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cctvvv 于 2019-6-22 16:58 编辑
2 h& |' ~7 c d$ ^- a; x$ f9 k$ T
# ^) I; n' A0 c& S& Z& `2 K- ]1 A三藩之乱其实在史学上是一个不冷不热的东西,说他热,其实许多人都知道这个事,说他冷,是因为其实因为官修清史和清朝的记载,都以康熙的视角为出发点,许多事情说得似是而非
& v- F2 Q2 r1 ]! N) H; k( X吴三桂之所以能造成这么大的影响,除了自己的基本军队实力不弱,以及对手清军主力不在西南,清朝对云贵等地还没有完全控制,委任三藩统制以外;一般认为三藩声名狼藉,得不到人民支持,其实是不一定的,一些汉兵汉将出于降清集团的共同利益,一些明朝拥护者出于一次痛击清军的时机,一些讨厌满洲贵族压迫统制的农民,奴仆都纷纷响应,还有郑经,察哈尔,“朱三太子”,青海蒙古台吉等等,这些人许多原本不认识吴三桂,但他们不喜欢清朝的统治,也纷纷借机响应,完成他们自己的理想目标6 C1 \9 l1 Z! K' c: ]% m5 N
湖南有一个秀才,帮吴三桂写了一个对联,这个对联专门帮助吴三桂洗地。。
' a& l- U& O9 E' {% q力穷楚覆求秦救
+ y/ {2 j- l1 Y! I* k; h心死韩亡受汉封
5 G ]4 [! y ~, k% \4 l; d9 `洗的比较不要脸,上联是说楚国申包胥为了抵抗吴国的进攻,不得不去秦国求救,以至于哭于大殿好几天,终于感动秦王,申包胥带着秦军回去恢复楚国,来洗地吴三桂的投靠满洲
6 @, M8 H* M: ~7 J, Y3 F' i下联是说张良作为韩国贵族,想要恢复韩国,推翻秦朝,然而刘邦横空出世,消灭秦朝以后建立汉朝,新的割据韩国也被消灭,张良没有办法,只能接受汉朝的封号,来洗地吴三桂降清) t! x' J! D. Z, \9 x. T* z& b7 A
虽然这个对联比较讨厌,但是这也说明,吴三桂反叛清朝,攻击清朝“窃我先朝神器,变我华夏冠裳”引起了一些人的共鸣,甚至花心思给他洗地,洗地洗的还是很那个的
& \: [1 i4 y5 c$ w吴三桂蓄发,易衣冠,得到一些人的支持,但是也不是所有人都对他抱有希望,很多人就讽刺他不过是为了个人的利益,比如说江西读书人的一诗句# {" C" N" q: S" ] o8 y1 W
复楚未能先覆楚
3 _3 L5 z% k: X帝秦何必又亡秦丹心早为红颜改
3 A, @; N$ N E( b9 E" k3 ^青史难宽白发人- S6 A1 K+ L7 Y. _5 o; I1 l
等等,表明不会原谅吴三桂反复无常,开关引入清军,和为清军先驱攻击农民军,南明政权,杀了永历帝在内的明朝军民百姓6 N- B$ W* ^. [, Y* r+ V
所以说历史这个东西它代表着民心,比较复杂,既不是康熙一面之词,三藩得不到人民支持,得不到人民支持的话,靠着云贵两个战乱的边疆省,能和占据经济文化中心的清朝打八年?但也不是拔高吴三桂一方,因为许多士大夫和百姓并不赞同吴三桂的洗地,不与他合作,吴三桂起兵是为了个人的利益,但是战争开始以后,必然的加入了其他的成分,最终演化为民族,文化,地区的一场博弈,是比较复杂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