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希望教堂、达拉斯一带没有取得决定性胜利的谢尔曼由于补给的问题,在6月的第一周撤向东北方向的阿库瓦斯。这次约翰斯顿开始了追击,他在阿库瓦斯南面的一带海拔不高的山头上布下了阵地,全线总长将近有10公里。
- B1 ^' h$ J$ z! y+ G b0 n5 D- h1 h 两军的指挥官对于这种对峙都失去了耐心。约翰斯顿在给妻子的信中写道,“谢尔曼太谨慎了。不给我任何发起进攻的机会,象只乌龟一样,一直躲在战壕里。”而谢尔曼的看法和约翰斯顿却大相径庭,他认为约翰斯孙就象只老狐狸,怎么也揪不住它的尾巴。不管自己怎么运动,约翰斯顿每次就像一面墙一般拦在前面,然后躲在阵地里面不露头。阵地战、堑壕战成为了主流。北军的官兵也对于进攻坚固的阵地有了反感,谢尔曼在写给格兰特的信中写道,“只要在前面发现有个坑,士兵们就会停止前进。: b9 |. i+ ?0 I( ~2 }) i
( }( `6 r! w- ]( ^9 Y3 |
- O) ~4 q* Z8 Q$ n* c8 ]谢尔曼的部队在阿库瓦斯驻留了一个星期,补充了给养之后,再次开始了南下。不过,南军的防线很快出现在眼前,两军再次开始对峙。6月14日,在南军防线中央的帕英山上,北军发现一些南军的军官正在巡视防线,经谢尔曼的同意,北军的炮兵对这个山头进行了一阵炮击。结果南军的帕克军长就倒在了这次轰击之中。尽管在战场相互杀戮,杀人无数,但对于这种行为,广大南军官兵斥之为“谋杀”。在南军放弃帕英山之后,北军在山上发现了南军的留言,“扬基们,看你们干的好事。”
" h( ~2 U8 E2 [7 t
! c% m/ C4 z3 |7 J" n3 L 6月16日,约翰斯顿将自己的左翼后撤至更加利于防守的马德河岸附近。两天后,南军又退至凯内索山的斜面上。凯内索山标高两百多米,易守难攻,而且是周围一带的制高点,是一处天然的防御据点。约翰斯顿将朗灵将军的部队(接替阵亡的帕克将军)中的大部分配置在了这里。
$ I8 t9 M5 H6 i9 H 在南面,惠亭的部队把守着通往达拉斯的道路,胡德的部队隐蔽在他们的后面。6月26日,胡德率部对胡克军和斯柯菲尔德军发动了进攻。尽管胡德对外宣称自己取得了胜利,但是损兵1000余人的南军却没捞到什么好处。
5 w9 ^- t r" k) S 一般不向坚固阵地进攻的谢尔曼这次决定发起正面强攻。因为连续的大雨使得周围的道路泥泞不堪,限制了北军的迂回机动。不过谢尔曼的主要动机还在于观察自从5月4日的一系列战斗以来,南军的战斗力如何。
& `# |% w5 I$ x G# v/ G" O 6月27日上午八时十五分,北军三个旅(5500人)开始进攻凯内索山的斜面,不过在南军的疯狂射击下,没有一个人能够冲到南军阵地前三十米的地带。$ A* ^' [2 R) A/ z I
但这只不过是谢尔曼的佯攻。北军的主力两个师在另两个师的支援下由谢尔曼亲自带领,猛攻南军惠亭军的两个师。上午九时左右,随着一声炮响,8000名北军官兵一跃而起,以密集的队形扑向南军阵地。不过场面壮观的冲锋很快就在南军老兵们的步枪射击下东倒西歪,南军士兵的射击速度是如此之快,以至于很多人的枪管过热导致无法使用。战斗结束以后,离南军阵地最近的北军尸体只有十五步左右,但也仅此而已。谢尔曼为这次进攻损失了3000余人,却一无所获。与此对照,南军的伤亡不过550人。这再次证明,正面强攻的时代已经结束,只用采用侧后迂回的战术行动才能取得进展。8 H8 V; i/ w, W' q8 y5 o2 d O( i3 K
于是,谢尔曼再次迂回,试图逼迫南军放弃自己的阵地。而约翰斯顿果然从山上撤了下来,背靠查塔孚奇河并再次拦在北军的前进道路正面,且挖好了战壕。可是,这条查塔孚奇河离亚特兰大只有十公里,基本上就等于打到亚特兰大门口了。不过,当约翰斯顿得知北军已经在查塔孚奇河上游二十公里的地方渡河结束之后,他再次放弃阵地一口气退到了亚特兰大的郊外布防。这也是约翰斯顿作为军团指挥官所下的最后一道命令。2 W6 `1 r: X, T/ A7 a
在里士满,戴维斯总统对于西线南军的一退再退难以理解。这种误会又由于胡德的几封写给戴维斯的私人信件而加深。在信中,胡德批评了约翰斯顿的消极打法,并强调了要将谢尔曼的部队赶出佐治亚州的唯一办法就是进攻。到了七月,戴维斯总统的忍耐终于到达极限,17日,约翰斯顿被解职,其后任就是胡德。. M- t2 {# B# w2 t: q2 ]
失去兵权的约翰斯顿准备解甲归田,回到老家去种田。心有不甘的约翰斯顿最后告诉胡德,他原准备在北军渡过皮奇里河(亚特兰大北部查塔孚奇河的一条小溪流)时,向谢尔曼发起总攻。不过,听过拉倒的胡德立刻就迫不及待地按照自己的考虑开始攻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