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原创] 关东军在诺门罕(三)——日本陆军唯一一次大炮对攻战

本帖最后由 人猿 于 2010-1-14 10:25 编辑 7 f$ Y. H' L4 B$ C3 _- Z! s

5 G- L5 I, X& C  e" H9 x8 l    连战连败的小松原知道,日军想和苏军在白天进行正面交锋并取得优势是不可能的。在苏军火力占优势的情况下,日军只有发挥近战的优势,尽量贴上去和敌人进行肉搏才有获胜的可能。所以,小松原又想出另一个日军的决胜法宝——夜袭。( }* R( r0 ?' x/ N5 C' x
    关东军的矢野副参谋长得到小松原的作战计划之后,立即表示同意。他一边从其他地域调来几千名作战经验丰富的官兵补充进第
23师团,一边加紧输送重机枪、速射炮上前线加强日军火力。) y1 b4 Y8 c2 x
    一时之间,刚从前方败退回来的日军各大队立刻投入到如火如荼的夜袭大练兵之中。工兵分队、肉弹突击队纷纷成立,日军杀气腾腾、磨刀霍霍,准备一雪前耻。2 ]  b1 j/ }& }* |# X
     ( R* m' r: a1 a$ h0 B
       77夜,日军各部队偷偷溜出战壕,开始第一轮大规模夜袭。
7 V" n- U. H' x$ f   
23师团的酒井联队(72联队)在路上被一支苏军的侦察队发现,受到了苏军的猛烈炮击。暴露在野外的酒井联队官兵死伤一片,收尸收到早上才结束,最终没有能够发起进攻。1 K! H# n/ \; U1 v0 S* G' ^
    第
7师团的26联队也在前进途中被苏军的一个坦克营发现,双方一直激战到黎明,未分胜负。' z, ?4 O) y& @; d! z# G2 g

$ [7 i6 }: a1 i- x8 y) @0 c    除此以外的日军都比较顺利,安全抵达潜伏地域。晚上
10点,两个日本野战炮兵联队的七十余门75mm野炮按计划向苏军阵地进行了三十分钟的急速射击。紧接着,随着一声怪叫,几千名日本兵端着刺刀,高呼“万岁”冲进了苏军阵地。混战中,日军第24工兵联队川村阵亡,不过,善于刺刀战和夜战的日军还是将缺乏夜间战斗训练的苏军打得屁滚尿流。阵地多处被突破,苏军一线指挥官被迫下令放弃阵地后撤。6 H/ o( ~) i* f5 ?% C
    占领主阵地的消息使得在后面观战的小松原和安冈长出了一口气,关东军终于把面子给挣了回来。可就在两人高兴没多久,天亮以后的苏军立刻开始了异常凶猛的反突击。苏联步兵在重炮、飞机、坦克的掩护下,一鼓作气将晚上丢失的阵地给夺了回去。这一回,轮到日本人丢盔弃甲、屁滚尿流了。被反突击杀得溃不成军的日军一路跑回出发阵地才停住了脚步。忙活了一夜,日军除了伤亡过千以外,一无所得。7 r% K7 y8 x! Q( k; _# H
       78,接替伤亡较大的第23师团进行第二轮夜袭的是第7师团的26联队和28联队的一个加强大队6000余人。他们在大雨中深一脚浅一脚地艰难前进,好不容易摸到了苏军第149步兵团的阵地前,就被苏军一种新设的伏地铁丝网给缠住了。几千日军立刻秩序大乱,叽叽呱呱大喊大叫。早有准备的苏军立即呼叫炮火支援,把在阵地前手忙脚乱的日军打得叫苦不迭,最后丢下一片尸体狼狈逃走。. t# x- c; \% M$ p# w
    两次夜袭都没有取得什么实际进展的小松原恼羞成怒,他决定孤注一掷,集中诺门罕地区周围所有的日军部队,以密集的人海战术利用人数上的优势夺取苏军阵地。关东军为这次拼命做了精心的准备,派出飞机把各部队的联络官送上天侦察进攻路线,给各部队配备了通讯器材,还下令炮兵联队的山炮尽量前靠,支援一线部队的突击。
4 h2 F7 D# e3 r7 X+ n- b( @2 D
       7910时,日军前线的所有炮兵开始进行射击。随着弹幕的向前推进,近两万名日本兵从战壕中一跃而起,发出声嘶力竭的吼叫,没命地向苏军阵地狂冲。5 H0 [" l* v* a- r/ u5 K1 W
    面对日军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夜袭,朱可夫中将早有准备。他准备了
12台大功率探照灯,大批的照明弹和曳光弹,还为坦克、装甲车辆配备了远射灯以及很多的燃烧弹。
. M6 o0 G  D! k) y0 t- ^) v, s- e5 B    当日军冲锋了一半之后,苏军几千发照明弹和十几台探照灯突然将战场照如白昼。正在夜色中冲得尽兴的日本兵突然发觉自己如同在马路上被人剥光了衣服的少女一般,不知所措,呆若木鸡。就在日军愣神的时候,苏军的炮弹密密麻麻砸了下来,将毫无掩护的日军杀伤了一大片。不过,缓过神来的日军立刻发动了波浪进攻,使得当面的苏军第
149步兵团承受了很大的压力。苏军将文员,炊事员、后勤人员全部投入战斗,才勉强挡住了日军第一波攻势。' m" X. P/ }; R2 |5 L5 W5 h
    午夜时分,日军连拖带拉,将山炮联队运至一线,对苏军的探照灯进行了摧毁性射击。很快,苏军的探照灯一一被打灭,飞扬的弹片还击毁了不少坦克、装甲车的车灯,刚才还照如白昼的战场立刻陷入一片黑暗。失去目标的苏军炮火为了避免误伤,只得停止射击。而日本炮兵则疯狂开炮,为步兵清扫前进道路。于是,势头大胜的日军第二波进攻以更加凶猛的态势开始发动。日军四处乱冲,终于在午夜
1点半突破苏军主阵地。苏军第149团团长列米佐夫少校也在战斗中被击毙。失去指挥的苏军惊慌失措,全线崩溃。除了一线阵地以外,苏军也从附近几个高地撤出,日军获得了空前的“胜利”。) Y+ d% P4 A& e# h" R1 J% x
    但是和上次一样,日军刚占领了阵地就饱受苏军的炮火轰击。如今,不再顾忌误伤的苏军炮兵如同两个小时前的日本炮兵,对目标进行了疯狂射击。日军主力被压制在到处冒烟的阵地上,连头也抬不起来。每天就是光为这两万多人送水送饭,后勤部队就要伤亡不少人。但是继续向前发起进攻杀到西岸,对日本人来说根本就是比登月还要难的任务。既然进也不行,守也困难,那么后撤呢?这也不可能!把牺牲了这么多“英灵”才拼死夺来的阵地就这么简单放弃的话,小松原如何向上峰、部下交待?(日军为了这三天的夜袭,伤亡
5000余人,损失所属炮兵联队一半。而苏军伤亡两千人不到,阵地后退2~3公里。一直在战场观战的德国武官向本国的报告中指出,对于自己能够目睹19世纪末期的战争场面重演感到“异常荣幸”)- q& t' @8 P& M2 m8 c4 B( ~' i; ~
    这一回,小松原真的不知所措了。他向关东军司令部求救,希望司令部作战课能够想出妙法,使日军摆脱目前的困境。$ r/ n7 \2 c  `/ B$ u& U' J
    战斗不过半个多月,关东军参战部队伤亡近半,技术兵器、物资损耗无数,但战局却毫无进展。为了尽快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关东军司令部一面命令一线部队就地组织防守,一面派遣矶谷参谋长带领作战参谋到现场指导、分析战况。
/ P6 Z6 V# ]$ M6 a! |
      714,矶谷参谋长亲临一线,与现场的指挥官、参谋人员商讨对策。  o" l& Q; M% W5 K6 f0 z
   
经过讨论,调查团首先肯定了小松原师团长的指挥正确。其次,对于占压倒性优势的苏军炮兵,关东军必须抽调伪满州地区全境内的重炮部队进行对抗。再次,第一战车团由于前一阶段的作战消耗过大,且反坦克的效果不明显,建议立即撤出战斗,前往后方休整。最后,针对目前参战部队的巨大损失,关东军应该从他处调集增援部队上前线支援作战。
' `' C# H/ k! G2 X/ g3 ^& L    对于这个会议结论,关东军司令植田大将表示了首肯。于是,从
715,关东军在中国东北境内开始集结重炮部队上战场。一门门100毫米的九二式加农炮纷纷从隐藏的洞窟中被拖出。关东军这次为了挽回面子,把所有的老本都豁了出去。驻旅顺的第3重炮旅团、穆陵重炮联队、野战重炮第1联队、独立重炮第7联队都受到了上前线的命令。对于缺乏机械牵引工具的日本陆军来说,集合这么多的炮兵上战场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打个比方来说,一门150毫米榴弹炮需要16匹马才能拉得动。在沙土上可能就需要32匹。因此,一个炮兵联队需要上千匹的马才能保证最低的机动。再算上观测、军械、弹药、粮秣、卫生、器材、维修等分队,理论上一个炮兵联队至少要有3000牲畜。这些牲畜一天的草料就够日本补给部门受的了,何况还是这么多的部队。海拉尔所有的牲口都被日军征用还是不够用。前线官兵只能基本填饱肚子,获得激战两、三天的弹药储备。而协同作战的伪满洲部队,干脆被日本主子忽略了。于是,还没开打,本来就心怀不满的伪满洲国参战部队就有一半的人当了逃兵。6 h5 a6 k& ]+ y8 [3 \' `( n! u6 {
    此外,为了对付苏军的坦克威胁,关东军将第
1、第7师团的所有速射炮中队都集中起来调往前线,还把第7师团28联队的另两个大队也增援给小松原。而且,关东军这次还从其他地方抽调了4个炮兵独立混成旅团,1个伪满洲国的骑兵旅团作为补充调往诺门罕地区。) A' B% q: @& y+ K! F& i
    同样,对过的苏联军队也在总结第一阶段的经验教训,研究新的战法战策。针对苏联坦克的汽油发动机容易起火的弊病,苏军紧急空运了大批柴油机发动机为前线坦克进行替换。而且,在许多坦克上加装了铁条栅栏,用来低档日本人的燃烧瓶、反坦克手雷。此外,对于苏军官兵面对日军的夜袭、刺刀战极其不适应的问题,朱可夫决定在夜间从一些地段上的阵地上后撤,然后在白天重新夺回的战法。并且,给一线部队普遍配发适合近战用的冲锋枪,用以压制日军的人海和近身格斗战术。
/ P8 x7 s  x. ~3 }( V    期间,逐渐夺得战场制空权的苏联空军频繁对日军的集结地和一线阵地进行轰炸,有一次还在将军庙地区炸毁了
50吨日军的补给物资!' H; X; a% K- H+ g
    不仅是空中,在地面,苏军各种口径的迫击炮、榴弹炮、加农炮在充足的弹药供给下,每天从早打到晚,从晚打倒早,炸得一线的日军官兵抬不起头。被轰得晕头转向的日本兵迫切希望关东军的重炮部队能够迅速赶到前线,把老毛子们的嚣张气焰给压下去。. n7 Z8 e7 @7 d
    尽管关东军司令部反复催促小松原发起进攻,但是,小松原以炮兵没有到位,增援上来的步兵互不熟悉为由,将攻势一拖再拖。
718,日本前线司令部召开会议,商讨下一阶段的作战方法等问题。会上,小松原认为,应该在炮兵的掩护下展开大规模的夜袭,争取一举将苏联人赶回西岸。而关东军炮兵司令,内山荣太郎少将则持相反意见。他认为,在炮兵的猛烈轰击下,苏联人必将瓦解,步兵只要冲上去占领阵地即可。双方意见相持不下,步兵指挥官小林少将支持小松原,而炮兵旅团长畑勇少将则支持内山。最后,步兵、炮兵无法取得一致,所以只得交由关东军司令部拍板。不过,两派在何时发起进攻的问题上,倒是惊人的一致。双方决定,在等待后勤部队把粮弹、物资输送上来之后,于722早晨开始。3 X4 r4 w, w4 K/ \" K+ g" {' e
    关东军司令植田大将经过考虑,认为既然为了本次作战,关东军炮兵已经倾囊而出,连驻扎在旅顺的要塞炮都拆了下来,所以,应该让炮兵再下一轮攻势中唱主角。否则,也交代不下去。至于进攻时间,则可以由现地司令官酌情处理。* V! i8 c3 ?# [$ B' n- e2 ~2 Z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