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4/435 O: C$ B" V; M2 }' m
/ W0 [$ U3 G Z" Q6 m, \* j国军在西北吃沙子,悉尼再继续挨炮弹,德里加入共荣圈
$ \+ r. q" f9 y. p1 e- I----------------------------------------------
, i Y8 ^0 k, D9 q. b在 81,24 的地面战 ; K! W: {) m! n) a8 O$ f3 V9 U
日军 突击 攻击 2 l/ K1 f3 t' [' l5 R- O u7 s# z0 T
进攻兵力 5856 人, 38 门火炮, 0 台车辆, 攻击值 = 275 5 O. h0 w% B% i* q8 e& f% z* E
防守兵力 1141 人, 23 门火炮, 0 台车辆, 攻击值 = 26 " G# [6 @& ]4 b. c ?+ U) \6 e
日军 调整后攻击值: 316 ( k4 @( I; r( m1 `% d
盟军 调整后防御值: 31 - {) l# i! q% }0 J/ r
日军 攻击优势: 10 比 1
) |! B8 x: M, c- G) u, @战斗修正
: x' p' I; t: x& P防守方: 混乱度(-), 经验(-), 补给(-)
( L" b! u, I+ F8 J进攻方: 突击(+)$ |2 o1 ]" x$ N1 v0 j
日军 地面部队损失:' R6 W" Q! j$ t& |
60 人伤亡5 y! Q% w3 j% P7 a
战斗班组: 0个被歼, 3个伤残4 Z' X) w% \6 z$ |; ^# _
非战斗人员班组: 0个被歼, 7个伤残
2 N3 D! j2 l: X3 |* |, f8 _ 工兵班组: 0个被歼, 0个伤残2 G/ B( j! _% S- f/ x% k9 }8 M
1支部队正在追击
( E6 S; u0 G+ _3 S盟军 地面部队损失:7 C/ Y4 d- }0 U3 z, m
594 人伤亡
* L4 U9 z$ }1 k0 n y3 G 战斗班组: 12个被歼, 2个伤残0 h0 O }" j. m$ y0 m, p! \$ b" C
非战斗人员班组: 43个被歼, 1个伤残
|: Y4 m2 `/ @" W! O5 E$ s 工兵班组: 0个被歼, 0个伤残
& z2 a/ M8 r4 L: h9 L7 b) d a 损失4门火炮 (1门被击毁,3门失去战斗力)3 N6 V. g, |1 k- c
3支部队撤退
' O! d4 _5 g, n; d被击败的盟军部队正在撤退!
+ Z9 Y7 n% K$ [- s2 V8 o攻方部队:
* n3 Z: N/ b: h( P/ J 海军上海特战队
" ]8 O3 ], W$ }8 \1 q 第2独立混成旅团
, Q3 {( j b& y- h1 u+ B守方部队:: R: y) c7 B4 U+ l, L _
国民革命军预备第3军
8 u$ W8 O( w d" M5 K 中国空军第12航空站
3 v; ? w3 k0 W' t 中国空军第21航空站 $ o" D. A% Y' d
-------------------------------------------------------------------------------- " E: j; B, s# q+ G" |9 \
在 悉尼 (90,167) 的地面战
0 X" I7 k$ c, @) @1 l日军 炮击 攻击
4 B0 R) u1 c8 @* g进攻兵力 1827 人, 163 门火炮, 125 台车辆, 攻击值 = 2264 ' }- X, p$ W, t w. s$ S
防守兵力 149150 人, 1908 门火炮, 2795 台车辆, 攻击值 = 3147
9 Q! z3 p, v) b2 C日军 地面部队损失:
2 K( S9 _2 T2 ]' V/ Q 损失1门火炮 (0门被击毁,1门失去战斗力) 8 X3 S! {8 }& O% ^3 \" M9 F4 u+ s
盟军 地面部队损失:! I- S* [4 f- p
16 人伤亡4 D- {: Y, I$ |: x$ L* _
战斗班组: 0个被歼, 0个伤残' V" E; n v6 N$ l) |
非战斗人员班组: 0个被歼, 4个伤残
8 v @- l3 L. ^& s( O 工兵班组: 0个被歼, 0个伤残 - o5 A$ S$ Z( W3 s7 a
攻方部队:% T- a; {' ]7 B3 l, A$ G4 X7 H
第5师团
2 Z/ w' \8 a: a* S1 n3 M( Y- x, ~ 第38师团 8 l5 f: N+ W# u7 K
海军第46警备队
2 |, [ O4 w2 F" K 海军第47警备队 2 s; k( g3 R" W+ w- r- ~( u$ P
海军第86警备队 ! N# N7 X% v5 w0 R' l5 J
第2师团 5 E0 ]% I/ M9 h8 L+ P1 V
海军第88警备队
& `' i3 b( K% M1 \ 海军第87警备队 3 L' q6 h! F% N- R- v: @1 _
第18师团
: @$ N9 x. ~* J 海军第67警备队
0 W" u S0 Z, C. B0 @ 第9速射炮大队
0 H9 Z$ ^* E1 B+ E3 n3 b$ ` 第25军 8 R3 g2 t4 U: U3 P) V" x3 J
第16军
% K8 q$ Z' t/ Z' l e 第10速射炮大队 $ y" G9 _ p, C3 _2 |
第18野战重炮联队
' n1 Z' L6 b) e" b 第23野战重炮联队
$ o' K4 h7 T+ O9 l 第3野战重炮联队
! T/ X5 q# F5 U G# }! [ 第8速射炮大队
0 A8 D3 M) r3 H2 J( I0 F# k 第11速射炮大队 # c; n$ ?) D* c
守方部队:7 T* r8 W: S2 ~1 u" n
澳军G/H海防重炮连 ) {" D2 D( s, K) k: ~
澳军第1伞兵营
' ~ Y/ e" G3 r, k5 _; w. F 澳军第4装甲旅
' f1 r9 {$ w/ y' M 澳军第3摩步旅 8 @# f9 n/ p. j
澳军第6骑兵旅
7 q1 h% c9 C/ s0 x8 @4 y 澳军第3步兵旅
7 F. l2 Y2 f( s' D! D' m$ B 澳军第12步兵旅
0 Y. @; j% Q5 h6 V 澳军第10步兵连
# ?1 M. [2 b! q2 Y 澳军第6岸防炮兵团
. F) V& ^2 b) F! x% Z) X ? 澳军第41步兵营
9 Q2 a% S, E% ^3 d7 Q- | 诺斯海防要塞
( h/ K6 m7 l- H2 | 澳军第5岸防炮兵团
& i u$ L+ L, Q% K2 ~; w/ A F) S 澳军第7岸防炮兵团
, L- ~8 G& W8 |4 S: }& D* [. ` 澳军第4步兵师
% _6 }, M% o6 ]8 a, z$ _. R8 t- q7 x 澳军第2步兵师
5 R7 q2 F' f8 P, }+ a; K- `, { 澳军第1摩步旅 9 K% X; P4 o- v. @. D3 ^8 c
澳军第5步兵师 6 g `, _ N2 `! {
澳军第8装甲团 O' a& R0 a" G2 F+ q
澳军第53步兵营
/ O' T% P& u ]: Y, u 澳军第11步兵连 ' N( \8 L: f) \! q! E- O- A* g3 K
澳军第45步兵营 ( R) X8 d/ u, g0 l7 D$ t7 P
澳军第3步兵师
) B; F5 M; M/ s 班克斯海防要塞 ; [8 |9 {, a+ Q, A, r8 U
新西兰奥塔哥摩步团 : ]& O- o n: y) U$ l
澳军第13步兵旅 * J* Z/ c( @" `$ I
澳军第44步兵营 & Q( M3 V1 i8 b# X* F5 N
新军亚历山德拉摩步团 3 o7 G' ^1 ?' z6 N& h+ h+ L0 d
澳军第2军直属工兵营
3 Y" T9 S5 M- @0 f3 ?: X2 s% B 澳军第9独立步兵连 ) d5 J# }+ M, u) A: I7 Y5 G; E
澳军第9步兵旅 ! s8 B! Z/ A1 X+ U6 r3 F& ~
澳军第25机枪营 , k5 e' B3 T: t& p/ ]& }
澳军第22摩步营
. C. c' x7 v8 w. Z5 c6 q 第3集团军坦克旅 . I4 ?: x/ j0 t, D0 I
澳军第18步兵营
# @0 G& I3 O& r3 ]4 a( ^" _# n 澳军第1步兵旅 2 M8 G) K* n( F0 O
澳军第2岸防炮兵团 $ f$ d$ ]* i6 T1 Z& |
法军新喀多尼亚分遣队 + r. _# g- s7 b, u& P
澳海军奥尔巴尼基地队
. j# r: H; j2 o3 }# w. G 澳海军杰拉尔顿基地 + d7 b/ y& S8 @* [" J
澳空军第12基地队
# j/ B- A: |" }! H* `8 L$ ^) f 澳军第109反坦克炮团 6 H: J2 y j1 S) @" K2 u
澳军第2重型高炮团 ) Z! S; S6 \0 y1 N! S& Q+ W
澳空军第4基地队
2 A u1 D) t$ N) V 澳空军第11基地队 + [. M' F. p I" x# a) R5 y
澳空军第17基地队
0 z8 P0 `9 `2 j9 R/ @ 陆战队第2岸防营
3 j. S, x; {! a 澳大利亚第2集团军 - L5 R( I: k9 ?3 }0 D
澳大利亚第1集团军 ' w' x5 W$ J" J3 ]2 F5 Z
新西兰第26先遣连 - b; Y; P7 y9 e
澳空军第1工兵中队 6 x3 s4 K1 h' m+ k ]
澳军第3重型高炮团
( E( R0 e( r# l, m8 D, W8 G) t 澳军第2重炮兵团
7 y% y) U3 f0 J* ?9 V 新西兰第21先遣连
' `, d ]0 f+ x" x 澳大利亚司令部 + g {# h C5 E0 |, {9 g
澳军第32轻型高炮团
& ] X* f/ x4 u' T 澳空军第8基地队 0 b/ w4 R9 p5 D Q+ {) @: f& S4 g
海军第111基地营
* j* T( _& ]/ z, V7 }, r 澳空军第1基地队 6 A* f3 g/ K t" n2 W: a" \
陆战队第3岸防营
& F/ G8 A7 w5 `( @( d6 i 澳空军第5基地队
- _/ i4 H0 I: W. Z7 p3 q7 J 澳军第13重型高炮团
/ k% ]. Z- U( k; u7 {# t 澳空军第9基地队 k$ r+ }8 R/ e7 u$ P
澳军第16野战炮团
t) @/ F+ S7 b 澳军第4轻型高炮团
, }* M; n$ w$ a' N" F, x6 n 澳空军第71地勤营
4 o7 f# i: Y, s 澳海军第4基地队 ! J) j' S v8 F" B: \" y4 H
澳空军第2工兵中队 / ~( h' w9 A5 F b
澳军第53轻型高炮团 ' ^4 ]1 w6 V. Y& g5 c' M
澳军第1重炮兵团
/ S" r3 e. V7 R: Z: {3 o 澳空军第7基地队
7 `* s! n% U) Y8 ~8 d. y 澳海军第7基地队 ! Z9 S0 m% |& ~! Q& z0 t/ M
澳军第1重型高炮团 ' I! u3 u! Y9 L2 g5 o8 B; I
澳军第34轻型高炮团 % v: { I* A& Z
澳大利亚第1军
. b% M* w! O" B5 b( z- n 澳军第2丛林炮兵团 . Z) l7 ]* i r2 m. K0 s
澳大利亚第3军
: f0 R% F( s0 M7 ^# H. w6 d8 J4 g 澳空军第9基地队
' `. {/ o* h ~2 ] 澳军第1丛林炮兵团
( @( }" z* q# ^7 r( L/ X: Y( t- a- P 空军悉尼训练基地
6 U: A8 u$ K8 l 澳空军第4工兵中队 ; Z; L) o- O# ~% j1 v
澳军第113轻型高炮团 - R* E2 \+ D% N3 Q$ u- B+ w
澳空军第7工兵中队
1 _0 s+ e" r2 [ Y# ]) z3 n 澳空军第3工兵中队
$ `( m# H5 r4 ~* c1 K& I 澳空军第2基地队
( u* c3 C# H: I 澳军第2重型高炮团 9 x6 O/ s. I1 q1 W
澳空军第3基地队
' \. z9 j! i- g! j' |+ m8 P4 S 澳空军第6工兵中队 : j. C+ {. e3 i. z
陆航第113基地营
% o$ O% H9 m. v+ w0 B- p5 W+ _ 澳空军第77地勤营
% _, d/ d- H8 K- Q 澳空军第6基地队 7 G: P( r5 e$ o1 _, N# T- L" i8 w
澳大利亚第2军
* Y7 P5 [0 X, k9 J$ C 澳空军第9地勤营
* n) Y4 _0 W2 |. `+ Q 澳空军第72地勤营 , d" q& G6 L- P4 j$ T+ r) r. z" X. N
澳洲空军第9大队 + F3 u D+ z2 v& y: {5 J
澳空军第20基地队
4 A) H$ v, D% {$ z% h 西南太平洋司令部 9 T7 K+ ~+ P4 U+ ^ z/ F% ?
澳军第22野战炮团
[4 B4 w z9 L( H 澳空军第18基地队 + S$ x7 @- L2 P: n
澳海军第1基地队 c' a( C, k, L3 I* d
澳海军第8基地队 $ N) O C$ v' @, h$ G7 c
澳空军第73地勤营
/ F4 B0 S2 Q( Z 澳军第108反坦克炮团 $ L" ~, q8 P1 n6 K3 O& O8 I
澳空军第81地勤营
+ o: P5 u. {% h% _, y 澳大利亚空军司令部 ' ?+ X. p, N: a8 v" M
新西兰N部队分遣队 8 T6 x! R2 \9 f; d6 _8 ]0 o
-------------------------------------------------------------------------------- 8 M9 C$ m) p* U1 E9 q
在 德里 (52,17) 的地面战
1 W% u, f( G& d) g1 q# B日军 突击 攻击 % O% E6 O% r% }* x. ^
进攻兵力 30958 人, 306 门火炮, 84 台车辆, 攻击值 = 1137 ; D" w! n7 \! P: H# S1 Y
防守兵力 4009 人, 37 门火炮, 6 台车辆, 攻击值 = 68 ' v* Q! |* t, P! {/ z! o* ?0 C% z
日军的工兵将对方工事降低到0级) }0 R6 b: S1 S4 j& B4 X: F
日军 调整后攻击值: 1168 ; g% e; @+ ?8 N3 u
盟军 调整后防御值: 125 4 i! W! A$ I5 u; E# r
日军 攻击优势: 9 比 1 (工事等级 0级)
% J' W+ K+ g" u4 x/ F7 J% X日军 部队占领了 德里 !!! * D- d" F5 ?9 C1 {- s# h( n& ~5 Q
战斗修正
0 c, x0 I8 |: \ L0 q+ B防守方: 地形(+), 工事(+), 经验(-)% A! j+ [& E4 [' {! w
进攻方: 突击(+)# u# S: e) w- q( ~
日军 地面部队损失:
2 H. d; ~; _# F K/ t 228 人伤亡( k f8 q: C, z" g1 W+ P4 J5 ~
战斗班组: 0个被歼, 10个伤残
8 {* `3 q$ G; D$ A 非战斗人员班组: 0个被歼, 15个伤残
# \$ }3 d8 K+ Y9 g: ? 工兵班组: 0个被歼, 3个伤残 % ^9 U9 Q. c; e! E1 |( _
盟军 地面部队损失:
3 j, j; f; ~) B! q 9601 人伤亡
7 h/ B, L0 g u 战斗班组: 144个被歼, 32个伤残; r: E* j4 R; U! h! A& S5 @
非战斗人员班组: 687个被歼, 85个伤残$ w7 ]/ e# S- V& u+ i6 k; O. m ~
工兵班组: 44个被歼, 2个伤残0 A0 C; P; D# F: U; a
损失79门火炮 (78门被击毁,1门失去战斗力)0 L& F5 w& a% ]7 T$ e: I
损失8台车辆 (8台被击毁,0台失去战斗力), \9 A0 ~- A% K2 D, y
1支部队被歼灭
- a) b* T& P: _: ?3 ^/ P攻方部队:8 D7 F- Q' Y% ?
第48师团 ; u- P% v3 q- Q# z
第16师团 ' k: m4 ?; b+ [; f& `( C- I' l7 \( k
第65旅团
7 Y1 d3 Q( C0 i" ]5 K( G守方部队:
& J2 B5 K1 t; c5 k# c% n 红色要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