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原帖由 飞龙 于 2007-10-11 17:41 发表
) }  m4 S! l$ n5 j( u1 e! X! r2 j4 h' i$ A& q8 d' {' a0 ~

5 I5 X# p: s; @, }1 a7 v1 W参与大阪之战,等于灭了旧主的独苗啊...
& R9 S) a( S4 U* c" D/ A4 f* Z' ]1 m
小六跟猴子关系不错,其子应该也受过丰臣的恩泽,关原之战还说不清楚哪方代表丰臣,大阪之战无论如何都是家康直接向旧主动手,素以忠义吹嘘的武士们居然都选择了强者。 ...
- k. ]8 p& k- U$ v7 J( W7 K3 i
% z; m& F' R6 [1 r额~~首先,对武士来说,保存家族的延续才是第一任务,而且东军除了德川家臣以外的主力将领几乎都是因为石田三成的长期压制和迫害而跟随家康的~~
  S7 _! e5 U( s" }0 h( j
2 r* n+ _) F- ^. d4 e) _0 T8 [然后关于大阪两役,老乌龟已经完成了对整个日本的重新布局,有威胁的势力基本都被肃清了,留下来的都是支持家康或者被家康严格控制的势力,谁还能力去支持秀赖~!?1 j* g5 W+ a8 F7 F7 Y1 _

8 E! R2 Z5 u$ e大阪方的军队除了秀赖的直属家臣,其他绝大部分都是浪人,因为拥有领地的都是德川的人或者亲德川的了,没有什么忠义不忠义了,他们的忠义就是协助征夷大将军消灭大阪那一小撮捣乱的家伙.....
原帖由 飞龙 于 2007-10-11 17:39 发表 1 t5 H2 ?- {+ k$ ]+ f) P
第一场在平壤的伏击战,日军就用火枪消灭了明军的1000骑兵。朝鲜既然多山,自然不能用骑兵的优势来作论据。既然战场环境如此,明军如果投入步兵和火器部队,跟日军的战术水平相比又能打成什么样子?
, j0 w- t. N4 u

( A/ z3 X8 d# M9 @4 x偶是看前面说的中日展开全面战争的前提下才提到平原决战的问题的,在朝鲜山地,如果明政府对日本方面有足够的了解和认识,果断调动南方擅长山地作战的部队投入朝鲜战场,大胜也许不好说,但绝对不会让加藤,岛津们赢得那么痛快,而且综合日军需要跨海补给来看,只要有了科学的军队构成和足够的耐心,把小鬼子赶出朝鲜半岛本就不是难事~~
8 ^, z& M- }+ Z- v2 E
: |. s0 k* J0 a- X5 t# B. i- @% A0 e' D再从装备上来说,不管是弓箭刀枪盔甲还是火器,明军都是占有绝对优势的,两国的资源量决定了这一优势,大家可以仔细了解下战国时期日本的主要装备,日本刀固然是很优良的武器,但那玩意是昂贵的东西,不可能普遍装备的,而就实战来说,宽厚的中国大刀显然比精巧锋利的日本刀更实用,更重要的是腰刀可是明军的单兵基本装备;
% u3 T2 x1 c4 s4 p日本杂兵的主要装备是长枪,而这些长枪所用的铁质就相当低劣了,强度不够而且极易断裂,而明朝的冶铁技术是远远超过日本的;
* Z* f+ r! x, M( G弓箭更不用说,日本人那薄薄的单体弓不管是射程还是透甲能力都远远比不上明军装备的复合弓,大家看到日本战国武士身上插了N支箭还在英勇奋战,并不是日本人多么顽强,不过是因为那些个箭只是嵌在铠甲里,并没有对肉体形成真正杀伤而已....0 B; P' k* i2 n$ A9 Z) K2 q
然后就是盔甲了,那会儿日本盔甲的主要材料是竹木等,铁质材料更多的只是局部防护,全金属制的盔甲只有那些大名和高级武士才有条件使用,而明军使用的盔甲大多为铁甲,防护能力不言自明;. j+ ~0 U% }8 N7 j& t/ j+ m
火器方面,也是因为资源限制,日本火器的质量也相当有限,而且种类单一,不像明军拥有种类齐全的火器配备,尤其是重火器,日本几乎是空白,而明军是大量装备,不过在对火器的使用上,日军的确有更丰富的实战经验~~% V" r. q/ V; j
: o1 R  i6 h/ }6 q2 z' ]- j0 E
所以,如果展开全面战争,日本人是没有什么好果子吃的~~
原帖由 Ferrero 于 2007-10-11 17:47 发表 6 ?* y0 w  z0 [- c' A+ q5 M
& i: k1 i2 x: X3 P0 t

3 n( N- e1 D% Y3 }! j5 c这说法有待商榷,战国时代骁勇善战的主要军队有:武田,上杉,毛利,岛津以及后来的伊达,由于地域和资源的限制,日本的军队职业化进程的确非常缓慢,但经过了近百年战国时代磨练的日本武士们还是有很强的实战能力的,这点 ...
% F) B2 s& c: _7 b  i

& s- ~4 ?2 y; x  D8 M6 A- ~0 [4 J/ d/ _; D& O/ J
日军与明军相比,最主要的劣势是组织性。日本武士常因武士道精神而罔顾战场形势和主帅命令,擅自行动。作为军队主力的足轻,在组建常备军之前,是由下层农民组成,多数人参战并非所愿,士气低落,在劣势时经常崩溃,根本做不到有组织的后退。日军在步兵阵法和骑兵机动的战术上也稍微落后,只有粗浅的认识。相比之下,明朝早在戚继光时就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创立了实战性极强的鸳鸯阵。鸳鸯阵只是一个代表,说明了当时中日双方在军事理论方面的巨大差距。
( @4 U9 J7 p, }- n8 ~2 j# g# \
7 m0 z, Y" j& Y. N不否认日军武士的单兵战斗力。但大兵团作战不同于打架斗殴,令行禁止,纪律严明,才是一支军队取得胜利的根本因素。
2 y. V# q# }2 U! [2 N4 e* J
* n* d0 O. i  ~* S4 n! ]3 {/ R上衫军常于机动作战,谦信、宇佐美定满也都是智勇双全的良将,有很深厚的军事强国的传统,即使谦信死后,上衫军也仍是战国最有战斗力的军队之一。只不过从战绩上,上衫很少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川中岛和小田原之围就是证明),所以将它排在武田之后。
! i; Z2 d  G0 G) @/ D8 F" j! k. P. }2 h! c. g3 b! V7 Y
毛利军……吉川一门在时或许很强,吉川之后,再无良将。在军事传统方面也比其他几国差些。: ?" }3 d4 ^' V, {0 ^

8 B9 y1 t9 u' p- j$ C9 j: B岛津和伊达是我也很喜欢的。岛津义宏、家久都是战国时代数一数二的良将。尤其是家久,3000人奇袭击破龙造寺6万,是一个军事史上非常典型的战例。"钓野伏",就是围点打援的日本版,被他们兄弟用得炉火纯青。不过,九州的战役规模普遍都不算很大,他们的大兵团作战能力还没有机会证明。
5 j! X8 l- X5 O+ l) k4 Y4 }2 V5 D4 ]1 b" S5 A# v
"伊达男",真是奥羽男儿的响亮称号。战力确实不俗。不过伊达军在历史上登场较晚,和其他几家很难比较。毕竟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吸收了很多成熟经验。
关于战术运用和组织能力,中国当然在日本前面~~
! D* |: c" p# ?0 A( M% K1 k! s8 S! Y) {5 e- {4 Q: M# s
之所以没有把这点列入讨论,主要是因为明军承平日久,严重缺乏足够的实战经验,而太阁发动文禄庆长之役前,日本已经经历长达近百年的战国乱世,实战经验是要远强于明军的,个人一直认为,在战场上,经验是对战局左右最大的因素~~
经验这玩意儿很难说清楚。
8 b0 `- c" y  _; ]: e6 [6 v# Y, [+ W6 F- D, k
上一场战争胜利的经验也许就是下一场战争自己给自己下的圈套啊!
( D0 f) ~! w% I: U0 m
$ K, D6 L6 k  f君不见,法国陆军自认为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已掌握了所有的军事制胜理论,可是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却发现那些所谓地经验其实是有害无益的,够深刻了吧!!!
关键是以日本有限的国力和资源,而且要跨海补给,和明军展开全面战争的话,总归是要吃大亏的,咱没别的,就是人多资源足,而且还有强大得让日本根本没比的骑兵~~
我们也就能欺负小鬼子骑得是“海马”啦!
原帖由 nanjin1937 于 2007-10-24 12:25 发表 : z9 X6 W4 r) b2 [4 i
我们也就能欺负小鬼子骑得是“海马”啦!
6 c% u6 f" {: {8 W2 r! q5 a7 ^9 h
4 N3 L' K- r, y9 h. i6 |" ]7 u
这说法颇诡异......
说不上“诡异”吧!
:D :D :D
又咋啦?
俺们这些帖子有版聊嫌疑,当心被砍,低调低调......
多谢提醒!注意 注意
大明王朝受儒教荼毒过深,还指望啥“万邦来朝”呢!当时要一鼓作气平了倭国,回师顺带着把高丽也捎带了,而后纠集众多的“仆从国”,与也先、鞑靼一决雌雄,就一劳永逸了嘛! :time:
本来讨论气氛挺好,怎么最后成了版聊....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