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W" d0 i: i: ?" z; i1 t1915年4月27日夜晚,在亚得里亚海的深处,一艘小小的潜艇正巡弋于暗黑而冰冷的海中,这是一艘依然处于试验状态的早期潜艇,看上去笨拙而让人不安,狭窄的艇内空气早已混浊不堪,那原始的潜望镜不能进行伸缩,只能通过艇身的沉浮来调节观察。这艘潜艇就是奥匈帝国海军的U-5号,指挥着这艘小艇里那些斯洛伐克、波兰、匈牙利、奥地利、克罗地亚、捷克以及意大利籍水兵的,是五天前刚刚担任该艇艇长的海军上尉格奥尔克•冯•特拉普骑士(详见专栏)。
8 M. L' y$ j( R: i& k0 {在这个颠簸的潜望镜镜头里,浮现出一个巨大的船影,冯•特拉普艇长低声喝令着鱼雷手做好准备,他对着潜望镜,再一次看了看500码以外明月之下映出的猎物:
6 }% {) F' ?4 \/ g: M“发射!”,随着艇长的吼声,45公分口径的鱼雷拖着白色的泡沫向前驶去。
( N+ w4 W) B3 |巨大的敌舰被直接命中,侧舷激起了高大的水柱,一发鱼雷命中了其发电机舱,另一发命中了后锅炉舱,敌舰开始了横倾,九分钟以后,随着水兵纷纷跳离,终于沉入了青黑色的波涛之中,这艘军舰是法国12500吨的装甲巡洋舰“莱昂•甘必大(Léon Gambetta)”号,随舰沉没的还有684名水兵。这是奥匈海军潜艇部队的一次胜利。: d n l- V# t# h

* s% I; a$ O% m被冯•特拉普指挥的SM U-5号击沉的法国装甲巡洋舰“莱昂•甘必大”号。
. t- R; I; }! ^+ I3 s5 D奥匈帝国海军的潜艇部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仅仅拥有7艘潜艇,其中一艘还是没有卖出去的库存试验艇。对于这支小小的力量,战前也因种种原因没有得以好好加以强化,而战争一旦爆发,奥匈帝国海军总司令海军上将安东•冯•豪斯男爵(详见专栏)深信战争将在短期内会结束,因而没有着力于加强海军实力,相反则容忍造船所的劳动力转用于陆军建设。因此,奥匈帝国海军的潜艇部队在大战最初的3年内,不得不在没有补充、得不到技术改良的状态下进行战斗。5 w' R% R. Z! W2 K" j& Q5 h
这样,和不断进行改良和发展的敌方还是和友军相比,奥匈帝国潜艇部队给人一种大为落后的感觉,更有甚者,奥匈军队的海军是作为陆军的一个附属组织,行政能力低下、专业素质也不高。然而,这支部队却始终以高昂的士气战斗到了最后,与其主要对手意大利海军相比,占据了很大的优势,这一切当然离不开奥匈海军潜艇艇员的素质。有一种评价称,奥匈帝国海军潜艇部队艇员的素质,虽然比不上英德,至少和法国海军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之。
9 o7 J; Q+ A7 K0 ^8 B7 r7 ^ ! n" k2 F1 _4 _. Q
冯•特拉普艇长(右)在SM U-14号潜艇甲板上和部下在商讨作战。从肩章上可以看出他还是一名上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