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讨论政治问题,只讨论国家利益问题
2 z# K9 s6 V [7 t
- ]9 Q! W( ?% U3 g0 f首先,6月爆发的朝鲜战争,其决策过程是撇开中国的,所以,无论是侵略也好,内战也好,代理人战争也好,本朝并无直接责任,而是遇到了一个难题.- L3 {/ g, ]! V; C
+ O( L& q/ B. a0 z& r% c属于中国的朝鲜战争,等于是10月爆发的,所以要讨论的是10月的局势和相关的决策.以下仅从国家利益得失考虑
) d4 s9 m9 ]: F: E4 r/ }9 K
( I+ C* v( n/ i2 w2 |参与朝鲜战争并获得历史结果的中国得到的国家利益包括:
8 E2 E) C1 G- G4 L& t
5 w% }% g% h5 L0 k' j8 V& j1 极大的提高了国际地位和威望 (影响持续至今)( D1 s9 \. `/ y! O: o: a7 T
# q, o# s1 G$ K0 c( H* d8 ]; U8 A
2 在东北亚获得了一块针对美国的战略缓冲区,使东北成为(在当时看来)可靠的后方 (战略缓冲区的影响持续至今,因为无论朝鲜是跟中国还是苏联还是单干,都不可能成为美国的傀儡和代理人.未来另论.那是今上的事,与太祖无关.东北的后方地位到60年代结束); T$ `& ?$ V5 R, Q- P8 `
6 V" }! D! d/ L+ F/ v& |6 b/ L
3 事实上制造了朝鲜的分裂,从根本上防止了在东北亚出现一个相邻的地区性强国 (影响持续至今)
, M a8 y0 A5 a/ l) Q" s; D3 u( I! y
4 实力得到了苏联的认可,使苏联帮助中国建立了(相对于不参战的预期)更完整的工业体系 (影响苏联的援助持续至1958,苏联的援助本身的影响持续至今.但是要考虑到当时无法预见到关系破裂的可能,所以这个筹码在当时看来只会更大)/ L% w% w' Z, e3 h3 G
2 i/ V$ k4 |4 Y; `: E. O Y# e# Y
5 在精神上极大的激励了中国的国民,增强了民族自信心 (影响持续至今)" R, ]+ g0 Q3 C( w* v
# G+ F$ r4 v( i, @
6 使国防军(无论是志愿军,PLA,还是以后可能叫的什么军,他们都事实上起到了国防军的作用) 在第三国的国土上获得了现代战争的初步经验,有利于国防现代化建设. (影响持续至今,期间为文革所一度打断)4 P& _, P; b! [6 |5 J" j6 [
2 N+ H3 F6 j; B% @) d
1 ?# R3 z+ ]2 q7 Y2 k# F参与朝鲜战争并获得历史结果的中国失去的国家利益包括:. m& v) P! y' M: [2 I$ Z
7 M" |/ X4 I* j" P' \
1 直接付出了13万阵亡,20余万负伤(官方数字,个人认可)的人员损失 (人员损失相对人口极小,无持续性影响)8 d0 M9 y; N# M
& R1 k \ H% p8 e& c/ J$ g6 r5 O2 消耗战费达到同时期财政支出的相当比重,直接导致全面工业化建设开始时间推迟1-2年(到53年才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 (影响持续至今)
( a* C6 u& ^3 S: E8 F* `) K$ n# m9 q7 c2 f' q8 c( W6 g5 L- {7 L
3 极大恶化了和美国的关系 (短期的影响持续至70年代,长期影响持续至今)
5 t) R' z* \% D% b. E: Q: s
5 c6 f( o8 }1 p4 使中国无法利用西方的资金和技术进行现代化建设 (影响持续至1979)1 l g7 R- e0 E8 Q
+ {3 ~8 e0 O# L/ O% ]# M
5 事实上终止了中国的统一进程 (影响持续至今,但是由于第七舰队是于6-7月进驻的台湾海峡,所以只能视为沉没成本)) E+ P* ?& H* q0 @9 w* _8 y/ X
/ z f6 n% o1 l7 n; i0 d: J+ F1 D6 极大提高了太祖的个人威望,为日后的动乱埋下伏笔 (影响持续至今,但是参与朝鲜战争并获得历史结果既不是太祖专权和文革的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
% C' l) f; v& m$ L# o( B
( T4 m9 M/ _0 H' ^( q7 在精神上极大的激励了中国的国民,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导致了中国的国民对本国现有实力的普遍高估,在各个时期都导致了大量愤青的产生,影响到国家的理性决策 (影响持续至今)
# m. A6 [) K& a
& v: r L& M! x. ?8 战争结果差于历史结果的机会成本
0 ^$ J8 e' R) @* \
8 p/ [5 w% }) x8 N' W8 n以上是个人总结的主要国家利益得失,/ w# D R0 ]) t. v" l* v) T1 j
5 Y$ t3 v7 g( J4 u( B其中得第1,2,4,5,6点是有证据表明当时决策者有考虑到的,得第3点无直接证据表明当时决策者有考虑到,但是是客观事实;4 L9 {; e, ?. K( U
5 c# y5 b. {2 I1 N# {9 ?, `失第1,2,3,5,8点是有证据表明当时决策者有考虑到的,失第4点决策者根本就忽略了,因为他们不认为有利用西方的资金和技术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可能性(事实上从一边倒开始就基本上失去了此可能,与战争无直接关系),失第6,7点是当时决策者无法考虑到的,但事实存在.7 ^, Z0 J' t0 a$ J5 g. F
: K. q0 j2 _5 w; Y抛开意识形态不论,对不同方面的国家利益估价不一是导致对朝鲜战争评价不一的根本原因.逢共必反和见共必挺的愤青的意见是不足道的.9 I' G X7 `+ o2 W8 Z
; M* c& R8 S6 h( ]) b$ B/ c# K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4 j/ t! Z! @, L" ], O
?% d2 M. ~+ Z' @6 i; l: i/ N0 f得第2,3点属于历史挑战和机遇,对一个世界霸权(的代理人)获得陆上缓冲区在现在仍然有普遍的现实意义,也增加了战略博弈的筹码;防止相邻的地区性强国出现也有利于本国在该地区的长远利益.& G! n# a$ p# D5 R5 I h
6 Q& [) L0 e v5 {
得第1,5点属于不可替代的历史机遇,对于一个在百余年中饱受屈辱的国家,没有什么比一场足够规模的战争更能增加国际威望和民族自信心,即使是更顺利的现代化和更强的经济实力也无法在这一方面替代.
3 X$ G% q% _7 |/ O- f1 _+ f
& C- V' v) I5 A) R& m得第4点是一个被浪费的机会.世界上从来没有像苏联援助中国这样的"无私"的大规模工业体系/技术转移(甚至包括核武器技术,真难想象苏联还可能藏了什么私),对于一个大国而言,工业体系/技术转移远比10倍的轻工业,消费品制造业,金融/服务业投资更有长远价值.五十年代的苏联援助把中国直接从中世纪拉到了二十世纪,极大的加快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作为一个大国和强权崛起的进程.但是太祖的破脾气和私心让本来可以更大的利益大打折扣.
( w3 H7 N% P: G7 |1 G% M" S# ~" F) y) r8 ^% U
得第6点不是不可或缺的,而且由于文革打了折扣.
( z4 W, D2 s$ S( m f8 [. j
* g& w5 g+ f' n! V6 f5 f$ Q失第2,4点是和得第4点相对应的.所谓有所得必有所失.个人认为相对齐全的工业体系基础和一定现代化建设基础是健康的对外开放的必要条件,过早的全面开放只会全面增加国家的对外依赖程度和受外控制程度.所以大家可能高估了失第2,4点对国家的影响,而决策者则高估了得第4点对国家的影响(在当时看来是合理的,但历史现实是高估了)3 }+ |2 _0 V( N3 ^ r- Z# i
6 a2 Q7 {6 }6 E7 a! ]: a失第3点对应于得第2点,在这个层面上是失大于得1 `- f% Y$ r: Z. N: ?5 M! i
7 H9 t, L0 n. J( [) b0 b失第5点是沉没成本,只能怪杜鲁门.无论当时的决策者怎么做都无法挽回.
* U6 {* v: ^4 j. d% b! A
! {9 G5 W8 n7 Q失第6,7点是当时无法预见的
3 p2 R1 g1 x, D& n: y. \4 B F
& M$ n7 x1 y m, B失第1点是最可以忽略的成本
$ O, I3 k$ l! l5 P6 S) @, B* ]
3 H6 S. L% }* k0 a; l( m0 i失第8点取决于上帝
- @% F; }6 e% s) A$ L1 D! q$ u. X; T2 ^
总而言之,站在当时的决策者的角度,在10月参与朝鲜战争是一个对于国家利益得大于失的正确决定;从后人来说,由于此后历史的变故,本来可以获得的利益打了折扣,本来可以避免的国家利益损失没有能避免,在10月参与朝鲜战争并获得历史结果对于国家利益而言得失基本相当或得略大于失.但是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历史结果虽然不是最佳结果,但是却比最差结果强千万倍.
" W4 a' V9 j8 S8 d9 m
& z& }7 ~3 Z0 O8 E% G9 g至于战争的延长给朝鲜人民带来的苦难和朝鲜人民在金家父子统治下的幸福生活,只能归为小国人民的宿命,就不是需要我们讨论的了.
; H; O, S0 d; P( e" y7 j9 H
: g6 A3 N; z# a9 @- n1 Z两只大象打架,遭殃的是草地;两只大象作爱,遭殃的还是草地.只要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就是把朝鲜这片草地烧了又如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