少有哪个集团军群的后勤分队能有如此奢侈的规模。
, f" r" F# n) ^' c$ M& z1 B: m6 S
8 v% g% l, n4 \6 U# E1 e; X8 Q. d/ Y[ 本帖最后由 vassiliev 于 2007-9-7 15:23 编辑 ]
隆美尔的补给问题,主要不是马耳他造成的,马耳他的意义被误导夸大了。问题的关键在于利比亚港口的卸载能力和在非洲大陆上的陆上运输距离。从1940~1943年,由意大利发往利比亚的补给品最多只有15%被击沉,凭借剩下的85%,如果隆美尔不是鲁莽地试图入侵埃及,而按照德军统帅部的要求防御昔兰尼加,完全可以让非洲军在拥有丰富燃料弹药给养的有利条件下痛击远道而来饱受补给匮乏之苦的英军。
; h% F8 l6 V( D. O' N
/ T2 o; v) b5 Y/ ~  I8 |5 D正当非洲军在阿拉曼苦苦挣扎的时候,其补给品总量的1/3却积压在距离战场600公里远的班加西运不上去——这可不关马耳他什么事,完全是由于陆上距离太远,大大超出非洲军补给车队运输能力造成的。
/ D$ v+ R3 f2 t- T& |+ ]/ F' I- S* ]' ?' f- F
[ 本帖最后由 vassiliev 于 2007-9-8 09:01 编辑 ]
引用《战争与后勤》一书对北非战事后勤问题的评论:# M4 a- H0 [  ~
$ |" v, G* t$ e6 Y, L  G( D' `; `
结论:非洲的补给与作战8 Z6 u, T6 v: a  ]
* z: W" }8 o8 q& G' S% |! o/ o
  北非战争过去后,隆美尔痛心疾首地批评说,希特勒因妄想守住突尼斯而白白地投入了大量的兵力和物资,如果这些兵力和物资给他隆美尔一部分,他就能多次地把英国人赶出埃及。此后,许多作者都赞成隆美尔这个意见。但是,这些作者忽略了一个事实,隆美尔的撤退和同盟国在西北非的登陆,使得轴心国在非洲的处境完全不同了。由于占领了比塞大和土伦,并夺得了法国商船队,轴心国拥有的手段已能用隆美尔的坦克集团军从未见过的速度向非洲增加援军。但即使如此,轴心国在突尼斯也仍然未能维持多久。0 |0 ~' _7 q5 f9 _

4 z: e) n: o; y# V$ }  在利比亚作战期间的教训,看来很清楚。第一,北非港口的卸载能力低下,始终是造成隆美尔补给困难的原因之一。它不仅决定着可以维持的军队的最大数量,而且限制着运输船队的规模。从油料消耗数量以及所用舰船数量之多而言,护航这个办法代价高得不堪设想。第二,人们对“护航战斗”的重要意义往往过分夸大了。在北非战局过程中,中地中海的海空战斗从未起过决定性的作用,1941年11-12月也许是个例外。但就连这一时期,隆美尔的困难也主要是因为其非洲大陆上的交通线过于漫长和易遭袭击,而不是因为海上的损失 [ 注:根据能够找到的最可靠的材料,从1940到1943年,在从意大利到利比亚的海上航运过程中损失的补给品仅为15%,人员8.5%,船舶8.4%。 ] 。第三,对于北非战局的结局,1942年夏天轴心国关于不占领马耳他的决定所起的作用,远远比不上下面这个事实,即:托布鲁克港口太小,而且无可救药地暴露在驻埃及英国空军的攻击火力之下。1 B& M% |8 i# k% `/ H! P( K

: H8 Q3 V6 f; f3 O* b& w  然而,与上述各点相比,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非洲大陆上的前送距离太大。这里的前送距离,绝非德军在欧洲,包括在俄国碰到的情况所能比拟,而用来实施前送的汽车却又太少。不错,1942年曾搞过若干海上运输,但收效甚微,因为英国空军握有制空权,港口愈靠近前线,就愈易遭到空袭。从这些事实来看,林特仑关于只有修筑一条铁路才能解决补给问题的意见是正确的。这本来就是英国人打算采取的措施之一。但意大利从未动员其力量来实现这一目的,而隆美尔也没有耐心待其实现。. b+ i' \" D7 a# O2 Z

) B+ O( H9 a) o  l% f- E3 r7 ?  常常有人认为,1942年夏秋隆美尔的败北,是由于意大利没有送来油料,或因为被击沉的舰船中,碰巧极端重要的油船占了过大的比例。这种看法其实是没有根据的。只要细看一下1942年9月2日至10月23日被击沉的舰船名单,就可发现,总共27艘舰船中,油船只有两艘。此外,隆美尔从7月至10月收到的油料平均数量,实际上比2月至6月那一平静时期略为多些 [ 注:具体数字是:2月至6月,每月22,264吨;7月至10月,每月22,442吨。 ] 。这就表明,他的困难与其说是因为来自欧洲的补给品不足,不如说是在非洲大陆上运送油料的能力太低。这个看法还可用下面的事实作为证据:在阿拉曼会战期间,坦克集团军非常有限的储备品竟有三分之一还留在离前线数百英里的班加西。
4 w& r& ~/ D7 O* \1 X/ Y
9 h9 D, Z( b- `4 C/ W+ e. Z  最后,说希特勒对隆美尔支持不够这种老生常谈,也是与实际不符的。隆美尔得到的兵力,是在北非能够保障得了的最大兵力,而且超出了这一限度。所以,迟至1942年8月底,他的情报官还估计坦克集团军的坦克和重炮数量实际上多于英军。为保障这支兵力而配备给隆美尔的汽车,较之同等规模、同等重要的任何其他德国军团都多得无可比拟。如果说由于上述种种因素,关于确保坦克集团军在非洲大陆上有一条可靠交通线的问题始终未得真正解决,那主要应归咎于隆美尔自己。后来他终于认识到了这一点,但为时已经太晚:
* b  p9 i( r  }
) E/ Z/ \" {, W9 {2 Q2 Y: t  V; n   “充足的武器、油料和弹药储备,这是一支军队能够坚持紧张战斗的第一个必要条件。事实上,在战斗开始之前,双方的军需官们就已经在打仗,并在决定着战斗结局了。没有枪炮,最勇敢的士兵也无能为力;没有充足的弹药,则枪炮毫无用处;而在机动作战中,没有灌满了油料的车辆随行,无论枪炮或弹药都起不了多大作用。保养修理工作也必须在数量和质量上同敌人相等”。
, @- G$ W, [/ m4 P: m! f" q: D! q6 _3 ^$ |* ^( G* d2 V+ j
  由于德军只实现了部分摩托化,又无真正强大的汽车工业作后盾,由于政治形势要求德军拖带着意大利部队这种无用的累赘,加之利比亚港口容量太小,而陆上前送距离太大,所以,不管隆美尔在战术上的成就如何出色,进军中东的轴心国部队的补给问题显然是无法解决的。在这种情况下,希特勒最初定下的派一支部队到北非防守局部地区的决心是正确的,而隆美尔再三违令,远离基地,盲目进军,则是完全错误的,他将永远不能得到宽恕。* @! U0 r2 j* ^. U) X
7 M0 R  z/ t8 F& }, [
[ 本帖最后由 vassiliev 于 2007-9-8 09:57 编辑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