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美国海军.衣阿华.号战列舰BB-61:后无畏舰时期

本人第一次翻译习作,很多术语不知道翻译的是否准确,错误和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望大大们不吝拍砖

未经作者本人允许,谢绝转载

美国海军.衣阿华.号战列舰:1893-1958(一)前无畏舰时期
美国海军.衣阿华.号战列舰:1893-1958(二)无畏舰时期


美国海军.衣阿华.号战列舰:1893-1958(三)后无畏舰时期:
BB-61 USS IOWA "Big Stick" 1940-现在

简介
舰级:衣阿华(共6艘,其中2艘未建成)
舰名:衣阿华(该级第1艘)


衣阿华的饰章


1944年1月24日在夸贾林,航行中的衣阿华号,使用MS-32a /1B涂装

    作为美国海军曾经建造的最大的、火力最强的战列舰,衣阿华级战列舰与以前有速度限制的战舰设计有显著不同,该级舰成为各国曾经建造的最快速的战列舰。
    增强了曾在南达科他级战列舰上采用的非常令人满意的装甲架构;装备了曾在南达科他级和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上采用的比45倍径更强大的50倍径16英寸舰炮;增加了比以往美国海军舰船设计时速更快了6节速度;衣阿华级战列舰成为美国海军所有快速水面舰船中火力最强大的战舰。
    舰上部署的海量防空武器,赋予了该级舰二战期间在保护航空母舰任务方面的全新生命力。
    衣阿华级巨大的、精确的、火力强大的主炮在二战后美国卷入的各种地区冲突中用于岸轰有非常显著的效果;随着重新装备了对岸和反舰导弹,衣阿华级成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世界上最强大的水面特遣部队。
    即使在50多年后的二十一世纪,重新服役的衣阿华级战列舰作为有效而致命的岸轰战舰仍然是不可替代的。
    该级舰目前有2艘已经移交,成为军事博物馆,而另外2艘仍然在美国海军舰艇资产名录中注册在案。

性能诸元
主尺寸:
全长 887' 2.75"
水线长 859' 5.75"
幅宽 108' 2.063"
吃水(最大) 37' 9"
吃水(平均) 36' 2.25"
吃水(设计) 28' 8.25"
注:1' foot 英尺=12" inches 英寸=0.3048 metre 米

排水量:
1943-45年
最大59,331 吨
空船43,875 吨
设计45,000 吨
1982-92年
满载57,256 吨
空船45,280 吨

动力:
锅炉 8个巴布科克及威尔科克斯锅炉M型
压力 565 psi
温度 华氏850度(摄氏454.4度)
涡轮机 4组通用电动涡轮机

马力
212,000轴马力(前进)
254,000轴马力(超负荷运作)
44,000轴马力(倒车)
4轴

续航力
20,150 海哩 @ 15 节
15,900 海哩 @ 17 节 (估计)
4,830 海哩 @ 全速

速度
33.0 节 @ 202 RPM
34-35 节(1987年服役时获得<非官方>)

发电机
8台涡轮发电机(1,250 千瓦) (1945年)
2台备用柴油机(250 千瓦) (1945)
总功率 10,000 千瓦,450 伏 交流电 (1945)

战术转弯直径
1,430 码 @ 33 节
814 码 @ 30 节

储油
9,520 吨(大约 2,500,000 加仑)

装甲防护:
侧装甲带
12.2" on 0.875" STS特制钢板 倾斜19度 (38.6' 宽, 顶部10.6' A级钢)
1.5" STS特制钢 外侧船壳(盖板)

底部侧装甲带
12.2" 锥形减至 1.625" 倾斜19度
1.5" 外侧船壳 (盖板)

甲板
主甲板 1.5"
二层甲板 4.75"-5" B级钢 + 1.25 STS特制钢
三层甲板 0.5" 至 0.625"
其他零星甲板 0.625" STS特制钢
舱壁 11.2"

炮座
17.3"-14.8"-11.6" 至二层甲板
3" 第二至第三层甲板
1.5" 底部第三层甲板

炮塔
正面 17"+ 2.7"
侧面 9.5"
后面 12"
顶盖 7.25"

副炮塔 2.5" STS特制钢
操作舱 2.5"

司令塔
侧面 17.5"
顶部 7.25"
甲板 4"
通信管 16"

装甲防护免疫区
17,600 码至31,200 码 距离内可以抵御2,240 磅 穿甲射弹 @ 2520 英尺/秒
12,000英尺以内可以抵御 1,600 磅 穿甲炸弹


武器系统(1943-45)
主炮
9门16英寸/50 倍径 Mk 7型舰炮(3座三联装炮塔,前2后1)
射弹储量
I号炮塔: 387发
II号炮塔: 456发
III号炮塔: 367发
总计: 1,210发
发射药储量
Mk 4,全装药
Mk 8,减装药
I号炮塔: 843发 Mk 4 或 989发 Mk 8
II号炮塔: 743发 Mk 4 或 874发 Mk 8
III号炮塔: 928发 Mk 4 或 1,148发 Mk 8
总计: 2,514发 Mk 4 或 3,011发 Mk 8

副炮
20门5英寸/38倍径Mk 12型舰炮(10座双联装炮塔,前5后5)

高射炮
60-80门40毫米/56倍径 博福斯高射炮 (15-20座,4联装)
49-60门20毫米/70倍径 厄利孔高射炮(单装)

对空雷达
SK-2
SC-2

对海雷达
SG
SU

火控系统
Mk 27 Mk 13
Mk 12 Mk 22
Mk 35
Mk 4
Mk 8

主炮射击指挥系统
2 Mk 38
2 Mk 40

副炮射击指挥系统
4 Mk 37

40毫米高炮射击指挥系统
Mk 56

注:所有20毫米高炮在二战后拆除,有部分40毫米高炮也被拆除

武器系统(1982-92)
略。

飞机:
1943-1945年 3架Vought OS2U“翠鸟”水上飞机
1945-1947年 2架Curtiss SC-1“海鹰”水上飞机
1951-1953年 1架Sikorsky HO3S-1直升机
1983-1992年 1架Kaman SH-2“海妖”直升机,另外可能搭载1-3架“先驱者”无人飞机

船员:
设计,征召1,760 人,军官91 人
1945年,2,788人
1982-92年,1,512人

参考:
Dictionary of American Naval Fighting ships
US Naval Weapons
US Battleships:  An Illustrated Design History

[ 本帖最后由 kevin_hx 于 2008-4-13 19:02 编辑 ]
主炮简介

16英寸/50倍径Mark 7型舰炮


1984年6月1日Vieques岛水域,衣阿华号在打靶训练中,16英寸主炮和5英寸副炮舷侧齐射的情景。注意水面上产生的冲击效应。

    该型舰炮可能是曾经投入服役的舰炮中最好的战列舰火炮。最初打算发射相对轻一些的2240磅(1016公斤)Mark 5型穿甲弹,但在衣阿华级战列舰(指BB-61)开工敷设龙骨前,该舰炮的供弹系统被重新设计成使用“超重”的2700磅(1224.7公斤)Mark 8型被帽穿甲弹。这种更重的射弹使得该型舰炮在穿甲能力上与日本大和级战列舰的46厘米(18.1英寸)舰炮具有几乎相等的效力,而弹重只有其四分之三不到。
    衣阿华级战列舰是战列舰时代仍可继续服役的唯一幸存者,尽管大部分已经作为博物馆存在。1980年代现代化改装时,每座炮塔均携载1台DR-810雷达,可以测量每门炮的炮口初速,使得更容易测算出连续射击的初速。配合Mark 160型火控系统和更好的发射药,这些改进措施使得该型舰炮比以往的大口径战列舰舰炮具有更好的射击精度。例如,在1987年的克里特岛射击测试中,每座炮塔的右炮从34000码(31900米)距离发射5发(共15发)射弹,15发中的14发落在靶标中心的250码(230米)范围内,而其中的8发落在了150码(140米)范围,弹着点分布为123码(112米),总极差0.36%(靶标尺寸为220码<200米>,总极差0.64%)。
    以适当的射程和入射角,Mark 8型被帽穿甲弹有能力穿透接近30英尺(9米)的混凝土掩体,Mark 13型高装药炮弹,可以打出50英尺宽20英尺深(15 x 6米)的弹坑。在越战期间,配属在越南的新泽西号战列舰(BB-62)有时打出的单发空心装药炮弹,射入丛林中形成直径200码(180米)的可以供直升机降落的弹坑,并使300码范围内树叶掉光。(这么拽*_*)

特性:
名称        16"/50 (40.6 cm) Mark 7
使用舰级        衣阿华级 (BB-61) 和 蒙大拿级 (BB-67)
设计日期        1939年
服役日期        1943年
炮重        267,904 磅. (121,519 公斤) (包括炮栓)
           239,156 磅. (108,479 公斤) (不包括炮栓)
炮长        816 英寸 (20.726 米)-全长
炮膛长        800 英寸 (20.320 米)
膛线长        682.86 英寸 (17.344 米)
药室容积        27,000 立方英寸 (442.5 立方分米)
火炮射速        2 发/分钟

弹药:
弹型和弹重
Mark 8 型APC被帽穿甲弹- 2,700 磅. (1,225 公斤)
Mark 13型HC高装药射弹 - 1,900 磅. (862 公斤)
Mark 23型核弹 - 1,900 磅. (862 公斤)

战斗部装药量
APC被帽穿甲弹- 40.5 磅. (18.4 公斤)
HC高装药射弹 - 154 磅. (69.9 公斤)
核弹 - W23弹头, 大约 15000吨-20000吨当量

弹长
APC被帽穿甲弹- 72 英寸 (182.9 厘米)
HC高装药射弹- 64 英寸 (162.6 厘米)
核弹 - 64 英寸 (162.6 厘米)

发射药重量
664.6 磅. (301.5 kg) NC (二战)
319.6 磅. (145.0 kg) NC (二战减装药)
659.6 磅. (299.2 kg) SPD (二战后)
325.0 磅. (147.4 kg) SPD/N/CG (二战后减装药)

炮口初速
AP - 2,500 fps (762 mps) (现代)
AP - 2,425 fps (739 mps) (普通)
AP - 1,800 fps (549 mps) (减装药)
HC - 2,690 fps (820 mps) (现代)
HC - 2,075 fps (632 mps) (减装药)
注:fps=英尺/秒;mps=米/秒

炮膛压力
2,910 公斤/平方厘米

炮管寿命
290 - 350 发

每门炮储弹量
大约 130 发

射程
仰角(度)          使用 2,700 lbs. (1,224.7 kg) AP Mark 8          使用1,900 lbs. (861.8 kg) HC Mark 13
10 度               17,650 码 (16,139 米)                            18,200 码 (16,642 米)
15 degrees          23,900 yards (21,854 m)                         24,100 yards (22,037 m)
20 degrees          29,000 yards (26,518 m)                         28,800 yards (26,335 m)
25 degrees          33,300 yards (30,450 m)                         32,700 yards (29,901 m)
30 degrees          36,700 yards (33,558 m)                         36,000 yards (32,918 m)
35 degrees          39,500 yards (36,119 m)                         38,650 yards (35,342 m)
40 degrees          41,340 yards (37,884 m)                         40,600 yards (37,163 m)
45 degrees          42,345 yards (38,720 m)                         41,622 yards (38,059 m)

二战期间的射击精度
    海军战争大学在二战期间的一项研究,计算了衣阿华级战列舰(BB-61)对抗俾斯麦型战舰时,预期达到的命中率,如下所示:
距离                            舷侧射击命中率          正对射击命中率            命中比例
10,000 yards (9,144 m)            32.7                       22.3                    1.47:1
20,000 yards (18,288 m)          10.5                       4.1              2.56:1
30,000 yards (27,432 m)          2.7                        1.4                     1.92:1

穿甲能力 使用2,700 lbs. (1,224.5 kg) AP Mark 8
距离 码(米)                侧装甲                    甲板装甲                击中速度                    入射角度
0 yards (0 m)              32.62" (829 mm)          ---                      2,500 fps (762 mps)          0
5,000 (4,572 m)            29.39" (747 mm)          0.67" (17 mm)            2,280 fps (695 mps)          2.5
10,000 (9,144 m)           26.16" (664 mm)          1.71" (43 mm)            2,074 fps (632 mps)          5.7
15,000 (13,716 m)          23.04" (585 mm)          2.79" (71 mm)            1,893 fps (577 mps)          9.8
20,000 (18,288 m)          20.04" (509 mm)          3.90" (99 mm)            1,740 fps (530 mps)          14.9
25,000 (22,860 m)          17.36" (441 mm)          5.17" (131 mm)           1,632 fps (497 mps)          21.1
30,000 (27,432 m)          14.97" (380 mm)          6.65" (169 mm)           1,567 fps (478 mps)          28.25
35,000 (32,004 m)          12.97" (329 mm)          8.48" (215 mm)           1,555 fps (474 mps)          36.0
40,000 (36,576 m)          11.02" (280 mm)          11.26" (286 mm)          1,607 fps (490 mps)          45.47
42,345 (38,720 m)          9.51" (241 mm)           14.05" (357 mm)          1,686 fps (514 mps)          53.25
注:以上数据来自“战列舰:美国战列舰1935-1992”,炮口初速2,500 fps (762 mps),基于美国海军USN穿甲经验公式。这些数据发布在1942年的穿甲曲线图上,并获得基本认同。

高强度混凝土穿透能力 [5,000 psi (352 kg/cm2)] 使用2,700 lbs. (1,224.5 kg) AP Mark 8

注:以上数据来源于OP1172,炮口初速2,500 英尺/秒(762 米/秒) (现代)
.
高强度混凝土穿透能力 [5,000 psi (352 kg/cm2)] 使用1,900 lbs. (862 kg) HC Mark 13

注:以上数据来源于OP1172,炮口初速2,690 英尺/秒(820 米/秒) (现代)
.
炮座/炮塔 数据
名称        3联装炮塔   衣阿华(3座) 蒙大拿(4座)
重量        1,728.4 - 1,735.4 公吨
垂直射界        -5 / +45 度
垂直转动速率        12 度/秒
水平射界        -150 / +150 度
水平转动速率        4 度/秒
装药角度        +5 度
舰船履历

第三艘衣阿华号战列舰(BB-61)于1940年6月27日在纽约海军船厂开工;1942年8月27日下水;由副总统华莱士的妻子亨利A华莱士女士剪彩,1943年2月22日服役,舰长海军上校John L. McCrea

2月24日,衣阿华号在切萨皮克湾离港,顺大西洋沿岸试航。8月27日航行到纽芬兰岛Argentia,消除据传在挪威水域活动的德国提尔皮兹号战列舰的威胁。

秋季,衣阿华号第一次远航运送富兰克林D罗斯福总统去法国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参加11月份的德黑兰会议。会议结束后,又送总统回美国。

作为第7战列舰分队的旗舰,衣阿华号于1944年1月2日离开美国,进入太平洋舞台,在马绍尔群岛战役中初次登场作战。从1月29日岛2月3日,弗雷德里克C谢尔曼海军少将指挥的特混舰队空袭马绍尔群岛的夸贾林和埃尼威托克环礁,衣阿华号为其提供支援。它的下一步任务是为空袭加罗林群岛的日本海军基地土鲁克提供支援。1944年2月16日,衣阿华号离开支援编队,带领其他舰船扫荡土鲁克基地,消灭逃往北方的敌海军舰艇。2月21日,衣阿华号加入第58特混舰队,后者首次空袭了马里亚纳群岛的塞班岛、提尼安岛、罗塔岛和关岛基地。

3月18日,衣阿华号(飘扬着太平洋战列舰舰队司令威廉A李海军中将的将旗)参加了炮击马绍尔群岛米利环礁的行动。尽管在行动中被击中2发日本4.7英寸炮弹,但损伤几乎微不足道。3月30日,衣阿华号重新加入第58特混舰队,支援对帕劳群岛和加罗林的沃莱艾环礁持续几天的空袭行动。

从1944年4月22日至28日,衣阿华号支援对新几内亚的霍兰迪亚、艾塔佩和瓦克德岛的空袭行动,并支援陆军在新几内亚艾塔佩、丹那美拉湾和亨博尔特湾的行动。接着,4月29日至30日,支援特混舰队对土鲁克的第2次空袭,并于5月1日炮击了加罗林群岛波纳佩岛的日军设施。

在马里亚纳海战初期,衣阿华号提供对航空母舰的防护,后者在6月12日对塞班岛、提尼安岛、关岛、罗塔岛和。。岛进行了空袭。6月13日至14日,衣阿华号独立对日军在塞班岛和提尼安岛上的设施进行了炮击。6月19日,在著名的菲律宾海海战中,衣阿华号作为第58特混舰队快速航母的防空舰列的一部分,帮助击退了日本舰队的4次大规模空袭。结果几乎将日本所有舰载机完全消灭。在共同追击逃逸的敌舰队过程中,击落1架鱼雷机,并协同击落了另一架。

整个7月间,衣阿华号一直在马里亚纳支援对帕劳岛的空袭,和对关岛的登陆作战。在其后的一个月,衣阿华号加入第3舰队从埃尼威托克出击,于9月18日,支援佩勒硫岛的登陆行动。随后,衣阿华号掩护航空母舰对菲律宾岛中部的空袭,以消除敌军的航空力量,为期盼已久的登陆菲律宾做准备。10月10日,衣阿华驶抵冲绳,支援对琉球群岛和台湾的一系列空袭行动。10月18日,衣阿华号又支援对吕宋岛的空袭,并在10月20日麦克阿瑟将军登陆莱特岛的行动中继续这至关重要的支援任务。

作为企图阻止美军夺回菲律宾战役的最后防线,日本海军采用三段击战术,旨在破坏美军在莱特湾的两栖登陆部队。衣阿华号随同第38特混舰队攻击了突入锡布延海驶向圣布纳迪诺海峡的日本中路舰队。这些攻击的战报和日军中路舰队表面上的撤退使哈尔西将军认为作为有效的战斗群,这支日军舰队已经被毁灭。衣阿华号随第38特混舰队在日本北路舰队之后驶出吕宋岛的恩加诺角。1944年10月25日,当日本北路舰队几乎进入衣阿华号主炮射程时,有消息称日本中路舰队正在萨马岛攻击美国护航航母战斗群。这一对美国滩头阵地的威胁,迫使衣阿华号不得不折返,去支援那些易受攻击的轻型航空母舰。但是,那些护航航母进行了英勇的战斗,并且由于它们的阻挡,在衣阿华号尚未加入水面战斗前已经迫使日本舰队撤退。在整个莱特湾战役中,衣阿华号始终在菲律宾海域保护航空母舰战斗群对吕宋岛和台湾的空袭行动。1944年12月末,她开往西海岸,于1945年1月15日抵达旧金山进行大检修。

1945年3月19日开往冲绳,于4月15日到达目的地。衣阿华号于1945年4月24日开始支援航空母舰战斗群的军事行动,确保美军在艰苦争夺冲绳岛战斗中所必需的空中优势。1945年5月25日至6月13日,衣阿华号继而支援对九州岛南部的空袭行动。6月14、15日,衣阿华号参与了攻击日本本土的行动,并炮轰Muroian北海道,破坏钢铁厂和其他目标。17、18日又炮轰了本州岛的日立市。衣阿华号继续支援快速航母战斗群的空袭行动,直到1945年8月15日停战为止。

1945年8月29日,衣阿华号作为占领军驶入东京湾。1945年9月2日,衣阿华号作为威廉F哈尔西海军上将的旗舰参加了日本投降仪式。1945年9月20日,衣阿华号离开东京湾回美国,于45年10月15日抵达华盛顿州西雅图。

1946年1月衣阿华号作为第5舰队旗舰返回日本水域,一直服役到1946年3月25日回到美国。从那时起到1948年9月,衣阿华号作为预备队一直在西海岸港口活动,随舰队进行海上训练、损管训练和海上机动训练。衣阿华号于1949年3月24日退役。朝鲜战争爆发后,由于现役舰队扩军的需要,衣阿华号于1951年8月25日再次服役,舰长威廉R斯麦德博格海军上校。衣阿华号在1952年开往远东前一直在西海岸活动。1952年4月1日,衣阿华号成为第7舰队司令罗伯特T布里斯科海军中将的旗舰,离开日本横须贺港支援在朝鲜的联合国军队。从1952年4月8日到10月16日,衣阿华号一直在朝鲜东海岸战斗,她的主要任务是支援陆军,炮击北韩城津, 兴南, 和科乔的敌军事目标。期间,JJ克拉克海军中将替换了布里斯科将军任第7舰队司令,继续用衣阿华号作为他的旗舰,直到1952年10月17日。1952年10月19日,衣阿华号驶离日本横须贺去诺福克大修,并在加勒比海训练。

1953年7月,衣阿华号在北欧进行海军军校生的海上训练活动,并立即参与了北约的大型军事演习“水手”行动,担任第2舰队司令ET沃尔菲杰海军中将的旗舰。1954年秋演习刚一结束,衣阿华号立即去弗吉尼亚角海域活动。1954年9月,成为大西洋舰队战巡编队司令RE利比海军少将的旗舰。

从1955年1月至4月,衣阿华号作为第6舰队司令正式指派的第一艘战列舰长途航行至地中海。1955年6月1日,衣阿华号结束海军军校生的训练航行,返航驶入诺福克进行为期4个月的大修。大修结束后,衣阿华号一直间断性的进行航海训练和军事演习,至1957年6月离开诺福克,加入在地中海的第6舰队。

1957年9月3日,衣阿华号开往苏格兰参加北约的“反击”行动。1957年9月28日返回诺福克,并雨1957年10月22日离开汉普敦锚地前往费城海军船厂。衣阿华号于1958年2月24日退役,并加入大西洋预备役舰队。

1980年代在新奥尔良等地进行现代化改装后,于1984年4月28日重新服役。1989年4月19日,II号炮塔由于中炮的火药爆炸而损坏,虽然损伤被部分修复,但中炮再也没有恢复运作。

1990年10月26日退役,并于1995年1月12日拆除,作为零件备件保留。1999年1月4日作为预备役状态在海军船舶清单名录中重新注册在案,并系留在宾夕法尼亚州的费城,后移往罗德岛州的纽波特,2001年4月最后移往加利福尼亚州的Suisun湾。

衣阿华号在二战中获得9枚战役之星,在朝鲜战争中获得2枚。


注:衣阿华级的其他舰
新泽西号 BB.62 "The Big J"
密苏里号 BB.63 "The Mighty Mo"
威斯康星号 BB.64 "Wisky"
伊利诺斯号 BB.65 (未完工)
肯塔基号 BB.66 (未完工)
图片

1940.6 – 1943.2 建造与交付试车



衣阿华级内部剖面图



摄于1941年6月的衣阿华号(BB-61),可以清楚地看到各种防鱼雷隔舱。视角是从2号锅炉室向前看,能观察到隔舱壁的基础和2号炮塔的内座。装甲刚开始进行安装,可以看到3号和4号锅炉两侧底层装甲带的第一层钢板。在此顶部沿龙骨方向安装另一层钢板。这个底层的装甲带形成3号防鱼雷隔舱。


神风特工飞行员攻击时最希望看到的没有防空炮弹爆炸的俯视角度^_^
正在试车阶段的衣阿华号,主桅顶部还没有安装副炮火控指挥雷达(MK 4)和SG对海搜索雷达。还有部分MK 2型4联装40mm炮台需要安装。可以看到在后部烟囱前面的天线架。
上面装备的是MK8型雷达,在烟囱和雷达之间是一个右手螺旋的升降机,烟囱左右两边是2台36英寸探照灯。


1943.3. – 1943.12 试航与备战



1943年完工时衣阿华号线图:前视图、后视图、右舷试图和俯视图



1943年3月28日,新近完工的衣阿华号在纽约海军船坞。



1943年11月在波斯顿海军船坞经过小幅改装后,指挥塔区域图。画面正中是4台5英寸副炮射击指挥仪中的一台。在舱门口可以看出装甲的厚度,同时也能看到1个船用警铃。



1944 - 1945



由船政局绘制的MS-32/7A涂装,计划用于BB-61到BB-64战列舰。之前尚未有舰船使用过此涂装方案。该方案1944年1月19日制定并通过验收,上图展示了舰船的右舷、上层建筑和炮塔顶部,以及裸露甲板的整体涂装。



1945年8月20日日本,密苏里号BB-63正在向其姊妹舰衣阿华号BB-61(在前景)运送船员。



1945年7月8日,衣阿华号BB-61与香格里拉号CV-38航母通过油轮AO-82进行海上加油时的情景。



二战后 - 1950



1945年后期,身着MS-22涂装的衣阿华号美术线图。



1947年5月24日衣阿华号在旧金山湾通过旧金山-奥克兰大桥时的情景,背景是Yerba Buana岛。船尾可以看到有2架Curtiss SC-1水机在弹射器上。





1951 - 1990


1991 - 现在



费城海军船厂西北方向空中鸟瞰图。从左至右依次为,衣阿华BB-61和威斯康辛BB-64在DD码头;战斗补给船Sylvania (AFS-2), 舰队油轮Milwaukee (AOR-2) 和 Savannah (AOR-4)在5号墩;航母CV-59和CV-60在4号墩;两栖攻击舰Iwo Jima (LPH-2) 和 Guadalcanal (LPH-7)在2号墩。在后面的水道中是重巡洋舰德梅因号(CA-134)和众多驱逐舰、护卫舰。
1

评分次数

好贴,不顶不行啊,版主是否组织一个论坛翻译组,好丰富下我们游戏之余的生活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补充一下前人的评价:

与过去美国战斗舰(战列舰)的低速厚甲传统不同,North Carolina级与后面的South Dakota及Iowa级,装甲都不算很厚,对鱼雷防御设计更仅考虑到700lb炸药爆炸的威力,算是比较低落的设计。可是这批战舰的速度都不下于同期战斗舰,IOWA级更为伴随航母行动﹑以及对付日本金钢级战巡,速度高达33kt,成为史上最高速的战斗舰。与过去美国战斗舰的厚甲低速相比,这些新战舰实有180°的大转变。
火炮设计倒是一绝。因为美国人认为,从上方落下的炮弹,杀伤力较低角度攻击的炮弹要强,因此美国这个时代的主炮设计,重视穿甲弹的重量,以便从高仰角砸下打破敌舰顶部装甲,以单位时间内投掷穿甲弹重量计算,美国这批新战舰的火力还比日本大和级大10%,但最大射程却是各国战斗舰中最短,仅33~36km之间。但配合上美英合作后修改的搜索与射控雷达,美国战斗舰在夜战与远距离战斗中,拥有各国战斗舰最佳的命中率,这使得美国在二次大战中后期的几场炮战中,占了不少优势。而航母的崛起,使得对美国这批新战舰最不利的日间远程炮战,没有发生的机会,遮掩了这批战斗舰的弱点。而且美国与英国也是这个时代战舰设计中,仅有一开始便重视战舰防空火力的国家,副炮完全以防空作战为导向。夜战中美国的雷达优势,利于近距离使用的主炮,与相对强大的防空火力,在二次大战的环境中,或许可以说美国的新战舰群,是二次大战最强的战斗舰。
South Dakota基本上是North Carolina的强化型,以对抗16inch炮为基础防御设计方针,将防御设计修改得较为合理,但一般性能表现没有多大差异。
Iowa级则可说是South Darkota级的战巡版,16inch炮由45倍径加长为50倍径增加射程与威力,但稍微牺牲了对敌舰顶部甲板的穿甲力;为了增加速度,恶劣天候的航行稳定性遭到牺牲,除了速度算是战斗舰史上最高以外,航行性能评价稍差(以战斗舰的水准);只是因为速度足以配合航舰作战群行动,在二次大战后被留役与备役封存很久,成为最晚退役的战斗舰。
2楼的图很有NF2的味道。
看到这些图片,就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对BB顶礼膜拜啦,真是太太太壮观了。我加点海币意思一下。
对了,这个不知道可不可以投稿给战舰?反正他们也是翻译为主啊
投稿啊~~~~还是免了吧~~~~我自己对自己的水平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另外,真的要投稿的话,这篇还是要做大量的修改和整理、扩充的,呵呵
那张开火的俯视照片很赞,可以很清晰的看到炮口风暴对水面的压力.
好像伊阿华也无法实现齐射,9门16寸一起开火,船要翻了

回复 11楼 的帖子

通常都是交互射击
不过这张图片是一门16寸炮和1门5寸炮同时射击
经审核,同意给予二等精华,公示期三天............
翻译组的事情,暂时先放下,我会考虑组织的,肥龙还是抓紧解决军费购买力的问题吧,你可以去discuz的论坛去提问嘛......
全機今ヨリ発進、敵空母ヲ撃滅セントス!!!
“炮设计倒是一绝。因为美国人认为,从上方落下的炮弹,杀伤力较低角度攻击的炮弹要强,因此美国这个时代的主炮设计,重视穿甲弹的重量,以便从高仰角砸下打破敌舰顶部装甲”

应该是因为作战距离的增大,使得入射角度发生变化,为了适应这一变化才对弹药进行了相应的变革吧。
毕竟在远距离上,重弹的存速高,精度有保证

[ 本帖最后由 luckpanzer 于 2008-4-14 09:59 编辑 ]
原帖由 reninhat 于 2008-4-13 20:49 发表 那张开火的俯视照片很赞,可以很清晰的看到炮口风暴对水面的压力. 好像伊阿华也无法实现齐射,9门16寸一起开火,船要翻了
似乎衣阿华进行过侧舷齐射,那个会翻的说法最早来自于德米推崇首相时对衣阿华的贬低吧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