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国民革命军第46军

抗战时期国军各战区指挥系统之沿革 3
9 i( ]  p! I* X% t8 y, g2 }: p中期(1939.1-1939.3调整)4 a$ z, ?8 [- n, X  N/ h7 U( ?
第4战区 两广( j0 N6 i: Z; A: B0 m+ p# y% V
司令长官:张发奎
7 A+ T& @' @# ?) L) K( E1 ]- E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桂林行营主任:白崇禧
2 {' X( @" K- q+ N2 \第16集团军:夏 威7 M8 b( ]. Z/ m
46C夏 威(兼,后为何 宣) 170D黎行恕 175D冯 璜 新19D黄 固$ w% V/ m7 C( Q6 ~7 Q  U" ]2 y
64C邓龙光 153D张 弛 156D王德全
: p" K% ~8 C- u/ l# c; ~; ]( b& j% P! S& _, l
第4战区(1)! s' `4 |: }9 r, ^/ P5 V
时间:1944.9(桂柳作战期间)
8 Q& b" n9 ?0 _5 J司令长官:张发奎. ]( r4 I/ ?9 R1 K0 T; K
副:夏 威
0 |3 q1 _: N  A1 A; d$ ?; I16集团军:夏 威
( ~- k2 ]' }7 E+ g, Y2 y31军:贺维珍 131师:阚维雍 135师:严增武 188师:海竞强' y, [, W- r- X1 N
46军:黎行恕 新19师:蒋 雄 170师:许扬高 175师:甘成城& f2 b0 D- T- [+ ^5 ]- N, p
93军:甘丽初 10师:王声溢 新8师:马叔明
! c' k, b: K- A集团军直辖:48师之战车营" S& X5 k  h* p
# v: G, i) e4 D3 z. g0 j
1944年冬,为配合盟军攻势,于是于昆明设立陆军总司令部,统一指挥及整训西南各战区之部队,总司令由何应钦兼任,辖远征军卫立煌部、黔桂湘边区汤恩伯部、第四战区张发奎部、滇越边区卢汉部、及杜聿明李玉堂二集团,共28个军86个师。后为将来攻势作战需要起见,将所辖兵力编为四个方面军:
$ ^' D7 B  K% M0 f8 V! k: O! U第二方面军 司令官 张发奎
* O# j# ]7 K' e0 S2 A  ~第46军 黎行恕(第188师海竞强;第175师甘成城;新19师蒋雄)
) i, s, m. [6 v4 s0 v7 e1 E6 o8 P
第64军 张弛(第131师黄炳岐;第156师刘镇湘;第159师刘绍武)
# s0 E" e3 O9 f4 h第62军黄涛(第151师林伟涛;第95师段澐;第157师李宏达;第158师栋才)
  c. J" c0 Q% `% q. d+ U5 shttp://blog.sina.com.cn/u/4b1fe69c0100077a

国民革命军第47军

中期(1939.1-1939.3调整)
+ g. X# t& j- `' u第二战区 晋及陇西一部
/ o  `* ~4 u% f# t$ o6 u6 r. T司令长官:阎锡山5 |: s0 Q9 e9 D( f4 c) ?
作战兵力:32D 14B 5KD 3KB/ x, l$ t6 [1 Q3 ^- N7 S% v! }
第14集团军:卫立煌5 i7 H. E9 P! [" l9 ~: |
14C陈 铁 93C刘 戡 98C武士敏0 Z- A) t8 T, e  f
第 4集团军:孙蔚如
2 F  u# N* U* S  i- W6 s38C赵寿山 96C李兴中 47C李家钰
2 a. K6 r% N9 g0 t" W; e9 M; G3 o5 W
4 k! N5 Z$ a$ N$ N( o第1战区(4)
6 S- K# o4 g  o0 D时间:1944.4(豫中会战期间)6 V% z8 r+ L$ i  A1 M  p
司令长官:蒋鼎文 副:汤恩伯
3 G$ W' k7 x3 g& l. Y36集团军:李家钰
4 e+ s0 C0 X9 C47军:李宗昉, D+ [% t$ a6 L* A4 f% [

  Q+ n/ @0 i+ E( v* [3 D5 X& Z$ `; Ehttp://blog.sina.com.cn/u/4b1fe69c01000779

国民革命军第48军

中期(1939.1-1939.3调整)
! R7 T0 }% V& x第5战区 皖西、鄂北、豫南, Y1 Z8 h  w/ }# f9 V9 Q
司令长官:李宗仁4 Z  p$ ]  w( J0 ?$ k) S
作战兵力:34D 1KD 1KB
" I. F& R( M# `( L+ T6 {豫鄂皖边区游击总司令:廖 磊
) i3 U( I. \% j% f% w9 b2 H7C张 淦
  G6 r; A9 Z" p171D漆道徽 172D陈树芬
4 L' Y  o+ C5 f48C张义纯 138D莫德宏 176D欧寿年
/ m2 K, l; I  _) i- g; ^4 O) N
% F) S' b% \; x! E6 M; \" n第5战区(6)9 C! k6 L+ q5 u( W0 h( U/ w
时间:1939.5(随枣会战期间)
+ m4 A+ M  K0 r$ }司令长官:李宗仁
1 u0 ~8 P% F+ S7 g( S/ f副:李品仙(后为孙 震)5 f9 c" b& P0 O6 j3 |
参谋长:徐祖贻
! V; N# r! _! e  u豫鄂皖边区游击总部:廖 磊
. E; Q* r6 X! u/ a) z21集团军:廖 磊
* e" s4 D/ j" |48军:區壽年 138师:莫德宏 176师:欧寿年7 @5 E; ~9 A9 ^
7军:张 淦 171师:漆道徴 172师:程树芬) y6 v8 ~9 K. g- Q# p

  a7 |% Z9 V1 F% [( H第5战区 (7)
( V: D/ l' E& t& V- N* R时间: 1941.9(第2次长沙会战期间)* p# ^0 N6 ^5 s+ \" V* F
司令长官:李宗仁
( g- w! i+ T# H# B) z% r8 m9 l副:孙连仲 李品仙* v8 U8 q& B, z, x2 D
21集团军(大别山兵团):李品仙 副:张义纯+ i. `9 R$ A: E2 h
84军:莫树杰 174D 189D
, [) v8 h* \3 A1 A48军:苏祖馨 138D 176D 173D- j1 |7 n+ U% [  C% k% L
7军:张 淦 171D 172D

国民革命军第49军

中期(1939.1-1939.3调整)
' h4 J5 V" @: g( o第9战区 赣西北、鄂南(江南)、湘1 s- c) H0 O4 }
司令长官:陈 诚 薛 岳(代)( S- s" s9 u' i% M' p% X$ C8 [
作战兵力:52D
# ^" C8 |$ q1 q. D第19集团军:罗卓英) y% c" x/ W# _
79C夏楚中(后调归15集团军关麟徴辖) 82D罗启疆 98D王甲本 140D李棠
( ]0 {* b& n: q# z7 F, M- d49C刘多荃 105D王铁汉 预备9D张言傅, v; X. H4 X5 q& ]" }$ N
70C李 觉 19D唐伯寅 107D段 珩
) E+ x4 Q3 z5 \; ]1 d78C夏守勋 新编15D刘箬弼 新编16D吴守权& ?" q6 L" i3 t5 W) y& K
32C宋肯堂 139D李兆瑛 141D廖永良; z0 v5 T1 e- I! l+ B" S7 @" H6 E. n0 S
0 O5 R9 u$ ]5 {1 }
第9战区(2)
2 Y* D8 `$ u- P5 F& q# L时间:1939.9.14-10.14(第1次长沙会战时期)
3 r# Z8 {/ h. b, @/ a/ x& f作战区域:湘、赣西北、鄂南. L6 j7 K7 g% a1 j$ E1 b
司令长官:陈 诚(薛 岳代)8 G" V0 S% W( Z) |. f# E( k0 g% v
19集团军:罗卓英; @! r- C% u1 S9 f; X
32军:宋肯堂 139师:李兆瑛 141师:唐永良
$ X" @, \9 T  B! R8 w3 Q49军:刘多荃 105师:王铁汉 预9师:张言传
4 e; n% M' p* L& e$ T; o3 x" W
  S! W3 K6 {3 N5 E, t$ W' W' J第3战区(7)+ @) u& K3 q% Z. e. \5 O. w2 F
时间:1941.9(第2次长沙会战期间)
9 q( c, W/ N" N2 |3 Z4 X$ _+ p% T司令长官:顾祝同
' k" K5 f) K3 b7 k, |副:刘建绪 唐式遵2 S, o; C( h) b
钱塘江南岸指挥部:刘多荃
  k' J# A1 L3 k" ?) I49军:刘多荃 26师:(?) 105师:(?) 新35师:(?)
& ?" F# r5 i, L; u0 K4 d" d. X* G( f) }4 J0 f3 u
第3战区(8)& B. i5 W+ h7 b: g$ Y8 s: l) o
时间:1942.3(浙赣会战期间)
6 r) l" X8 ?* k1 J  X/ F司令长官:顾祝同
! x0 j8 ?& X# L5 O3 Y( X. p4 {& k10集团军:王敬久
& x" e2 u9 T0 B; A: i: O49军:王铁汉 26D 105D 暂13D4 m% m8 [7 y4 o3 |2 S) G0 S+ t
集团军直辖: 63D 79D% g2 M$ V0 {. e, m
1 W& j) t4 r& Q' d( G9 H
资料2
" e2 s0 U7 A2 f7 h/ A兰溪之役毙敌酒井中将
& S3 ?4 x' N6 O7 s$ ~作者: 蓝色石头 来源: 子陵论坛 http://bbs.ziling.com/- W% R, \2 x5 J; I3 o4 \# b& e
浙赣铁路横贯中国南部,是把浙江、江西、湖南各省连接起来的一条交通动脉,长约 950千米。
8 v' l- S  g' h7 M$ o日军占领杭州、南昌后,截断了铁路两端,但中间大部路段仍被中国第3战区所控制,沿途建有若干机场。1942年4月18日,为了报复日军偷袭珍珠港事件,美军出动了16架B一25轰炸机,从太平洋上的航空母舰上起飞,轰炸日本东京等地,飞机返回时在中国浙江衢州机场降落。这是日本自发动侵略战争以来,其本土首次遭盟军飞机轰炸,引起全国震惊。日军大本营为摧毁中国东南沿海机场,决定发起浙赣战役。4 J0 }+ ]" z( `3 b+ R
1942年5月15日,浙赣会战开始。日军分三路向金华、兰溪进犯。其中第15师团这一路由师团长,有侵华“急先锋”、“虎将“之称的酒井直次中将率领,从萧山出发,经诸暨,渡过浦阳江南下,于24日到达兰溪以北马涧等地区,进犯兰溪县城外围时,遭到国民革军的猛然阻击,数日攻不下来,日军作调整后,继续向兰溪县城进攻。
/ M# g" x  j- x6 X! u- ]& e5月27日,国民革军第三战区第21军(川军)第146师独立工兵第8营,由副营长、代营长黄士伟率领,在1个步兵营的配合下,以急行军的速度,从寿昌赶至兰溪江东岸,借着夜色在酒井师团前进的道路上埋设地雷。据黄老回忆,他们在埋雷过程中,发现有三条岔路,且一侧有一高地,估计敌人会为选择走哪一条路而犹豫,指挥官肯定会先登高判断地形。于是决定不在三条路上布雷,只在不会引起敌人注意的岔路口通往高地的位置上密密集集地布雷,在那里一下子埋了60余枚地雷。/ Y/ f1 k/ T3 Y2 l1 D( b- N5 a6 R
5月28日凌晨,酒井师团在进击中进入了地雷群。“轰”、 “轰”的巨响不断传来,酒井师团伤亡惨重,队伍被迫停止前进。7时许,酒井偕幕僚在石廓山下有一个墓前石柱的地方当作临时指挥所,命令工兵联队长河野顺治中佐派出一个工兵小分队,清除前进道路上的地雷。过了二个多小时后,工兵小分队报告地雷已被全部清除,但酒井仍不放心。行进中的酒井为确保自己的安全,命令骑兵卫队在前边开道,步兵尖兵分队跟进,其后是师团本部。情报参谋间瀨淳二少佐、第13军总部参谋古谷金次郎走在师团本部前面,酒井和其副官走在中间,后面是参谋长川久保镇马少將和作战参谋吉村芳次中佐等人。当行至兰溪县城北面1500米处的三岔路口时(今兰溪市新北站附近),被驻防在兰溪的国民革命军第49军第63师发现,中国军队立即开枪阻击。顿时,日军大乱,酒井急忙登高地察看地形指挥反击。10时45分,酒井乘马踏响布在岔路口通往高地上的地雷。 - j5 M$ F( }6 B( v" J4 T' p
“轰”的一声巨响,弹片和沙石腾空而起,爆炸的气浪把酒井从马背上掀起,又摔到地上。酒井的乘马当场被炸死,酒井本人的左脚被炸碎,左腿皮肉绽裂。川久保立刻跳下马来,奔至酒井处,马上令人止血,並派人去找军医。但野战医院的军医都已分散到各包札所,迟迟不能赶来。几十分钟后,军医部长细谷大佐才赶到,立即为酒井检查、处理伤口,採取急救措施,並对川久保说:“就目前情况看,师团长心脏无明显变化,生命可能无危险。”这时,酒井虽然脸色苍白,但精神尚好,还对川久保说:“参谋长,请你代替我指挥,继续追击前进,并迅速发起对兰溪的围攻歼作战。”川久保答道:“请阁下放心静养,我绝不会辱没师团的荣誉。”随后,命令士兵用担架把酒井抬到前方约200米处的一栋房屋內,等待向后方医院转送。
8 G. g; b% r" C# o% \霎时,后面又响起了“轰”、 “轰”的地雷爆炸声,兵器部长宫下、兽医部长佐野、兽医部员山中等人也被炸伤,很快就被抬到那栋房屋內,进行急救。川久保来到屋外,审阅吉村参谋起草的追击命令。忽然,酒井的传令兵跑出来,喊道:“师团长的情況不好!”川久保急忙赶至酒井身边,大声呼唤:“阁下!阁下!”酒井却毫无反应,完全昏迷。细谷大佐立即给酒井连续注射数针,並做人工呼吸,仍然无效,于当日14时13分毙命。次日,日军南京师团留守石川少将来兰溪处理善后事宜,在细谷主持下,焚化了酒井的尸体,並保留了酒井的部分头发、指甲和骨灰。  e5 c3 p" A  Q! T5 h" k/ v- |: b6 f
1942年5月28日,有侵华“急先锋”、“虎将”之称的日本陆军中将,第十五师团长酒井直次参加浙赣会战,在浙江兰溪触雷丧命。日军怕影响在浙赣战役参战的日军将士的士气,就严密地封锁了消息,直到9月27日浙赣战役结近尾声(9月30日结束)时,才在杭州西湖畔举行“兰溪战役阵亡将士追悼会”时向外透露这一消息。
9 }# q0 ^# j9 ~4 V' V& Bhttp://bbs.ziling.com/dispbbs.asp?boardid=33&id=241920
9 M+ K2 j' K1 F' L5 H  \: t! H) [3 b) U6 T2 K' F/ \+ k# b) d5 t
[ 本帖最后由 浆糊 于 2007-6-15 23:40 编辑 ]

国民革命军第50军

第五十军
' @. U3 I( |3 r3 w* A) Q  `  一.第五十军8 Q. @; d0 N+ O7 k) Y, S
1937年9月以第一六七师、新编第三十五师编成,杨渠统任军长。抗战开始后,该军驻安徽.1938年3月因杨渠统对开出第一六七师整编,进行阻挠,将场扣押褫夺军长职.该军番号撤销。辖第一六七师,师长薛蔚英,该师于1938年初取消番号;新编第三十五师.师长王劲哉,该师原为杨虎城第十七路军独立第二十旅,西安事变后,王叛杨投蒋被扩编为师。1938年改称为第一二八师。 % ~2 }+ w2 p& O5 O# z7 o

8 x4 W: s6 A1 h: m二.第五十军   . L9 @* T: O3 K. _3 U
1938年2月以川军第一四四师、新编第七师重新编成第五十军.以郭勋祺为军长.第一四四师,1936年10月由第二十一军模范师(师长刘从云)改为四川陆军暂编模范师(师长郭勋祺)。1937年1月改为第—四四师,师长仍为郭勋祺。12月范子英继郭任师长;新编第七师,1938年5月在安徽由川军独立第十二、独立第十三旅并编而成,由钟毅为师长。   
' `$ t' S, D4 Y1939年3月第二十一军第一四五师拨属该军.12月佟毅任军长,1940年1月范子英接任军长,1943年1月佟毅又接任军长,9月升田钟毅为军长.该军辖第一四四、第一四八师和新编第七师,隶属第二十三集团军.参加1939年冬季攻势作战、第二次长沙会战和浙赣会战.第一四四师,师长范子英,1940年1月曾由唐明照代理,同月刘儒斋升任师长,1943年9月柏良升任师长,1944年8月罗洁莹任师长.第一四八师,师长陈万仞,1939年8月潘左接任师长,1943年9月廖敬安接任师长.新编第七师,1938年5月在安徽由川军独立第十三、第十四旅改编而成,师长田钟毅,1943年9月黄伯光接田任师长。
7 x: i4 }- W9 U& K0 ?) W1945年底第50军被撤消。
1 I3 |1 H# h  E! q8 k; {6 |1948年9月整编第五十四师第八,第一九八旅由青岛调至锦州,隶属锦州指挥所,恢复第五十四军编制。以留下的整编第三十六旅扩充为整编第五十四师, 师长李志鹏,下辖第7旅、第36旅;不久即改为第五十军。
% O6 ^5 Z" u! D8 _  u9 F) c$ R* \! S% R: r! `/ S0 ]
第50军  1948年10月,由整编第54师扩编而成。军长胡家骥,副军长张在臣、欧锡霆。辖第36师(师长胡翼恒)、第107师(师长朱振华)、独立第1团(团长黄小华)、独立第2团(团长杨瑞荃),共2.4万余人。
' s' a# A( X0 @8 A0 v" U1948年9月整编第五十四师第八,第一九八旅北调东北,第36旅留守青岛,转隶整编45师。1948年初加保安第4纵队组成整编54师,整编师长李志鹏,整36旅胡翼恒。1948年5月,保7旅朱振华部调入,与保4纵合编为整编第7旅。1948年11月,李志鹏调江西赣州任第23军军长,该整编师改番号第50军,军长是胡家骥(原71军88师长),副军长张在臣,欧锡霆,整编36旅恢复36师番号,师长胡翼烜,第107师(整7旅扩)朱振华,独立1团 黄小华,独立2团杨瑞荃。1949年初加上在青岛的山东保4旅旅长高维民,扩成第270师高维民。1949年6月从青岛登船南撤海南岛。然后调广东,胡升50军副军长。1949年10月担任后卫的36师在广东阳江地区遭到解放军第43军的沉重打击,几乎被全歼,师长李成忠被俘。张国英接任师长率领余部撤海南岛,11月初抵榆林,在海南岛重建。1950年5月该军撤到台湾。第50军系第54军部队扩充而来。1 i. D$ s, _! S8 A2 d& m
http://m84.a.lunqun.com/read.php?tid=110765

国民革命军第51军

第10战区(1)
- t1 i7 n) U9 E1 l时间:1945.4(豫西鄂北会战期间)' Y! q9 H% L5 ^0 k- E
司令长官:李品仙+ [* s' i, v  k1 I7 Y; I2 ^
副:何柱国 李明扬 牟中珩 王懋功
/ c7 Q8 F4 D6 h临泉指挥所主任:何柱国
0 P- ?- S1 l- O# T8 [1 V12军:霍守义; u  s9 ~% P  w3 x7 g3 G
暂9军:傅立平 暂27师:王金辉 骑师3之7团:张辅和第4挺进纵队:涂建棠. D: \7 p; R0 ]2 e& Z6 k0 p$ Q
51军:周毓英 113师:李玉唐 134师:李步青  l! d- w1 t: p7 B( \) ?$ }8 A
/ \5 s. b5 m" ]! z
资料2
5 t% ^* r, B/ B第6部 百年匪王(38) 6 G0 t" Q# y( w- I1 z
(更新时间:2005年10月11日  本章字数: 2076) 9 P$ Z7 S; ?+ d+ p7 p; `
  我爷爷告诉我,真正在抗日战场担纲主力的,是国民党的主力部队。以山东为例,韩复榘撤退后留下的真空,很快从由河北撤下来的石友三部顶替。载至1939年1月,石部按国民政府的统一部署,北调回冀;石部在山东期间虽未打什么大仗,但对于牵制山东的日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随后,国民党苏鲁战区总司令于学忠,奉命率部自当日起陆续入鲁。先后布防甲子山、沂蒙山,抱犊崮山区。于部辖国民革命军第51军、57军、89军及山东、苏北各地方游击队和保安部队(含沂蒙王达礼部。那时各县县长一律兼任各县游击队、保安团军事长官,王部以位于老鹰崮以东约60多里的牛头崮为根据地)。国民政府山东省主席沈鸿烈也率部由鲁西进入鲁中山区、驻沂水县东里店。 $ `. ^* c3 y) J+ q2 y' p: D/ u
http://club.bandao.cn/showthread.asp?boardid=120&id=449215&page=3

国民革命军第52军

国民革命军黄埔系第六大主力部队-国民革命军第52军8 U& m0 x* c& T0 ~4 u. k2 R
二、第52军在台儿庄大捷
1 X5 m' M5 F# I* J  1938年春,台儿庄会战,52军是攻击兵团,担负战场上关键性的任务和第85军、第75军在台儿庄附近向敌展开猛烈攻势。台儿庄大战前日军矶谷师团濑谷支队攻陷滕县后,当晚攻占临城(今薛城),以一部沿津浦线南下,攻占韩庄,企图直犯徐州,遭到布防于运河沿线的我第52军郑洞国第2师的阻击.后日军拼力争夺台儿庄,占领市街。中国军队展开街垒战,逐次反击,肃清敌人,夺回被日军占领的市街。日军为解台儿庄正面之危,速以第5师坂本支队(相当于团)从临沂驰援,进至兰陵北面的秋湖地区,即被第20军团第52军卷击包围。4月3日,第五战区发起全线反攻,激战数天,歼灭日军濑谷支队大部、坂本支队一部共万余人。其余日军残部于7日向峄城、枣庄撤退。台儿庄大战胜利后,曾在徐州会战台儿庄大战中与第52军较量过的坂垣征四郎评价说:“关麟征的1个军应视为普通支那军10个军。”- b+ {+ q# d; q4 @+ s: x
                              三、第52军在长沙会战1 F/ P+ p+ {$ C2 U
  武汉会战后,52军新成立第195师,由25师73旅旅长覃异之(早年加入共产党,后脱党。曾任第八兵团中将副司令兼52军军长等职务)任师长。1939年9月,覃异之率195师参加第一次长沙会战,在守卫草鞋岭战斗,该师某营,奋勇抗击日军进攻,全营官兵壮烈殉国。 
7 f! ~4 X* `) I0 L9 }* _9 ^: w  1939年8月湘北主攻方向,冈村集中了其精锐第6师团、奈良支队、上村支队及海军陆战队一部分。守卫这一地区的中国军队是以关麟征为总司令的第15集团军(下辖第52、第79、第37军共三个军)。9月18日,该路日军约5万人配有飞机支援,向新塘河以北的中国第52军前沿阵地发起攻击,一场激战由此展开。新墙河全长只有80里,此时第52军是关麟征手下最能打的一个军,军长张耀明(陕西人,后曾任南京卫戍总司令).集结岳阳方面之敌第六、第十三两师团,各以一个大队附炮兵一部,分向第五十二军赵公武、覃异之两师警戒阵地金龙山、雷公山、铜鼓山等地先行炮击二小时,8时许,步兵开始进犯。敌、我不断增援,相持至19日拂晓后,两处阵地因比较突出,工事全被敌炮轰毁,守兵赵公武部胡春华营自战斗开始即誓死坚守阵地,已与敌相持达三昼夜。在战斗中,除7个负重伤的士兵先后退出阵地外,其余自营长以下全部与阵地共存亡,无一生还。黄昏前,阵地陷入敌手。18日、19日两天,双方在下燕安、大桥岭等阵地反复争夺,张耀明本着逐次抵抗、消耗敌人的方针,顽强作战,失去阵地后,常常“几经肉搏冲击,又完全夺回”。52军各师均英勇抗敌,其中以守卫草鞋岭阵地的官兵英勇牺牲精神,尤为悲壮。) y3 _6 H4 j- `1 n9 U
  草鞋岭阵地守军是52军第195师第1131团第3营,全营官兵500余人,营长史思华少校。从20日开始,日军奈良支队5000余人开始向草鞋岭猛攻,史思华营以一当十,利用险要地形顽强抗击,激战两天全营伤亡过半但没有丢掉阵地。日本人十分吃惊,他们一直以精良的装备同人数多于自己的国军作战,屡战屡胜已经使鬼子觉得:他们的铁蹄踏到哪里,哪里就会被攻克。而现在固守阵地的仅仅一个营却硬是把他们两个联队挡在了小小的草鞋岭面前。 他们不敢再轻视眼前的国军,支队长奈良于是亲自跑来进行新的调整、部署。
) q* F% Q% ]. O% A0 Y! i  按照师长覃异之给该营下达的任务主要是迟滞日军,为全师调整部署争取时间。现在,史营已经在此阻挡敌人近3天了,任务已经完成。黄昏时分,覃异之师长的电话接到了阵地,覃异之说:“如无法支持,不得已时可向东靠。”史回答说:“军人没有不得已的时候”。史思华和战士们决心杀身成仁。第二天太阳傍晚,第3营官兵全部阵亡。日军支队长奈良晃少将,毕恭毕敬地向他的敌人躬身……战后,为褒奖史思华营的悲壮事迹,国民政府在当时激战的地点专门修建了一座纪念碑。 ! x0 r2 j& ^# M. W
  美国《时代周刊》载美联社记者瓦恩特撰写的战地通讯《中国战场巡视》,盛赞关麟征是“中国的巴顿”。
4 G! S0 H! r( e. j6 a  蒋介石在武汉珞珈山军官训练团讲话时说:“中国军队如都像52军那样战斗力强,打败日本军队是不成问题的。” 3 V9 k. }$ y# w4 _& w( \2 q
  1941年初,关麟征率52军2、25、195师和54军14、50、198师,由湖南经广西入云南,这支装备优良、训练有素国军在滇南守备国境达4年之久,使日军不敢轻举妄动。

; j* l7 l: _  t2 whttp://www.chinajunzheng.com/bbs/htm_data/19/0703/58256.html& B0 [! ^5 ^4 e9 v. P

) s4 m" H3 Z0 s  m$ @资料2
6 C$ y) a1 Z0 L6 A; z中期(1939.1-1939.3调整)
+ e1 @& [- C" E: Y: G8 u第9战区 赣西北、鄂南(江南)、湘
' C) X  e% ?8 A1 `5 F" Q) U5 x司令长官:陈 诚 薛 岳(代)
4 k5 t, a, p& N  G+ V- a6 k第31集团军:汤恩伯# P, D# W) D  i
13C 张 轸
$ @1 S. G' ~% d% n3 K89D张雪中 110D吴绍周 193D马励武 1Bs李俊彦 2Bs张连三
) P$ }! s2 S! y9 v18C黄 维: m* l' E9 s: @5 U1 I
92C李仙洲
  P+ u1 j7 ]* l( {37C黄国梁(后为陈 沛,长沙会战时调归15集团军关麟徴辖)( `7 U, w4 R- p6 i+ ~4 Q- z8 L
60D梁仲江 95D罗 奇
2 a" i$ E" t+ W% K; m52C张耀明(长沙会战时调归15集团军关麟徴辖)& ]* ?  e) m! }7 R2 M* z' a$ u
2D赵公武 25D张汉初 195D覃異之

' \! y0 }5 K  o* u2 @9 p( L; G* w
' Z- \/ G1 b4 `1 ~8 P1944年冬,为配合盟军攻势,于是于昆明设立陆军总司令部,统一指挥及整训西南各战区之部队,总司令由何应钦兼任,辖远征军卫立煌部、黔桂湘边区汤恩伯部、第四战区张发奎部、滇越边区卢汉部、及杜聿明李玉堂二集团,共28个军86个师。后为将来攻势作战需要起见,将所辖兵力编为四个方面军:& [/ ^: D4 n$ g+ u/ Y6 o
第一方面军 司令官 卢汉
) q7 q% s) P' _8 N6 E+ Q第60军 安恩溥(第182师杨洪元;第184师曾泽生)
1 E5 y5 J  ]( I  L第二路军 张冲(暂20师安纯三;暂21师邱秉常;暂22师杨炳麟)
0 }, H/ ~$ A) T( _) P( S第52军 赵公武(第2师刘玉章;第25师刘世懋;第195师郑明新)7 c2 _2 R8 x- E2 r7 u
直属部队(暂18师许义浚;昆明行营山炮兵团;昆明行营工兵团)

国民革命军第53军

第五十三军
$ R1 v) N3 \9 k该军于1933年2月由第一O八、第一一二、第一一六、第一一九、第—二九、第一三O、第一O六师和骑兵第二师编成。军长万福麟,副军长杨政治。
- I" R9 \4 V; b第一O八师,师长由杨政治兼任,该师原为东北陆军第二旅。1931年2月改为独立第八旅、旅长丁喜春. 1933年2月扩编为师,旅长丁喜春去职,以杨政治为师长。
5 u2 E5 x4 k- B; l第一一二师,师长张挺枢,该部由独立第十二旅改编、* W6 v: t' \4 d" C! g/ w( m
第一一六师,师长缪瀓流.该师由独立第十六旅扩编而成;
; X" x& T6 a* O: I0 F' D第—一九师,师长孙德荃,该师原为东北陆军第十九师,1931年5月改编为独立第十九师,1933年2月改编成第一一九师。, Z7 M- I9 e+ }# a$ V! Y
第一二九师,师长周福成,该师原为东北陆军第十五旅,旅长梁忠甲.1929年在中苏中东路战争中梁战败被俘,后去职,以王永胜继任旅长。1931年5月改为独立第二十九旅.1933年2月改为第一二九师,3月师长由周福成升充。. v8 h2 `5 Y6 K9 B, V
第一三O师,师长朱鸿勋,该师原为东北陆军第十七旅,旅长韩光第,1929年中苏中东路战争中韩阵亡,旅长由于兆麟担任。1931年5月改为独立第三十旅,1933年2月改为第—三O师,师长于兆麟,3月师长由朱鸿勋升充。- Q# l. L- q" l2 a4 B" L% c
第一O六师,师长沈克,该师在1926年为河南陆军第三师.1927年5月改为第二集团军第八十九师,师长沈克.1928年冬缩编为第二集团军第四师。1930年9月改称第二集团军第六师,归第十三路军石友三节制.1931年7月随石友三反张学良,失败后投张学良,被改编为新编第一师.隶属第四十军。1933年2月改编为第一O六师,隶属五十三军参加长城抗战。后改归第四十军。
; n. `5 u, Q3 L& j0 O  骑兵第二师,师长黄显声,该师原为辽宁警务处及沈阳公安局所属骑兵改编而成的义勇军,在辽西一带抗击日军.1932年入关后.张学良将该部改编为骑兵第二旅、1933年2月改编为骑兵第二师。   5 H$ R8 _/ _: `) ^& M* ?
1933年长城抗战后驻河北保定。1934年春,张学良曾抽调该军第一一六、第一一二和第一二九师至豫鄂参加围攻红军。10月张学良至西北后,第一一六师、第一二九师归建;第一一二师隶属第五十七军.时第五十三军辖第一一六师.师长缪瀓流升第五十七军军长.刘元勋接任师长;第一一九师,师长孙德荃;第一二九师.师长周福成;第—三O师,师长朱鸿勋:1936年秋,第一一九师师长孙德荃被免职,黄显声任师长兼副军长。西安事变发生,万福麟反对张学良的举动并借故把支持张行动的副军长黄显声软禁.1937年5月中旬,万主动加入3省整理委员会.第一一九、第一二九师番号取消。保留第一一六师,调原第一二九师师长周福成任师长,辖丛兆麟、赵绍宗2个旅。第一三O师.师长仍为朱鸿勋,辖刘元勋、张玉珽2个旅。6 C) ]( e2 i, O  z4 L2 p
第五十三军在1937年7月抗战开始后即在河北参加抗战,隶届宋哲元第—集团军。河北失陷后,该军即撤至河南省,担任防守黄河任务。该军军长原为万福麟.1938年12月21日万辞军长职.周福成继任.该军原辖第九十一、第—一六、第—三O师,师长分别为冯占海、周福成、朱鸿勋。1938年7月冯占海第九十一师拨隶第八十五军,将黔军新编第八师蒋在珍部拨隶该军.12月周福成升任军长后,赵绍宗继任第一一六师师长职。该军于是年7月后隶属第九战区,参加武汉会战。
+ u# f  @; Q% S5 t7 Q$ E/ _   第五十三军辖第一一六、第一三0师,该军隶属第二十集团军,曾一度直属远征军总司令部和陆军总司令部.先后参加南昌会战,1939年冬季攻势作战,第一、第二次长沙会战和鄂西及缅北滇西作战:第一一六师,师长赵绍宗.1940年6月赵镇藩任师长,1944年11月赵升任副军长,刘润川接任师长;第一三0师,师长朱鸿勋,1941年1月张玉珽任师长,1944年7月张他调,王理寰任师长。
- L$ X9 Y0 m( N0 b1946年第五十三军长周福成。该军原属保定绥靖公署,1947年7月开往东北。该军辖:第一一六师,师长刘润川,1947年7月该师在铁岭被歼,刘润川被俘,是年秋以整编第一纵队为基础重建该师,以刘德裕为师长;第一三0师,师长王理寰;暂编第三十师。1947年冬以东北第二纵队编成,张儒斌为师长。
. g( G( M; i( a8 b6 o; D+ z: P1 n( X' G! X
一九四六年六月,第五十三军从越南回国投入内战。七月十七日,由秦皇岛乘火车到绥中、兴城。归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指挥。由于当时东北国军已占领四平街,所以第五十三军留在华北保定等地作战,暂时归保定绥靖公署指挥。当时第五十三军战斗序列如下:
6 o4 A% X5 B3 k( G第五十三军,军长周福成,副军长赵镇藩、参谋长刘德裕
  _0 h# X1 k' [2 P3 {" c3 U第一一六师,师长刘润川、副师长张绍贤、参谋长吴和声
6 T; E! O( m" o' G& m7 S/ I, d第一三零师,师长王理寰、副师长张儒彬
# {  W+ N( ~/ i+ C7 F0 b1 Q% W第六十七师,师长戴坚、副师长刘声鹤
$ x  ?8 Y: ~2 M$ b6 s( X2 C
. a0 K) l3 T, F2 F1 y; g' J注1:第五十三军抗战中成为中国远征军,全部美械装备,为三师制的甲种军。直属部队中有美式105榴弹炮营,火力强大。0 q( t3 f( B/ n# g( R% W% O$ @7 c
注2:第一一六师,原东北军部队,全部美械装备,下辖第三四六团、第三四七团、第三四八团,全师共计八千余人。为第五十三军主力。( K* Z4 c& ]4 P0 s3 H8 M
注3:第一三零师,原东北军部队,全部美械装备,下辖第三八八团、第三八九团、第三九零团,全师共计约八千人。
6 {2 ?) X  o2 c) i注4:荣誉第二师,抗战后改称第六十七师,中央军嫡系部队,全部美械装备,下辖三个团,全师共计九千人。
# ~( x  z. x7 Z8 p9 C' x# H( {3 K8 ~7 G& p1 N2 y) t
在华北作战期间参加过当时进攻张家口战役、易满战役、姚村战役。在易满战役中第一三零师第三八八团被歼,少将团长佟道被俘。
3 L6 p) m$ G4 N6 h! _# A& J4 i7 E3 _& }1 o* p0 @* k( ?* i
一九四七年七月第五十三军开往东北,第六十七师留在华北。驻扎在铁岭、开原一线。参加东北夏季防御战役。
" G0 A- V0 a: P1 J( b一九四七年八月陈诚就任东北行辕主任,开始整顿部队。九月,陈诚组建四个兵团,采取固定防区,重点防御的方针。以第五十三军为基干,并新建暂编第三十师(以三个保安团为基干),及东北守备第一总队、东北守备第二总队。加上五十二军、骑兵第一军、暂编五十五师、暂编五十八师(这些部队实际上均独立的)等编组为东北第三兵团,由原五十三军军长周福成升任兵团司令兼第五十三军军长。五十三军部队在开原集结。战斗序列如下:
, T/ `; J( N: t( \+ F第五十三军,军长周福成(兼)、副军长赵镇藩、参谋长刘德裕1 x$ t- c3 @2 G9 J) M* n- ?
第一一六师,师长刘润川、副师长张绍贤、参谋长吴和声! F% r5 u/ {' Y2 c5 E
第一三零师,师长王理寰
" s7 ^# m1 L) w3 {暂编第三十师,师长张儒彬
5 |! N( E* {4 }2 V1 u) k/ a! m; X1 }& l; y9 c, s. P& I* l
一九四七年秋,东北野战军发动东北秋季战役。一九四七年十月中旬,第一一六师在铁岭县北威远堡门被歼,师长刘润川、副师长张绍贤、参谋长吴和声被俘。
+ Z7 \, y* [7 W; B' J于是周福成集中第五十三军直属部队、暂编第三十师全部、第一三零师(欠一个团)共计五个步兵团的兵力守备新开原,经过三昼夜激战,终于击退东北野战军的进攻。, N: x9 C, B! M) ?' _0 w- z
战后周福成将暂编第三十师改为第一一六师,以军参谋长刘德裕为师长。将东北守备第一总队改为暂编第三十师,师长仍为张儒彬。" y7 j7 G, G1 m8 \0 W! l+ d
一九四八年一月,第三兵团改称第八兵团,只辖五十三军,战斗序列如下:
& P' ]. Z8 z! z, q4 |. T  Z8 y" S   第五十三军,军长周福成(兼),副军长赵镇藩,参谋长郭业儒. c7 n+ q$ z" T
第一一六师,师长刘德裕、副师长毛芝荃、参谋长马佩生5 S( k4 _% C+ p% w; E
第一三零师,师长王理寰、副师长夏时、参谋长谷振寰
% D/ l+ F0 K/ b4 E" W; l暂编第三十师,师长张儒彬、副师长王冠英、参谋长韩子玉5 ~  ?! Q# a* j  b
1 j' N" t: N% O4 R% n
 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初沈阳被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第五十三军放下武器。辽沈战役中第五十三军作战序列如下:& h' m; W4 |8 t
第五十三军军长周福成(兼),副军长赵镇藩,参谋长郭业儒
# N& F. J- N5 g+ h第一一六师,师长刘德裕、副师长毛芝荃、参谋长马佩生0 ]$ F1 g4 ?* G/ s, r& J$ Z
第一三零师,师长王理寰、副师长夏时、参谋长谷振寰+ q& G  Y: U. B. K" s% ~
暂编第三十师,师长张儒彬、副师长王冠英、参谋长韩子玉5 s' p5 l% r0 v, g
  
" E6 |, L  m5 R4 F- B0 {& L6 f注:暂编第三十师于一九四八年九月改番号为第二七零师。沈阳解放时,该师放下武器。
3 g; t3 Y9 Q0 L) E# C  X! u# r5 }! lhttp://m84.a.lunqun.com/read.php?tid=112566

国民革命军第54军

中国远征军缅北滇西作战系指挥系列
- i/ f4 w5 a9 R- }: w- a时间:1944.5' Z: S5 l2 o/ P: b2 w
司令长官:陈 诚 (陈诚因病返渝休养时由卫立煌代)
  o2 C$ }# ]0 Y6 `! n! n6 Q副:黄琪翔
9 o& y7 S2 c. j) s5 J" Q1 o20集团军:霍揆彰 副:方 天
, _/ Q1 L" @. M7 ?& [: j53军:周福成 116师:赵镇藩 130师:张玉廷 辎重兵团:刘宾华1 O& ]; }" j6 y( e& R# I
54军:方 天 36师:李志鹏 198师:叶佩高5 Y  o# U' \( ?
集团军直辖:1 U3 w6 h; g0 a7 W
高炮团49之3营- r/ J# x( b0 Z# d" t8 h
第6军山炮营(欠1连)
3 ?, g* ?" ?3 G6 L辎重兵团:雷震玻7 j* Z5 b' F! V) c/ @: o
工兵团2:林 松
7 f! X: {- T7 b- c& B: Z独立工兵营24
2 W8 i* T# k, _3 Q9 R+ V通信兵:有线电6个排;无线电4个班6 L2 x, g7 g- @

" a& K! l9 |; n; i" v( }1 d: t1944年冬,为配合盟军攻势,于是于昆明设立陆军总司令部,统一指挥及整训西南各战区之部队,总司令由何应钦兼任,辖远征军卫立煌部、黔桂湘边区汤恩伯部、第四战区张发奎部、滇越边区卢汉部、及杜聿明李玉堂二集团,共28个军86个师。后为将来攻势作战需要起见,将所辖兵力编为四个方面军:- Q7 B( T0 M3 I' n* S$ X9 E) ]
总部直辖部队! @0 A9 [3 I" i1 Y
第54军 阙汉骞(第36师李志鹏;第8师吴俊;第198师刘金奎)
9 H9 i& G/ ], X" \; D" W. X# `- P
新6军 廖耀湘(第14师龙天武;新22师李涛;第207师方先觉), J9 E* t  S3 G0 j* C9 s
第2军 王凌云(第9师陈克非;第76师刘平;预2师顾葆裕)
* u1 y( u- f; e1 l第53军 周福成(第116师刘润川;第130师王理寰;第2师戴坚)
1 Z0 W7 F1 f  n. s! y- Z第93师 吕国铨( J  o: w, J! t. P
第169师 曹玉衍
, |+ @( p  U" c' g1 D# A炮兵第5团 林潞生# m) j- j( L) {7 M' F
炮兵第13团 黄幼勉
$ E" ?6 L; b/ \# m/ ]: i3 ]炮兵第41团
; A8 c' M; ]& d$ a0 W炮兵第49团( M- Z( y6 N5 L9 ?/ S! g& {
通信兵第6团) p: a9 z) x5 a+ V6 W: N
宪兵第20团魏志超

国民革命军第55军

第五十五军 6 t& G; I3 `; H3 T/ r; e7 k+ ?
由第三十六师和骑兵、炮兵各1个团编成,军长汤玉麟。第三十六师1931年由东北军驻热河部队改编而成.师长汤玉麟(兼),该师辖3个旅,第—O六旅,旅长张从云:第一O七旅,旅长董福亭;第一O八旅,旅长刘香九。汤玉麟还指挥骑兵第三十六团,团长汤玉书;炮兵第三十六团,团长汤玉铭。   
, Q0 _0 x% n; {' ~- |8 S骑兵第一、第九、第十、第三十一旅 由热河义勇军编成。骑兵第三十—旅.旅长富春,于5月率部参加了察哈尔抗日同盟军。第九旅崔新五在3月5日一度升任骑兵第三军军长,热河失陷后率部叛变投敌.   + F2 d: T0 n  R# V8 x7 m, T
  V; X" a, Q* f
二.第五十五军
- ^) k- J. N$ m+ a' _) J# P1937年8月以韩复榘第三路军第二十九、第七十四师编成,曹福林任军长,该军原隶属韩复榘第三集团军。1937年底韩复榘不战而放弃山东,该部由山东撤至河南,隶属第一战区.第二十九师,师长曹福林兼任;第七十四师,师长为李汉章。
+ J* \- B7 z5 z/ \  L1939年至1940年10月前隶属第三集团军,此后隶属第三十三集团军,1941年改隶第二集团军.该军辖第二十九、第七十四师.1944年第八十一师调隶该军.该军先后参加南昌会战、1939年冬季攻势作战以及枣宜、豫南、第二次长沙、鄂西.常德、豫中和豫西鄂北会战 ,第二十九师,许文耀任师长.1941年3月许他调,李曾志任师长.1942年8月荣光兴接李任师长.第七十四师,师长李汉章.1940年4月李益智任师长.1942年10月韩增栋接任师长.
5 x* o$ M$ G, m5 Z5 g- e' [, b整编第五十五师,1946年5月由第五十五军整编而成,由原军长曹福林改任师长。1947年7月该师在鲁西南被歼一部,该师所辖整编第二十九旅旅长理明亚被俘。该师辖:整编第二十九旅,旅长荣光兴,1947年7月荣光兴调任陆军总司令部郑州指挥部参议,理明亚接任旅长。理明亚被俘后,由黄芳俊接任旅长;整编第七十四旅,旅长李益智。   
7 @5 G0 ^: C/ g第五十五军军长曹福林,1948年5月米文和升任军长,后米被俘,又由曹福林任军长。该军辖3个师,第二十九师,师长荣光兴;第七十四师,师长李益智:第一八一师,师长米文和,1948年6月刘兴远任师长。该军1948年12月由蚌埠南撤至淞沪地区。1948年底时的第五十五军序列:
6 D. e8 c: {9 B第五十五军军长曹福林,副军长许文耀、陈宇书,参谋长白耀先
' b$ B' c' i. I# ~6 v1 U0 \      第二十九师,师长荣光兴   " D* @2 m- A6 i, Y, h, V( h! U
        第七十四师,师长李益智7 G3 ~; c: c" @$ E6 {
      第一八一师,师长米文和; c6 G) \2 ?+ w

1 V! N$ ?% s1 l3 O淮海战役中第一阶段,第一八一师归第二兵团指挥时被消灭,师长米文和被俘。
. G$ O. A' i; y9 F1948年12月1日由第四绥靖区改编成第八兵团,以刘汝明为司令。该兵团辖第五十五、第六十八军。第五十五军序列如下:/ i1 r3 o& f+ s+ s; n
  第五十五军军长曹福林,副军长许文耀、陈宇书,参谋长白耀先! r1 \- s: ?. S' e& `, {  Z
      第二十九师,师长荣光兴   % |, ]' M) w! b) L! c
        第七十四师,师长李益智
3 Z- B8 F7 U. [# k8 e/ ^      第一八一师,师长刘兴远(该师后方重建中)
4 |- L0 d4 {* Y# _* c7 |6 |  K; `, ?% W5 u! d& f/ Q$ _
12月初曾北进支援被围之第十二兵团。第十二兵团被歼后,该兵团南撤,转隶京沪杭警备司令部。渡江战役时的第五十五军序列如下:% |. A  B1 Y; b" i! X5 x
  第五十五军,军长曹福林,副军长许文耀、陈宇书,参谋长白耀先
2 N/ y7 h1 l% B: i      第二十九师,师长黄芳俊   
" q& f( R% @0 V5 t& `$ Q% y! p        第七十四师,师长李益智
5 w% o; c& ~3 I" K      第一八一师,师长刘兴远
4 n) I4 H' q% x3 H+ s, L$ w: f9 `& P" G7 U2 V( z9 T$ |/ W9 ^: Y' q1 R
4月21日拂晓,解放军渡江部队与第五十五军接触,刘汝明接到报告,不假思索立即下令撤退。 第五十五军逃到福建漳州才停止。在福建时第五十五军序列如下:( L- [4 d* e" t* a9 V" D
  第五十五军军长曹福林,副军长许文耀、陈宇书,参谋长白耀先0 d7 w* K2 W, E9 M7 [
      第二十九师,师长荣光兴   
" X' m4 T/ M, j. c8 l        第七十四师,师长李益智$ w$ ^4 ^1 z% w# ?3 W
      第一八一师,师长刘兴远/ W- D# y6 V/ }4 o9 C
7 L& x4 K. A- @3 j6 q
1949年7月撤销第一八一师。该军于是年10月大部被歼。厦门守军除刘汝明的五十五军和六十八军的残部外,还有汤恩伯率领的海军第二舰队(司令黎玉玺),汤总部的后备部队一一六师(师长叶会西)及蒋纬国从台湾带来的7辆坦克。解放军善于夜战,经过7夜激战,七十四师李益智部的一个团被解放军驱赶出大陆。这是国民党军最后逃离大陆的一个团。18日,汤、刘由金门派船将所有的残余部队万余人接运到金门。刘汝明军旅生涯约近40年,至此结束,到台湾后仅有空头名义。他的残部编为一个师,由其子刘铁钧为师长(刘铁钧后升中将副军长兼师长),尚有各级军官家属杂兵役丁三四万人。这些随去台湾的人,除生老病死者外,至今漂泊海外,回望大陆,乡梦犹存。
' q& c7 y# x/ I# F3 E8 L% E+ U! ]http://m84.a.lunqun.com/read.php?tid=112595

国民革命军第56军

6.从1944年到1946年国军序列变革和改遍    ; h, G; x9 f  L/ p3 T- G8 z
    重庆卫戍区直辖% g. D0 {, K4 o0 w  \+ w/ L6 Q( m
    国民革命军新25师:川军,改四川保安团, v2 C% A& }( s' b. M* I7 Z% O
    国民革命军第93军(10、新8、暂2师):中央军,主力缩编成10师(10师10旅)% q) T/ _: `9 N9 u. q. h. o/ G& v% r
    国民革命军第97军(166、196师):中央军,缩编成166师,接收美械装备,改隶8军(8师166旅)
: }* M/ u  Q9 `1 T' q  y+ X   
5 w7 F8 z, Q9 N' _+ _  A7 s( u    川康边防区直辖
3 m& D% E' \, u! }    国民革命军新18师:川军,并入56军7 x, w1 L& ^! X$ {+ ]! Y( u
    国民革命军第24军(136、137师):川军,保持24军,辖136、137师(24师,辖136、137旅)
4 v3 F7 z8 h. X    国民革命军第56军(163、164师):川军,接收新17师,辖163、164、新17师(56师,辖163、164、新17旅)

国民革命军第57军

第五十七军
( y4 \6 l  N% y  x' |1933年2月由第一O九、第一一五、第一二O师和骑兵第三、第四师编成。军长何柱国,参谋长喻建章。
) T( g0 C  v- V3 x, W% ?  \第一O九师.师长何柱国兼任,该师原为东北陆军第三旅,1931年2月改为独立第九旅,驻山海关,1933年2月改为第一O九师;
# F+ ?' C: [/ G2 N& N' p: U3 ]第一一五师,师长姚东藩,1933年2月由独立第十五师改编:- ?2 i9 L  S! C
第一二O师,师长常经武,1928年11月由东北预备军缩编成东北陆军第二十旅,富占魁任旅长。12月富他调,以黄显声任旅长,1931年3月黄他调,以常经武任旅长,5月改为独立第二十旅,1933年2月改为第一二O师。   : p9 H* m" a! |0 x4 C
骑兵第三师,师长王奇峰。该师由骑兵第三旅改编而成.原旅长为张树森,1933年2月改编成骑兵第三师后,以王奇峰任师长;
4 u+ Z+ d+ N0 b% Y( m6 ^* Q骑兵第四师,师长郭希鹏,该师于1933年2月由原东北陆军骑兵第一旅改编而成。   # @! @6 j3 ]# ?/ t2 [# D9 z
长城抗战后驻河北。1934年春,张学良调该军至豫鄂参加“剿共“.1935年秋.军长何柱国调任骑兵军军长,董英斌升任军长。9月被调至陕西围攻红军,编为西北“剿匪”军第二路军第七纵队.该军辖第一O八师,师长江惟仁;第一O九师,师长牛元峰;第一一一师,师长常恩多,第一一二师.师长霍守义;第一二O师,师长常经武。11月下旬,第一O九师在陕北进攻红军,直罗镇一役该师被全歼,师长牛元峰阵亡,蒋介石乘机取消该师番号.董英斌因战败被免去军长职,缪瀓流升任军长。1937年春该军调驻河南周口.整编时,该军第—O九、第一二0师番号取消,保险第一一一、第一—二师番号.师长仍以常恩多、霍守义担任。第一一一师,辖唐君尧、邱立亭2个旅;第—一二师,辖马万珍、李德明2个旅。% k5 \. K% f& i8 ~
抗战后第五十七军军长缪瀓流.该军在1937年10月前隶属第五战区。10月该军第一一一、第一一二师2个师开赴扬州长江边.隶属江防司令部参加淞沪会战。1938年相继参加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第一一一师,师长常恩多;第一一二师,师长霍守义.
3 Y/ L; j% y" k6 b1941年初缪被免军长职,2月3日该军番号撤销.所辖第一一一、第一一二师2个师在该军番号撤销后改隶鲁苏战区,后又改为第十二军.第一一一师,师长常恩多,1942年常病逝,孙焕彩接任师长.第一一二师,师长霍守义.1943年4月霍守义任暂编第九军军长,王秉钺接任师长. ! H- {. }- Z. z4 [" o

8 g9 {2 B3 x9 t8 K   二.第五十七军 , L7 Z6 W9 s  H+ R8 a: V
1941年6月该军成立于陕西华县,隶属陕甘宁边区.辖第八、第九十七师和新编第三十四师,丁德隆任军长.1942年改隶第三十八集团军.1944年4月刘安琪任军长.5月参加豫东会战.1945年2月刘安琪他调,1945年4月第57军被撤消。# F6 a- V+ K' R# r
第八师,师长曾致远.1939年2月袁朴任师长.1941年秋,由第七十六军转隶该军.1943年6月吴俊接袁朴任师长.1945年该军空缺后转隶第五十四军.第九十七师,师长韩锡侯.1940年9月刘安琪接韩任师长.1944年4月刘安琪升任军长,傅维藩接任师长.9月张新任师长.1945年7月林伟宏接任师长.新编第三十四师,1940年5月以新编第十二旅为基干和第二十六补训处之第三团及陕西保安处第一、第三2个团在陕西编组成立,归第三十六军编制,后拔隶该军,以马志超为师长.1942年10月韩增栋接马志超任师长.1945年该师直隶第一战区.   
, @/ C1 S" @! [# q, I7 f# g0 ^+ v: m4 o9 n# e. }( N4 D! Q8 d
   三.第五十七军 / I7 H, w/ r; W$ `
1948年9月由青年军第二0三师扩编而成。原青年军第二0三师,师长陈鞠旅,1948年6月徐汝城接任师长,后改成第五十七军,军长徐汝城,为西安绥靖公署直属。所辖2个师由原第二0三师所辖2个旅扩编而成:第二—四师,师长陈达,第二一五师。该军于1949年6月在陕中战役中被歼大部。重建后序列如下:
, V/ @( W7 q( n0 S3 ?9 }第五十七军,军长徐汝诚/冯龙(1949年9月),副军长刘钊明1 T4 V# E4 o9 Q" X& W; Y2 n7 K
       第二一四师,师长黄焕云/刘钊明
' M7 l( A" s1 ~3 J5 T6 A3 y* i% K       第二一五师,师长索本勤/冯龙# r% R0 R9 w6 J( \; O
1949年12月21日解放军开始攻击。战至24日,第五十七军在炮火掩护下向崇庆西南方向突围;途中第五十七军军长冯龙被俘虏。12月27日,第五十七军部队在四川新津邛崃地区向解放军投诚。

1 k+ Z# @) k4 O, ^9 |+ `: ~http://m84.a.lunqun.com/read.php?tid=113524

国民革命军第58军

6.从1944年到1946年国军序列变革和改遍7 A  v  }  |1 `7 [
    第九战区直辖
( c% O, e- ~4 ~% t9 u    国民革命军第1集团军副司令部:/ `- H8 s/ O+ i
    国民革命军第58军(新10、新11师):滇军,保持并接收新3军,辖183、新10、新11师(58师,辖183、新10、新11旅)- x* S, F0 r9 `( \9 M9 C
    国民革命军新3军(183、新12师):滇军,缩编成183师并入58军(58师183旅)
! @/ D! v8 u  `7 T) l% U
6 L% B6 j4 s, M4 \+ j$ N' H" N$ l资料24 a: Q' z' U+ J
幕阜山森林公园:幕阜山,古称天岳山,三国吴太史慈为建 昌都尉时 ,拒刘表从子磐,扎营幕于山顶,遂改称幕阜山。岳阳因古巴陵郡府址曾州据天岳山之南而得名。公园位居幕阜山脉主峰,海拔1604米,为湘、鄂、赣三省边界最高峰。幕阜山素以山雄、崖险、林奇、谷幽、水秀著称于世。园内群山起伏、奇峰挺秀;鸟唱猿啼、古刹藏幽;高山草原、相映成趣;云涛雾海、变幻莫测;奇松怪石、横生妙趣;名人题刻、历历犹存……,构成了钟灵毓秀的自然风光和别具一格的人文景观。著名的景点有:丹岩夕照、仙人下棋、青竹扫台、石田三亩、雄霸南天、龙潭飞瀑、神龟望日、雄鹰展翅、沸沙古井、 由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题写园名的公园的公园门楼 天岳古战场等四十八处。公园距长沙160公里,岳阳90公里,武汉240公里,即或是广东、 上海亦可朝发夕至。幕阜山人文厚重、仙道汇集,古为东土第二十五洞天福地,名“元真太元之天”。现存的天门寺、玉皇殿、冲真观、青阳宫等古刹名扬三省各地,加上有求必应的沸沙神泉,更使得名山充满灵气,让世人格外神往。 幕阜山山高林密、沟壑幽深,区内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已查明有香果树、钟萼木、半枫荷、鹅掌楸、银杏等国家保护树种32种;有云连、摇竹霄、杜仲、厚朴等珍贵野生药材57种;有云豹、虎纹蛙、鹰嘴龟、穿山甲、猕猴等国家保护动物52种;众多的动植物资源为森林公园平添几分神秘和野趣。 幕阜山年平均气温12.1℃-8.6℃,园内夏季凉爽,万木葱笼,蚊虫稀少,空气清新,负离子浓度高,特别是高山泉水富含碱性成份和多种游离元素,经常饮用,具有减肥、美容之特效。是人们理想的休闲、避暑、疗养圣地。幕阜山春季的云涛雾海,夏日的凉爽宜人,秋天的日出日落,隆重的皑皑白雪,令人心旷神怡、留连忘返,形成了公园春观花、夏避暑、秋登高、冬赏雪的森林旅游发展格局。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为公园题写了园名。雄霸南天――抗日战争时期,国民革命军第58军军长鲁道源曾率军驻扎在幕阜山,800多名将士血洒疆场,鲁道源先生为纪念先躯们的献身精神,亲自在一峰尖题刻了四个大字:“雄霸南天”,现已成为了幕阜一景。 ! Y) W% L6 n# y% B
第9战区(4)
% a" Z. T# }" O' T3 Q, m
0 u- [8 W* Y9 G0 a
资料3; L4 \! r1 ?1 B7 c& q& O. s* `" L
第9战区(4)
$ U5 v4 |# X) s4 @" @时间:1941.12(第3次长沙会战期间)
4 @9 [$ i" Y4 `司令长官:薛 岳; D' v$ m5 {" k/ F8 [
副:杨 森 王陵基. U, D8 B7 A5 i
27集团军:杨 森
5 c7 q$ W' v  N$ a1 j. o; q; ~! X. a20军:杨汉域 133师:夏 炯 134师:杨干才
: U  C/ g& w9 m58军:孙 渡 新14师:鲁道源 新11师:梁德奎! x/ L6 ]; K4 g2 v
集团军直辖:暂54师:孔荷宠; 第6挺进纵队:李精一;第7挺进纵队:李子亮
  S6 j7 I) x7 [; d& Q! l9 F
! x1 P* Z( Y/ I( M, r资料4/ x0 p1 X2 P" M
回复:鲁道源资料  1 [3 N* j5 a" ~0 A3 m" j
孙渡与鲁道源统率五十八军,可谓“文经武纬”,相得益彰。在赣北、湘北的历次攻防战斗获得了“常胜军”的荣誉称号,特别是1942年初3次长沙会战中影珠山的堵截战斗,更打得有声有色,留下了云南三迤健儿浴血奋战、杀伤大量侵略军的光荣战绩。在影珠山掩埋的坟场称万人冢。
: R6 z  v2 s( _6 K8 @& U1940年12月,五十八军由赣北调湖南。4日,新十师师长高振鸿失九岭,战区司令长官薛岳立即电令孙渡,命副军长鲁道源即率新十一师收复九岭。鲁到前方后,收容新十师部队,指挥二十八团苏向文部、二十九团龙沛霖部于九日攻占宝盖山及龙华山。10日,并指挥新十一师茅嘉谷等团向九岭反攻。友军一三三师攻占杨白尖,侧击九岭之敌,敌不支败退。11日九岭全线阵地收复,敌回窜通城。战区长官部得到捷报,撤了新十师师长高振鸿的职,命鲁道源兼任新十师师长。
$ ~  Z  I  l3 }) W敌军企图攻下九岭沿平浏公路进犯长沙的计划未逞,又集中两个师团的兵力,由鄂南的咸宁沿粤汉铁路南下进犯长沙,随即与我方防守新墙河的部队九十九军(广西部队)发生激战。五十八军奉命增援,固守新墙河以迟滞敌军。激战4个日夜,我负伤官兵源源送到师指挥所,鲁道源亲自一一慰问。25日拂晓,敌军在飞机掩护下突破友军阵地直趋长沙。揭开了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序幕。战区司令部采取“口袋”战术诱敌深入。当我军迟滞敌人于新墙河畔的5个日夜里,战区即做好保卫长沙的准备工作,于是命令前线部队避开敌军主力迂回敌后,截断敌方补给线,尾随至距长沙约50公里的山岳地区,二十军(四川部队)占领古华山;五十八军居中占领东西影珠山;九十九军占领明月山堵死敌军退路——影珠山与明月山之间的栗桥大道及影珠山与古华山之间的福临铺大道。 & v/ D  }- x% T) A/ a+ Y9 g
1942年1月3日,侵入长沙郊区的敌军在我岳麓山炮兵火力的压制下,又遭我保卫长沙部队猛烈攻击,敌军在伤亡枕藉、又无补给的情况下,只好放弃攻占长沙计划,返身撤退。
- e' X/ V- z, M+ W$ u+ ^影珠山高500余米,周沿30余里。山上茂林修竹,郁郁苍苍,千百户农家散居山坳。东影珠山巅有三间青瓦白壁的庙宇。五十八军的军指挥所及新十师的师指挥所就设在庙宇上下。 / Z0 v; q) Q3 @& L7 K4 K  N
1942年1月3日下午,隆隆的炮声自长沙方向传来,由远而近。入夜,北风呼啸,敌我双方一阵紧似一阵的枪炮声与风声相应和,有如疾风骤雨,又似潮水拍岸,彻夜不停。白天,枪炮声沉寂时,膏药牌的飞机就窜入阵地上空,擦着山岭盘旋侦察,连续四日。7日午夜,敌方阵地上连续朝我影珠山发射耀眼的照明弹,继之,一股日军亡命地从我军山脚下的防御薄弱地段冒上了影珠山,与我警戒部队短兵相接。在这紧要关头,孙渡镇定自若,手握电话筒与左右友军联系,调动各属山下部队合力出击敌军;鲁道源冒着弹雨指挥警卫,以旺盛火力居高临下压制窜上山来的敌人。鏖战至8日拂晓,终将窜上影珠山的千数敌人全部歼灭。俘虏钻进红薯地窑及荆棘丛的日军士兵21名,旭日东升清扫战场,山沟山坳中,道路上堆积着横七竖八的日军尸体。 9 Z, P5 Y* I9 h
会战告捷后,五十八军调驻长沙市东北的枫林市休整,《阵中日报》的战地记者伏笑雨,《中央日报》的战地记者胡定芬,《扫荡报》战地记者王淮冰等报道了五十八军将士浴血奋战影珠山,杀伤大量侵略军的战绩。中央电影制片厂还到枫林市拍摄了《影珠喋血》的镜头。
, y% @% @2 {+ c. u1943年3月以后,五十八军继续参加了长衡会战及宁岗、永新、遂川战役,直至日本侵略军无条件投降。1945年9月,鲁道源奉命代表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率部进入南昌受降。日寇野战军第六方面军司令兼第十一军笠原幸雄率领师旅团长前来接受命令,对我方之规定,只能答应“是”,不能说半个“不”字,我国人民抗战八年,洗雪了近百年来被侵略、被侮辱的耻辱,人民的功绩,应永垂史册。  " X( W: v" u. v; D. c* I% ]
http://post.baidu.com/f?kz=95123257: F! ^+ c$ X, u1 t& q6 ]3 N

# U0 q$ ^  \9 m, z0 ]Witp
8 c+ Q+ T0 L/ R" u# W5 s* [58th Chinese Corps
" f* ]5 {9 ~4 \$ _6 H9WA, Near ChangSha. `2 Y, c& E: F0 Y) V9 r
Commander: Sun, Du (~1941)
4 S9 c# C& p# SCommander: Lu, Dao-yuan (1942~)+ ?$ y  Q/ x3 i/ V

; u& r7 X+ `3 [9 y7 k5 i& l( H, B. d[ 本帖最后由 浆糊 于 2007-6-16 15:23 编辑 ]

国民革命军第59军

第五十九军3 r: R# S9 Y3 E9 N0 V; V
一.第五十九军
9 b6 g/ I3 q# Y8 m7 B% D1933年3月1日由傅作义之第七十三师第二一O、第二一一、第二一八旅及山西炮兵第二十一团(团长李伯庆)编成,军长傅作义,参谋长苗玉田。1931年1月张学良整编中原大战中失败的晋军,将该部编为第十师,6月17日依中央军队番号顺序编为第七十三师,所辖3个旅,旅长为叶启杰、金中和、曾延毅。该军曾在顺义等地抗击日军。长城抗战结束后.1933年6月该军撤销,所部返回绥远。( Z/ [1 U0 F2 z' \( Z/ b8 ^
二.五十九军+ b' t, [$ [( [
第五十九军于1937午8月底以第二十九军第三十八师和第二十六旅及天津保安队改编而成:宋哲元以第一集团军总司令兼任军长.10月任命李文田为副军长.1938年2月张自忠继宋哲元任军长.该军辖第三十八、第—八0师2个师和姚景川骑兵旅(该旅后调他部).第三十八师,师长原为张自忠,8月张被免去师长职,黄维纲充任师长。第一八O师。以第三十八师第一一三旅及其他部队扩编刚成.1937年9月9日任命刘振三为师长。另外、1938年7月将第一一八师拨隶该军。第一一八师以第十八军兵员干部编成.师长仍为张砚田,8月以王严为师长。该军编成后,隶属第一集团军转战河北、鲁北,然后入豫.1938年3月在台儿庄之战中,该军由豫东调至淮河阻敌北进,旋又急进至临沂,与临沂守军夹攻日军,粉碎了日军板垣与矶谷师团会师台儿庄的计划。在参加徐州会战后,转隶第一战区、尔后又转隶第五战区.   
3 X; K$ u1 t+ S/ g8 N   第五十九军第三十八师师长黄维纲.1940年5月黄升任军长,董升堂任师长.6月任命李九思代理师长,1940年8月实任.第一八0师,师长刘振三.1943年9月免刘师长职,董升堂任师长.1945年5月董因作战不力.被撤师长职,军长刘振三兼师长职.6月任命崔振伦为师长.暂编第五十三师,该师原为骑兵第九师,隶属第七十七军.1940年以该师一部拨补第一八0师,另补新兵并该师原有部分编为暂编第五十三师.仍以原师长张德顺为师长.1941年4月翟紫封任师长.
+ L" R! d9 N1 D9 o   整编第五十九师,1946年5月由第五十九军整编而成,以原军长刘振三改任师长。该师辖:整编第三十八旅,旅长李九思,1946年李九思升任副师长,翟紫封接任旅长,1947年9月杨干三接任旅长;整编第一八0旅,旅长崔振伦。3 n- K$ r9 _8 I6 p
   第五十九军军长刘振三。该军辖第三十八师,师长杨干三。第一八0师,师长崔振伦。该军于1948年11月8日起义。其中第一八0师残部由陈芳芝带领,后编入第一一五军,1949年1月10日被歼。; @- m; B8 i* N. M5 L
7 ~2 g/ U* c) h) |6 i. C3 `
资料2& t; T% m* R) d
第5战区(6); a' J* ?. v' _; J
时间:1939.5(随枣会战期间)4 P5 m: V) e  i- B2 m- ~
司令长官:李宗仁7 j" Y' X2 D4 m0 c1 C4 v$ Q" V" E  ?
副:李品仙(后为孙 震)
+ I- E% h  B5 Q7 ?9 Q! r) r% k参谋长:徐祖贻& w8 U7 Q. _- r% E& [  D
右集团军0 p; ~  {! F- {, Z
总司令:张自忠
- M* ]& H4 @9 m' h8 S+ u第33集团军:张自忠
: q$ e# {5 @5 B+ |1 {77军:冯治安 (欠179师) 37师:吉星文 132师:王长海$ x" _8 m  H# F* G) C2 p& G
59军:张自忠 38师:黃維綱 180师:刘振三# n" t8 Z+ z% e* z6 [1 h
军直辖:骑师9:张德顺; 骑旅13:姚景川
% u$ x' [% G  W) K55军:曹福林 29师:许文耀 74师:李汉章
. F: Z- ?. Z. M: O) Y45军(原属22集团军):陈鼎勋 122师:王志遠 127师:陈 离+ {% P0 w( |/ |  x: x

% \6 D7 q- t  ?3 m! ]/ |" P第5战区 (7)
, O: T9 @+ h: x  B时间: 1941.9(第2次长沙会战期间)8 c" U( H* j6 {: M
司令长官:李宗仁8 e! K; [) K# {
副:孙连仲 李品仙
  M" Z) h: m$ V+ b% L3 M: Z1 l33集团军(河西集团军):冯治安 副:李文田 刘和鼎
1 \( A0 X  g7 j$ i- _8 F8 I59军:黃維綱 38D 180D 暂53D
6 O( y9 y6 H  g# B" A
77军:冯治安 37D 132D 179D# a# m: C2 d- w8 v& V
9 T) g+ l- d1 S7 T
第6战区(1)5 y' i9 k2 h8 D- D
时间:1941.9.7-10.12(第2次长沙会战期间)
7 n. T$ n" s/ Y! i) r; _, S# |司令长官:陈 诚
0 S# @! {! e# K, }副:吴奇伟 黄琪翔
7 `3 k; L) C( c2 p4 H3 _33集团军:冯治安9 E% G. y; s. A" \# G) |" o+ R
39军:刘和鼎 56师:历鼎璋 暂51师:贺光谦 38补训处:桂振远
% T& {4 A# H# z& Y1 l" d' {59军:黃維綱 38师:李九思 180师:刘振三 暂53师:翟紫葑, R" Q9 O8 f; r9 c* J
77军:冯治安 37师:吉星文 132师:王长海 179师:何基澧' \# e/ a* d( X
- Q9 V0 o, z' H. p- g
第6战区(2)* E4 r0 X: D" |4 l) r8 x; g
时间:1943.4(鄂西会战期间)4 B8 M$ I7 R5 T8 |- S
司令长官:陈 诚 孙连仲(代)
4 Z0 [' U! [( k8 _8 F33集团军:冯治安 副:李文田
3 k$ O# J; l3 z, p30军:池峰城 31师:乜子彬 30师:王 震 27师:许天耀
7 ]/ C9 G/ H' r: l$ h" L79军:王甲本 暂6师:赵季平 194师:庞传文 98师:向敏思7 q7 n+ E: q" Y% x( J
74军:王耀武 58师:张灵甫 57师:余程万 51师:周志道( M% A& f* J" T6 o1 y
77军:冯治安 179师:何基澧 132师:王长海 37师:吉星文
$ Q0 @2 E+ C- F3 @59军:黄维钢 180师:刘振三 38师:李九思 暂53师:翟紫封独立工兵2营:吴志城' W- _. X! H+ s
  A1 j! g% q' y; t
第6战区(3)
& X; m' K4 M+ R- P时间:1943.10(常德会战期间)" U8 {- r, n' I7 a. E% d
司令长官:陈 诚 孙连仲(代)4 u" Y1 b/ u2 [: z+ u  R" ?
33集团军:冯治安
2 }+ {" d3 c* P9 f59军:刘振三 180师:董升堂 38师:李九思 暂53师:翟紫封( O3 P( i  z' Y2 d9 X- ~" |
77军:何基澧 179师:许长林 132师:王长海 37师:吉星文
- E$ R1 l5 C/ S' K集团军直辖:独立工兵2营:吴志城
1 A# f3 S+ B6 t) O# ?2 N% v
  ?6 P$ D( {  E) A第5战区 (8)
4 J; z/ M  D: K# X) [时间:1945.4(豫西鄂北会战期间)
( O( N$ W$ i2 j7 y4 l4 d9 [' p司令长官:刘 峙$ C. l& C. k# X+ ~4 m
副:郭寄峤 孙 震
8 U" f2 ~- W+ M) W9 ~9 u33集团军:冯治安3 t- W# [8 i2 W& Q
59军:刘振三 38师:李九思 180师:董升堂 暂53师:翟紫封炮兵团:叶会西
8 R# I4 y5 K. I" b. z+ J2 o77军:何基澧 37师:吉星文 132师:王长海 179师:许长林
$ W' Z  \' |: \! n
7 U; c' E: {3 V( UWitp
& V3 q: W, _' U& v2 W+ S59th Chinese Corps, W9 F8 D# N6 O6 x1 Y
33GA5 Y# ^9 V8 l% Q5 Q% W8 ^; a: u. R
6WA, Near Yichang, (1941-1945.4)
$ ^& q) h3 j  x# X5WA, Near Yichang, (1945.4~)
/ f* Z& W; q- G! WCommander: Huang, Wei-gang (1941-1943.8, Died in 1943.8)
4 D' g  y0 \9 \1 o0 |8 b* bCommander: Liu, Zhen-san (1943.8~)
: F* E7 M) u: K. T0 U* j6 [4 J8 ]
; B5 L7 r8 Q& m3 \3 ]# V[ 本帖最后由 浆糊 于 2007-6-16 15:40 编辑 ]

国民革命军第60军

第六十军# J/ W9 s4 z7 m3 i
为龙云之滇军。原番号为第三十八军,因同孙蔚如第三十八军番号相同,1937年8月30日改为第六十军,卢汉任军长。该军以滇军10个团编成,辖第一八二、第一八三、第一八四师.第一八二师.1937年9月由滇黔“剿匪”军所属第一旅与滇黔“剿匪”军第三纵队第二旅合编而成,安恩溥任师长;第一八三师.1937年9月由滇军第三旅扩编,师长高荫槐,1938年9月高他调,杨宏光代理师长;第一八四师,1937年9月以滇军第七,第九旅两个旅编成,张冲任师长.1938年10月该师拨出,以此为基干组建新编第三军。第六十军编成后即奉调北上.1937年12月至湖北。负责卫戍武汉并构筑工事备战。1938年春参加徐州会战,在鲁南车辐山拒敌,战绩颇著。后调至武汉、参加会战,直属第九战区. $ g6 e) O4 h: [
  1939年7月安恩溥接任军长.1943年12月副军长万保邦一度代理军长职.该军辖第一八二、第一八四师.1939年第一八二师拨隶新编第三军,1940年又归建.该军先后参加南昌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和1939年冬季攻势作战.1940年10月为保障滇越国境线将该军编成第一集团军第一路,安恩溥兼任指挥官,归昆明行营指挥.第一八二师,师长安恩溥.1939年9月郭建臣任师长.1942年1月曾泽生接任师长.1943年6月曾泽生调任第一八四师师长.杨洪元代理,不久实任.第一八四师,师长张冲.1939年2月万保邦接任师长.1943年6月曾泽生接任师长.   5 V, o+ q# M+ V$ x$ G+ Q" K
  第六十军军长曾泽生,该军于1946年春由越南开至东北。该军辖:第一八二师,师长杨洪元,1946年白肇学任师长,第一八四师,师长潘朔端,1946年5月该师在辽宁海城起义。后又收编残部重新编成该师,以陈开文为师长,1947年5月该师在吉林梅河口被歼,后以保安团及残兵重新编成,以杨朝钦为师长;暂编第二十一师,师长陇耀。   
/ [, v, W- e( I1 r3 t  第六十军军长曾泽生,该军辖暂编第二十一师、暂编第五十七师和第一八二师,2个暂编师于1948年9月分别改番号为第二六五、第二八六师。3个师的师长分别为陇耀、李嵩、白肇学。11月该军在长春起义后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f- L8 F9 v+ b1 k

& u: P1 h8 V; y辽沈战役中第六十军序列:4 C' B4 M! q6 a( v% l
军长曾泽生,参谋长徐树民. ]0 p% z! a2 z) T
第一八二师, 师长白肇学,副师长李佐,参谋长杨正隆
, K% t, Q- S0 g) s7 @; O. _暂编第二十一师,师长陇耀,副师长任孝忠,参谋长杨肇骧
/ V9 q+ F+ b* x; |3 p, a暂编第五十二师,师长李 嵩,副师长欧阳午,参谋长汤启圣
5 o% O% X' ~: `教导团,团长凌发启, n+ \) v& u3 U  Q$ B. ^+ c
骑兵团,团长毛尊五1 \. e! ]% `0 W1 e% R) j1 I9 c
http://m84.a.lunqun.com/read-htm-tid-113570.html
1 Q4 ^+ p. y  a& x( c: c  h( `8 e  }
$ q9 t1 g* E& C5 d. d' j19395 j& o2 o  x2 J6 D% G+ f
第9战区 赣西北、鄂南(江南)、湘+ L1 z) R7 [. o) i. N
司令长官:陈 诚 薛 岳(代)5 h. B$ [* r  O' @
第 1集团军:龙 云(后为卢 汉)
# L& X& ~! h" O6 V! A58C 孙 渡 新编10D 新编11D
# j2 F8 P) @. @2 ?9 Y4 d7 t新3C 张 冲6 p) g; W0 a7 h" B
60C安恩溥 183D杨宏光 184D万宝邦
( y2 w( Y  @* U$ q* d
( R) z1 _) t( G" ^: j6 q& L1944年冬,为配合盟军攻势,于是于昆明设立陆军总司令部,统一指挥及整训西南各战区之部队,总司令由何应钦兼任,辖远征军卫立煌部、黔桂湘边区汤恩伯部、第四战区张发奎部、滇越边区卢汉部、及杜聿明李玉堂二集团,共28个军86个师。后为将来攻势作战需要起见,将所辖兵力编为四个方面军:
7 @1 ^3 b  _: n7 G- t! t0 W第一方面军 司令官 卢汉! ~5 D. |  S( G7 v9 d% `
第60军 安恩溥(第182师杨洪元;第184师曾泽生)3 H1 s3 l/ [# J* A9 P# z8 B
第二路军 张冲(暂20师安纯三;暂21师邱秉常;暂22师杨炳麟)
' x. q8 Q$ Z: Q* t: ?$ v第52军 赵公武(第2师刘玉章;第25师刘世懋;第195师郑明新), B" H% V% j3 J$ ]
直属部队(暂18师许义浚;昆明行营山炮兵团;昆明行营工兵团)
% [& `- ^# r. h# {& Z
+ @0 U0 o% p: c: i# F8 pWitp
% O, T  Y8 z. |  l; _. A. P
60th Chinese Corps+ x: u( y3 O; k0 K
1GA, Near Yunnan (~1944.12)! D1 j. f: s0 `. W
1st Front, Near Yunnan (1944.12~)7 |& H4 v2 ~  I! c$ M+ {$ l( D
Commander: An, En-fu
" u+ [: c; O; }. u" @$ T! m7 A* N0 e
[ 本帖最后由 浆糊 于 2007-6-16 15:49 编辑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