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我只是说是无望的进攻,明知道没有什么效果还是投入战斗,和日本人的一心求死是有区别的。& a$ {2 R& z3 ?: s+ B7 @. D
这和当时美海军的作战手册是相左的....
和日本人有区别,我就是这个意思。
什么叫无望,136楼的,如果我没记错,你是在BAIDU战列舰吧混的,是不?那种地方呆多了有损智力,
! g# j. Q% `2 p6 L  a鱼雷机中队怎么能叫无望,去看看中途岛起飞的波次,VT8什么时候起飞的,SBD什么时候起飞的,那么多飞机,你居然说无望,难道因为日本人技术牛X就都无望了,干脆投降最好,没协同攻击的原因是多样的,但在出发时,拥有三艘航空母舰的美国舰队绝对没有糊涂到派少量飞机去送死的地步.....
  b% F5 y+ ^  d( H+ gVT8死人是多,全中队只有飞行员乔治盖依一个人活下来了.....
全機今ヨリ発進、敵空母ヲ撃滅セントス!!!
上午7:02分,14架“复仇者”式鱼雷攻击机,32架“无畏”式俯冲轰炸机在10架“野猫”式战斗机护航下,从“企业”号航空母舰上起飞;15架“复仇者”、35架“无畏”在10架“野猫”护航下从“大黄蜂”号航空母舰上起飞。这样,总共29架鱼雷攻击机,67架俯冲轰炸机,在20架战斗机的护航下,离开航空母舰,远程奔袭敌人舰队。  
6 F# P, S9 M: p7 e  n9 `上午8:32分“12架“复仇者”式鱼雷攻击机和17架“无畏”式俯冲轰炸机在6架“野猫”式战斗机的护航下飞离“约克城”的甲板。
% _# p3 t% X7 d) i% M; L这是美军航母第一次攻击波,也就是所谓的造成命运的5分的那次,你如果是指挥官,发出这么多飞机,你难道觉得进攻还是无望的么?那干脆投降算了......
全機今ヨリ発進、敵空母ヲ撃滅セントス!!!
第一、斯普鲁恩斯派出的攻击波是协同作战的,属于标准的作战模式。
8 Z1 f8 T8 |6 y) R0 N6 u第二、飞行员奉命出击就要完成自己的任务,这是通用的规范,无论民主还是专制国家。  U1 m: J, [$ x: B& U  O! ?
第三、在美国人眼里,鱼雷机中队的行动才是民主自由的体现,才是真正的美国精神。
. l4 z: Z' w& h( t% ]  `* a第四、所谓民主并不是说在生死关头个人利益就可以置于国家之上,不管是日本人还是德国人,对于美国式的民主都没有正确的理解,无法理解真正的民主国家,人民真正发自内心的战斗意志。
: k. l: f: m2 A& R) q6 [% ^; q第五、鱼雷机在当时才是进攻的决定性力量,他们的飞行员是不会认为自己的行动是没有效果的。
. ~  @0 e' p- R' O6 I1 P第六、半日啊,200节的速度跳水属于自杀行为。
我赞同200节跳水的自杀说法,如果能在水面迫降而飞行员还没摔断肋骨的话,倒是有一点机会爬出来吹起个小气阀。貌似老布什就是这么当的战争英雄。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回138楼,可惜阁下的记忆力的确不怎么样,本人从来未去过biadu某吧,更何来混迹一说。由此可见阁下虽未在那处混迹,智力也未有下降,可是记忆力的起点....9 t  K) @6 C( r! r
那么多飞机同批起飞,分批到达,每批到达时独立面对KB的防空网,就单个中队而言不叫做无望的攻击叫做什么。  s% |& _3 Q$ s) X# {1 c
而且就实际效果而言,也就是起到了牵制的效果,我所表达的就是以当时日本人的观念对于这种行为是无法理解的。
, m6 q3 S" ^3 ^1 Q, ~; V& e! r另外,我发表观点的初衷并不是来和阁下吵架的,如果阁下如此喜欢给人扣帽子的话我也无话可说。
同批起飞,分批到达,这些指挥官事先都预计不到,所以,出发时绝对不是什么无望的攻击,不要做事后诸葛亮,那没有什么意思,斯普鲁恩斯和您不一样,他没有水晶球......预测不了....
全機今ヨリ発進、敵空母ヲ撃滅セントス!!!
我前面已经说了,没能协同是有多种原因的,而且你知道不能协同这个现实也是事后了.....
全機今ヨリ発進、敵空母ヲ撃滅セントス!!!

回复 142楼 的帖子

我替牛牛说句话,他说话就那样,有时候明明他说的对,还让人家咽不下气。 1 s5 p# W, U; C. q1 p; o, M
不过最近牛牛事多,压力大……他是绝对没有恶意。
好了好了,都是同好,与主题无关的话就算了吧
1 N! W! V8 t6 ~) h7 s. h! M( E/ c# @$ a
$ m! i9 f9 s3 x
pkwang老兄,似乎对当时战况的了解有些出入,鱼雷机中队发动攻击的时候是有战斗机护航的,而且实际上美国人来自海陆两方面的攻击是连续的,鱼雷中队攻击时战场上是存在其他单位部队的。9 u% V* d* Q  x/ N8 L* ~
另一方面,所谓日本不能理解云云,我觉得更多的是后人的描述,就像渊田在《中途岛》一书中对斯普鲁恩斯的指挥大家赞赏,而后者在序言中只是认为那是水到渠成一般。* ~# P! h7 P0 ~' Q& n: i9 c

* V' o4 o! G, v: P现在,我们可以这样分析,美国鱼雷机中队到达目标上空,这时战场应该还是比较混乱的,从美国鱼雷机能够顺利进入攻击位置并多次投弹这一点看,日本人实际上此时的防空体系已经混乱并出现了缺口。这种情况美国飞行员是不会有绝望的心理的。而且,对于美国人来说,经历了战争初期的一系列失败,年轻的飞行员一下子看到了对手,求战心理迅速超过了其他一切心理因素,这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虽然小说不是历史,不过我始终觉得赫尔曼沃克的《战争与回忆》中对中途岛海战的描写非常出色。主角华伦虽说是SBD飞行员,不过他和鱼雷机飞行员过往甚密,作者对这些飞行员的心理描写也很出色,他毕竟是采访过参战的飞行员的。
我一直以为主角是他弟弟
从书胆角度说,应该是他们哥俩的爹地
) \/ _. P/ @- `1 }7 f0 b不过我觉得虽然华伦在1942年就阵亡了,但是对他的描写还是超过了拜伦的,个人喜好。我倒是觉得里面对几个历史人物诸如尼米兹,斯普鲁恩斯,哈尔西乃至罗斯福,斯大林,小胡子,大胖子等人的描写挺有意思。
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中途岛章节中,三个鱼雷机中队的阵亡名单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