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连载)德国前海军司令雷德尔回忆录《我的一生》(吕贤臣等译)
英文版前言
Y7 _0 w- d: f0 J% {% Z2 o0 n( }
% x4 P4 D# @; {本书是海军元帅埃里希•雷德尔的回忆录。他早年出生并生活在汉堡附近的一个小城, 1894年加入海军,1943年他同希特勒最后决裂,他的海军生涯也因此宣告结束。战后,他在纽伦堡国际法庭接受审判并被宣告有罪,在施潘道战犯监狱度过了10年监禁生活。他的回忆录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历史记录,叙述了德皇扩充海军的岁月,记录了一战期间德军的主要水上作战行动,描述了两次大战之间德国在政治上的崛起和重建海军的历史,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海军参加的主要作战行动。作者在德皇和希特勒两人身边都曾工作过,书中披露了这两人非常有趣的性格。雷德尔把德国的政治灾难和纳粹兴起的原因归结于《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的约束和影响。) n$ G! Y. R& [8 n& t) O6 C
然而,他的回忆录不仅是一本有价值的历史记录,还叙述了一个有着坚定政治信仰、对海军职业无比热爱、对祖国无私奉献的海军军官的一生。作为一本个人传记,本书自然极力为国际法庭所指控的“战争罪行”进行辩护,但他也愿意对自己的一切决定承担责任,并且承认自己并非总是对的,而别人总是错的。海军的读者,尤其是年长的海军读者,会发现作者的海军经历,尤其是在海军官兵教育、舰队日常训练等方面,有很多地方与自己的经历非常相似。
, ?5 K" g: h3 \+ g$ G7 q6 x在书中,雷德尔的幽默感通过对一件生活趣事的回忆得到了体现。作为海军将领,作者经常到部队视察工作,但每次吃到的午餐却是一模一样。原来,那些热心的指挥官为了迎合视察者的口味,总是给他做最爱吃的那道菜。
9 ~% f) n9 }6 H雷德尔在本书中阐明了一些正确的思想。如,强调海权的重要性,正确处理和协调不同军种之间的关系,建立正确的指挥体系,以及强调领导者的责任,等等。他强烈反对某一军种凌驾于其他军种之上,就像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军出现过的那种情况。他对德国领导人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表现出来的陆军至上的思想深恶痛绝,同时坚持认为必须建立一支独立的海军航空兵,并为这一目标而奋斗;遭到拒绝后,他又转而寻求空军对海上作战行动实施更有力的支援。他的努力都失败了(这对我们来说这是值得庆幸的),原因是戈林对希特勒施加了巨大影响,这位霸道的空军元帅认为,他所拥有的那些兵力更加适合用于空战。我们希望,在这方面,那些对我们国防和军队建设负有直接责任的人,每个人都应记取德国的历史教训。2 C. S8 b4 p% a- J3 ~2 _/ \
军队应该彻底同政治分离,这是雷德尔坚持的一贯原则。根据他本人的回忆,他自己回避一切政治活动,并努力使整个海军脱离政治的干扰。在这一点上,他看上去做得比其它军种更为成功,这主要是因为海军生活在海洋之中,能够远离国内的政治纠纷。1931年,他预见到了国防部长兼任政府内政部长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 t/ x0 L2 s7 ^5 D
雷德尔在战略和战术问题上有着过人的判断力。他强烈反对卷入同英国的战争,在占领法国后,他建议不要尝试进攻英国,并且反对进攻苏联。他经常激烈地反对希特勒的意见。然而直到1943年2月,在因希特勒采取的一系列行动而被迫辞职以前,他都忠实地拥护希特勒作为德国的合法领袖。在此之前,他有好几次都企图辞职,但是出于保护海军的目的又都放弃了。
# X3 X% I2 e% s8 Z0 Z6 ~& Q" {* c建立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的初衷,在于杜绝再出现类似于纳粹德国进攻波兰、入侵低地国家以及挪威和丹麦那样的侵略行为。惩处对这些行为负责的政治领导人是完全合乎正义的。然而,就军事领导人而言,他们仅仅听命于上级权威,因而对于他们的惩处当然是有争议的。无论是哪个国家的国防体制,如果每个指挥官在接到上级的命令之后,先去判断一下是否符合国际法然后再去执行,这必然会导致效率低下,产生混乱。国际军事法庭对于雷德尔这样一位军事领导人的判决,似乎会确立一个大家都不愿看到的先例,这一先例将有可能被所有的胜利者利用,利用它来对战败的一方进行压制。
( ^% y9 Y6 \$ q0 z. a我想读过这段历史的读者会和我一样,对于雷德尔这样一位颇有才干的军人在施潘道监狱度过的孤独岁月深感惋惜,同时也会对他的终身监禁已经得到赦免而感到高兴,祝愿他能够平静、舒适地安度晚年。
% n! @8 D0 J/ s. A1 r0 V2 V. _ b
( X7 ] u8 J$ S
$ }4 X$ v# q4 Z
2 j3 ]; y m. x/ n D
1 h; G4 a5 b8 [: `/ e9 k
, C) V# a- M0 X) O$ EH•肯特•海威特
9 O, B4 \1 u8 y+ O美国海军上将(退休)& s5 R2 d. _2 i M9 K8 Z
7 b' H6 m6 t, R1 k
1960年于马里兰州安纳波利斯
/ u* Q0 [$ O- g% V8 ^6 p0 D; H9 O6 \! S6 n/ p2 O3 i1 y
$ U( C$ y1 j3 [" W
& I/ l$ U& v6 w# W! D' C
. b/ c `5 e0 R- S; k: o7 c8 k+ g( r
* V) V0 J& ^( j/ W
0 P, S B; @" S( n6 N0 F. Y, d
9 Z- `2 i1 F$ I1 u( M0 u" y2 e7 D9 k" q {
" l& u) J; I/ M8 V
: V& g! n( M% A8 m2 v9 O* v- U2 K
+ ], |* T t) u2 Y- w- E
/ T2 m$ u2 Y* D8 }作者自序
- N: Z! T1 e% O7 \1 J o0 W! X
5 S: ]* }7 d Y/ j在《山那边》一书的导言里,英国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记录了关于陆军元帅威灵顿勋爵生活中的一段趣事:在一次旅行中,威灵顿勋爵和一位熟人为了打发时间,两个人一起猜每座山的另一边会是什么样的地形,当这位熟人对威灵顿准确的预言表示万分惊奇时,威灵顿回答:“我一生都在努力地去尝试发现山那边隐藏着的东西。”
: z6 s- J9 l) P' w7 ~/ }$ r B由于视线受到山的阻挡,对于普通人来说要准确地描述山那边隐藏着什么东西是非常困难的。然而,要透过把现在和未来分隔开的那座不可逾越的山峰,看清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情更是难上加难。我们的存在和行动都是为了未来而进行的,并为此努力地去勾画出一幅关于未来的图像。然而我们对未来的预见却总是模糊不清,尽管我们知道某些事物确实存在,却无法仅仅凭借希望和愿望来勾勒出它的轮廓,描述出它的颜色。任何人都不会知道自己将面临什么样的命运。因而,我们基于对未来的认识而采取的任何决心和行动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缺陷。
, R8 @, n4 ^) H4 `2 S6 O当我们到达了“山那边”以后,再回过头来看待发生的一切,情形就必然会大不相同。一度被迷雾笼罩的事物变得清晰了;一度棘手的问题找到了解决的方案;一度确定无疑的事物变得虚无漂纱;一度无关紧要的东西现在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审视过去,现实情况与原先对未来的认识截然不同。- c6 C3 f M3 h9 J% T3 k+ _' T
现在我们终于站到了“山那边”。我们终于可以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历史事件按照正确的轨道进行了重新的排列组合。然而,如果我们要想正确描绘过去、认识未来,就必须弄清环境和人为因素对历史事件的影响,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对过去发生的事情进行大量地研究。4 C" T5 l: Y4 E+ K9 O" u. P# v$ n
写作这本书的动力来源于帮助人们正确认识过去的愿望和责任。一些作家往往引用逐渐为国内外读者所共同了解的资料来写作上半个世纪德国的历史长卷,本书不想步他们的后尘。我的愿望只是想为他们的工作提供一些我个人的认识。
! h; C& G$ j* Q" ?# q在这方面,我能做的贡献是微不足道的。一个按照传统和个人思想行事的军官,总是把自己视为军队和国家的公仆,因而要脱离了自身经历这一狭窄的领域,是无法叙述历史事件的。而且,我只是一个水手和军人,而不是政治家。$ ]7 q# Q* v6 P- s& y; I
当站在“山那边”以后,我意识到了原先的所看的景象同现在的景象截然不同。我写下的大量笔记使我能够按照历史的本来面目来记录当时的历史事件和思想历程——其中一些我们现在看来是错误的。有幸的是,在施潘道监狱的十年监禁,使我的记忆能够脱离外部世界的干扰。; L, O. a O! K M
作为海军司令,对于我本人以及整个海军来说,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再也没有什么外交政治事件比1935年的英德海军协定影响更为深远的了。它的签订,结束了《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束缚。本书的第一部分记述了我到那时为止的海军生涯,以及我对这些经历的思考;本书的第二部分记录了1935年以来事件的发展和演化。前后两部分有着不可分隔的联系。) \- p; R# R! F' }3 ?6 p8 N2 o+ U
自1935年以后,海军的规模日益扩大,承担的任务日益繁重,要详尽地叙述海军的扩张和发展,尤其是战争期间的发展是不可能的。要做到这一点,必须等到全部资料都公开以后,并且要由比我有生之年所剩时间更多的人来完成这一任务。8 c/ s- \" p& n( J3 q) ~
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许多老战友和老朋友给我了不可缺少的帮助,因此我向他们所有人表示最诚挚、最深厚的谢意。我尤其要感谢艾里克•福斯特上将,他是我多年来的老朋友和合作伙伴,他为本书的最后编辑付出了大量时间和辛勤劳动。本书的内容和叙述纯属个人观点,我对此负全部责任。
- N7 v% H+ B2 J' q. |% O命运使我选择了海军作为职业,同他人相比我为海军事业付出了更多的精力,因而我的生活与海军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我个人取得的所有成就只不过是海军发展历程中的一部分。本书所涉及的人物数量不多,还有许多人没有提到,值得指出的是他们的业绩也同样值得怀念。
5 h! B0 y- T" l0 J: {3 _我的一生,既有辉煌也有坎坷,既有飞黄腾达也有贫困潦倒,尽管生活充满了劳累和艰辛,然而回首过去,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我都十分感激能够在这样一个非常优秀的群体中工作并成为其中的一员,这样的感激之情可以追溯到青年时代。如果通过本书的回忆能够使他们及其对海军事业的无私奉献不被人们忘记,哪怕是对此有一点点贡献,那么我也会因为自己晚年尽到了一名海军军官和普通人的职责而感到高兴和满足。
% }) ^/ b4 n4 Y0 ?3 F" z% `& R6 _5 B+ t1 ~. ?
/ }9 p/ R$ s& ?/ x. M8 F$ y6 \" f2 z
$ ~. O. x7 U5 R) W
% B" g7 Y, P) v2 y9 [) d$ ~4 d1 B1 f: d; A+ P/ I! n8 ^
! J% e; c, E- D5 {4 ^
/ E# a' V3 L- E$ N/ t* K6 s; p埃里希•雷德尔1 w6 h W6 y% g! O0 W1 n* n
8 l# u% z+ W' _# |4 |
W/ [& ^, u) d. f- C' j4 W+ G4 H1 K
1957年 基尔6 U$ s9 x I3 O6 n( E4 q
) ]4 a6 g0 ?8 h8 A$ }# f
4 e+ d% d6 j& v7 m6 U$ O6 F
4 ]5 y3 q/ |: _5 T: T% T( s9 W* \: W4 J& P- {/ E
' V. |: s4 E0 i
6 ~; E. E. u+ Q5 L" D- U* u+ O3 p/ A8 L6 U) ?$ T
目 录
7 n& \3 f( [/ P' @' v2 M. B! |. r- ]; _8 i4 ?* @# r! X! g+ @# E" H+ `
序……………………………………………………………………………3( ]' s9 T, l3 p4 D: J8 Y- Y: `6 a$ h
英文版前言…………………………………………………………………5
8 P! U" u( x7 a作者自序……………………………………………………………………7! M1 ?5 h: s' C7 o) o8 q
第一章 初进海军……………………………………………………103 F% [& H, d) S% V* x+ {
第二章 和平时期的训练…………………………………………‥28$ H5 T4 i1 V# n. ^' e4 C5 J
第三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开始……………………………………393 V" p4 } l' }5 W8 G
第四章 斯卡格拉克海峡……………………………………………53
+ e. [* e: S) P* ^第五章 从无限制潜艇战到革命……………………………………637 p% {! ?2 k: K9 \
第六章 战后海军的发展……………………………………………82, H# D1 O; D2 Y3 p# t
第七章 领导海军……………………………………………………101
7 Y# J" ^9 t* Z* f第八章 三十年代初期………………………………………………1144 |' B1 G* A6 T7 ]% s
第九章 凡尔赛的收获………………………………………………132
2 K! O* B6 z. H第十章 海军的扩充…………………………………………………143
4 w+ B8 A& P& |( {* s5 s; P# B第十一章 西班牙内战时期的德国海军………………………………157/ X4 H0 G- u( i
第十二章 海军航空兵之争……………………………………………1634 s) B& D7 U3 f8 Y8 W) P) \
第十三章 海军,希特勒和纳粹党……………………………………169: C: ~; `7 Z0 n0 k0 p
第十四章 海军和宗教问题……………………………………………180& V6 i+ P. D/ f! D! r! x
第十五章 关键的两年——1938—1939………………………………187
: T5 w3 m" C9 Q& n第十六章 “威塞演习”——占领挪威 …………………………………209& o; @2 p/ f2 ?: [
第十七章 “海狮行动”——入侵英国计划 ……………………………2225 [4 a# h5 \/ x) a2 @
第十八章 “巴巴罗萨行动”——对俄作战 ……………………………230
+ j% F% h, ]& s6 ?6 E7 w' ]* R, W第十九章 海上之战——1941-1942 …………………………………2389 a8 }5 G/ u# ?1 s
第二十章 与希特勒的最后绝裂………………………………………255& `2 _. Y; h7 {5 o
第二十一章 国家与个人…………………………………………………2651 Y7 J- M/ k& i; }
第二十二章 施潘道——和回家…………………………………………2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