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结号技术观感。前段时间一直比较忙,1月4日终于走进影院,用一天的时间连着看完了《投名状》和《集结号》。实际上这篇文章1月4日就写了,但是一直没有发在这里。
/ i' F( S% `8 Q5 i+ `% Z关于这两部影片的观后感也很多了,我就尽量不去重复大家说过的东西。我这人除了军事和绘画,一大爱好就是走入影院看电影,基本上国内上映的只要说得过去的片子,我都会去影院看。既然作为影视区版主,所以新上映的战争片我就更加义不容辞的区看了。这里就谈谈对这部影片的看法,顺便提一下,投名状的时间有硬伤,影片明显是冬天在北方拍摄的,所以影片中5年的时间里,角色们都穿着大棉袄,尽管故事是发生在江南,四月初八都是就是阳历5月中旬了,那时南京苏州早都20多度了,还有谁穿棉袄?0 Y% [+ D' `+ }9 I9 c
下面回到《集结号》上。 " p6 p9 z: l4 o: U9 [8 g
首先我对影片的故事架构不太赞同,影片当然是改编自小说,不过小说也有历史原型,影片上来就交代故事发生在1948年的初冬,这个初冬怎么去理解?是1948年初,冬天,还是1948年的初冬。如果是前者就不对了,谷子地幸存下来后没有多久就被我军误俘,在医院里,医生说部队已经准备过江了。众所周知,渡江战役是1949年4月20 日发起的,毛主席亲笔起草的新闻稿,中学语文都学过的,所以谷子地是不可能一下子昏了一年多才被送到医院的。所以故事只能发生在1948年年末的那个冬天,可是1948年10月到1949年1月,华东发生了什么?是淮海战役,淮海战役的过程就不赘述了,我中野,华野60万大军同国民党80万部队展开了大决战,整个淮海战役中始终是我军控制战场主动权,先后围歼国民党黄百滔,黄维,李弥,邱清泉等兵团于碾庄,陈官庄等地。淮海战役中并未发生影片中出现的我军整师整团被国民党军所逼迫全军撤退的情况。淮海战役中最惨烈的几次战斗当然有几次阻击战,但是规模都较大。换句话讲,淮海战役中以我军的实力来说,是不会出现一个团抛弃一个连撤退的情况的。另外片中还有个细节,就是九连的阵地上有6门油桶改装的土炮,发射的炮弹是炸药包。这种土炮大家在大决战中也看过,历史上这种炮就是在淮海战役中才出现的,我军为了弥补重武器不足的缺点,自制了这种土炮,它的射击精度基本上控制不了,射程也很可怜,不过威力很强,对付被包围起来的国民党军很有效,当初国民党被围在碾庄,陈官庄这样的小地方,这种炸药包一掉下来就是几十人的伤亡。国民党军给这种炮起名“没良心炮”,所以还是那句话,这又是一个证明。 3 G, X2 a( F6 b& L
再说一下开始九连的进攻,按说九连这种在城镇攻坚打头阵的连队应该都是团里的尖兵连,战斗力应该很强,特别是连长还是39年就参军的“老兵”。而解放战争中我军的城镇攻坚一般都是采用“四组一队”作战,这还是林彪根据战争形式总结出来的战法,在1948年的时候已经相当成熟了。因为解放军缺少重炮,所以攻坚战都是特别强调爆破,解放军的爆破作业也相当的利害。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战斗英雄董存瑞,就是爆破组成员。不过在九连的进攻中,开始完全没有看到有土工爆破作业,所以才在街道上留下了这么多陷阱,在进攻中也遭到了重大伤亡,只有最后,才有爆破组成员将炸药包丢入敌人主碉堡,打开僵局。按说一开始上去的就是应该是爆破组,步步爆破开路,解放军正是用这种战法在全国各个战场的攻坚战中取得了无数的胜利。
% }# x# h x9 N4 [关于命令,阻击战开始前,团长给谷子地下了命令,这个命令我的理解是,阻击到12点撤退,在12点之前如果有集结号响起来,也撤退。如果全是听集结号,就没有必要提12点的事了吧。也正是因为这个,吕宽沟才会冒死去弄那块手表。可是影片中我们明明看到国民党军趁着夜色发起了进攻。就算没有表,但是下午和上午总分的出来吧?再次,晚上也分的出了吧?阻击战是艰苦作战,后方部队可能无法接应,所以基本上下达命令都有个最后时间。就算没有听到号声,到了时间就应该撤下去,解放军是勇敢,但是还没有莽撞到这种程度,也许是导演想要表现下九连官兵在夜间的奋战吧,不过我看全部都是多余。这段夜战完全是败笔。实际上从影片表现的那种进攻强度,3-4辆坦克,起码是营级的步兵,还有火炮支援。47个人,仅有两挺重机枪,一门小山炮,别说打一天,1个小时可能就拼光了。
5 j6 d9 v, P) P2 O! R2 J- g" e% q2 X说到了小山炮,这门炮是什么型号?影片交代了,7连抢了两门榴弹炮,九连就弄了个瘸腿小炮,可见这炮是缴获的。可是影片中国军全美械装备,钢盔,坦克,榴弹炮。而这门小炮怎么看也不像美国的,看起来很像日本的94式山炮。94式山炮为75mm口径,这个问题在军事论坛上讨论过。这种山炮不是反坦克炮,身管那么短,谷子地后来也给炮兵连连长比划过,身管段,炮弹速度慢,就没有穿甲能力。影片中国民党军的坦克看着都是M4谢尔曼坦克,山炮的炮弹是不可能在正面将其击穿的,不过也没办法,总不能让九连缴获一门德国的PAK或者苏联的ZiS反坦克炮吧。 , }5 V# m( T. ~+ k6 ~' f9 j
- l& V9 R! e1 l7 Z# g2 Y5 Z; [7 B好像一直在批评啊?呵呵,影片的优点当然也很明显,这个故事当然已经脱离了传统的小部队阻击,艰苦作战,大部队接应,胜利反攻的套路。影片也隐隐的触及了关于战俘的敏感话题,谷子地一度被怀疑是被蒋军俘虏。这个问题不多谈了,反正在东方民族看来,不光我们,日本人,朝鲜人,越南人,等等,都对俘虏怀着一种说不清的敌意,也许和意识形态无关,是文化的问题吧。
4 i7 n$ w; e$ L% S4 b影片的战争场面相对以往的国产战争片来说,进步是相当明显的,起码爆炸的效果做的相当不错,以前拍电影爆炸场面基本上都是汽油弹模拟爆炸,炸起来全是汽油烟,看着很壮观,不过很假。上过战场的老兵回忆说,炮弹爆炸根本没有火,没有烟,所以,这种进步还是很明显的。另外,影片也“血腥”了不少,虽然可能有“模仿”拯救大兵和太极旗飘扬的说法。
, }/ G& |4 @6 v3 x5 [7 `但是战场就是那个样子,何来模仿呢?爆炸在身边,谁的耳朵都会失聪。所以根本无所谓模仿不模仿,只能说是借鉴。但是负责道具和烟火特技的韩国技术人员,所以像也是有依据的。 + D( N* K6 w6 V' l( ~3 j
还有道具,这次影片中出现的道具也不错,几个大件,比如蒋军的坦克,美军的坦克,我军的大炮,还有55年以后的制服,都作的不错,不像以前有的电影,日军开着59式坦克作战什么的。唯一的缺陷就是坦克的负重轮不太像。毕竟也不是原货,这几辆坦克看着和大决战影片中的坦克很像,应该同一批道具。! y2 `& x, P" ~7 o
小道具就是枪支了,谷子地复原后在人武部摆弄了一支步枪,说是英77,这种步枪就是英国的李 恩菲尔德 7.7mm步枪。这种枪英国兵从一战用到二战,甚至印度军队装备到1970年代,1962年中印军事冲突,印度士兵还在用这种使用了半个多世纪的老枪,战后我军把缴获的印度武器都还给了印度人,这种枪反正也没啥用头,还就还了。九连大部分官兵使用的都是中正式步枪,这种枪原型就是德国的毛瑟K98步枪,还有春田1903步枪,指导员使用的英国的司登冲锋枪,这种冲锋枪外形丑陋,不过制造工艺简单,二战的时候造了很多。
2 v7 P9 @! ?4 D" Z( K, M王宝强扮演的狙击手很引人注目,解放战争时期我军距离正规化还是有不少距离的,所谓的狙击手也不是专门培养的,只不过枪法好的战士会给配一把好一点的枪,战斗的时候好发挥更大的作用,枪上当然也就没有瞄准镜了。王宝强扮演的狙击手使用的是一支美国的约翰逊步枪。这种枪在美国也很少,美军只有少量装备。所以出现在中野手中还是很突兀的。八成是韩国道具人员带来的。
3 }. j: S& X0 k( \ 影片中还有一点朝鲜战争的内容,影片交代了,那次战斗是1951年的横城反击战。按照一般的介绍,横城战役中志愿军主要是进攻南朝鲜军队,美军数量不太多,只不过按照中国人的思维,朝鲜战争是抗美援朝,打得都是美国人。很难想像如果谷子地他们困在雷区的时候遇到南朝鲜士兵怎么办?前轱辘后轱辘就不能蒙混过关了。当然了,朝鲜战役打得很苦,很多参加了抗战,解放战争的老兵们都从来没有那么打过仗,志愿军很少集中使用大炮轰击美军和南朝鲜军,因为美军占据着火力优势,通常炮兵阵地射击完后是要马上转移的。这些影片就无法交代了。+ q8 I6 p* p8 D: f4 u8 k9 ?
影片看完了,除了在烈士陵园那段外,其他的场景我也没有觉得受到了什么震撼,我也没有觉得影片是在煽情。因为战争就是那么回事,影片也说了,找部队的信在总政压着十几万呢,这里又有多少谷子地这样的默默无闻的战斗英雄呢?又有多少壮烈牺牲却被列为“失踪”的英灵呢?8 o$ \2 j7 U1 d) c/ v- F
, g/ M: k B) _+ d最后呢,想到海报上的那句每一个牺牲都是永垂不朽的。这里面的每一个除了最后得到烈士称号的九连以外,包括他们的对手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