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二战论坛
4 V/ f& _: {3 y; R, R; U + F$ n$ {9 I6 K1 N! o* O
◎具有超远续航力的二式飞行艇服役后,提供了日本海军航空兵远程侦察和攻击的手段,使得日本联合舰队发动了超乎寻常的K作战。 ' W/ h5 P& h' ` b( n9 |
9 _7 W Q6 Q; ?0 D; }
◆计划筹备
" g: b2 ^- Q( c% s; M2 n! O2 M0 I! y; g1 H7 W' D
太平洋战争开战之初,日本海军机动舰队对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基地——珍珠港发动了一次远距离袭击作战,取得了辉煌的战果,重创了美国太平洋舰队,确立了太平洋战争初期日本海军在太平洋上的相对优势。但是,在袭击之后,日本留在夏威夷水域活动的潜艇发现,珍珠港正在昼夜不停地进行修复工作。尤其是夜晚,美军在实施灯火管制的情况下,继续“大兴土木”,加速对设施的维修和扩建工作。为此,日本海军认为,有必要对珍珠港实施再次打击,拖延其工程进度。
' `. v. L9 g1 ]8 r. H6 {- i
8 l0 x' u" b9 {) a' g 然而,现在的态势已经与开战时有所不同,由于美军警惕性的提高、南方作战需要以及这次作战目的仅仅确定在对当地修复工程的破坏上,因此发动大规模机动舰队奇袭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都不高,于是日军将目光放到了其他手段上。恰好在这个时候,一种新的飞机——川西公司研制的二式飞行艇于1942年2月正式服役,这种巨大的飞行艇在携带8枚250公斤炸弹的情况下续航力达到3860公里,所以日本海军决定派出一支由二式飞行艇组成的远程机队,对珍珠港进行轰炸。 . S! p7 r1 g% g+ Q
+ |0 Y7 _ K" _, O7 W g
但是,从距离珍珠港最近的日军控制区马绍尔群岛沃特杰岛起飞,轰炸珍珠港后返航,整个航线长度大约4000海里(约7600公里),因此该机的续航力仍然显得不足,必需在途中补充一次燃料。由于可能的加油水域不在日军控制范围,很可能遭遇美军,如果派遣毫无自我保护能力的油船和辅助船只风险太大,而一旦派遣军舰护卫,目标又太大,会破坏整个袭击计划,因此联合舰队最终决定派遣潜艇为二式飞行艇补充燃料,并确定此次行动的代号为“K”(翻译成中文就是开号作战)。随后,经过计算,日军选择中途岛东南数百海里处的法属弗里格特浅礁作为燃料补给点。为了保证在那里加油的安全,联合舰队司令部命令刚完成在夏威夷水域规定任务的伊-15号潜艇在返回基地前先航行到法属弗里格特浅礁,对该浅礁进行全面侦察,同时对那里是否适合实施加油行动进行确认。 / ]5 B; |! E6 m K
" E7 f9 [: g5 s! P 2月中旬,返回夸贾林基地的伊-15、19、26号潜艇就地进行了紧急改装,安装了特殊的燃料补给装置,用于在海上对飞行艇的燃料补给作业。14日,三艘艇完成改装,从第二天起开始进行海上加油训练。同时,二式飞行艇也自本土来到夸贾林基地,配属第4舰队隶属的第24航空战队横滨航空队。联合舰队确定,将在3月上旬的合适时候实施奇袭计划(最初设定日期为3月1日)。横滨航空队选定桥爪寿雄大尉(海军兵学校第60期)带队执行任务。
3 H" d U/ _/ H/ ?% W8 s$ C* T$ N2 q6 M" v- \5 M
◆第一次袭击 0 C! M1 Z' ]/ s1 X
9 s" X4 n; v7 Z. e
就在日军积极准备袭击行动的时候,2月24日,美军一支舰艇编队突然出现在附近水域(参看本刊第490期之《塔萨法隆加冤魂——“北安普顿”号作战简史》一文),并袭击威克岛。原定参加K作战计划的潜艇奉命出击搜索美军舰队,因此,K作战被迫推迟2天进行。 - _- X7 A7 u5 L8 c$ D2 ~3 {
" K' |4 I* i2 ?# y+ Y" Q8 G 3月3日清晨,伊-15、19、26部署到了法属弗里格特浅礁,同时伊-9号潜艇也抵达了位于沃特杰岛与法属弗里格特浅礁之间的M点(北纬19度,西经174度20分),负责对附近的气候进行预告以及中途导航工作(因为行动距离实在太远,导航误差的积累可能导致航向较大偏差,因此需要中继修正航向)。 8 K5 J3 I+ ]# R! T
! x# _! b3 ]5 N
4日凌晨0025时,K作战计划正式实施,2架全新的二式飞行艇在桥爪寿雄大尉(位于1号机)带领下自沃特杰岛起飞,一前一后,消失在夜空。整个晚上,他们都沿一条朝偏西北方向的航线飞行。到了8时35分,飞行艇编队接近了M点,与伊-9潜艇通过长波设备取得了联系。9时10分,伊-9确认了飞行艇队的航向正确,于是编队继续朝法属弗里格特浅礁方向飞行。在下午13时,抵达了浅礁外预定的补给点。然而由于潜艇没有按时抵达规定的位置,因此飞行艇编队就在空中盘旋了近1个小时等待。这段时间,飞行员们焦急如焚。但是很快,潜艇就出现了。13时50分,按照日军原定设想,2架飞行艇相继着水,随即伊-15、19两艘潜艇接近飞行艇,他们将在水面完成燃料补给作业(由此来看,伊-26当为预备艇,万一伊-15、19中有一艘出现问题,将接替燃料补给作业)。此时,为了防止遭到美军偷袭,保持紧急反应能力,潜艇在水面保持5节速度航行,而在潜艇的拖曳下进行补给的飞行艇也保持发动机工作状态。
7 u1 _1 a& j, k" H' i# ]4 \# |3 j, t4 p- j+ u6 h
由于风浪和先前试验经验不足,导致补给作业相当地困难。当时的海面浪高约2米,风速达到14米/秒,在这种情况下加油,首先要保证飞行艇和潜艇之间保持安全的距离以及油管的安全,避免出现碰撞失事和油管断裂。但是对于飞行艇队来说,没有选择,必须完成任务。大约1个多小时后,12000升航空燃料终于进入了飞行艇的油箱内。此时,飞行艇切断了油管和潜艇上的系留索,随后加大马力,准备离开水面。同样,日本飞行员和海军士兵对在2米浪高的情况下,飞行艇能否安全携带1000公斤载荷(4枚250公斤炸弹)起飞,心存疑虑。然而最终事实证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16时正,两飞行艇起飞成功,并爬升到2400米高度,重新编队,取偏东航向,朝夏威夷飞去。不过,起飞的两架飞行艇均有损伤,其中1号机的机首部分受损变形,而2号机的下部水密舱出现了一个10X40厘米的破孔。这些都是在降落时与水面撞击造成的。
& Q( X. r+ x# Y; q: j- E. D- g, g( i8 a! F
此后,飞行艇编队分别于16时57分、18时25分和19时35分安全通过了内克岛、尼华岛和考爱岛上空,于21时10分抵达瓦胡岛附近。领队的1号机迅速判断出卡胡库角的灯火,然后桥爪大尉命令飞行艇队爬升到4500米的高度,从瓦胡岛北进入,扑向珍珠港 当时,珍珠港上空正被浓厚的云层所覆盖,因此在瓦胡岛北方进入航线后,桥爪大尉只能通过时间来推测是否到达了目标上空。但幸运的是,当飞行艇真正抵达珍珠港上空时,云层有了缺口,桥爪大尉看到了福特岛和希卡姆机场,于是准备实施轰炸。1号机从珍珠港西岸上空向左拐弯,进入轰炸航路,大约在21时10分投下了炸弹。由于云层的干扰,飞行员无法判断自己是否炸中了目标。本来,2号机应该跟随1号机投弹的,但是由于进入轰炸航路后,恶劣的天气使得1、2号机之间失去了通信联系,于是2号机错过了一齐投弹的机会。2号机的飞行员不得不独自重新搜索目标,估计自己已经冲过目标区的它朝西南方向转弯,在几分钟之后,它的飞行员发现了珍珠港湾口的海岸线,于是在21时30分,炸弹朝湾口的目标投下。 0 J+ r4 l. I0 z0 R. Q1 A
& Y6 u' U1 U8 K0 }/ e
轰炸任务完成后,鉴于瓦胡岛是美军重要警备地区,飞行艇来不及核实轰炸效果就匆匆离开瓦胡岛。(事后,美军对日本的轰炸效果进行了调查,确定1号机投下的炸弹全部掉在了附近的山里,没有造成任何人员伤亡。而2号机投下的炸弹则全部落进了海里,毫无任何战果。)在返回途中,两飞行艇对先前的损害进行了检查,发现2号机的破孔需要修理。凌晨时分,它们遇到了大雨,由于1号机的燃料充足,因此改航向飞往贾鲁特基地,而需要修理的2号机仍然按照原定计划飞往沃特杰岛。最后,在第二天早晨9时10分和9时20分,1、2号机分别安全抵达贾鲁特基地和沃特杰岛,此时距离他们从沃特杰岛出发已经整整33个小时了。返回后,疲惫不堪的飞行员向横滨航空队司令作了汇报,这位司令在得知2号机因为底部水密舱的破孔需要修理10天之后,向联合舰队司令部申请取消第二次袭击计划——这10天的时间将使他们在月相不适合突袭的3月中旬开展行动。鉴于这种情况,联合舰队司令部批准了申请。(转自二战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