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栗林忠道(くりばやし ただみち)中将, “硫黄岛的来信”的主角. 他是长野出身, 小时候志向是记者, 因为成绩优秀, 被导师推荐进了陆军士官学校, 以当年第二名的成绩毕业. 后来为驻美的武官, 是个美国通. 44年从满洲调到硫黄岛, 负责岛上的防御. 率一个临时拼凑的陆军军团, 其中不乏强征来的老兵小兵, 一共两万余人, 防守22平方公里的硫黄岛, 对抗人数是岛上日本人3.5倍, 且装备有压倒性优势的美国海军陆战队, 防守一月有余. 而美军当时以为五天就可以把小岛拿下的. 这也是唯一一次美军伤亡比日军多的战斗. 战后连对手都对他称赞不已, 被美军誉为日军二战中最优秀的将领. 到任后力排众议, 决定放弃滩头阵地, 深挖洞打持久战, 每天在岛上巡回查看, 最后被俘的日本兵竟然每个人都看到过他们的最高指挥官, 让美军十分的惊讶.
* p4 y3 N( G& d& E" `. [: P# v* \/ D7 r; K0 o: V' |: k8 D
今天路过7-11, 看到有一本这个月的文艺春秋杂志讲栗林中将的”最期”的真相, 就是战死时的真相, 就买了下来. 一看才知道栗林的最期是什么样子.
. i$ X4 Q1 O6 {. J" K' T. a5 P+ `; d- @
电影里是这样的, 在最后的总攻击的第二天天明时候, 栗林身负重伤, 让一个副官将其拖到一个海边的丘陵上, 看着远方的日本, 还有岛上飘扬的日本国旗, 让副官将其杀死, 并强调是最后的命令, 副官由于了半天举起刀想要砍的时候, 竟被几个旁边赶来的美国兵远远的打死了, 最后栗林拿出自己的手枪, 自杀身亡… 还是还能符合日本人理想中的帝国军官的死法的. 但是当时看到他死的人一个也没有留下来, 因为岛上日本兵2万人最后活下的只有1千多, 其他全部都不投降的战死了. 关于他的死也没有一个确定的说法, 于是就有各种传言. 其中一种如下.
! U% |8 L' P3 t5 K/ J& y) @: f9 F
来自于当时和栗林有矛盾的海军军官的证言, 当时有一个美国兵迷路到了栗林的司令部里面, 栗林就同这个美国兵交谈, 最后让其带路到了美国人的司令部里面, 并商定要投降, 回到坑道劝说余下的日本人头像的时候, 被他的两个参谋认为是侮辱帝国军人的传统, 将其一刀砍死了.
+ J' h2 c3 R! N3 \6 V, m; |' ]* V
7 K! u: H/ S: h' _. ]文艺春秋的这个文章调查了日美双方的文件, 还有当时双方的军中人士, 证实了这种说法并不是真实的情况. 之所以会有此说, 可能与栗林在美国留学勤务经历, 美军登陆半年前上书要求与美国讲和的建议, 实用主义者的名声, 与参谋的矛盾有关. 作者调查了栗林最后的信, 备忘录, 还有之前他人对次的研究, 得出了栗林最后战斗的几个小时的真实的样子.
2 l% R0 X6 q& b/ c/ ~. }: P
! ?/ _* s( u: S* b. T2 {. T" X9 ?此时已经经过了一个月的残酷的战斗, 栗林的身边大概还有三百多人, 并且被美国人包围, 栗林决定发动最后的总攻击. 那是三月二十七日的日落时分, 全员三百多人聚集在栗林身边, 栗林将身上的军衔扯下扔在地上, 其他的官兵也俱将军衔扯下, 栗林一手持刀, 向兵士们做了最后的战前演说.3 v( B$ a3 r9 _& L* G, e& e& G
5 O0 T5 s6 d9 d“我即使在诸君之前, 在战阵中倒下, 诸君战斗到今日的丰功伟绩也不会被人们忘记. 即使这次日本国在这场战争中失败, 日本国民为诸君的忠君爱国的精神所感动激昂, 歌颂各位的功勋, 对着各位的灵位流泪默默祷告的日子, 也一定会到来的. 诸君安心的殉国吧.”" }* Z1 f) n4 ^$ o4 Q
& L G: W! i! n2 R1 ], R: p之所以这样说, 是因为之前栗林将部下的战功上报, 但是内地一直没有下来战功的奖状, 所以栗林的心中很是不安.9 I Q4 |3 ~9 l" ]% t5 y
. L; {( v/ R& }, D2 v: A
然后栗林左手持刀, 率领兵士冒着炮火前进. 一个军曹在队伍散开之前还看到了栗林的背影. 之后不久就听到了”兵团总指挥战死” 的消息, 说是栗林受了重伤, 但是仍然扶着一个军官的肩膀继续前进, 最后因为失血过多而死. 出击之前, 栗林下了”不要我把我的尸体交给美军”的命令, 所以是带着一个小铲子冲锋的, 最后一个参谋长将其就地掩埋.
% l3 n& w7 R! c! `% X
% V2 P$ ^5 [3 p; o5 r这也许就是最接近事实的栗林的最后的样子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