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转贴] 马里亚纳群岛战役(1) 大战背景

由于(中途岛海空战)后续还有三篇,我还在整理之中,而且现在是欧洲怀,精力有限,请各位稍等几天。% x$ [0 y3 n8 L8 f) p, Q! M# F
这里有一篇(马里纳群岛战役)共五篇,是我在(中途岛海空战)这前整理的,先发一篇,不知各位愿不愿意看。
; s$ e7 W# Z6 X: J- w8 C( ^! m8 n5 g再一个是,我这种整理方式不可行否,请多提见意。

回复 1楼 qdsuyj 的帖子

一、麦尼之争2 \4 N, ], T  E) O$ H( r
    进入1943年下半年,美军经过一年半的艰苦奋战,终于扭转了战争初期的被动不利局面,从战略防御转入了战略进攻。浩瀚的太平洋,纵横万里,对日本的进攻路线主要有三条,一是北太平洋,二是中太平洋,三是西南太平洋,哪里作为主攻方向是美军发动战略进攻最重要的问题。
! Z: g$ m/ v3 m9 [' X* P9 `  北太平洋天气严寒,海面上风大浪急,不利于实施大部队作战,而且对日本维持其战争的生命线——与东南亚的海上交通,起不了多大作用,无法迅速解决战争,因此美军自1943年5月收复阿留申群岛后,就未在这个方向采取进一步攻势。" H% a* A9 v- v# \! a6 k) b7 i" W
  中太平洋与西南太平洋作为主攻方向的争论,在美军上层产生了尖锐的分歧:
* g* _1 i: n; u2 Q1 r  以麦克阿瑟陆军上将为代表的一方,主张在占领或封锁拉包尔之后沿新几内亚——菲律宾轴线的西南太平洋发动进攻,他们认为这条进攻路线可以充分利用美军在西南太平洋和南太平洋业已建立的一系列海空基地,始终能够得到岸基航空兵有力支援,对于进攻目标有着较大的选择余地,能够绕过日军重兵守备的地区,攻击日军防御薄弱之处。+ ^1 m% I8 O+ C0 e, x
  而以尼米兹海军上将为代表的一方,认为这条进攻路线上的主要岛屿面积都比较大,日军部署的兵力也相应较多,所以遭到的抵抗一定较激烈,付出的伤亡也会大一些。而且这条进攻路线的侧翼和后方都暴露在中太平洋地区日军面前,进攻态势并不理想,只能采取步步为营的战略逐步推进,其攻击速度可想而知。相反,从中太平洋发动攻势,可将日军在太平洋上的部署拦腰截断,切断日本本土与东南亚之间的海上交通线,这对于日本而言是致命的,而且中太平洋上所要夺取的,大多是相距遥远的一些面积较小的珊瑚礁和岛屿,即便日军在这些岛屿上的防御比较坚固,也会由于面积小而力量单薄,彼此距离远而难以得到增援与补充,容易为美军各个击破,加之这条路线与美军后方基地路程较近,能节省部队与运输船只,从而迅速结束战争。* \% b" ~! u/ F: n  J1 h
  表面上看是进攻路线之争,实际上却反映出美国陆海军之间的深刻矛盾,因为如果从西南太平洋发起攻击,主要依靠陆军实施地面进攻,海军只不过担任保护海上运输、以海空火力支援地面作战,并掩护陆军近海侧翼的次要任务。而从中太平洋展开进攻,关键是掌握制空权与制海权,海军的航母编队将是绝对的主力,由于所需占领的岛屿面积较小,地面战斗只需要小规模陆军部队,海军才是主角。因此这场争论,双方都分别得到了陆海军头面人物——陆军参谋总长马歇尔上将和海军作战部长金上将的鼎力支持。
& B4 ]% |( P- Q' u2 l& P  由于这个问题事关重大,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进行了极其慎重和细致的研究,最后决定采取从太平洋的两个方向对菲律宾发动攻势的战略设想,并对各路部队明确规定了各自的进攻目标。
# v. L) u$ ~! ?. b3 N0 Z  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决定以中太平洋为主,西南太平洋为辅的双管齐下战略。这样既可避免单线进攻易遭日军集中全力的抗击和暴露侧后的危险,又能迷惑日军,使其难以判断美军的主攻方向,分散日军兵力和注意力,为战略进攻的顺利实施创造有利条件。之所以选择中太平洋为主攻方向,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随着美国军事工业全面转入战时生产,大批航空母舰和登陆舰艇的建成服役,使中太平洋的海军部队拥有了一支以航母为核心具有极高机动力和极强突击力的舰队,能够确实保证掌握制空权和制海权。: B( z) K) B# \* B9 c; \1 E
  麦克阿瑟将军的西南太平洋部队将沿新几内亚北部海岸,继续向西北方向推进,于11月中旬从南部棉兰老岛进入菲律宾,即麦克阿瑟称为新几内亚——棉兰老轴心的进攻线。
4 R9 G- ]) z* h: I  尼米兹将军的中太平洋部队,即第5舰队,于6月中旬将攻占马绍尔群岛、特鲁克岛,可能还有加罗林群岛和马里亚纳群岛南部的塞班岛、提尼安岛和关岛;9月中旬夺取帛琉群岛,并且那里建立前进基地,11月支援麦克阿瑟的部队在棉兰老岛登陆。这两个作战方案密切协同,就可对菲律宾形成一个钳形攻势。
! M7 d7 e" p! j8 Q3 m  两路进攻部队将在吕宋——台湾——中国三角圈内汇合,从那里可以轰炸、封锁,并在必要时进攻日本。如果进攻马绍尔群岛及袭击特鲁克岛证明航空母舰部队能够支援并完成这些战斗任务,那么第5舰队将越过中部的加罗林群岛,从马绍尔群岛直接向一千海里外的马里亚纳群岛跃进。众所周知,金将军希望攻占马里亚纳群岛,主要是为了封锁日军向南运输物资和补充兵员。
1 c: c+ }+ _5 v8 T& t: L0 e, ~; _3 T  麦克阿瑟将军没有强烈反对攻占吉尔伯特和马绍尔群岛的计划,因为这些战斗可以消除对他与美国之间交通线的威胁,也可以牵制日军对西南太平洋地区部队可能造成的干扰。但是,他坚决反对进一步以中太平洋为主轴发动进攻,因为他认为没有陆基航空兵支援,向日本本土靠近,将会使人员、舰艇和飞机遭致巨大损失,甚至还可能失败。而且,尼米兹在中太平洋扩充部队,势必影响他的部队供应,滞迟他从南路进军的行动。诚然,如果中太平洋部队的攻势迅猛,就会使麦克阿瑟经新几内亚迂回进攻菲律宾失去必要性。
* A1 M  j* b# L: _2 n; L  1944年1月27-28日,尼米兹邀请太平洋战场的高级军官来珍珠港商讨战略问题。
7 A. l5 E, N- |# s" w$ w. |, d  他的代表团由他率领,成员包括麦克莫里斯将军、福雷斯特·谢尔曼将军、托尔斯将军、卡尔霍恩将军和里查森将军。
: I4 H& y( C3 F' ]0 G/ g  O  哈尔西将军因事留在美国,由他的参谋长卡尼将军和陆军部队司令哈蒙将军代表出席。
& k3 x$ J, G8 b4 ^  麦克阿瑟将派他的参谋长萨瑟兰将军、航空兵司令肯尼将军和海军司令金凯德将军出席会议。他的代表团将提出经新几内亚和菲律宾一路进攻的方针。
# S) ~0 B' Q3 t' M+ i  尼米兹将军本人也倾向于一路作战的战略。他的看法发生变化,主要是接受塔拉瓦战斗中美军伤亡惨重的教训。他并不反对打马绍尔群岛,因为不拔除日军在这些小岛上的轰炸机基地,就无法守住附近的吉尔伯特群岛。然而,攻占南马里亚纳的那些崎岖大岛,碰到的困难可能会更多,代价会更大。马里亚纳群岛远远超过了盟军陆基航空兵支援的范围,易受来自日本本土的空袭。如果由陆基航空兵支援攻占平坦的仅两英里长的贝梯沃岛已经付出一千条命的代价,那么在没有航空兵支援的条件下进攻多山的二十五英里长的关岛,就不知道要付出多大的牺牲?
/ k0 c2 P' B7 R% O4 L+ \! z  尼米兹的参谋人员对进攻南马里亚纳群岛是否可行也表示怀疑。会上,没有人提到进攻马里亚纳群岛的问题。大家都同意攻占菲律宾,而且除麦克莫里斯外,都赞成取道新几内亚和帕劳岛。尼米兹尊重多数与会军官的意见,表示将提出以新几内亚——棉兰老为轴心单路作战的建议。7 Z9 G4 w. L) d; ~6 V
  麦克阿瑟将军对会议的结果感到高兴。2月2日,他给马歇尔将军发报要求,所有太平洋地区的部队集中在离菲律宾最近和最直接的新几内亚——棉兰老轴心线上;他要求把现有的B-29型飞机都调到西南太平洋地区;把所有的海军部队全部置于盟军海军司令哈尔西将军指挥之下;他请求让英国指定一支皇家海军特混舰队归他指挥。5 D. _, |8 ^: |: s
  麦克阿瑟向华盛顿提的要求远远超过了会议上讨论的意见,他显然是想使自己成为太平洋抗击日军的最高统帅。如按他的要求全面移交部队,势必会把尼米兹将军降到次要地位。在战争期间,参谋长联席会议不可能同意这样大规模转移权力,这一点麦克阿瑟似乎没有想到过。麦克阿瑟的要求,同时遭到了金上将的强列反对。
2 [+ s$ F5 m" R  b; b$ o  珍珠港战略会议以后不久,马绍尔群岛进攻战美军以轻微损失换取了全面的胜利,尼米兹对此感到特别兴奋。他已经后悔同意麦克阿瑟提出以新几内亚一棉兰老岛为主轴的进攻路线了。他又看了看地图,取捷径直接跨过太平洋发动攻势的想法又在他脑子里活跃起来,即使还得攻打南马里亚纳群岛也在所不惜。但他还未及把重新考虑的意见报告金将军,就收到了金寄来的一封措辞严厉的信。金说:“我对你们的意见感到又惊讶又愤慨。”他接着写道:“显然,那些主张在西南太平洋地区集中使用兵力和那些认为这种意见可行的人,既没有认真考虑,也没有讲清是否要结束以及何时才能结束日军占领、使用马里亚纳群岛和加罗林群岛的状态。……在我看来,如果以沿新几内亚海岸通过哈尔马赫拉和棉兰老,直穿菲律宾到吕宋岛去消灭日军作为我们的主要战略方针,而不考虑扫清中太平洋到菲律宾的交通线,那是荒谬的。而且,也不符合参谋长联席会议决议的精神。”
2 n" f& a# f$ p  U: z  尼米兹接信后,马上复信,表示愿意回到原来的战略路线上来。麦克阿瑟为此勃然大怒,认为尼米兹出尔反尔,并企图侵占他的地盘。他写信给马歇尔,要求“尽早让他亲自去向陆军部长和总统陈述他的意见”。马歇尔回信时有些厌烦地告诉麦克阿瑟:“除非你自己放弃指挥权,否则在你地区内的所有基地设施都归你指挥……这对你在指挥上的完整性和个人面子都没有影响。”- b' L, m! g6 ?6 q
  参谋长联席会议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召开的。1944年3月2日,麦克阿瑟和尼米兹被通知到华盛顿陈述各自的计划,当面解决他们的分歧,以赢得确定战略决策的最佳时机。但是,麦克阿瑟借故缺席,而派参谋长萨瑟兰代表他出席会议。这使得诸位高官深感失望和不满。这实际上也使麦克阿瑟丧失了一定的信誉。
) `: B% t( ^0 G4 a* W3 Q- W: c* z. A( y  麦克阿瑟则坚持要优先解放菲律宾,认为通往吕宋的路是战略上最好的路线,因为只有这条路线才是从他的战区到日本的最直接路线。同时,麦克阿瑟的代言人萨瑟兰要求取消进攻汉萨湾的计划,改为向西400海里进攻新几内亚北海岸的荷兰蒂亚,并提出需要第5舰队的支援和配合。2 X8 w6 U0 P0 A5 ^  S9 ~+ {- j
  原来,根据参谋长联席会议所确定的1944年作战目标,麦克阿瑟在完成"车轮"计划后将沿新几内亚北海岸向西推进,第一个目标是120英里外的汉萨湾和威瓦克岛。但由于威瓦克岛有四五万日军把守,进攻那里必然要经过一场苦战,代价太高不说,即使打胜了也会严重影响推进速度。这时,麦克阿瑟获得情报说,日军正准备在荷兰蒂亚(今查亚普拉)建立新防线,他们在那里已修建了几个机场,并派去海军修建大队扩建那里的天然良港,同时还计划向那里增派几个师的兵力。如果日军的计划得以实现,荷兰蒂亚无疑将成为横在麦克阿瑟西进道路上的另一个拉包尔。# q+ Q! ~( f0 q8 I7 Q6 K( v# H
    有鉴于此,麦克阿瑟的脑海里开始形成一个大胆的计划,即回避汉萨湾和威瓦克岛,直接跃向500英里外的只有1.2万日军防守的荷兰蒂亚。如果盟军赶在敌人增援部队到达之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荷兰蒂亚,不但可以阻止日军在此建立坚固的要塞,切断第18集团军的退路,而且还可以把盟军的空中轰炸线向西推进到鸟头半岛,从而使西进时间提前几个月。但有一个问题不好解决,如果长驱400海里直取荷兰蒂亚,第7两栖作战编队就会因为超出己方岸基航空兵的作战半径而得不到支援,反而容易遭到新几内亚岛西部和加罗林群岛等地日军的空袭。因此,需要尼米兹第5舰队派出航空母舰群去压制加罗林群岛的日军,以支援和掩护荷兰蒂亚的登陆作战,并加强第7舰队两栖作战编队的对空防御。# k$ a" e+ E9 R0 q, [
  尼米兹当即拒绝了这一要求。因为第5舰队已担负了进攻卡维恩岛的任务,若同时支援两个战斗,就将占用他所有的快速航空母舰部队,影响他在台风季节到来之前完成进攻马里亚纳群岛的任务。/ Z, C+ }9 x9 k6 n* p2 b( H/ P
  在这种相持不下的情况下,尼米兹表示,不论采取哪一种方案,麦克阿瑟进攻菲律宾的计划都可照常进行,因为这将吸引和分散日军的兵力,有助于他的中太平洋攻势。最后,会议决定取消进攻卡维恩的计划,以使尼米兹能全力支援在荷兰蒂亚的行动。 ) C; u$ I0 G. X" Q) W, u
  尼米兹考虑下一步以中太平洋为轴心的作战计划,但不是进攻马里亚纳群岛,而是进攻特鲁克岛。尼米兹的理由是,绕过舰队的主要驻泊地特鲁克岛,使其继续留在敌人手里是危险的。也许可以对特鲁克岛围而不打,使其陷于瘫痪,但从心理因素考虑,尼米兹似乎想把美国国旗挂到日本本土以外这个最大和最重要的海军基地上去。这样一种态势,可以抵销日本人对珍珠港的偷袭,并将鼓舞美军士气,大灭日军威风。  9 c" P" Z5 X8 \/ `3 x
  3月11日,参谋长联席会议对下一轮行动的战略计划确定了最后的方案:
4 S, I* ^# I, x1 C+ e3 _& ]9 f- k+ k  决定4月15日进攻霍兰蒂亚;        对特鲁克岛实施火力压制,不予攻占。! Q4 T: P8 v  J8 t
  尼米兹的部队6月15日进攻马里亚纳群岛;  9月15日进攻帕劳群岛;
5 l, U7 A  i/ E/ y" f7 X  11月15日开始支援麦克阿瑟部队进攻棉兰老;此外,是进攻吕宋还是台湾,留待以后再定,但时间定在1945年2月15日。
9 m% Q3 G3 z: ?  Z4 i* |( [    可以说,这一方案带有折衷性质,但基本上符合金和尼米兹的战略构想。, ^: y  i0 a" B  ]6 S$ e
  3月25日,为了搞好与第5舰队的首次合作,麦克阿瑟主动盛情邀请尼米兹来布里斯班作客,并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宴会。: Q6 W. j4 L5 u4 _3 L7 U
  第二天,两位司令官开始会谈。尼米兹同意对霍兰蒂亚进攻战给予支援,但将分两步进行:0 e6 f4 r! ~$ B2 o  V. m4 Z: ^
  4月1日,第58特混舰队的快速航空母舰袭击帕劳群岛及加罗林群岛上的日军基地,然后返回马绍尔群岛补充给养。0 g. a# E$ ]) _. s: ]' u; k3 p
  再于登陆当天驶往荷兰蒂亚加入战斗,但大型航空母舰须在登陆第二天即撤离,而留下8艘小型航空母舰提供近距离空中支援。
8 |* d2 Q  D  r) B5 w! f  麦克阿瑟对这一计划表示满意,并许诺将出动轰炸机和P—38远程战斗机袭击附近的日军机场,以保证航空母舰的安全。双方商定,在荷兰蒂亚的登陆日期为4月22日。

回复 2楼 qdsuyj 的帖子

二、“蛙跳”进攻 7 m' d5 }- C- f! R5 c
    跨海进击阿德米勒尔提,立刻成为所有盟国报纸的大新闻。麦克阿瑟大捞一把,扳回了记分牌上不利的比分。美英的海军将领比报人记者们更清楚占领阿德米勒尔提意味着什么。一贯瞧不起麦克阿瑟的欧内斯特·金海军上将也屈尊恭维道格:“真是一次绝妙的机动作战。”温斯顿·丘吉尔首相打电报祝贺:“我向您致以最良好的祝愿,祝您迅速漂亮地把阿德米勒尔提群岛首次写到您的辉煌业绩中。我认为它将帮助您更快地推进,远远超出您当初的计划。”
. Q# ^2 Y* }5 e5 u" Y4 W* T  麦克阿瑟终于获得了一些满足。然而他的目标远远不是这些,他决心再作一次跳跃。他已经尝到了两栖登陆的滋味,品出了越岛作战的甜头。他要尽可能向前跳跃,用最少的损失,最低的代价,最短的时问,走过最长的距离,直到菲律宾。& U4 S; H9 B. y9 f2 Z
  下一步该跳到哪里?麦克阿瑟的参谋们热烈地争论,说了新几内亚北岸的一连串地名:赛多尔、博加德吉姆、马丹、汉萨湾……大家的想象力已经穷尽了。汉萨湾已经在芬什哈芬以西二百二十英里,几乎是美国战斗机的极限航程。
( K5 K* V$ K) _+ o3 P$ C  麦克阿瑟久久沉默着,一直在抽他的玉米芯烟斗。人们不讲话了,看着麦克阿瑟的手指沿着大家说过的一连串地名划过去,一直往西,随着他手指的移动,大家的心越来越往下沉。他的手指终于落在一个地名上,它远得超乎人们最大胆的想象。麦克阿瑟不容辩解地说出了它的名字——“荷兰地亚”
4 y, {9 L9 Z& r) o  荷兰地亚?麦克阿瑟疯了吧?他昨天还在胡昂半岛一英尺一英尺地推进,现在居然想一下子跃过六百英里(一千公里)的距离,简直是异想天开。如果不是大家习惯了对他的绝对服从,谁也不会把此事当真。
% p7 `) P" u0 t  肯尼将军头一个起来反对。他解释说:“荷兰地亚距离实在太远。它已经超出了美国战斗机的航程,就算是从莫尔兹比港起飞的B一17和B一24轰炸机能飞越六百英里轰炸荷兰地亚,也没有任何战斗机掩护。在制空权无法确保的形势下,两栖登陆将十分危险。将军,依我之见,我们在威瓦克登陆。威瓦克在芬什哈芬以西三百五十英里,如果我们出动P—38闪电式战斗机,恰好在它的极限航程中。”/ e. \5 g: T& c/ k
  麦克阿瑟冷冷地说:“日本的安达二十三将军也会做这道算术题。他们正在加强威瓦克的防御,据情报估计在威瓦克附近集结了十万日军部队。我们进攻威瓦克,远比布纳和莱城流血更多,时间更长。而且,我们只靠一个滩头堡,根本无法补给几个师的大部队,日本人正等待我们去打威瓦克,那样,他们也许会得到一个意料中的大胜利。”他斩钉截铁地说:“我们可以攻下荷兰地亚,它的防御很弱。”7 G! q$ n+ ~; s  z$ I5 u! V6 r; @
  参谋们都不吭声了,麦克阿瑟的司令部没有尼米兹司令部的民主空气。乔治·肯尼将军真是个机灵人。他吃透了麦克阿瑟的脾气。他知道“将军”一经决定,决不动摇。他的任务就是全力保证麦克阿瑟战略的成功。肯尼笑了笑,打破了指挥部里沉闷的空气,“将军,就在荷兰地亚登陆吧。我那里刚到了一批P—39飞蛇式战斗机。它们还装在箱子里,我叫人立刻装配起来。另外,从墨尔本往莫尔兹比港空运一些特大副油箱。装上它,P—39就可以护航到荷兰地亚,再返回机场。”9 }$ Q3 w' Q8 R
  麦克阿瑟最喜欢肯尼的豁达和通变。他向肯尼道了谢。“日本人决不会想到我们要在荷兰地亚登陆,他们以为在那里登陆如同在东京湾登陆一样难以实现。两栖战的关键就在于突然性,先生们,去做好准备吧。我们在荷兰地亚见。别忘了带香摈酒。荷兰地亚可是整个新几内亚最大最好的港口!”9 Q, s7 C( r- K
  日军在荷兰蒂亚部署有1.1万名士兵。不过,如果情报正确的话,那么这里的部队几乎都是后方支持部队。5 [$ o9 J* r& w8 v5 m" _
  为实施在荷兰蒂亚的登陆,麦克阿瑟计划由布纳战役后一直靠边站的艾克尔伯格指挥第1军的两个师,作为第6集团军司令部下辖的特遣部队实施打击。登陆地点选在荷兰蒂亚两侧的亨博尔特湾和塔拉梅拉湾,第24师将在塔纳梅拉湾登陆;而第41师将在霍姆波尔特湾登陆;同时在荷兰蒂亚和韦瓦克之间的艾塔佩实施小规模登陆,以阻止韦瓦克的敌军向西增援,掩护大部队行动。金凯德将集结110余艘舰船负责运送5万余人的进攻部队,并提供海上支援。
  M! P6 f1 b2 E" [, ?* t  基本计划是,当两个师全部登陆以后,他们将向内陆挺进,一直打到森塔尼湖并占领那里的3个机场。参加进攻的部队将近5.5万人,其中2/3是作战部队。
6 F- \" d9 K) @9 w- x  与此同时,麦克阿瑟的总司令部还制造了将在汉萨湾和威瓦克岛实施登陆的假象以迷惑敌人,包括泄露假情报、投放照明弹和降落伞、在海滩上遗弃橡皮艇,好像有侦察部队在那一带活动。以便越过日陆军第18集团军在威瓦克的防御据点,该军的战斗力较强,包括从胡翁湾撤下来的残余部队,其有生力量尚有20000人左右。
. x. }2 h' w" w1 ~& J1 Q6 e    为麻痹日军,肯尼也耍了个花招。他禁止P一38远程战斗机飞到艾塔佩以远,而只对汉萨湾和韦瓦克保持强大的空中压力,以使日军相信他的战斗机飞不到荷兰蒂亚。这些欺骗活动进行得很成功,日军完全相信了盟军将进攻汉萨湾和威瓦克岛。他们加强了那里的防御,而忽略了麦克阿瑟将要打击的真正目标--荷兰蒂亚。
$ x9 V$ k: K. r2 v  直到3月底、4月初,肯尼才对荷兰蒂亚进行了三次大规模轰炸。每次他都出动200多架轰炸机,在P一38远程战斗机的护航下,对停在几个机场上的数百架敌机进行猛烈空袭,几乎摧毁了日军在这一地区的所有空中力量,并给机场设施、基地弹药库和营房造成了严重破坏。
) h9 k+ J5 f0 m9 F; a3 x& V    与此同时,第58特混舰队在袭击帕劳之后,返回马绍尔群岛的马朱罗环礁岛加满油,随即在斯普鲁恩斯将军指挥下,按计划袭击了帕劳群岛和加罗林群岛,击毁160架飞机,击沉和击伤停在锚地的几乎全部敌舰。
! r1 c. n. M- ]9 V; k  一切准备就绪后,麦克阿瑟率领他的庞大舰队从芬什港和马努斯等基地出发,开始了他的大"蛙跳"。8 s5 j9 E" z! p2 ?* q
    此时,斯普鲁恩斯的第58特混舰队补充完给养后已返回新几内亚一带,但由于肯尼的第5航空队此前已彻底摧毁了那里的空军基地,因此,这些航母实际上已无事可干。4月21日,它们袭击了荷兰蒂亚以西170英里处的瓦克德一萨米空军基地,然后便在荷兰蒂亚外围机动。登陆两天后,斯普鲁恩斯率部返航,途中再次袭击了特鲁克群岛。
* P4 T2 b8 }. d2 b# C  1944年4月20日,进攻的护航运输舰队向阿德米勒尔提群岛北部集中,其航线令日军认为它们正朝帕劳群岛前进。然而舰只汇合后,趁着夜色调头向荷兰蒂亚驶去。"就像枝桠从树干上向天空伸展一样",其触角伸向各自的目的地:一支向艾塔佩挺进;一支向塔拉梅拉湾航行;第三支主力直接向亨博尔特湾驶去。6 m" v" w1 n$ K  d5 d" E) N9 m
    1944年4月21日黄昏,金凯德中将的舰队抵近了威瓦克。它又分成两支,一支舰数较少的特遣编队往东去炮击汉萨湾。在晚霞和暮色之中,金凯德中将命令所有军舰开炮轰击威瓦克港口和山上的敌军阵地。炮击匆忙而凌乱,大部份落到热带雨林中,少部份崩了些泥土和碎石。日军的岸炮也开始还击,天越来越黑,谁也打不准。日军威瓦克守备司令下令所属部队全部进入工事,严阵以待,专等美国大兵踏上湿漉漉的海岸,然后给予痛击。7 l8 t- a% h! q3 k. t! d( T, t
    金凯德中将的舰队消失在暗夜和海雾中。日本人以为它们在为第二天的登陆做准备,实际上它们虚晃一枪,扔头西行,直奔二百五十英里外的荷兰地亚。麦克阿瑟在“纳希维尔”号上暗自得意,他已经学会了在两栖战中声东击西,指南打北。
3 M- V" m' D- D5 U* F* L8 G6 j    1944年4月22日清晨,发射着炮火的战舰和一队队登陆艇冲破晨雾,在荷兰蒂亚港海面上赫然出现,炮声把霍姆波尔特湾和塔纳姆拉湾的日军惊醒。这一天是星期六,大部分日军准备睡个懒觉,有的日军正在做早饭,战争在离他们一千公里远的地方进行,这个距离等于从纽约到查尔斯顿,或者从东京湾到朝鲜的巨济岛。指挥官丝毫也没打算用大清早的演习来打扰他的士兵们。
+ K. o( P+ O8 Q  美军的炮火越来越猛。惊慌失措的日军正去枪架上找自己的步枪,金凯德中将的巡洋舰和驱逐舰就已经把湾口堵住了。几艘企图冲向海洋的日本轮船当即被打沉,其余的也在码头泊位上熊熊燃烧。, V- Q  l  X6 W9 }
  又一阵沉雷般的引擎声混响到战争交响乐中,几个中队的B—17和B-24出现了。肯尼信守诺言,果然派出了远程的P—39战斗机前来护航。1 u, N, d" [' T1 E
  塔纳姆拉湾在荷兰地亚西面,霍姆波尔特湾在荷兰地亚东面,距离都不超过十英里。  
2 _, }  t1 i/ A+ r3 L! g8 t* J( _* {  上午7点,美军第一攻击波步兵第四十一师,在霍姆波尔特湾抢滩成功,很快控制了洪堡湾的滩头阵地。
# E9 k$ |9 Y' z  美军第二十四师的3个营,则在二十二英里以西的塔纳梅拉湾第二次登陆,几乎未遇任何抵抗就夺占了登陆场。
( A: C- ~! I/ t4 {5 \  之后美军立即沿森林道路,从东西两面夹击荷兰地亚。日军在城区进行了仓促的抵抗。荷兰地亚城区繁华,建筑很多,但日军阵地并不在城中,大部分设在城南的高地上。城区迅速被攻克,日军守军悉数就歼。阵地上的守军共一万一千人,但未能接到司令官的命令,做了一些零乱的抵抗。一部分被消灭,另一部分撤退到森林中。登陆的美军很快占领了制高点,筑好了周界防线。
+ ?  j3 [' _0 R  B; F+ M  登陆4小时后,麦克阿瑟和克鲁格、艾克尔伯格等人乘登陆艇上岸,在对战场巡视了两个小时后回到船上吃午饭。0 ?4 W, J( h6 `$ {+ u& G
  同时,东部突击大队在护航航空母舰的伴随下,输送美军第四十一师的一个团在艾塔佩登陆。艾塔佩的位置在荷兰地亚和威瓦克中间,距前者一百五十英里,距后者一百四十英里,有一个良好跑道的轰炸机机场。夺取艾塔佩就能阻击从威瓦克西进的日军部队。同时当尼米兹的快速航空母舰撤退后,可利用这个机场为荷兰地亚的部队提供空中掩护。艾塔佩登陆同荷兰地亚同样成功,日军只进行微弱抵抗后,退入丛林。
) U$ K; I4 k3 E2 k) `0 ?  麦克阿瑟又到艾塔佩巡视了一遍。为防止韦瓦克的日军第18集团军(3月25日转隶第二方面军)西进威胁艾塔佩和荷兰蒂亚,他命令克鲁格向艾塔佩增援,后来达到1个军。并构筑坚固阵地以防不测。这样,日军第18集团军便被隔离开来了,其东、西两面都是盟军,北面是盟军控制的海洋,南面是无法逾越的山地丛林,而盟军的空军又掌握着绝对制空权。
$ d* ?% i- n- d% `% E  此后不久,日军第18集团军便从威瓦克出击,在激烈的陆上战斗过程中,盟军的鱼雷艇部队和航空兵使日军不能使用滨海公路,破坏了日军的海上补给。另外,在澳大利亚弹着观测飞机的协助下,第7舰队的巡洋舰和驱逐舰以舰炮切断了日军的陆上补给线。这样,日军由于得不到粮食和弹药的补给,反击行动终于在付出巨大代价后被粉碎。在艾塔佩登陆的美军和后来增派的澳大利亚部队直到战争末期,几乎仍然保持着当初登陆时的兵力。在此次登陆作战中,盟军伤亡4600人,其中阵亡900人;美军总共击毙日军3000人,其余8000名日军大多死于饥饿和疾病,日本第18军几乎全军覆没。' I& t2 x0 F8 y4 q
  美军这次登陆荷兰地亚的进攻目标是,日本设在濒海地区的3个机场。美军步兵第二十四师从塞克洛普斯山脉西麓,步兵第四十一师从东麓迂回,步步逼近敌人。这两个师于4月26日实施夹击,对敌形成双重包围,并攻占了机场。驻守该地区的日军共约11000人,只有650人被俘。残存的大部分日军逃进密林,向西北方向(约距145海里)的沙米基地撤去。在撤退途中,又有1000余名日军死于饥饿和疾病。8 e5 j, g; @' B! a: `
  荷兰地亚登陆获得了完全的成功,美军仅阵亡一百五十人,还不及布纳战役的二十分之一。而整个伊里安岛上最大的城市和港口,包括它的水泥跑道机场,就完整无损地落入麦克阿瑟手中。日本人的饭还热在锅里,文件也来不及销毁。整个太平洋战争中,再也找不到一次象荷兰地亚登陆这种用最小的代价换到的最大的胜利了。
3 p# ~0 T$ }1 ^% \3 k( I  麦克阿瑟将他的司令部搬到荷兰地亚。这样,他的司令部可以西进大约二千英里,离菲律宾就更近啦。看上荷兰地亚这个“天堂”的还有第六集团军司令瓦尔特·克鲁格中将,他选中了荷兰地亚湾的霍里肯;配合麦克阿瑟作战的第七舰队司令托马斯·金凯德中将和副司令威金逊中将,在离麦克阿瑟司令部二十码的地方支起了活动房子,设立第七舰队司令部。麦克阿瑟的陆军和海军从来没有这么“近”地配合过。
% j2 G5 d6 L3 R  麦克阿瑟名下有一个美国集团军群,下辖两个军十二个师。其中有一些名牌部队,像亚美利加师、二十七师、第一一二骑兵师及内战时期罗伯特·李将军组建的第五和第七骑兵师。海军陆战队一师和三师说是搭配给他,但尼米兹随时有权调走,实际上后来也确实被调走了。除了有一些平庸的美军部队和澳大利亚部队外,还有一些部队仅仅存于纸面上。为了确保战胜日本,美国三军参谋长联席会议正在组建强大的第八集团军。但目前尚无法指望。. \0 }# }" E0 ]3 f  b% S
  克鲁格的司令部设在一幢结实的房子里,式样虽然陈旧,里面的摆设却应有尽有。麦克阿瑟正同克鲁格中将研究下一步作战的方案。关键是下一步往哪里跳跃?
3 g/ Y; A  T8 X  依麦克阿瑟之意,当然想尽早跳到菲律宾。然而菲律宾不同于荷兰地亚,有四十万日本守军防卫着那个千岛之国。荷兰地亚距菲律宾最近的棉兰佬岛也有一千海里之迢,中间有许多敌占岛屿和坚固据点。所以必须再找一两块垫脚石。
* m* ^% v! H  W2 P! t+ m  理查德·萨瑟兰将军不停地拉着计算尺,看着图表。他一句话也不说,脑子里却在估量着一个个方案。克鲁格将军虽然与道格共事仅一年,也摸出了他的脾气。第六集团军司令官在精确地计算船舶的吨位和弹药基数。
9 B8 ?4 Y5 ]) z9 k  麦克阿瑟看了看地图,然后掏出烟斗,不停地吸着烟,他在运用自己丰富的军事经验和伟人直觉。而萨瑟兰则一一报告着西边岛屿和基地上敌军的情报。1 k( Y$ _5 F  S' k& h
  麦克阿瑟突然悟出一个道理:攻占一个岛的虽然很费劲,但一旦占领,几乎不用派兵防御,因为日本人已经丧失了制海权。攻占新几内亚的沿岸据点,虽然损失很小,可是建立周界防线费人费力,日本陆军小股部队随时可以渗透,非常讨厌。权衡利弊,特别是接受马努斯岛的经验,麦克阿瑟决定下一个目标还是攻占海岛为妙。0 [- \' B1 `* |  v$ ?3 T
  “威克德岛多远?”麦克阿瑟问。萨瑟兰答:“一百二十英里。”萨瑟兰答。
# O- [3 H& d9 C( ?( q3 Q; f; ]# G  “比亚克岛?”             “再往西一百八十英里。”
' f3 [3 x1 j( I6 \  “摩罗泰岛?”             “还要往西五百英里。”8 _/ p1 W0 k4 B4 b
  “棉兰老?”。             “距摩罗泰仅二百七十英里。”
  z# m3 Y; y2 o5 P  “我们三年前从那里爬上B一17,直飞澳大利亚,还记得吗?” “当然,我们还要回去。”" M/ W6 ]8 M) z) n- w" ]
  “理查德,威克德岛上日军有多少7”      “一个大队。”
- [) _3 B: @7 V) A) s- }! G  “比亚克岛?”                “不足一个联队。”
( O6 r. ~0 ?. m, F- T- [  “好。我们用空降来占领威克德,然后立即在比阿克进行两栖登陆。下一步我们要占领摩罗泰。九月份我们就要回到菲律宾。我要在马尼拉大饭店过我的六十五岁生日。”
- L' [3 s8 z. u  ?. g) E, h! ?“将军,我也是这样想的。”

回复 3楼 qdsuyj 的帖子

三、逼近菲律宾
3 s& J5 h! n; E- S3 p( r4 T& p    比亚克岛位于霍兰迪亚西北225英里处。岛上有3个可供使用的机场,其中包括肯尼认为一定能供B-24轰炸机使用的莫克默机场。尽管在霍兰迪亚占领的机场可以用于起降肯尼的中型轰炸机。但由于9月1目前后雨季就要来临了,但霍兰迪亚占领的这些机场排水不畅,因此在雨季便无法供轰炸机起落。9 |7 Z! I" z, ?! \
  占领比亚克岛还有个好处,该岛属于马里亚纳群岛范围。肯尼的轰炸机可以从比亚克岛起飞,支援尼米兹完成定于6月15日进行的攻击塞班岛的行动。1 V7 U" ?- v# e  R3 k8 z8 [
  为了向比亚克岛进攻行动提供空中掩护,麦克阿瑟令部队于5月17日在瓦克德登陆。那里的机场将用于支援5月27目的比亚克岛登陆,经验丰富的第163团战斗群承担了进攻瓦克德的任务。1 k- G# d$ T# d' k" J# v1 B
    5月17日,由第163团战斗队组成的“旋风特遣部队”在荷兰蒂亚以西一百二十五英里处登岸,占领马劳湾一带的陆上简易机场;同时,另一路部队则进攻一座占了瓦克德岛大部分面积的大机场。经过4天紧张激烈的战斗,即控制了该地区。一周后,工兵部队就修复了瓦克德机场的跑道,以供重型轰炸机使用。, d& a3 c% R& F: W- }5 \+ G
    麦克阿瑟在新几内亚北部海岸推行的跳跃式推进战术之所以能以惊人的速度展开并取得辉煌战果,除了归功于他运筹帷幄的指挥才能外,还归功于美国陆军情报工作的卓著效能。对敌守军兵力的准确估计,使他能够只攻击日本防线南翼最薄弱的环节。准确的情报报告——通常在几小时内到达——也使他能够在敌人采取报复行动前作好准备。正如陆军情报局在一份秘密的正式报告中所说:“从来没有哪一位指挥官,能象盟军西南太平洋司令部那样,在指挥作战时对敌情如此了解。”
: l' w& @* g, I+ S6 x$ V/ X  盟军在太平洋上的迅速推进,使日军大本营大为惊恐。接替古贺的丰田副武海军上将认为,盟军的下一个目标不会是马里亚纳群岛,而很可能是帕劳群岛。因此,他把"Z"行动的决战地区改在帕劳和新几内亚之间的海域,届时尼米兹会像支援荷兰蒂亚登陆一样派出航母编队在这一水域活动。5月上旬,他正式下达了代替"Z"行动的"阿号"计划,并开始在塔威塔威岛、达沃岛和棉兰老岛集结舰队,同时加强决战地区包括比亚克岛在内的空中和地面力量。麦克阿瑟和尼米兹获悉这一新情况后,立即命令潜艇部队到日舰集合海域活动,击沉了不少舰船,并严密监视每艘日舰的动向。
. ]" ~$ n) G( Z* a  瓦克德岛攻占后,麦克阿瑟决定马不停蹄地向西跃进,夺取距瓦克德西北180英里的实珍群岛中的比亚克岛。比亚克岛位于鸟头湾的出口处,为扼守鸟头半岛的天然屏障,北面即是帕劳群岛。该岛被珊瑚礁所环绕,岛上地形起伏,长满了浓密的热带丛林,到处是蜂窝状的多层洞穴。由于"阿号"作战计划要求使用陆基航空兵来弥补航母兵力的不足,因此,位于该决战海域的拥有三个机场的比亚克岛便变得特别重要了。尤其是位于比亚克岛南岸的莫克默机场是这个小岛上真正有价值的地方。
/ M" |$ _6 v% g  Y& G    显而易见,无论盟军还是日军,只要以该岛为基地,其轰炸机群就会大大加强己方海军部队在这一海域的突击力量。不使比亚克岛落入盟军手中,这对"阿号"作战计划是至关重要的。为此,日军向那里增援了7000余人的部队,使岛上日军总数达到1.1万多人,其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是训练有素、富有战斗经验的精锐部队。他们利用遍布全岛的蜂窝状洞穴,组织了严密而巧妙的防御体系,准备与胆敢登陆的盟军决一死战。* i# m, ?# b7 q3 q: x2 S5 M
  但麦克阿瑟情报部门估计日军在比亚克岛的守卫部队约4000人,其中一半为作战部队。后来听说日军要加强该岛的防御力量,但到底加强了多少不得而知,他们估计也许只有三四千人吧。麦克阿瑟宁愿相信岛上守军不多的说法。克鲁格在第41步兵师的基础上组建了2.8万人的“旋风特遣部队”,第41师师长霍勒斯·富勒兼任特遣部队指挥官。" {" P/ e& k6 S: X" ?: X5 r, Q8 _( t
    5月27日,即在拿下瓦克德岛一周后,麦克阿瑟发动了比亚克岛登陆战。 + U0 j0 {! {: @1 `% E8 X  t
在登陆之前,肯尼的飞机从瓦克德岛的新基地起飞,和金凯德的支援舰先行对比亚克岛进行了猛烈的轰炸和炮击,随后富勒的部队从岛的南面上陆。起初,登陆部队只遇到微弱的抵抗,"情绪很好地"向机场跑去,他们既未携带火炮等重武器,也未向前面派出先头部队,很有点像上次在荷兰蒂亚"郊游"的味道,以致于总司令部过早地向外界宣布"新几内亚战役已告成功"。但到第二天,正当美军刚刚越过登陆滩,大摇大摆地向岛内推进时,出现在他们眼前的,是一个个为密林所覆盖、布满了蜂窝般洞穴的山头。美军进攻就停滞不前了。/ M! p$ j' C6 j& j+ ^. j
  日军在防守中充分利用了这些山洞,他们先将来袭的敌人放上岸,然后开始顽强抵抗。日军突然从附近的山洞中和居高临下的悬崖上向他们射击,"郊游"很快变成了一场恶梦。显然,日军采用的是诱敌深入的打法,先把美军放进来,造成防御薄弱的假象,然后再予以痛击。在以后的几天里,双方仍杀得难解难分,但麦克阿瑟却宣称:日军已土崩瓦解,富勒的部队只是在肃清残敌。实际上,这时富勒才刚刚进入阵地发动主攻。  * i+ w' p9 n- o, @' T9 S2 Y
  富勒不但能力强,而且富有临战经验。登陆后,他对敌军的阵地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并试验了它们的强度。他不想沿着海岸公路前进,直接攻打莫克默机场。因为日军的防御工事就是为防止对方这么做而设计的。+ ^5 W+ ]. G. X" Y3 N% i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陆军只有一种战术,那就是分进合击。其要旨是从正面向敌人施加压力牵制敌人,然后从侧翼或后方狠狠打击敌人。富勒摸清日军的防御部署情况之后,使准备实施分进合击。. A+ t# W: U8 q1 c$ D
  这时候,麦克阿瑟对富勒前进的速度感到不满。一天又一天过去了,麦克阿瑟越来越觉得陆军就要在海军面前无地自容了。他认为即使富勒成功了,莫克默机场的跑道似乎也不可能被及时修好,等尼米兹6月15日进攻塞班岛时,它什么作用也发挥不了。麦克阿瑟向克鲁格施加压力,要他尽快夺取莫克默。
6 c, `) M1 @) ^1 V' I0 c  克鲁格派参谋长乔治·德克尔准将来到比亚克视察战情。德克尔1937年毕业于步兵学院(他后来成为陆军参谋长)。他对战场情况的看法与富勒大体相同。
( j! M: G  s* {* H  W  6月8日,德克尔在汇报中说,敌人的防御工事十分坚固,这里的地形十分复杂,天气酷热难当,温度超过100华氏度,由于严重缺水,每人每日饮水限量还不到一水壶。尽管困难重重,富勒依然不断前进。他的军队已经占领了莫克默机场的5条跑道之一户虽然在拔掉日军安设在俯瞰机场的一个岩洞中的火力点之前,这些跑道还不能投入使用,但富勒已经在那个高地上部署了一个团的兵力。
' y5 X. x+ _0 |* M+ J: ?  E0 B8 H: J  克鲁格并没有赞许富勒夺取一条跑道的战绩,也没有鼓励他把目前的作战推向全面胜利,而是以一封带有羞辱性的电文严厉批评了富勒,对富勒的能力和勇气表示怀疑,质问他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占领整个机场声就在合击战术开始产生效果时,富勒被迫改变战术。克鲁格命令他撤回他设法部署在高地上的那个团,投入沿海岸公路实施的正面进攻。& E0 _+ r5 E" b- a; l
  陆军中的作战指挥方式大都是上级可以任意斥责比自己级别低的人,无论你是三星中将还是一个中尉。虽然这并不是麦克阿瑟的一贯风格,但现在他也感到心里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克鲁格对战情发展非常关注,以致采取了对他来说也是异乎寻常的举动:他干涉了一项绝好的计划,甚至连自己信任的参谋长提出的建议他都置若罔闻,而且这位参谋长还亲眼目睹了战况。这个愚蠢的决定遭到富勒及副师长詹斯·多伊准将十分坚决的反对。多伊曾经成功地指挥了攻占文塔佩和瓦克德岛的战斗。多伊丰富的作战经验是克鲁格望尘莫及的,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就担任参谋,但一直没有得到任何作战奖励。多伊对富勒疾呼,你会功败垂成的!富勒同意他的说法,但他又能怎样呢?" S, E  ]6 @9 x$ X6 c2 r+ |: l; u
  克鲁格似乎不了解,或者没有意识到:即使正面进攻占领了整个机场,也是枉然。因为如果不打掉控制着飞机跑道的那个岩洞中的火力点,莫克默机场的跑道就不能使用。克鲁格命令高地上的部队撤下来,让美军既失去了夺取岩洞火力点的机会,又失去了占领整个机场的机会。正像陆军正史中记录的那样,如果攻击者处于低处,对坑道和暗堡正面攻击——“那么攻方现在的位置正是防方求之不得的。
0 b  X: i$ s3 |- u3 m3 H  6月13日,距尼米兹海军进军塞班岛的战役还有二天时间了,麦克阿瑟给克鲁格拍了一份措辞强烈的电报:"比亚克的进展不令人满意。"公开这样讲,就会表明他的进攻遇到了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克鲁格不得不解除了富勒的职务,而派艾克尔伯格去亲自指挥作战。
! h$ s) M/ Y  \/ U2 v  当艾克尔伯格到达比亚克的时候,霍勒斯·富勒泪流满面地接待了他。他不仅要求解除自己特遣队指挥官的职务,还要求解除自己第41师师长的职务。富勒说他一直忍受着克鲁格瞎指挥,一直忍到现在,他受够了。艾克尔伯格任命多伊担任师长。
' L9 J7 M0 x5 o& t  多伊当然还是准备施行合击战。艾克尔伯格与多伊曾是同窗,他现在要尽其所能为多伊让路。除了对多伊的部队部署略做调整外,艾克尔伯格放手让这位新任第41师师长按照富勒原定计划继续作战。于是,多伊再次派一个团的兵力到达那个高地。" e7 G5 x9 E! [: {, j
  合击成功了,多伊在3天内拿下了莫克默机场,两天后又打下了俯瞰机场的岩洞火力点。要不是富勒曾遭到克鲁格的干涉,肯尼的飞机早在6月15日就能从莫克默机场飞往塞班岛了。但6月15日那天,肯尼的重型轰炸机不得不从洛斯内罗格的莫莫特机场起飞,对马里亚纳群岛上的目标进行轰炸。麦克阿瑟因而可以宣称说他已帮助海军实施了对塞班的突袭。但从比亚克方面又怎样呢?一架飞机也没有出动。2 J' @# U- D1 @9 d& k% n$ u8 Q8 c
  由于尼米兹在马里亚纳群岛所采取的行动转移了日军的。注意力,使麦克阿瑟在比亚克岛的行动大大减轻了压力。6月中旬,敢干敢拼的艾克尔伯格亲临前线指挥作战,激发了部队的斗志。直到6月22日,美国战斗机才开始从莫克默出击。他们又用了3个星期的时间与日军进行了艰苦的争夺战,用火焰喷射器和炸药将日军从洞穴中一批一批地赶出来,然后再加以消灭。经过10余天的激烈战斗,形势才趋于明朗,但直到7月22日,日军的抵抗才基本停止。
3 x8 i- W' [5 D& R1 k% e: I7 e  这次战斗,日军有7000余人被打死,200余人被俘;美军亡400人,伤2000余人。由于艾克尔伯格在比亚克战斗中指挥有功,麦克阿瑟提升他为刚刚组建的第8集团军司令。 8 O, i4 f' i) m% p# n
  战斗结束后,麦克阿瑟的心态恢复了平衡,坦然承认克鲁格对富勒的处理不妥。他向富勒颁发了服役优异勋章,并说富勒在战前和战争中始终保持了“他杰出的能力和敏锐的判断力”。麦克阿瑟甚至对艾克尔伯格说富勒是“伟大的战士”。尽管如此,对麦克阿瑟和霍勒斯·富勒来说,比亚克岛的胜利给他们带来的厌倦和乏味,并不比失败的辛酸更好一点。0 D! G; L) B8 X
  战局不断向前发展,比阿岛已逐渐变为西南太平洋前线的后方。6月初,美军派出的一个团战斗队在比阿岛以西约50海里的农福岛登陆,由于海军的舰炮火力支援十分有力,残存的日本守军惊慌失措,几乎未能进行什么有组织的抵抗。 ) B% q' y" ~# Q' g2 v% w) k0 y. V
   7月底,西南太平洋部队已经进至新几内亚岛西部的桑萨波角。登陆部队在海滩没有受到日军的抗击,后来又伏击了企图西撤的数百名日军,并将其全歼。
: j5 p9 {, E) |) ?0 N. U/ o4 }  在3个多月的时间内,麦克阿瑟的部队从霍兰迪亚进到桑萨波角,把战线推进了550海里,并在途中从日军手中夺取5个机场。这时,麦克阿瑟的部队与其西北方向上的棉兰老岛之间,仅仅相隔500海里,跨越马鲁古群岛和塔劳群岛即可到达。 - O! q2 [( }9 b& o$ F* j6 N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追述一下盟军对菲律宾发动钳形攻势的另一路大军,即中太平洋部队的进军情况。
3 x- g9 S3 }' V! D+ s3 v2 w
7 R3 ]. l1 L: I
- u9 D+ f9 t8 A; \+ W) n9 h6 o: ?- }1 Q  }! K8 N% {
资料来源:
; p/ n7 W% w  ]' U6 i/ z) Q0 i2 T
4 T1 B& b" C) K/ {$ W: h4 i& g《燃烧的群岛》-网站
$ `8 x7 J/ l& R; y《太平洋战争 1941-1945》约翰·科斯特洛
0 ?; K2 z& R9 b: a$ z& {  [+ T《大海战》 尼米兹、E·B·波特+ E( y3 w% R+ f0 G
《海军空战 1939-1945》N·米勒5 E$ a8 Q" u! s- c9 x; k
《联合舰队的覆灭》伊藤正德
; Y1 o" h* P9 a: {2 l6 n/ y《海上力量——世界海军史》E·B·波特
  q1 Z1 O- @5 C6 J9 X7 N. j《第二次世界大战兵种作战系列:海战》 0 x2 I/ C1 d/ ^7 i! u) L- E* `
《太平洋战争海战史》 $ j" [  I" Z- l/ g8 A, B7 z" A
《马里亚纳群岛战役》周明
楼主整理的不错,发完吧,别老发一半呀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