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敦煌》二十周年纪:中国导演水平至今无法企及的史诗式电影(ZT)

《敦煌》二十周年纪:中国导演水平至今无法企及的史诗式电影
7 S# Z2 O0 n6 k: f" c( U4 r5 H
, x+ m2 V+ u) U1988年这部由日本导演佐藤纯弥拍摄的,为了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十周年而联合摄制的史诗式战争片。1989年在中国上映,当时耗资达2亿人民币,在那个连国家干部都骑自行车上下班的年代,可谓超大手笔了,电影在当时给中国观众带来了巨大的震撼!据说当年日本人为了拍摄本片,还特意在敦煌外郊修建了原城外景地,至今仍是西部著名的旅游景点,“并且据专家们考证,历史上的敦煌城原貌也不过如此”由此可见日本人认真务实的态度。
# U: R; r9 ^% q& S2 l敦煌是中国最著名和神秘的古迹之一,流传着许多古老的故事和英雄的传说,而公认反映敦煌历史的最著名和优秀的电影就是这部《敦煌》,影片改编自日本作家井上靖的历史小说,主要演职员均来自日本,由佐藤纯弥导演,主演为西田敏行、佐藤浩市、渡濑恒彦、中川安奈,影片全部在国内实地拍摄,动用了两支驻西北的解放军部队和800多匹战马,其配乐、道具、场景也皆是上乘之作。宏大的战争场面,在那个没有电脑特效的年代给人以极大震撼,在敦煌的实地拍摄也为影片奠定了苍凉雄浑的基调。同时,几位主要演员也让人过目不忘。饰朱王礼的西田敏行完全没有佐藤浩市(饰赵行德)感觉那么“日本味”重,他能让你相信他就是西夏汉人军队的队长,影片只通过朱王礼的几个眼神以及一串项链来交代他与回鹘公主的故事,实在是由于西田的表演让人相信他这样一位嗜血的军官就会疯狂地爱上斯鲁比娅,所以之后他的反叛不会让人觉得突兀。中川安奈当时还是新人,虽然很大程度上沾了长相的光,她的脸形确实不同于中土,她把一个亡国公主绝望、脆弱,看到一丝希望后的不顾一切,以及当终于无法和心爱的人厮守而要成为西夏王后时那种决绝的烈性演绎得荡气回肠。最后一个就是渡濑恒彦,虽然戏份不多,但李元昊的王者威仪,睥睨一切的傲慢,给人以就是“这一个”的感叹,直比《风云》中饰雄霸的千叶真一!& G8 {' Z* t2 V- f% i
影片获得了1988年日本电影学会奖,和1988年第34届日本《电影旬报》电影奖最佳新秀女演员奖(中川安奈)。《敦煌》在1989年在国内上映,在许多人的心目中成为国内史诗电影的经典,时隔20年后的今日,当年的影迷还是津津乐道于此部电影的宏大场面,并不会让我们觉得它似乎已经远离当下,导演对于整个影片的史诗性把握使其并不因为时代的更迭而过气,相反它的凝重恢宏正是时下普遍浮躁风气可望而不可及的。但这部充斥着英雄气概和壮观惨烈的战争场面的电影严格意义上并不属于中国人拍摄的电影,看到中国最近几年投巨资拍摄的《三国演义》《英雄》《天地英雄》《神话》《满城尽带黄金甲》等中国历史题材的电影,这些所谓的中国第5代导演出产的作品,根本无法与这部20年前老片相提并论,中国导演的水平的也无法企及日本名导演的一半!中国的观众从此再看任何国产的古代战争片都索然无味。中国历史中远不缺少雄才伟略气吞万里的英雄人物,但什么时候才能拍出一部让人难以忘怀的象《敦煌》这种水平的电影?) w8 c) \$ X$ |
日本人在拍摄历史片时的态度极其严谨,无论服装、道具、布景,都非常注重其历史的真实性(如果看过黑泽明的作品就知道)。片中西夏军的盔甲让人感觉到金属的厚重和质感,在阳光下发出耀眼的黄铜光芒,衣着朴素且灰扑扑的历经风尘,一看就使人相信这是一支在沙漠里行过军,作过战的军队。而再看我们的国产古装片,将士们往往衣着光鲜,质地考究,只可惜盔甲虽鲜明却轻飘飘的如同纸糊,衣料虽上佳却干净的使人怀疑他们是不是整天在屋里行军。当看到西夏骑兵冲击回鹘军阵地时,对回鹘军的弓箭手放的箭总是惊叹不已。那箭不密,比起张艺谋的《英雄》里的箭阵完全是小儿科(但《英雄》里电脑画出来的箭已算不上是箭了,都快赶上战斧导弹了),但却能让人知道什么叫真正的强弓劲弩,一排箭放出后,哧哧的破空声密如连珠,劲道之强让人顿时忍不住已经替对面冲过来的西夏人担起心来。而反观我们的国产片(没办法,谁也不想这么贬自家),射出的箭不知为什么总是歪歪斜斜,感觉没飞几步就要往下掉了。而且还依稀记得回鹘弓箭手持弓的姿势很怪,与平常所见的持弓姿势截然不同。如今重看,才发现这些弓箭手拿的竟都是弩! 可是在中国的影视作品中,我们却绝少能看到弩的出现。导演们似乎更中意于弯弓搭箭的视觉效果,也可能弩这种道具比弓难做,成本更高(当然现在的影视有所不同,《英雄》中的大型机关弩,成吉思汗中的机关火箭,连《汉武大帝》中都看到了大量弩的使用),却不知弩在历次战争的使用比例远高于弓。感谢《敦煌》,让我看到了弩的风采。《敦煌》中我很少看到弓,无论是守备阵地的回鹘人,行军中的大队西夏弓弩手,还是坚守敦煌的汉人部队,所用的几乎全都是弩,而不是弓----这才是真正的一幅古代战争作战图。3 c2 |4 W2 v: W, Y9 Y& C6 j
再看作战场面。国产片中的两军交锋往往是兵对兵,将对将(这是中了三国演义的毒太深),而且更难得的是在千军万马的大混战中,居然还有诸多高手单打独斗,腾挪闪跃,招数变幻,就差拿大顶倒立了,煞是好看。热闹是热闹,可要是这样的军队放在《敦煌》中,一轮西夏军的冲锋就足以将其冲得七零八落了。冷兵器作战时代同样讲究诸兵种的配合作战和保持军队的阵形。局部战役的的决胜因素往往在于步兵方阵的整体性和骑兵的冲击力。尤其在骑兵主宰时代,马高速奔跑所产生的巨大惯性加上骑士的力量和技巧,以及武器质量的优劣(是否容易折断),都决定了谁能够在对决中胜出。最简单实用的动作就是刺和砍,太多花里胡哨的动作只能用来拍电影。《敦煌》中无论是士兵还是领队的军官都混成一团厮杀,根本不可能有机会给两个人单打独斗。只不过如果是旗手和军官,周围一般会有更多的人保护(忍不住又要说一句,国产影视中不知为什么一只部队中拿旗的人往往会比拿刀枪的人还多,难道拿旗子去杀敌吗?)最后在敦煌城中的埋伏战,上千人挤在城门前的一片狭小空间里混战,长兵器完全失去了效力,李元昊硬是在亲兵的保护下,用他的佩剑杀出了一条血路。这一幕也拍得很精彩。
* R- y% Q: k& x9 z8 n2 F   总之,《敦煌》就如同一幅栩栩如生的中国古代军事画卷,向我们展示了古时军队是如何行军,布阵,出战的。很多中国观众喜欢看西夏军出发行军这一幕,在一望无际的大漠中,西夏军整整齐齐地肃立在各自的位置。随着有节奏的鼓声,部队开始准备开拔。等到几个号手吹起号角,步兵、骑兵、弩兵、投石机兵,一队队地按各自的编制开始移动。整支部队秩序井然,丝毫不显杂乱,刀枪尚未出鞘,已让人领略到一股肃杀之气。( M! F0 ^! D. u: s
也许很多中国观众已记不清第一次看《敦煌》是什么时候得了,但影片《敦煌》给我们带来得的记忆不仅仅是朱王礼冲冠震吼的:“杀李元昊啊!” 和李元昊的那句台词:“我相信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决不会是你!”如今,20年后当我们重温这部经典的史诗式的战争电影时,《敦煌》便褪去了它令人神往的海市蜃楼,它的面目渐渐清晰,人的命运——生又何欢?死又何惧?正如赵行德最后将那串宝石项链塞进了藏经洞,砌上最后一块砖,也就为我们葆有了人生的最后一点希望。许多年后,当尘封的记忆被重新打开,往昔的美好依然会熠熠生辉地照亮未来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我很喜欢敦煌这部片子,西北军的骑兵绝唱,完全真实的骑兵冲击战术。
我一直认为中国的影视剧制作人员们基本上都是帮弱智白痴,不学无术,除了和女演员睡觉吸毒以外基本上没有别的擅长了。
: \, [% F& j4 K2 `3 }特别是关于一些古代战争的影视剧,简直是惨不忍睹,与那些日军使用黄油枪,国军使用MP5不遑多让啊。
& [5 e' N0 U  t1 o+ i: x$ L这几天各个院线都在推荐古装大片《江山美人》,片子我还没看,看了一点片花和预告片,得知是描写战国时代,一个镜头闪过,片中的战马怎么都有马镫啊?
' ^1 }" _' `5 c- ]' m. {+ V好像大多数中国人对与马镫一点概念也没有,反正我迄今没有发现任何中国人拍摄的影视剧中在不该马镫出现的时代没有马镫。我去过草原旅游,草原上骑术精湛的骑手完全可以不用马镫让马匹飞驰,我就花10块钱坐过,当时骑手和我坐在一匹马上,我还以为马镫是他用。结果人家不用马镫,马跑的飞飞的,我差点掉下来。 这说明两个问题,一个是,这种替身演员还是能找到的,其二是马镫确实是很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明,无镫骑马尚且需要熟练的训练,马上作战更加了不得。8 Y) h1 d# R' R1 n1 H1 X
国外有历史学家认为马镫是起源于中国,认为是两晋时期由鲜卑人使用传入中原。公认的是3-4世纪马镫开始大规模使用。反正无论怎么说,战国时代是绝对没有马镫,兵马俑上也没有马镫,确切的说,汉武大帝时代的北征匈奴也没有马镫,就连关羽胯下的赤兔马也没有马镫。但是呢,我觉得99.99%的中国人根本就没有这个概念,100%的中国影视剧制作的白痴们也没有这个概念。从历史意义上讲,我认为马镫的发明丝毫不逊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甚至从某些角度上来讲,马镫的出现直接促使游牧民族的骑兵在世界战争史上登上主导地位,从而促进了几百年后的东西方大融合。
' Q; K1 S9 z: k: D中国的白痴导演们愣是把马镫这么重要的东西放到了几百年前的战国,春秋,甚至封神榜都有,已经对历史知识的无知到了忍无可忍的程度了,以这种水平,怎么可能拍得出别说超越,哪怕是达到甚至有那么一点点贴近《敦煌》这种档次的影片呢?
关于马镫,特意看了最近几年的好莱坞大片,一个是亚历山大,一个是特洛伊,里面全都真是再现了无马镫时代的骑兵。现在技术条件我觉得完全可以后期将马镫处理掉。说那么多没有,中国的影视剧导演们根本就不知道马镫这个东西,他们不知道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从投射到劈刺冲击的骑兵,这种威力不是一般的同志们可以理解的。
6 ]' _4 K# B3 x& _1 i) ^( H而且,驾驭的难度不是一点点。骑兵这东西,不成规模哪里有什么冲击力,当当侦察还差不多.
中国导演精通的是如何通过电检,如何少埃几刀...
7 i1 r# Q: v: ?. X1 z
) c. _3 p+ }* g# S& `5 B' u对日本导演的严谨认真还是要小小赞扬一下,在《乱》,《影武者》里面,每一个道具都显得非常真实,早期中国电影还可以归结到没钱,现代电影再弄些垃圾出来就太说不过去了。3 g! U  f0 |$ l) m4 Z  B* ?
% r5 F: W7 z; j3 B
PS,电驴上有2G版本的敦煌供下载,并有中文版里被删节的部分内容。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我的那张DVD也有删节内容,看中文配音就看一段变日语,看一段变汉语。
# M0 C; a6 X7 C: g+ ?7 e0 J) y5 q不过马蹬这种技术细节其实检查的大老爷们也根本看不出来,这种的事情也怪不到别的,就是中国导演的无知。昨天玩上某地方台播出了吕良伟主演的西楚霸王,又是马蹬。
刚特地出去买了张碟,晚上好好瞻仰
顺带提一句,饰演赵行德的佐藤浩市在《日本海大海战》里饰演炮长一角,我说怎么看着那么眼熟。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当时看这片子的时候还真是有点惆怅!
中国至今为止最好的战争史诗影片是金铁木的《复活的军团》,若是一定要说电影的话《圆明园》可以算得上,其次是《投名状》。
投名状, 我要吐了
1 w/ z! A; M. b7 @2 D! @# o刘晓庆演的圆明园,还可以
投名状这种实在是....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真要说好的中国战争电影,我倒是比较推崇地道战、地雷战那些,而且是50-60年代的版本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回复 11楼 的帖子

你什么眼光阿。投名状我在影院看的,感觉唯一的亮点就是两队骑兵冲锋。其他都泡的不能再泡,最离谱的就是李连杰搬大炮把其他的大炮炸掉,根本就是超人的动作套路嘛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