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上讲,日本如果能够控制住不断膨胀的军队,满足于中国东北、台湾、库页岛和太平洋上的若干岛屿,是有可能获得一个极佳的发展契机。这些区域特别是中国东北的大片良田,完全可以容纳2-3亿人口。加上43年开始德国颓态已现,日本必然加入盟国一方捞取战胜国资本(虽然这次在土地上的收获不会象一战那么大)。当然这些都只能基于一个不可能的假设,继续讨论毫无意义,所以还是回到现实战略上来。- F, l1 w: X; \# }1 i
如果的确要跟英美开战,正如山本所表示,必须找到停战的切入点,毕竟在二战以前,西方国家的战争还是可以通过有条件的投降来停止,日本只能争取最好的停战条件。为了避免过度刺激美国,日本只能期望保留越南北部,并通过某种“购买”的名目得到南洋的部分资源产地,这样的结果自然是日本国内军人无法接受的。. u0 u: V+ ?4 b* R( T4 q: X
事后诸葛的说,和谈的最佳时机只能在中途岛惨败之前,中途岛一败,盟军更无可能跟日本和谈,43年更是提出了“无条件投降”这样苛刻的条件。日本和德国只能在自己的血泊里越杀越弱,也许最好的结局就是能够避免民族毁灭,毕竟历史上因为战争失败而亡国亡种的例子不在少数。
% D: G4 D! v. R/ |; P回到瓜岛吧,在失去联合舰队最有威力的一只力量之后,瓜岛以及之后的战斗还有什么意义?只能祈求杀伤尽可能多的美军,祈求一个相对“软弱”的美国政府同意停止跟日本之间的血腥厮杀,日本龟缩到四岛上(甚至连北海道都可能保不住,战胜国会要求进一步分裂日本本土,建立类似伪满洲国的“虾夷共和国”),把日本民族踩上绝路并踏上一万只脚,永不翻身。。。。
( L. @, j V2 T4 x9 y; a仗打到瓜岛的份上,鬼子还能怎么选择适当的时间、地点来还击美国的反攻?再拖下去等美国的海盗、埃塞克斯上场后,或许分别只是多顶上半年,也可能会多吃上10颗原子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