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转贴] 【转帖】叛将!悍将!——程学启

本文作者为MAX,原文地址:http://fightersalon.net/bbs/showthread.php?t=83978 N+ x; k. c3 }

: I+ r" r' {" f& I+ e! N: i' L叛将!悍将!——程学启
0 n* ~$ C# @! t& Z壹、戎马生涯
! n6 d& R9 X; X- |! w0 r% k一、效命太平军( o0 n# \1 C2 A+ Y% A& v
程学启(1829-1864年),字方忠,安徽桐城南乡(今安徽省桐城市枞阳县安凤乡)人。祖籍舒城,其家世代务农。幼年丧母,由族人程惟栋之母养育成人。年少不爱读书,好谈兵事,不事生产,唯喜任气使侠。清咸丰三年(1853年)十月间,太平军攻占桐城地区,开辟皖江之地。兼之皖北遭受大旱,遍地饥荒,民不聊生。军锋所至,从者纷纷,桐城一县参加者即达四五千人。程学启不甘寂寞,也是参与其中,随军移师安庆,并得结识志趣相投、倾怀效能者数人同馆,其中便有后来的北洋水师提督、庐江人丁汝昌。程学启于太平军中转战皖西,屡立战功,累晋至“弼天豫”之职。其自行募兵乡里,得精卒五百为一营。辅佐太平天国“受天安”叶芸来守安庆,叶以其为皖人,人地相宜,对其甚为倚重,特以自己妻妹舒城高崇善次女配之为妻,笼络程学启以为心腹。咸丰十年(1860年),曾国藩、曾国荃兄弟率湘军水陆之师围攻安庆,程受命带队扼守安庆北门外石垒,屡挫湘军之攻势。
' B" @8 [: [( X' T0 N, P* b二、叛投湘军; J3 Y- m9 M4 \9 w( ]2 u
曾氏兄弟屡次受挫之后,自觉不能强攻硬取,转而注重对程学启的招降策反。桐城人孙云锦献计:以程学启事其养母甚孝,拘程惟栋母子入湘军大营,威吓程母:“学启不降,当诛尔亲子”。程母大为恐慌,曾国荃逼令其化装为丐妇入程学启之营,伏地痛哭乞程投降。程学启自觉养母待其恩重,且安庆局势危矣,为个人前途计,心中不免有降意。而叶芸来对其也是有所提防,每日使人登城观察程营动向。闻听丐妇化装入营之事,大惊,以壮士八人持令箭招程学启入城相见。程学启自是知道事情不妙,如若进城,不免身首异处。急中生智,即以此令箭招其手下干将八十二人,持械骗开营门,直奔安庆北门外三里处曾国藩之弟曾国葆之营。安庆守军派兵追杀,程学启等叩湘军营壁门,大呼曰:“我来降,追者在后,故不能释兵。信我,可开壁相迎,不信,亦请发炮相击,免使我死贼手也!”曾国葆闻之,遽跣足出视,传呼开垒门纳程等入内,追兵无果而退。咸丰十一年(1861年)二月十九日夜间,曾氏兄弟策反程学启成功。   X% _1 W3 g+ \! [& L$ [+ s
安庆城南沿长江,东及东北近菱湖,西及西北靠皖河,唯有北门通集贤关为陆路要冲。曾国荃与此修筑内外两道濠沟,以内濠沟围城,外壕沟阻击援军。湘军营垒驻扎于两濠之间隙地,他派军千余命程学启统带驻濠外以当太平军之锋。濠内列炮屯,濠上架木梁,每日给薪米于濠外程部;即给即撤梁,濠外所部取薪米为当日之食。程学启见降后不见信于清军,遂战辄请先,欲以此见信于曾国荃,然夜卧则涕泣几欲自裁。数月后,曾国荃稍稍信其,而胡林翼、曾国藩皆至书曾国荃以防其变。同时,湘军诸将士即妒其敢战有功,又恨其降前多次杀伤湘勇,多怂恿曾国荃杀之以除后患。赖孙雲锦以全家性命担保其绝无反心,且叶芸来杀其留在城中的配妻和幼子以泻愤,并将头颅悬于安庆城头。程学启断了骨肉之情,悲愤之极,立誓“灭贼以报国家”。献北门穴地攻城之计,并亲率部卒由炮眼杀入,攻陷北门外护城三垒,断绝了守城之军的陆路粮道。咸丰十一年(1861年)八月一日,湘军埋入城下的地雷迸发,程学启身先士卒攻入安庆城中,太平军守将叶芸来所部一万六千余人战死,安庆遂被湘军攻占。程学启以安庆之战功终于打消了曾氏兄弟的疑虑,曾氏兄弟保奏其为从三品游击之职;赐带花翎。随后,程学启跟随曾国荃部参与攻占无为州、运漕镇、东关等城隘的战斗,累立战功,擢为正三品参将,并受命自立营头,扩军为开字营,下辖二营(每营正勇505人,长夫180人,共685人),由程学启和一起归降的何安泰分统。随曾国葆部攻占三河后,曾国葆为报前次三河大败,其弟曾国华被杀之仇,欲下令屠戮;程学启出面阻止,二人为此几欲反目,然三河终幸免遭劫。1 ?, \# @8 F7 I
三、转投淮軍7 c, S# Q+ A9 q9 g; S0 F$ J
咸丰十一年(1861年)冬,太平军显露出再次攻击上海的势头。在上海的江苏官绅一方面通过筹办“中外会防局”联合洋人武力保护上海;一方面派员前赴安庆,以“申包胥哭秦庭之态”向曾国藩“泣血乞师”。曾国藩初意以曾国荃领兵东援,但曾国荃一心要攻占天京,以成“不世之首功”而不愿前往。曾国藩只好转商于学生李鸿章,李欣然答应,并着手组建淮军。同治元年(1862年)春节过后,淮军最早的部队、收编的安徽民练:树(张树声)、铭(刘铭传)、鼎(潘鼎新)、庆(吴长庆)四营即陆续开赴安庆集训。曾国藩担心新建的淮军兵力太单薄,为加强计,还从湘军各部调兵借将,其中整营拨归淮军的就有十营之多,尤以程学启部“开”字两营作战最为凶悍,且士卒多为安徽人。程学启起初不愿转隶,以为曾氏兄弟是陷其军于上海偏隅死地,后李鸿章以乡情一再相请及孙云锦(程反正后,以师礼待孙云锦,并随孙云锦读战国策,以习策略。)劝说,方才醒悟,料自身乃是皖人,不能见容于湘人为主的湘军。且又是反正之人,留于湘军中必受歧视。自谓:“吾辈皖人,于湘军终难自立。大丈夫当别成一队,岂可俯仰因人?”同治元年(1862年)三月初七,程学启率部自安庆登船先行东下。曾国籓亲至码头送行,拊其背勉之曰:“江南人誉张国樑不去口,汝好为之,亦一国樑也!”
& q: A- L) |% @5 h; k/ o四、鏖战江南% {# j/ P$ w" b8 C: V
程部至上海后,驻扎于上海县城大南门内。淮军初到上海之时,当地士绅只是一心指望英法联军和华尔的常胜军洋枪队抵御太平军,他们和洋人对于土里土气的淮军压根就看不起,目视为“丐军”。李鸿章言道:“军贵能战,吾等破敌必慑之!”程学启等部也以“练兵学战为性命根本”,积极备战。四月十五日,奉正式出任江苏巡抚的李鸿章之命,移师南汇县的周浦镇,会同自松江水路而来的英法联军、常胜军攻击驻扎在南桥镇的太平军阵地。程率部四月二十二日进至航头,与太平军发生遭遇战。太平军败退至新场,旋即退出南桥,程部趁势占领南桥。
5 ~, x% F/ z6 o之前,四月十六日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统大军两路进攻嘉定、青浦。十九日大败知府李庆琛所部于太仓板桥。五月初一攻克嘉定,围困青浦。第二天,大败增援青浦的常胜军,乘胜进攻松江府城。李鸿章闻讯赶到新桥,令程学启率部出兵牵制进攻松江的太平军。五月六日,太平军又败英军,攻占广富林。七日进至漕河泾,与程学启部发生遭遇战,程学启突令以洋枪射击,太平军前锋猝不及防,被击退。程部小试牛刀后扎营于虹桥。十一日,攻破七宝太平军营垒,接着又败太平军于枫泾。太平军于松江无法取胜,遂撤围集中兵力转攻上海,直逼租界和县城。双方在新桥展开激战,太平军将士在听王陈炳文的指挥下“填濠拔桩,洋枪大炮并力死拼”,程学启也督兵抵御,枪炮砖石同时并施,程也亲燃劈山炮猛轰,趁太平军稍退之际,打开营门冲杀。双方却而复进,恶战半日,太平军才陆续退走。不久,由于天京战事紧急,李秀成率主力回援。程学启督率淮军各部陆续夺回南汇、川沙、奉贤等地。程学启以此功升为副将,并加“勃勇巴图鲁”称号。
7 U  Y: v2 _& h: n4 S. z- g七月七日,程部与常胜军会攻青浦县城。十二日,常胜军倚仗坚船利炮轰倒城垣数段,程学启亲率敢死队抢爬城头,被击退。十五日再度发起猛攻,太平军守军见无法守御,弃城而走与其他部队合军围攻北新泾驻军淮军况文榜营,李鸿章复令程学启指挥各军解救。八月二日,程率各部自青浦隐秘穿插至七宝,此时七宝已被太平军占据,救援之路受阻。程学启于紧要关头迅速令五营横排于七宝街北,五营于七宝街南,两面夹攻将守军击走。次日,解北新泾之围。程学启以指挥有方、力战得胜,被保奏为记名总兵。九月,太平军谭绍光部围淮军水陆各营于黄渡口、四江口一带,程学启又率部前去解围。太平军于青浦白鹤港背桥布阵,欲以身陷死地而激众,抵抗异常激烈。程学启身先士卒率队冲击,截断太平军军阵,胸受炮伤,裹伤继战。太平军不支大败,不能渡河者悉数被歼。程学启趁势三路围攻,解围成功。此役,太平军将士二千三百余人牺牲。战后,程学启以总兵遇缺提奏,并加记名加提督衔。
/ D% n% |8 F6 m; d, R; H9 u4 A" v十月二十七日,太平军常熟守将骆国忠献城降清。十二月初一,苏南太平军主力反攻常熟。李鸿章一面增援常熟,一面令程部和常胜军会攻太仓。同治二年(1863年)三月初九,太平军太仓守将会王蔡元隆诈降,李鸿章不知是计。李鸿章之弟李鹤章和程学启率部前往受降,守军开城迎接。李鹤章率部入城,守军伏兵突起,李鹤章被击伤腿部,几乎丧命,所部死伤惨重,被诱杀一千多人。程学启时在西门外,猝见太平军数千人乘船自昆山而来,与城上守军对话甚为亲昵,遂起疑心,不入城中。待到李鹤章败报,迅即攻城,拼死掩护李鹤章余部撤退。三月十五日,常胜军的大炮轰塌城墙,程部攻入城中,为报诈降之仇,淮军屠杀城中万余人。三月十六日淮军进至昆山,程学启观察地势,对麾下诸将说:“昆山三面阻水,一面陆路达苏州,先断其陆,乃可克。”四月十三日,程学启令中营洋枪队四百人突袭占领了陆路要冲正义镇,卡住了昆山太平军的退路。太平军慕王谭绍光集中万余人出城争夺,程部预先安置好的炮火十分猛烈,太平军不敌,溃散而逃。四月十五日,淮军攻占昆山。清廷论功实授程学启江西南赣镇总兵,并予一品封典。% W1 U( |0 s4 |$ Q& O: \
五、蘇州殺降7 D/ S2 t8 Y( e8 K' g
五月二十四日,李鸿章制定了水陆三路进攻苏州的作战计划,其中最为艰巨的昆山一路的任务交由程学启担任。同时,李鸿章令程学启总统各部统一指挥进攻苏州。六月十四日,程学启率部与常胜军一起攻克吴江震泽,切断了苏州和杭州的陆路交通。太平军依托太湖结成水寨,保障水路交通。程学启率部扼住飞虹桥,掩护淮军水师李朝斌部攻击。七月初九,淮军水师攻陷东山,太平军将领徐尚友阵亡,苏、浙水上交通也被阻断。八月初四,程部进占永安桥,逼近苏州城。八月十六日,又与常胜军协同攻占宝带桥,进逼苏州盘门。宝带桥为太湖锁钥,城中太平军守军万人拼死来争,程学启指挥水路各部大破之,牢牢的扼守住此处要冲。程部趁胜进破五龙桥守垒,留营驻守,又分兵击破嘉兴、湖州来援的太平军于百龙桥、八坼,并追击至平望。九月二十日,淮军和常胜军再次协作攻占蠡口。九月底十月初,忠王李秀成会同侍王李世贤自无锡率部前来增援苏州,大战竟日,被刘铭传、李鹤章部所败。程学启闻讯加紧攻击,攻占黄埭、浒墅关,直逼阊门。苏州之围遂成。十月中旬,开始总攻,娄、齐、葑、盘四门外的太平军十余里营垒俱被淮军攻破。十月二十一日夜,已进入苏州城中的李秀成见无法说服谭绍光弃城撤退,只能出胥门,经光福灵岩,挥泪出城而走。
- B0 L: ?& n% @: }* b苏州城中纳王郜永宽等诸将自觉大势已去,早已暗底里通过原太平军降将、淮军水师副将郑国魁与清军通款输诚。十月二十日夜间,郜永宽与程学启、郑国魁、英国人戈登(常胜军统领)密会于苏州城外阳澄湖上,达成杀谭绍光并献城投降的协定。郜同时提出:李、程在其降后满足“三事”,即“留半城屯其馀众”、“编定廿营照给饷”和“奏保总兵、副将官职,指明何省何任”。同时,郜永宽将侄女许配戈登密友、常胜军军医马加尼。由戈登居间作保,程学启折箭起誓不杀降将诸人,三项条件一概应允。十月二十四日午后,郜永宽等人在慕王府议事厅刺杀坚不投降的守城主将谭绍光,又搜杀谭绍光亲信将士千余人。当晚,大开齐门献谭绍光首级并兵卒三万余人降清。十月二十六日中午,郜永宽、伍贵文、汪安均、周文佳、范启发、张大洲、汪怀武、汪有为,八人出城至淮军副将龚生阳部大营谒见李鸿章。李鸿章命左右捧出顶戴、官服恭送至八人面前。说:“今日做的我大清之官,好好立功。”八人不免自鸣得意,入席坐定,李大摆筵席款待八人。酒至半酣,李托故走出大帐。一声炮响,程学启率精兵百余人挺刃涌出,瞬间将八人杀死。接着,程学启等率部布阵入城,大闭城门,以郜永宽等八人首级示众:“八人反侧,已伏诛矣!”太平军降卒惊扰不已,程学启捕杀八人余党彪悍者数百人。其余数万人分别逐步遣散。程学启以太平军将灭,淮军亦将为之遣散,为发放各部欠饷计,纵容部下于城中大肆抢劫财物、劫掠子女。连李鸿章也看不下去,责其律下不严,斥之,有“君亦降人也,奈何遽至于此!”之语。苏州即平,程学启授一品封典騎尉世職,赏穿黄马褂。' L$ @: E; A. u% ~8 i/ x
六、命丧嘉兴
) x. }" C4 m- A& K! H$ {0 S占据苏州之后,程学启又率部进军浙江嘉兴、湖州。十一月二十八日占领嘉善,逼近嘉兴。十二月二十一日,嘉兴守将太平天国荣王廖发寿率部出击,被程学启部击败,淮军进而围攻嘉兴城。程部围攻竟月,虽然连破太平军十数座营垒,毁炮台20余座,但各部将骄兵傲,程也有所骄横而不听忠告,以致各部多不用命,虽有所进展,终是不能奏功。程学启怒而阵斩临战退缩的守备姜宝胜,下令于同治三年(1864年)一月二十四日破晓发起总攻,务必迅速攻下嘉兴城。其手下猛将、总兵何安泰与洋教练贝雷携带大炮由中路轰城。二十八日晨,轰塌城墙十多丈,水师总兵李朝斌督部以船搭成浮桥让步兵过河攻城。太平军拼死抵抗,过河的步兵死伤数百人,何安泰也在抢攻爬城时被守军用洋枪击毙。程学启闻讯大怒,督部攻城更急。二月十五日程亲自带队并力猛攻,未果。十六日更悬重赏募得敢死队数百人登城攻击,登而复却达四次之多。十八日午后,程在率部击退湖州太平军的援军之后,又亲自率领敢死队再次攻城。拼死从城墙缺口杀入,城墙上下死尸狼藉,守军仍是死战不退,又组织了二千余人使用洋枪排射入城的淮军敢死队,以求堵住缺口。程学启与突破口处被洋枪击中头部左太阳穴偏后,立时晕倒,然淮军将士蜂拥入城,终于攻克嘉兴。程被抬回大营,再转送苏州医治,虽有起色,终因脑浆崩流,于三月十日伤重不治,死时年仅三十六岁。& _. ^, R, j1 X" `
七、身后哀荣
" ?; S; k$ N9 @( j5 H李鸿章上奏朝廷,表陈其两年之间,复江、浙名城十余座,攻克苏州为东南第一战功。清廷优诏赐恤,称其谋勇兼优,追赠太子太保,特遣大员赐祭一坛,安庆、苏州、嘉兴建专祠,谥为“忠烈”,给予骑都尉兼云骑尉世职,又加恩予三等轻车都尉世职,并为三等男爵。程学启投诚后,妻子都已被太平军所杀。之后,其岳丈高崇善又将第三女许配与其。程死时无子,以其胞弟之子程建勋继嗣,时年尚幼,成人后,清廷授以员外郎之职,并袭其三等男爵。2 C7 z9 f" ]( q5 O: y6 V2 {
貳、知人论世
- ]) q+ e$ x2 w2 y  k一、治军
' c- m9 R6 F8 l0 Y“程学启”这个名字,但凡知道的人都会将他和两个名词连接在一起:叛将、苏州杀降。据史载:程学启其人身材五短,相貌却似一文弱书生。一眼望去,无人能观其有剽悍戾凌之气。他作为淮军大将,于淮军初建之期,襄赞颇功。李鸿章初不熟兵事,为东下上海而问方略,程学启说:“下游河梁众,得一河即一屯,得一桥即一将,复何患哉!”李鸿章闻此言,“不复忧也”。其后,李鸿章对其更是依若长城。可以说,李鸿章之所以能守住上海,迭克江南数名城,进而创立前半生的伟赫功名,这是与程学启的谋勇精勤是分不开的。东下初战,虹桥、泗泾、四江口三捷,程学启皆能以寡击众,以少胜多。淮军众将问其所学兵法,程学启笑而答道:“事至即法,无古今,在相地势、得士卒心耳!”此等语却是和岳武穆的“用兵之妙,存乎一心”暗合。程学启初始是和湘军众将士一样,对于西人的洋枪利器持怀疑和抗拒态度的。同治元年(1862年)冬,李鸿章还责怪程学启和郭松林二人“坚鄙自是,不肯求教。”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战斗历练,程学启领略到洋枪洋炮的威力后,幡然醒悟,他对李鸿章说:“外夷轻视中国,必须练兵自强,取彼之长,去吾之短”。他不仅很快的练成一支洋枪队(每营洋枪在三百支左右,火力远超以大刀长矛为主的湘军之上。),还于第二年建立了开花炮队。开字营成为了淮军中最先完成装备更新的劲旅之一。他还开西人操练之风气,所部将士皆“习夷操、习英法二国号令。”使得开字营在江南诸次城市攻坚战中战无不克、所向披靡。同时,他还“颇思东南大靖即以所部平捻、制外夷,成不世之烈”。以至于其死三十年后,中日甲午战争之中,淮军诸将战而失利。李鸿章“闻鼙鼓而思大将”,不禁叹道:“程方中若在,何忧劲敌为!”曾国藩曾经问孙云锦:“吾弟辄道学启才,请告。”孙对曰:“学启爱将如命,挥金如土,杀人如草。”曾国藩捻髯大惊:“此名将也!”曾国藩在回复广东巡抚晏瑞书函时,也没忘特意加上“程镇进剿苏州,吴(浙江)事渐有起色”的话。同治二年五月初八,曾国藩回复左宗棠一函,特意赞扬了程学启,说“近年所见诸将,唯程学启谋勇俱优,去年拨赴上海时,舍沅弟(曾国荃)坚不肯放,兄弟力争数日,强之东行。厥后程镇屡立奇功,舍弟虽深幸少荃(李鸿章)振起一隅,有益全局,而亦未尝不私怨阿兄,坐令彼得一人而强,此失一人而弱”。此等言虽有溢美之处,但是程学启的谋勇兼备,曾国藩兄弟和李鸿章等都是有目共睹的。
7 t, G0 k3 p$ S, D7 {' Z' S二、素行# Q7 Z' h* w6 ^* a# A
程学启起于贫家,年少无赖,常思建立功名。一旦兵戈而动,程学启便趁隙而起,拿着个人的头颅做赌本,倚仗自身的才能来博取后世的荣华富贵。此人有胆有识、勇略过人,竟能受到两大敌对阵营的主将的同时赏识。然而,作为一个始终幻想着荣华富贵的人,投入太平军八年,只因不是两广老兄弟,虽屡立战功,竟只做到“天豫”一级,自觉功高赏薄,不甘于久居人下。清廷的招降对其而言如同新的出路,以所谓的“良臣择主而事”的心态必然是顺理成章的。此人行事但求达到目的,采用什么手段则是不需要过多顾及的。如郭松林原为湘军悍将,勇贯诸营,诸将多忌刻之。淮军初建,单身和程学启一同转隶,二人同为李鸿章所深依,难分伯仲。李鸿章使郭松林辅佐其弟李鹤章为将,李鹤章对郭是言听计从,任其所为。然程郭二人宿有嫌,且多嫉忌。程学启即书信于曾国荃,言郭松林于军中拥妾作乐、挪用军饷、诸事欺压统领李鹤章之事。以致曾国荃写信于李鸿章,要李鸿章对郭松林加以惩处,以儆效尤。虽赖李鸿章、李鹤章兄弟一力担保郭松林绝无此事,但郭松林闻得此毁,愤而咳血。自此,程学启独为淮军中魁楚,郭松林莫能与之争也。
8 X! E4 I8 p) I, r3 e三、权变* N  p5 P, t1 n3 u
再如苏州杀降之事。此前淮军攻打南汇、常熟等地,得力处正在招降。程学启能以自身经历晓以利害,对于多数同为皖人的太平军将领是很有诱惑力的。太平军守城将领吴建瀛、骆国忠等皆“退出城池,谨受约束”,李鸿章允许此等降将保留部分军队,纳入淮军建制,随淮军攻战。淮军是很有善待降将的口碑,这无疑是苏州八将愿意投降的主要原因。况且,清廷已发布明谕,“刊刻誊黄,遍行晓喻”军中及“贼区”:“果能于城池未下之先诚心归顺者,无论其从贼之久暂,均一律准其投诚。将军械、马匹呈缴后,该大臣等酌留所部,令其随同剿贼。倘有不愿随营,即饬地方官递送回籍,或妥为安插,毋令失所。携带资财,不准兵勇抢夺;如兵勇利其资财、私行杀害,即按军法从事。本管官不行查办,一经发觉,即着该大臣等从严参办。” 又有洋人戈登作保,程学启也曾折箭誓不杀。然则终是背誓杀降了,其中必然是有蹊跷的。谈判初始,降将所提之“留半城屯其馀众”、“编定廿营照给饷”和“奏保总兵、副将官职,指明何省何任”款项太过苛刻,湘淮军中诸将大都为记名官职,实缺甚少。降人索要各地实缺,不要说李鸿章,即使是军机处也是无法办到的。郜永宽等人又以戈登居间作保,他们可以“挟洋自重”(对于洋人,李、程一贯是利而用之的。况且这些洋人也是逐利而为,原常胜军统领美国人白奇文只因闹饷,转而带领一干外国雇佣军帮助昔日的对手太平军与清军作战)。原拟清方条件中有献李秀成首级之款项,郜永宽等深受李秀成厚恩,不忍下手,转而请献谭绍光首级为质,程学启已是怀疑此等降人诚意。彼时城中尚有太平军四万之众,而淮军攻城部队只有一万三千余人,若不能答应条件,实难攻克。只为迅速克城,程学启欺骗了郜永宽等降人以及戈登这个保人(甚至是引线人淮军副将郑国魁都蒙在鼓里),一概应承。随后向李鸿章汇报既成事实,并告知事成后杀降的“方略”。李鸿章“踟躇三昼夜,不能决”,程学启可没心思看他“踟躇”,陈明厉害,并以去职要挟李鸿章。遂使李鸿章下了杀降的决心,而程则亲自动手。事后,程竟有“杀降负盟,为国无私,此心可质鬼神”的狡辩之语。苏州降将虽亦有取死之处,然程学启敢于如此,这和他具有“但求成功、不择手段”、“小人无忌惮”的狠忍好杀之心有关。
" ^. }! m! L* O' n9 j附录:开字营沿革/ j1 a6 [- n+ @3 ?! ]
淮军开字营原系借自湘军曾国荃部(原有二营,由营官程学启和副营何安泰分统。1862年8月,新桥之战时,开字营为3营(增加王永胜营)。9月,四江口之战时,又增加3营。1863年3月,增加后营,总兵力为7个营。1864年初,增加了陈忠德的开花炮队。至莺脰湖之战,开字营又纳入(符信)介字营和(周良才)良字营,共为9营。3月,何安泰、程学启相继阵亡,开字营统领由王永胜接任,此时兵力为10营之众。直至1867年10月,开字营10营一分为二,编入(潘鼎新)鼎字营和(杨鼎勋)勋字营。1 \3 K8 \" K9 e. H  I8 ]
自1863年春起,李鸿章曾经将一些部营归为程学启统一指挥,他们有的纳入开字营编制(上述介字营和良字营),有的并不属于编制内的:. {5 v& G8 T. _/ E2 j
1,原属湘军新勇的(刘士奇)奇字营,最初只有2营,后逐步扩充至8营。
; J3 M, w( Q/ p5 ^. X$ z+ k2,淮军吴毓芬部的华字营,原有步兵一营、炮队一营。后收降太平军陈占榜、余嘉鳌部,打嘉兴时,增编水师一营,共计5营。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