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日寇的屠刀--三八大盖

转:www.6park.com

三八大盖---如此恶名昭彰得名字,我想每个中国人都听过这个词。
  长期以来,我们眼中得日本军人形象无非就是小短腿,仁丹胡,带着瓜片帽,拿着三八大盖的侏儒军人形象。
  其中那杆修长得三八大盖作为日本军人得象征,也早就深入人心。
  三八式步枪,作为二战日军的制式装备,成为日军的制式装备长达四十年之久,是很值得一说的。
三八式的历史
  三八式虽然出名,但并不是日军自己研发并大量装备部队的第一款步枪。
  日军自产的第一款步枪是三零式步枪。
  三零式这个名字对于大多数网友的是陌生的,但是如果我说金钩步枪大概知道的人就多很多了。
  其实金钩步枪就是三零步枪,这个外号主要来自于三零式步枪得枪托尾部成钩状。
  金钩步枪是日军装备的第一款无烟火药的步枪,它于1897年由友坂成彰设计成功,使用6.5毫米半底缘圆弹。
  他的基本设计思路比较先进,比如直动式枪机设计和5发弹舱,都是仿造当时大名鼎鼎的毛瑟M1888式步枪。
  不过金钩步枪也有其特点,就是该步枪口径为6.5毫米,是当时世界上口径最小的一款步枪。
  客观来说金钩步枪步枪得设计理念还是很先进得,其射击精确,火力持续性也不错,能够胜任当时军方的要求。
  不过金钩步枪得设计上存在一些重大得问题,这些问题在实战中集中体现出来,迫使日军对其进行改进。
  金钩步枪的主要缺点是可靠性差,它在中国北方满天风沙的环境下,经常因为杂物和砂土的进入造成射击中的频繁卡壳。
  实战中的设计卡壳和死亡基本是等同的。
  金钩步枪的设计师友坂成彰根据这些缺陷,于1905年(明治三十八年)对其进行大幅度改进,进而设计出一款新式的步枪--三八式步枪。
  该枪外形的最大特征是加上了一个特殊的防尘罩,它安在枪机上,随着枪机一同进退,有效防止异物的进入,这就是三八大盖的由来。
三八式使用前辈三零式受过实战考验的成熟技术,仍然使用直动枪机式设计和5发弹舱供弹系统,口径仍然为6.5毫米。
  由于其可靠的性能和制造技术的成熟,从1905年到1945年的四十年内,三八式都是日军的制式装备。日军在这四十年内,一共生产的640万支各种步枪,其中的绝大部分就是三八大盖。

[ 本帖最后由 narita 于 2007-1-31 06:30 编辑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三八式的优势
  可以说,三八大盖的优势非常明显,概括起来说就是射程远,精度高,容易训练新兵,制造简单还有就是善于近战。

  射程远:三八式的标尺射程高达2400米,有效射程600米。实战中,受过严格训练的日军士兵往往能在800米左右的距离上成功杀伤对手。这个射程是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大多数步枪不能做到的,已经和今天大多数狙击步枪的射程相当,是很让人瞠目结舌的。而日军大量杀伤美军的九七式狙击步枪,实际上也只是用三八式的基础伤加厚一点枪管再加装一个四倍瞄准镜。

  精度高:三八式的子弹有着非常完美的弹道。它使用的6.5毫米半底缘尖弹,这种子弹有着非常稳定的飞行状态,可以在很远的距离精确击中目标。实战中有三八式在2000米距离内多次杀伤对手的记录,即使今天12.7毫米大口径狙击枪射程也不过1500米左右,而三八式在2000多米的距离仍然能够杀伤敌人,可见其令人惊叹的精确性。

  容易训练新兵:三八式的后坐力很小,不像春田,毛瑟步枪这样有着强劲的后坐力。后坐力过强的步枪会让新兵产生很大的恐惧,不利于新兵的训练。而使用三八式的新兵,很快就能成为一个出色的射手。台湾直到七十年代,仍然有民兵使用三八式训练的科目。

  在抗战中,八路军和新四军由于多和伪军作战,缴获不少三八式步枪。这些步枪在训练很少(战前射击甚至少于20发)的游击队员的手中是无价之宝,他射击精确,容易训练,还可以在远距离狙击,是一款游击利器。

  制造简单:三八式从三零式过渡而来,所以日本国内有着成熟的制造技术和完善的生产工艺流水线。加上其结构简单,需要材料不多,很适合资料匮乏的岛国日本。

  善于近战:三八式枪长1.275米,重3.9公斤,配上三零式刺刀,整体超过1.5米。这个长度长于世界其他的所有步枪,在近战中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日军重视刺杀训练,基层各部队都要刺杀教官,日本士兵的刺杀技术是比较不错的。加上三八式这个拼刺的利器,日军在肉搏战中占尽优势。
三八式的缺点

  三八式最大的缺点恐怕就是其杀伤力的不足。

  由于步枪为远距离单发武器,所以它的一枪致命率是很很重要的。

  国军产的老套筒和八路军自制的粗劣的仿中正式,之所以能够在战斗中发挥还不错的作用。主要在于其子弹进入人体会发生翻转,造成空腔,杀伤力大。虽然射击不精确,但是日军士兵中弹以后非死就是重伤,而且伤还不容易医治,必须送到野战医院治疗,造成战斗中减员。
  当时三八式的设计人员出于军方对于射程和精度的过分需求(日本人都有追求完美的恶习),导致它采用了6.5毫米半底缘尖弹。这种小口径的子弹虽然有着非常好的飞行稳定性能,但是也有代价。就是它的稳定性太好了,好过了!它直接导致子弹击中人体以后,仍然保持原样飞出人体。它有很好的穿透力,能轻松贯穿人体,并不发生翻滚,也就是说,一弹二洞,连受伤的组织都是光滑的伤口!

  由于穿透能力过强,一颗三八式发射的子弹击中人体,后在人体停留时间很短,很快穿透飞出,人体受伤较小。

  所以只要不是被三八式击中躯干的重要部位,很难对被射中者造成致命伤。

  上海会战中,经常出现国军士兵身中数枪仍然能够继续战斗的情况。这让日本军人对三八式的杀伤力大为不满,也导致了日军大口径步枪的出现。

  这也是一把枪无法满足所有性能需要的最好注解。

  对于其他性能来说,三八式已经足够实战的各种需要,很难找出其他的缺点。
三八式的使用

  日军在二战中,分别和中国,苏联,美国,还有东南亚的英国,荷兰,美国等殖民地军队交过手。

  其中中国装备最差,殖民地军队比中国稍强,最强的就是后期的苏联和美国。

和国军

  三八式在和装备汉阳造和中正式的交手中,颇占优势的。

  这和日军的战术有关系。由于双方军力的巨大差异,日军抗战前6年派往中国和国军交手的都是国内受过严格训练的一流部队,装备精良。

  而和国军作战多以阵地争夺战为主,日军在阵地战中,首先以重炮或者空中优势摧毁国军的工事和重武器(也就是重机枪了),大量杀害中国士兵以后,再用步兵进攻。

  当时日军手中的三八式,加工非常精良,加上日军素以武士道精神训练部队。

  而武士道精神其中一条就是注重的个人的苦练,最大程度的提高自身的技能,所以日军射击技术普遍都很不错。

  武士道精神还强调精确和勇敢,所以日军很喜欢这种可以精确射击的步枪,同时还可以在近战拼刺中占优的步枪。

  在实战中,日军一般可以在600到800米距离准确杀伤对手。
  日本兵东史郎在中国杀害的第一个中国人,就是二个在黄河对岸逃跑的青年农民。虽然相隔很远,但是他第二枪就射中了其中一个农民的后背,杀死了他。大家都知道,黄河二岸是距离很远的,可见日寇屠刀三八式的射程。

  而国军手中的步枪不但五花八门,而且各地兵工厂选材和制造工艺差别巨大,相当一部分步枪都是粗制滥造的产物。汉阳造就不提了,就算是最好的中正式,虽然有效射程也有600米,但是实际上由于加工技术不到位(战时制造的就更差了),加工材料较次,一般能打个400到500米就不错了。至于地方军阀如川军,黔军装备的自制步枪,都是接近垃圾一样的劣质货,连缺乏武器的红军缴获以后,都将其烧毁,不屑使用,更别说打日本了。

  所以在阵地对抗中,中国士兵往往被日军在自己步枪的射程外杀伤。

  而在近战中,日军三八式的连刺刀长度又超过国军中正式,所谓一寸长一寸强,肉搏战中一寸都是致命的,它造成国军拼刺的很大劣势。

  另外,国军士兵中基本都是农民,还有很多是抓壮丁的产物,虽然抗日热情很高,但是战斗素质是没法和日军士兵相比的。

  国军老兵回忆录上写,他第一次打仗的时候,由于害怕,蹲在战壕里,用双手举步枪朝外面胡乱打,被班长打了一个耳光,喝令他站起来打。而这类的新兵国军中是很多的。

  这也是为什么抗战前二年,中国士兵损失极重的原因。

  到了抗战中期,由于国军逐步摸清楚了日军的战术,伤亡就少的多了。
  在后期,装备全美式装备的中国远征军面对日军已经有绝对的火力优势,他们经常用手中的汤普森冲锋枪成片的扫倒冲锋来得日军,在缅北的战斗中他们战无不胜,横扫了日军二个精锐丛林野战师团,全歼了他们,解放了缅北和滇西。

在和殖民地军队的交手中,三八式对付这些二流部队的杂牌步枪,也是很占优势的。

  英国在香港和马来半岛都是惨败,拼凑的英军除了印度兵和马来兵战斗力极差,一触而溃以外,自己的英国白人士兵的战斗素质也是不敢恭维。在和日军作战中,火力战术战斗意志都是完全的下风。在缅甸的战斗中,英军虽然有数量和装备的优势,居然还被一股数量不多的日军围困,最终由孙立人将军带领的中国军队救出。

  三八式在和英国自豪的恩菲尔德步枪的交火中,丝毫不落下风,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战斗中大量杀伤了英国士兵,一直把英军的狼狈不堪的逃回了印度。

  和菲律宾的美军的交手就不同了。虽然这支美军殖民地士兵也是国内二流水平,装备和人员都很差劲,且没有外援。但是日军的三八式在和美军当时只有很少装备的M1伽兰德的交手中,明显占了下风。实战中,往往二把M1就可以压制住日军一个步兵班十多人。M1八发铿锵有力的射击声曾经是日军的恶梦。不过由于实力相差太远,菲律宾的美军还是完败了。

在蒙古东北和苏联,在太平洋和美军一流陆战部队的交手中就完全不同了

  日军和苏联的交手几次,在张鼓峰,哈桑湖的交战中,日军士兵和苏联士兵主要都是以传统的步兵作战(虽然也动用了坦克,但是总体以步兵作战为主),结果日军士兵凭借出色的个人战斗素质,虽然在这些战斗中失败,但是仍然重创了人海战术的苏军,造成其数倍的伤亡。还使得关东军得出苏军战斗力低于关东军的错误观点,这些观点在之后让日军吃了大亏。三八式在战斗中也突出体现了射击的精确性,很多苏军士兵都是头部中弹,当场死亡。

  但是在之后的外蒙古的交手就完全不同了

  当时日军的总体战术仍然是张鼓峰期间差不多,以步兵为主的老式战略。而苏联已经是出现了新的战略,以装甲为核心的现代战术。

  蒙古的战斗中,虽然日军兵力和战力都占优很大优势,但是对手是苏联的数千轻型装甲部队(虽然都是很不堪一击的轻型快速坦克和装甲汽车,但是它在和步兵的交手中威力是巨大的)。日军的三八式和闪亮的刺刀,在对付苏联的装甲车简单是笑料。挥舞着刺刀集团冲锋的日军士兵,被苏军装甲车轻松的一排排扫倒。最终日军只能用类似于巴勒斯坦的人体炸弹来对付苏军装甲车。

  但是,在少数三八式和苏军的莫新纳甘的交手中,双方也基本相当。苏军最后围困了日军主力,但是也不能迅速吃掉他,日军步枪狙击也起了不小的作用。

  在和美军在太平洋的交手中,除了少数拿三八式的狙击手,日军的三八大盖在和美军的M1对战中都是占绝对劣势。美军的M1不管各方面性能都高于三八式,其高射速三八大盖更是无法比拟。在太平洋群岛的复杂环境中,三八式的射程优势也发挥不了。

  在赛班岛,冲绳的激战中,日军用手拉的三八式步枪射击一枪,都要遭到美军步枪至少十枪的还击。日军士兵常常一枪打出就立即被乱枪打成了筛子。

  至于三八式的近战优势,在装备大量冲锋枪和轻重机枪的美军面前也是自杀行为。后期大批日军做自杀式的冲锋,他们挺着刺刀冲锋到美军阵地前几百米,就被密集的火力打成马蜂窝,一个人也冲不过去。
但是三八式作为狙击枪使用,还是在战斗中起到很大作用的。加上各国狙击手为了保存自己都要不断转移阵地,而日军狙击手往往以自杀的形式,只求消灭更多的敌人,不管自己的死活。所以手持三八式的日军狙击手经常能在同一个地方隐藏很久,直到被击毙。

  三八式在狙击中,由于射击精确,大多数是一枪击中敌军头部,三八式威力小的缺点就不存在了,成为美军的恶梦!
三八式为何为日军钟情

  可以说,三八式之所以为日军选中,并且使用四十年,除了自身性能以外,还有很多因素。

  首先,日军是一直强调步枪精确射击的国家。日军军方是唯一在伞兵部队里面还准备大量单发步枪而不肯大量装备冲锋枪的国家。

  从战略上来说,是日本的工业技术不行,无法制造大量冲锋武器,更无法大量制造连射武器使用的弹药。日军资源的缺乏,可以从1943年日军在中国汪伪控制区大搞献铁运动看出来。

  汪精卫统治下的长江中、下游流域各县政府,都成立有合作社。伪南京政府命令合作社在各地强制收购五金物资,以供日本造枪造炮造子弹之用。

日本奇袭珍珠港之后第五天,武汉地区的日本宪兵配合警备队,半夜以后突然宣布特别戒严,禁止行人和车辆通行,禁止街上居民向楼下张望。日军却趁机开出大卡车,分别将武昌和汉口市区的下水道的多孔铁盖板全部撬走,装上轮船运回日本。

汪伪人员将武汉城所有大、中型房屋上的金属构件,如铁门、铁梯、铜铁栏杆等等下了个精光。

汪精卫为了把献铁运动搞得“热火朝天”,指令各地成立献铁委员会,专管此项活动。伪南京市府的献铁委员会更是一马当先。积极活动,大收烂铁若干卡车。

伪上海市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回收废金属运动。提出第一期回收铁类三万吨,铜类五百吨,以及铅、亚铅、钨等有色金属若干吨。上海公共租界共有铁门二十八扇,每扇重达三吨,全部被献铁大军席卷而去。旧租界铁制路牌共计八百零八块,也被献铁运动全部掠光。

  既然无力使用连射武器,就不如尽量提高现有步枪的质量和射击精度,来弥补不足。

  但是,日军使用三八大盖那么久,还是有一种日本人根深蒂固的意识。客观来说,日本军方的将领们一向对连发武器有厌恶感。他们常说“百发中一,不如一发即中”。这和他们的武士道精神中的讲究精确是符合的。

  所以三八大盖是很符合他们的需要的。

  再次,日军的陆军都是在海外作战,弹药补给全部靠海运。而它又没有美国英军巨大的海运能力。所以战时日军士兵的补给是很差劲的,随时可能断绝,很多时候靠抢掠当地老百姓维持。

  东史郎在日记中,经常记载日军部队缺少粮草弹药的情况。粮食还可以从老百姓中抢夺,弹药则是必须要从后方远隔重洋的运送过来。

  所以日军的子弹更是宝贵的,用东史郎的话说,他们的子弹就和金子一样。日军如果装备连射武器,弹药运输问题根本无法解决。

  还有,就是日军对现代战略意识的落后领会。一战时期,由于大多数阵地战的对射,双方距离很远,所以对于步枪的射程是非常讲究的。

  而二战已经不再是一战时期的作战方式,敌我双方都是运动作战,而大部分作战距离不超过400米。400米内,强调的就是射击精度和火力的密集度。这也是二战中,苏美英德都大量装备自动步枪,卡宾枪和冲锋枪德原因。而日军显然没有这个意识,等到他意识到,就已经太迟了。
性能数据

  型号: 6,50 mm x 50 R Arisaka

  长度: 1275 mm (步枪) / 965 mm (卡宾枪)

  枪管长度: 800 mm (步枪) / 490 mm (卡宾枪)

  重量: 3,5 kg (步枪) / 3,0 kg (卡宾枪)

  弹夹: 5发固定弹夹

  官方缩写: "6,55 kiv/jap (m. III)" & "6,55 kiv/jap rv (m. III)"

  原产国家: 日本

  定型: 1905年
日本人的武器比国民党的武器精良,落后就会被人欺负

日本三八枪比不上国民党的毛瑟枪

可以在论坛上看看,小日本的三八枪的确比不上毛瑟步枪》
记得在《兵器》上看到过,中国军队轻武器比日军优良,但重武器相差巨大……
三零式这个名字对于大多数网友的是陌生的,但是如果我说金钩步枪大概知道的人就多很多了。
  其实金钩步枪就是三零步枪,这个外号主要来自于三零式步枪得枪托尾部成钩状。
我记得金钩步枪的得名应该是因为它的扳机是黄铜的,不是因为枪托尾部成钩状。可否探讨一下?
日寇的屠刀国民党的毛瑟枪
太rubbish了
小日本的步兵装备本来就不怎么样!
东乡的名言,对马海战的胜利给日本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
这个在中国就不叫38。叫六五步枪。
三八大盖
    这种枪对于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熟悉武器与抗战史的人都知道它,在抗战中日军使用的最多是它,中国军队缴获最多的也是它,在日后的解放战争与朝鲜战争中,仍然是主力枪。
   该枪1905年问世,是当时各国装备的枪支中口径最小的一种,其穿透力强,但杀伤力弱,易造成通贯伤,在近战中劣势明显,武器后坐力巨大,换弹药速度慢。三八式步枪即三八大盖。该枪枪机上方有一防尘盖,在开栓抛壳和推弹关栓时,能随枪机一起后退和前进,起防尘作用,故名三八大盖。
  下面是一些技术参数。
  日军的Arisakarifles(三八大盖)
  作用原理:旋转枪栓,手动
  弹匣:(内藏式)5发
  口径:6.5mm
  枪长:1.275m
  枪重:3.9Kg
  有效射程:460m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