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战史沙龙www.fightersalon.net/bbs" V& X) {7 Z) g3 D E6 A( m
作者:梁辰, v) Z- t7 B* R; j2 {1 [5 g
0 p7 m2 W+ e! {4 g
“在硫黄岛作战的美国人,非凡的勇敢是他们共同的特点!”——尼米兹4 e# u P( I. _3 R
2 R' M @' o3 E) a# L% R$ [
斗胆转帖,谈谈硫黄岛战役中几位美军战士的事迹。+ }( h+ L# q" D- r* G& p
: J) ~; D+ x5 i& l( `; `' h
为清楚起见,分楼转载。! Y, q" m2 a1 U! G) T# p
4 b; l- o9 ^' B. R, ^' w: X- X见笑,望海涵。7 @+ r- p& e0 _) S+ O
/ U: c( k, q) ]2 W( W
托尼•史丁(TOWY STEIN)
2 [1 a3 J4 e' |) s1 Z- F 史丁1921年9月出生在俄亥俄州戴顿镇,他的教名是安东尼•迈克尔•史丁,但他更喜欢托尼•史丁这一名字。相貌堂堂的史丁,只读到九年级(相当于初三)就缀学打工,做过建筑工人和车工。他不喜欢读书,却爱好拳击,曾在1942年2月夺得过业余金手套拳击冠军。珍珠港事变后一心想参军报国,却直到1942年9月才如愿加入海军,在圣地亚哥新兵训练营他志愿参加了海军陆战队空降突击队,接受了非常严格的军事训练。后来随海军突击营在瓜达尔卡纳尔、布干维尔岛等地作战,在布干维尔岛战斗中他一次就击毙了五名日军狙击手,赢得了“日军狙击手的猎人”的赞誉,1944年初拉维尔岛战斗结束后,海军突击营解散,史丁回国休假后,调往海军陆战队第五师加利福尼亚潘德雷顿基地,并被提升为下士班长。1944年7月他新婚才三天就告别爱妻随陆战五师再次前往太平洋战场。在夏威夷进行临战训练时,他充分发挥当车工时的技术技能,把被毁坏的舰载机上的大口径机枪拆下来,改装成能单手击发的枪,并给这支自制枪起名“利刺”,他就带着“利刺”来到了硫黄岛。
5 Z% }5 h5 m9 J0 P$ A$ x I, L 在硫黄岛上,他带着他的班投入了战斗,他以弹药箱为依托,用“利刺”的强劲火力有力掩护了部队的推进,他凭借着准确而猛烈的射击,接连摧毁了九个日军火力点。正是由于长时间的猛烈射击,“利刺”的弹药消耗极大,他不得不八次返回海滩补充弹药。为了能在松软的火山灰上快速奔跑,他扯掉笨重的靴子,扔掉钢盔,途中还几次冒着炮火把伤员背到海滩的战地救护点。在第九次返回海滩时,一发日军炮弹在他身边爆炸,一块弹片深深地扎进了他的肩头,连长命令他回到海滩战地救护点进行包扎,然后撤离战场。但他拒绝了,仍带伤坚持战斗,整个白天一直战斗在最前线,摧毁了多个日军火力点。夜幕降临后,因为他所在的排因推进太深而过于突出,不得不稍稍后退,以保持战线的平整。在后撤中史丁又担负了殿后的艰巨使命,掩护战友们在日军火力下安全后撤。他的“利刺”两次被日军子弹击中,他又两次捡起来继续射击。午夜前后,史丁终于接受连长的命令撤出战场,他被送上接运伤员的登陆艇撤至海上的救护船,通常情况下,他在这次战斗中的任务已经结束了。但当史丁得知硫黄岛上的战友死伤惨重的消息后,他毅然重返硫黄岛。
( e0 w1 {# L) U8 F) u/ q" M 3月1日,史丁所在的A连在362高地前进受阻,日军密集的火力简直如同下雨一般,全连被压制在高地下动弹不得,每一次前进的企图都被日军构筑在反斜面上火力点的猛烈射击所粉碎。史丁自告奋勇前去侦察,以便发现日军防线的薄弱之处,为连队的前进创造条件。他带着19名志愿者组成的小分队迎着日军的弹雨冲了上去,他们从一个弹坑跳到另一个弹坑,就这样一寸寸前进,终于为连队找到了突破点,可是在9名生还者中没有史丁,他倒在了前进的道路上。
8 }, x8 ?* h2 A( C+ \ 1946年2月,史丁被追授美国最高荣誉勋章——国会勋章,他的家人应邀出席仪式。在仪式上,他的母亲这样评价儿子:“托尼一直在英勇战斗,他想看看自己是否能做到,那就是他加入海军的原因,他确实做到了!”
3 `$ _1 k6 s1 _/ ~5 C% f, E d# C# x( z' A, H6 ~* y
[ 本帖最后由 kevinyac 于 2008-8-21 11:33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