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击沉“约克城”号

挽回面子的四条鱼雷——日军伊168号潜艇击沉美军“约克城”号航母纪实5 g* F! v$ z. l! i2 \  Z: T

1 c8 s: o( j) O原载于《突击》第3期,转载请保留出处。这里贴出原稿,供大家参考。
% q4 g4 g3 V8 r挽回面子的四条鱼雷——日军伊168号潜艇击沉美军“约克城”号航母纪实( Y9 C7 `! t. e7 r: E( J6 L

& k( J+ R/ ]9 K. v
3 y: a5 s- {+ ]$ H1 z- U■1942年6月6日被“飞龙”号航母所属航空队重创后船体严重倾斜,下达全员离舰命令后的“约克城”号
! M( u* {; S2 O( f3 R9 R* w- Z8 A2 r+ x: R: \1 w5 [# Q
出击中途岛
9 A5 d! A7 A! S5 u   中途岛西面海域,湛蓝的水天一色间,一艘潜艇缓缓上浮,探出了潜望镜,贪婪地望着中途岛上的军事目标。这艘潜艇的舷号是“伊-168”(笔者为行文方便,将其简称为伊168,下同),属于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第6舰队(司令长官小松辉久中将)的第3潜水艇战队,艇长田边弥八少佐。  C1 x! y, k/ L# P' q

- b, }& z+ q& d$ W3 k, b) w: L" b, ]) d8 ^, j4 Z
8 l0 l, [; A* m# T
+ G$ [0 u* M) O# J+ [/ q
■伊168号潜艇艇长田边弥八海军少佐
. v: `( f. v  T+ ~; g) ]: z& \8 c
    伊168于1942年5月29日从广岛的吴军港出发,6月2日抵达中途岛东面海域。“联合舰队将于6月6日占领中途岛,伊168号潜艇负责在中途岛附近的海域侦察所有海空敌情”——这是第6舰队布置给伊168的作战任务。
/ K% x: i' u; g4 \
; ]* l0 W" k" x; K' s- E+ N
: f8 n- P/ A7 ]( X■使用新舷号前的伊168号潜艇,司令塔上的“伊68”的舷号赫然在目
2 p: W* z. M' R
' L, T+ Z' Y( ~) L" [! G- r) J1 f" Z& ^. V, u& b
■伊168号潜艇的线图7 b3 I, K4 g7 F
8 C9 @, u! X1 a" p2 g
    伊168抵达中途岛之后,以潜望镜深度和3节航速围绕中途岛的环状礁从北面向东,顺时针方面绕至西面的港口。从6月2日到6月4日的三天中,田边白天通过潜望镜;晚上就直接浮出水面来用舰桥的固定式望远镜来侦察中途岛的岸上设施和部队调动情况。从机库到燃油罐,以及频繁起飞的美军陆军航空队的侦察警戒机,都是田边的观察目标。中途岛港内除了少数大型巡逻艇以外,并没有大中型作战舰艇。然而,用潜望镜是观察不到机场动静的,但是田边注意到,美军经常一次性将所有作战飞机都派往空中执行侦察任务。细心的田边记录下飞机架数、起飞架次以及时间,汇同上述情报汇报给了上级司令部。6 C7 X# r1 F) m: ]) C0 |

/ d2 s1 q$ G" j' B1 x■通过潜望镜来侦察中途岛的岸上设施和部队调动情况的艇长田边弥八少佐: F; f9 H' g; B1 p) q8 J* y
) n# ?* L4 r) ~# i, o
    6月5日,南云的机动舰队派出了攻击机群,开始了对中途岛岸上基地的轰炸。伊168慢慢靠近距中途岛4000米之处,用潜望镜观察友军对中途岛的轰炸情况。对空袭战果确认后,汇报给上级潜艇司令部,再经小松辉久中将转达给南云的机动部队。当地时间上午7时,日军炸弹的爆炸声撕裂了以往的寂静。充满紧迫感的空气让人感到喘不过气来,友永丈市大尉所率领的第一波攻击机群投下的炸弹几乎要把小小中途岛的每寸土地都翻个遍。在爆炸的气浪与燃烧的火焰中,中途岛就好像一艘被无数枚重磅炸弹击中的军舰一样,颤抖着在海上挣扎,随时都有可能沉入无底深渊。
6 F; F+ h6 x( e+ S" Y  z    田边艇长以外,副艇长富田大尉、航海长渡边大尉等人轮流通过潜望镜观看战况,并不时地像实况转播一样把战况转告给舱内的部下们。6月5日13时,从“大和”号上的联合舰队司令部传来了“到6月6日凌晨2时为止,炮击中途岛机场”的命令。田边艇长起初还认为是电文有误,但是核对密码之后确认了这的确是给伊168的电文。田边认为让潜艇参加炮击的命令相当怪异,但命令还是必须不折不扣地去执行,他立刻吩咐炮术长盐田中尉去做准备。6月6日凌晨1时20分,伊168到达位于中途岛南端的航空基地外围的环状礁附近,这是上头指定的炮击地点。潜艇浮出水面后,在距陆地400米处开始向机场炮击。田边计划给潜艇的100mm炮留下一定基数的弹药,便决定炮击15发。结果预计的15发炮弹还没有打完,岛上的美军岸防炮就开始还击,同时照明弹被打上天空,探照灯也开始在海面上搜索目标。渐渐地,美军岸防炮射来的炮弹越来越精准,在伊168附近溅起不小的浪花。“我艇被发现了!长官!”炮术长盐田用望远镜望着美军的沿岸炮台,回头对田边说到。田边认为继续炮击将威胁到潜艇的安全,便下令紧急下潜躲到外海。0 W( B1 q% J  \1 p
    炮术长盐田没有说错。不仅仅是沿岸炮台发现了伊168的存在,大型巡逻艇也赶来助阵。巡逻艇赶到潜艇所在的水域,投下了数颗深水炸弹。这并没有给伊168带来什么麻烦,它轻松地躲过深水炸弹,开始了长时间的潜航。不久,田边认为已经摆脱了敌人的追击,便下令上浮。这时已经是黄昏。在伊168上浮的同时,收到了从联合舰队司令部经由第3潜水艇战队发来的电报:“我部航母攻击机群重创一艘‘企业’型航母(日军通常将美军约克城级航母称为企业型),该航母在距中途岛东北150海里附近漂流,命令伊168立即追击并将其击沉。”电文是用密码的紧急电文模式来发的,从标号来看是最优先发送的。在接受到这个命令之前,田边已经通过监听己方的无线电报得知了以“赤城”为首的4艘航母被击沉的消息。但是除了他本人,只有副艇长、航海长、炮术长和机关长(轮机长)知道机动部队惨败的消息。为了保持士气,田边并未将惨败的消息通知部下。
6 ]% Z% |2 \5 J2 [& Z6 \: p
" o: m6 v. ^5 w8 L+ F" w# g: D■“飞龙”号航母所属航空队的鱼雷机冒着漫天的高射炮火,竭尽全力想要炸沉“约克城”号,以此来为联合舰队的惨败挽回点颜面。
0 t4 j, m, v9 S- e1 E7 S% A; x+ b5 W$ i" r: ^6 T& j
    伊168迅速浮出水面,以23节全速开始追击“约克城”号。深夜海上很安静,只听得到潜艇柴油机的轰鸣声。山口多闻和加来止男所赏的弯月已经慢慢地从夜空中淡去。“看得到黑点了!敌舰在望!”站在艇首担任了望哨的佐方上等兵曹高喊道,这时候是当地时间6日凌晨4时左右,夜里静地只听得见风的声音。“在艇首右前方!”佐方又补充了一句。佐方所说的“黑点”在已经开始变白的水天之间的海平线上浮动,距离伊168大约1万到1万5千米的距离。田边站上舰桥,轮流用手中的望远镜和舰桥上的固定式12cm望远镜观察着“黑点”。长时间的沉默后,田边拿起手边的传声筒,“好像是航母,有2、3艘驱逐舰护航!两舷停车,紧急下潜!”舰桥的人员立刻撤掉了瞭望哨,潜艇中响起了嘈杂的脚步声,那是水兵们在奔赴自己的战斗岗位。不一会儿,海水就淹没了舰桥。伊168紧急下潜,如一条饿狼直奔向它的猎物。潜航了大约15分钟,伊168慢慢上浮到潜望镜深度,以3节的低航速慎重地接近目标。终于,潜望镜中已经可以依稀看清楚驱逐舰的影子。一共有7艘驱逐舰。这出乎田边艇长的预料,潜水艇的天敌驱逐舰的出现让伊168的任务难度突然加大了。
' ~. h! a3 M8 W) v  v6 _* s" w( d% f8 J
啊!航母!9 `8 @4 Q% V9 P- X+ c' B# C4 h
    这里必须简单交待一下美军的状况。被日军称为“企业”型的航母是第17特混舰队的“约克城”号航母(CV-5 Yorktown)。6月5日遭到“飞龙”号所属航空队重创的“约克城”号在全员离舰(Abandon Ship)的命令下达之后,在1艘驱逐舰的护卫下于中途岛东北的洋面上漂流。6月6日上午10时左右,美军的1艘大型拖船“捕虫鸣鸟”号(“Vireo”,舷号AT-144,该船原先是扫雷舰,自中途岛海战起,美海军将该船改为拖船使用,而伊168错把它当成了驱逐舰)到达“约克城”号附近,并准备以2节的低速拖航“约克城”号。但是实际上的水面作业相当复杂和困难,美军预定的拖航计划没能够顺利进行。到了下午,又有5艘驱逐舰赶到现场。约有170名海军工程兵重新登上了“约克城”号,并得出了“若能够将其拖航回夏威夷经修理的话,母舰有修复的可能”这一结论。6月7日凌晨,6艘驱逐舰中名为“哈曼”(DD412 USS Hammann)的驱逐舰被绑在了“约克城”号的右舷。所有修理用的应急器具都是通过“哈曼”号搬上“约克城”号的。
. J% {6 i, I6 n8 x+ m, Z+ M
) z0 X5 X* P: ?' ?$ h/ g  M; [" S4 V3 ]
! G8 K  ~8 s. a8 U: v■希姆斯级(Sims Class)驱逐舰“哈曼”USS Hammann (DD-412), 舰长:杜鲁中校. K1 @+ E$ u: {/ `3 U, ^' {

/ c1 q9 Q- v# y0 y3 I4 q* F! f  h' [
3 U7 u+ H/ v* g# g% e: o

0 ~8 v6 h" A* d& S' M/ Z" k# _" p' @) F0 \  P
■损管人员和海军工程兵一起修复在空袭中受伤的“约克城”号航母,没有人相信这艘航母会沉没。# h8 S( }1 d$ F1 O+ z
  |' w9 \* O8 ?# J+ s* ?- _
    慢慢接近漂流中“约克城”号的伊168收起了潜望镜,由潜望镜深度下潜到30米,开始了听音潜航(根据驱逐舰的声纳波来潜航)。单单凭借美国驱逐舰声纳波的引导,伊168潜航了近5个小时,才慢慢接近了“约克城”号。沉寂的潜航几乎让水兵们感到窒息,伊168再次浮出水面偷偷伸出潜望镜。在田边的潜望镜中,看见“约克城”略微向左倾斜,并且好像抛锚停在了海面上。因为就在美军的驱逐舰的眼皮子底下,伸出水面的望远镜随时都有可能招徕美军的深水炸弹,田边不敢长时间探出潜望镜来确认“约克城”号的位置。尽管这样,田边还是以他细致的观察能力在极短的时间内判断出“约克城”在以极慢的航速移动。
, r: x. g0 u; i! s    但是伊168身处险境,周围都是美军驱逐舰。若是要对漂流的“约克城”号发起鱼雷攻击的话,那就不能有任何闪失。万一失败了,不仅不会有机会重来,而且还会陷入对方驱逐舰的围攻之中。为了能万无一失地击沉目标,就必须想方设法在最有利的阵位发射鱼雷。最理想的鱼雷发射阵位是能看见目标横在视野中的角度。田边离开潜望镜,在航海图前思索和计算了片刻,手指着航海图,望着航海长渡边,做了个大胆的决定,“穿越驱逐舰群的底部,并且从左舷横穿航母的底部,在航母的右舷上浮。”
9 Q" S% l- P1 K- e    伊168下潜到45米深处,首先要从护航的驱逐舰群下穿越。在潜艇的船舱里,驱逐舰螺旋桨推进器的声音可以听得一清二楚,然而声纳波的声音比螺旋桨推进器的声音还要响,简直要将日军水兵的耳朵震聋。潜艇没有任何参照物可以确定自己的位置,只能依靠航海长渡边大尉的航海作图以及敌驱逐舰的声纳波来潜航,潜航深度45米,航速时缓时快。这样大概过了2小时。
  U. ], @6 p7 k7 F! V) E    “战斗准备!鱼雷发射管准备!”从司令塔向各个单位传来了战斗警报。“使用艇首1号2号3号4号发射管!4条鱼雷,分2次扇形发射,每次2条”。田边下了战斗命令,此时是当地时间12时30分。伊168再次回到潜望镜深度(18米),望着潜望镜的田边艇长不由得大吃了一惊。潜望镜的视野中出现了“约克城”号巨大的船体,太近了!实际距离大概只有500米。“太接近了,简直就是鼻子到嘴巴的距离。”田边不由自主想着。如此近的距离即使能够在最有利的位置发射鱼雷,但深度测定和安全起爆装置极有可能在没有到达目标之前未能解除,最终结果可能是从鱼雷船底穿过或是命中但不爆炸。“还要拉开点距离来解除起爆装置”,田边望着航海图征求副艇长的意见。副艇长富田没有出声,事后他回忆当时因为想不出任何有效并安全的方法来拉开距离,其原因是“约克城”号那极慢的航速让人难以判断其位置。他只能望着航海图发呆。航海长渡边趴在田边和富田中间的航海桌上作着图,等待着命令,一会儿望着田边,一会儿看看富田。8 X6 W0 Q. s4 M' l9 e, Q( X, ?
    田边见富田沉默不语便独自下了决断。头顶布满了“天敌”驱逐舰,田边大胆地将潜艇航速增至4节,潜艇的航迹在航母的底部外侧划了个大圆圈,就像老鼠在猫的鼻子面前走了一圈。“这样的潜航简直和自杀无异”,田边战后回忆道,“但唯有大的冒险才会有大的成功”。30分钟后,按照航海图的计算,伊168应该已经到了预想的发射阵位。“上浮探出潜望镜一确认目标位置后就立刻发射鱼雷”,田边心中盘算着。此时当地时间13时05分。一上浮探出潜望镜就有可能被美军驱逐舰发现,田边狠了狠心,在确认各部门(特别是鱼雷舱)都已经做好战斗准备之后便一脚踏下潜望镜升降板。这时,和“约克城”号的距离拉开到了900米,绝好的距离和机会!随着田边的一声令下,4条鱼雷基本上没有间隔地被发射到了水中,在水中划开浪迹直奔“约克城”而去。& f5 E7 {$ J! x# L* ^6 k- \
; ]4 M8 N. Q3 C
死亡威胁) s! S8 J' G: t# W/ e3 w  Y
    6月6日13时35分,突然有4条鱼雷快速接近“约克城”号的右舷。其中1条鱼雷命中绑在“约克城”号右舷的“哈曼”号驱逐舰后部,“哈曼”号上的鱼雷库被引爆,被炸成两段,2分钟后沉没。在驱逐舰船尾沉入水中后,由于深水炸弹脱落引起爆炸,炸死了很多落水的船员(《太平洋海战史》尼米兹著)。 另外2条鱼雷直接命中“约克城”号,使其于6月7日清晨5时30分沉没(《美国海军作战史》莫里森著)。1 R; }- d9 c- S( j; U
7 T* ^! c  X2 K+ @) [5 e
( P3 v- D, Y% o& v5 z& D) q7 f, ?3 W
■从“约克城”号上拍摄到“哈曼”号驱逐舰被鱼雷命中后最终沉没的照片
" g& k. o$ O5 N8 X* x( c
) {7 n+ g) {0 x! y    伊168在击沉“约克城”号的同时,像串糖葫芦一样击沉了绑在“约克城”舷边的“哈曼”号驱逐舰。日军直到二战结束后才知道这个事实。
5 _" W& o1 X6 f/ _    “紧急下潜!静音潜航!下潜角5度!”田边在确认鱼雷发射成功后,立刻收起了潜望镜。伊168开始全速拼命向深海逃窜。潜水艇的船舱中一片寂静,只能听见“10秒,15秒”声纳兵的计时声。深度表的指针也在发疯似的旋转,艇身随着下潜的水压的增大“嘎吱嘎吱”直响。潜艇兵们都摒住了呼吸来等待海面上传来那致命一击的爆炸声,艇内的空气紧张地令人窒息,其中既有期待又有不安和恐惧。当声纳兵数到“40秒”的时候,潜艇头顶传来了震天动地的爆炸声。爆炸声并不只有一次,当第二、三次爆炸声响起的同时,伊168的船舱里顿时充满了声嘶力竭的“万岁”的叫喊声,水兵们相互纷纷拥抱致贺,瞬间忘记敌驱逐舰的声纳在随时监听水下的动静。但是现在还不是高兴的时候,最要紧的是尽快离开这个充满“天敌”驱逐舰的危险的“潜艇坟场”。伊168一口气潜到70米深的海底。经过了大约30分钟,什么都没有发生,出乎预料是美军驱逐舰并没有发起深水攻击。安静地出奇的海底世界让原先已经做好挨深水炸弹准备的日本水兵们感到不寒而栗。田边见美舰没有发起攻击便趁机下令开饭。日本潜艇兵的伙食是赤小米饭的罐头和酱汤,要在10分钟吃完。水兵们站在各自的岗位上,端着饭盒并同时防备着随时可能的深水炸弹的进攻。严格来说,田边如果在鱼雷发射后立刻下令潜艇趁乱高速脱离战区的话,这艘潜艇可能就不会遭受即将发生的一切了。不过从常理判断,要想从一群驱逐舰的眼皮底下跑掉的可能性实在太小了,所以田边还是选择了躲藏,这样的战术思路差一点就让伊168从猎手成为了猎物。
: Z# h9 n, @# d3 b    美军驱逐舰在全力以赴地拖航“约克城”号,就在这个时候航母突然发生了大爆炸,这让周围驱逐舰上的水兵们都大吃一惊。但是美军一时尚未搞清事情的缘由,并未立刻搜寻潜艇,虽然有人看到了鱼雷航迹(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航母内部爆炸而不是遭到了潜艇攻击),只是在航母周围继续徘徊警戒,同时搭救“约克城”和“哈曼”的幸存者。当他们明白是日军潜艇干的好事的时候,便毫不犹豫地开始用声纳搜索伊168并不停地投深水炸弹。这时距伊168发射第1条鱼雷已经过了将近1个小时(它已经错过了逃跑的最佳时机)。声纳室开始能够监听到美军驱逐舰的声纳波,感度也越来越高(感度是指敌声纳的声波状况,离敌舰越近感度越高。最低1度,最高5度)。伊168的水兵们依然一边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一边吃饭。渐渐的已经不是能吃饭的状况了,水兵们纷纷弯下腰,双手抓住身边可抓的东西,双腿用力踩着地面。很快深水炸弹的“问候”就到了,美军驱逐舰一共投下了60颗深水炸弹,此起彼伏的爆炸让小小的潜艇受尽了磨难。第61颗离伊168的司令塔相当近。一瞬间艇中的水兵们感到强烈的冲击,田边甚至有潜艇的深度瞬间上升数米的错觉。在那一瞬间,伊168的电力顿时中断,艇中一片漆黑。潜艇舱的顶部刚刚新漆的白色涂料这时候被震得粉碎,掉落在地板上。不少水兵被震昏倒在地上。艇内各处一片狼藉,水兵们几乎都快要没有立足之地了,好像能掉到地上的东西全都掉了下来。但是比起这个,更重要的是潜艇开始失去前后的平衡,艇尾开始渐渐下沉。艇首部向上,艇内的通道变成了上下坡,人体和重物摔落的砰砰声不绝于耳。此刻黑暗中传来了副艇长富田的喊声:“艇首注水平衡!潜航舵俯角最大值!”但是潜艇依然头轻尾重地缓缓下沉。这时柴油机轮机室的报告传入了司令塔:“轮机室受损,严重进水!”! y3 L. w; _, f
    幸好进水不多,轮机室受损伤的地方也被及时处理了。但是,没过多久让田边艇长最揪心的报告从传声筒里传来:“蓄电池遭到严重损坏,不能启动工作。”电池不能正常工作的话,电动机当然也不能转动,伊168尾部朝下,正在缓缓沉入水中。当时伊168的可潜航的极限深度是75米。如果还是这样继续下沉的话,潜艇会像塑料模型一样被强大的水压挤个粉碎。这时,美军驱逐舰扔下的深水炸弹毫不客气的在伊168左右爆炸,无论爆炸在伊168的远处还是近处,爆炸的回波都让伊168在水中微微地震动。" C' G* ~* c, k# ~% y
    副艇长富田这时把艇尾辅助电动机室的2名水兵派到了艇首的鱼雷室,试图以人的体重来调节潜艇的前后平衡,之后又向艇首派了3个人。黑暗之中,在那狭窄的通道中移动相当困难,更何况是斜坡一样前高后低的地势。继艇身失去平衡之后,艇内开始漏黑色的机油。这时候最糟糕的事情发生了。从严重损坏的蓄电池中流出的稀硫酸和甲板上掺有漂白粉的污水混合在一起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的氯气开始在蓄电池舱内弥漫。不断有人中毒倒在地上,水兵们开始戴上防毒面具进行维修工作。但是高温让艇内闷热异常,让防毒面具的眼镜上都是水蒸气,使得视线越来越模糊。然而没有防毒面具可戴的水兵只能用润湿的毛巾包在嘴巴和鼻子上,腰上绑上安全带不停轮流换班地进入蓄电池舱参加维修工作。一旦有人进了蓄电池舱中毒倒下,就只能靠安全带将其拖出来。为了防止蓄电池损害的蔓延,损伤并产生有毒气体的蓄电池中至少有10组左右必须立刻拆除。电气长望月少尉指挥着拆除并修理电池的作业。对于拆除蓄电池这一作业,潜艇兵们多少还经过训练,但是要拆除如此多的蓄电池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电气长用白色粉笔在损坏的蓄电池上做标记,电气部士兵便依照这标记拆除损毁的电池并联结上新蓄电池,不久联结用的电线也开始不够用了。在黑暗并充满毒气的舱内完成这项工作的难度可想而知。不久有毒气体开始从蓄电池舱漏向蓄电池舱外,艇内的氧气越来越稀薄,气压和气温不断地上升。老鼠开始在舱内各个角落出现,在舱内甲板上到处窜来窜去,纷纷聚集在水兵们的脚下。“平日里看到就觉得憎恨的老鼠,到了像今天这样的生死关头,便很奇妙地觉得它们也是可怜的小动物。”副艇长富田回忆道。
' x3 l4 f( K, D6 {# j; j$ L, L    “还有希望!好好干!到死也别放弃!”望月电气长不停鼓励着部下。伊168不断地依靠人体的移动企图来维持艇身的平衡。到了最后,米袋也被搬出粮舱运向艇首。为了重新启动遭到损伤的设备(包括蓄电池、螺旋桨推进装置等等),蓄电池舱中的维修工作虽竭尽全力但却陷入了困境。然而这时舱内氧气却越来越少了,死亡的恐怖开始逐渐笼罩在每个人头上。; w* a* @' `3 C8 T+ w

: }; ]; K% r4 f) G逃出生天
. J* V. p9 _8 L! Z4 B6 J8 `    司令塔中空气像凝固一样,田边脱下战斗帽放在航海图上,“还剩下多少氧气?”他问副艇长富田。“只有40公斤了。”富田迟疑了一下回答道。就在这个时候,操舵手报告道“空气还有30公斤。”这让田边的情绪更加低沉。潜艇毕竟不是生物,它不会为了艇内近100多名水兵的安危而一直潜伏在水底。受了重伤的潜艇已经失去了控制,居然在下沉一段时间后又开始慢慢地上浮,速度越来越快。等伊168浮出水面后,等待它的将是7艘美军驱逐舰的伏击。副艇长富田望着深度表,叹了口气回头对艇长田边说道:“长官!我们马上就要浮出水面了。”富田的声音低沉,对于田边来说这句话更像死刑判决。
. S# S) n$ q# }3 F. K/ ?    田边艇长此时已经做好了以死殉国的思想准备。但是他不想死得这样不明不白,至少也要拼死搏一下,尽管胜算很小。当地时间下午16时40分,伊168无奈地浮出水面,不仅仅是100mm炮的炮手,基本上所有的水兵都打开舱盖冲上伊168号潜艇的甲板,连轮机长手中也拿着手枪。让田边惊奇的是原以为上浮后就会有美军驱逐舰伏击,但现在近距离内并没有驱逐舰的踪影。惊讶不已的田边一把抓过固定望远镜,通过望远镜确定了美军驱逐舰已被甩到了1万米以外。另外,驱逐舰只有3艘,并且都背对着伊168,也许美军驱逐舰以为伊168已经被深水炸弹击沉了而开始撤离此海域。田边犹如抓到一根救命稻草,立刻下达了命令:“全员立刻回到艇内,战斗配置!全速前进!快撤!”潜艇的柴油发动机开始旋转起来,在为蓄电池充着电。电动机依然不能使用,所以潜艇只能浮出水面向西北方向逃窜。这时离田边所盼望的日落还有30分钟,因为只要天一黑,大洋就是潜水艇逞凶的天下了。
& u% K  E9 n& |' [, Q: I8 \    距离日军潜艇万米以外海面上的3艘美军驱逐舰“休斯”、“罗素”、“巴尔奇”号很快就注意到了它的存在,一同转过舵来开始全速追击伊168。其中“罗素”号驱逐舰因左舷发动机出现故障突然停车而脱离战场,退回到了原来的水域。剩下的2艘驱逐舰加速之后越追越近,伊168已经进入其炮击射程之内。“不管怎么说都要挨打殉国了,趁现在还不如……”田边思索着,叫来了无线电兵向上级发了以下的电文:( r$ I/ Z$ u8 ?6 i
    “伊168发射鱼雷4条,全部命中。确认击沉‘企业’型航母一艘。我舰遭到敌深水炸弹攻击,失去潜航能力,现正浮出水面全速撤退。”伊168当时身处险境,这份电文实际上可称为与指挥部的诀别电报了。能和美军2艘希姆斯级(Sims Class)驱逐舰上那10门127mm炮火力和4基4连装鱼雷发射管的火力对抗的只有伊168潜艇的一门100mm炮。不能潜航让潜艇已经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在水面航行又不能发射鱼雷的潜艇和靶子无异(伊168号没有艇尾的鱼雷发射管),实力上差距之大是不言而喻的。此时损坏的蓄电池已经都被拆除,但还没来得及将维修好的电池和电动机联上,所以电动机依旧不能照常工作。( q: P0 Q1 X' l0 Z8 c3 r+ b
: S% F: D$ K+ `( E; s: g- Y
' |% D2 R: P* Y. w; f2 ~7 T

# I$ F1 _1 V9 G( i; ?$ X■希姆斯级(Sims Class)驱逐舰“莫里斯”USS Morris (DD-417), 舰长:贾列特中校
, k1 L. q  e1 |. t9 W+ }$ E
$ E4 {5 j) z9 c■希姆斯级(Sims Class)驱逐舰“罗素”USS Russell (DD-414), 舰长:哈特威格少校
, l! \8 b2 w8 _. y
- R& a( x! q: j. c, d# E( w  _  g/ G    “休斯”号驱逐舰距伊168大约1000米处开始炮击,弹着点距伊168艇尾约数十米处,溅起了高高的水柱。“第一发是试射,弹道修正之后会越来越精准”,田边望着潜望镜,咬着牙心里思量着。蓄电池和电动机的连接装置依然没有修理好,但是氧气增加到了70公斤,这个消息给了田边艇长一丝求生的希望。正如田边所预料的那样,美驱逐舰很快修正了舰首炮的弹道,当田边命令“潜航!”的那一瞬间,第二炮击中了仅距伊168舰桥5、6米处,爆炸让伊168艇身剧烈震动着。作为艇长的田边自己也没有把握,伊168这次下潜是否还能浮上来,全艇船员的性命都捏在田边的手中。伊168有可能沉入数千米的海底,被强大的水压挤压成一个瘪罐头。谁也没有力量来阻止大自然那强大的力量,田边这时候才觉得人类力量的渺小。但是此时此刻的田边除了投降之外没有其他选择。对于从幼时便接受为国尽忠思想,在海军兵学校、海军大学接受军国主义武士道教育的日本海军特别是军官来说,投降是不可想象的。
- [% Q# h4 [# }+ V, ]    伊168一口气潜到60米深处。美驱逐舰再次在伊168头顶投下8颗深水炸弹。这时,幸运女神向着日本人微笑了。司令室中的传声筒里传来了电气长望月少尉的报告声:“这里是蓄电池室。电动机修理完毕!再启动成功!”这句话让艇内所有的水兵都长出了一口气,不少水兵伸袖口擦了擦汗。伊168开始了期望已久的潜航。有可能是因为美军驱逐舰投完了舰上所载的深水炸弹,也有可能因为不明伊168的位置和距离而害怕伊168的鱼雷逞凶,美军没有继续追赶上来。伊168的声纳也监听不到美军驱逐舰的螺旋桨推进器声和声纳波了。田边确认已经安全之后,伊168再次浮出了水面,此时是当地时间6月7日清晨7点50分。  ~8 ]0 V% \+ g/ D% D; w( ~# `' ?
    伊168不敢在中途岛附近多做停留,一路向西。伊168原本计划在日军占领中途岛之后再接受燃料补给,而如今却不知道剩下的燃料是否能够支撑着回到吴军港。如果真的燃料不济,只能想法设法在横须贺停靠了。幸运的是伊168成功地穿越丰后水道后直奔吴而去。$ \) g/ R+ Q& I8 f& v" J& I0 p
当伊168靠上吴港的船坞时燃料只剩下800升。众多在港内的潜艇艇长被召集起来听了田边的经验之谈,从中吸取了不少作战经验。例如在遭到深水炸弹后受损时的紧急处置方法、拆除电池时在电池下敷设橡胶片方便作业等等。
. x) j) R% [3 B- v+ T1 {' N6 }2 V2 n6 R) Q% i" n, Q
& i# O9 X$ _" d! U5 ~" |+ m! ^
补充文章:2 B3 G" R" @' n5 u4 b. C- M

1 w$ U# Y  P+ j  l$ c) ^3 Y( F* I* c! A8 h' C) I6 a
田边弥八:时任伊168号潜艇艇长
  \! G4 h# c: D+ O- P    田边弥八于1905年8月13日出生在日本香川县丰郡丰中町。1928年3月毕业于海军兵学校(56期)。1938年11月,作为潜艇学校乙种学生毕业。1939年,吕58潜艇艇员。之后历任伊8号潜艇通信长,第二潜艇战队参谋等等。1940年晋升为海军少佐。1941年7月,作为甲种学生毕业于潜艇学校,同时拥有了潜艇的指挥资格。同年10月,担任吕19号潜艇艇长。1942年1月13日,接过前任中村乙二少佐的指挥权担任伊168号潜艇的艇长。% C0 y& _% U) E2 h4 Z
    中途岛惨败之后,建立了击沉“约克城”航母这一显赫战功的田边被任命为1942年8月4日新竣工的伊176号潜艇艇长。当时的日军的势力范围已达到了巴布亚新几内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战局的转变,日军的后勤补给开始出现困难。美军已经基本上掌握了南太平洋上的制空权,1943年之后日军大本营只能利用前线的潜艇来进行武器、弹药、粮食等的运输。1943年3月17日,伊176号的艇尾甲板上绑上了近90个装米的金属罐,在艇内尽可能装了不少步枪、机枪和弹药。另外有20名陆军士官搭乘上了伊176号,奉命前往腊包尔。19日黄昏,伊176号抵达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东海岸的拉耶。正当伊176号在岸边卸下艇上的货物时,遭到了美军轰炸机的攻击。伊176号因此损失了将近一半的运输物资,而田边被炸弹弹片击中受了重伤,立刻被送回横须贺海军医院疗养。1943年7月伤愈出院,被调任海军潜艇学校教官兼海军潜艇研究部成员。1944年5月晋升为中佐。1945年6月海军特兵部(海军特攻兵器部的简称,于1945年4月15日成立的研究开发有关潜艇特攻兵器的部门)成员。1945年8月被调任入军令部同时兼任海军省军务局。1945年11月转入预备役。1990年4月29日死于日本埼玉县大宫市,终年85岁。" Z1 n0 G, A9 [) E/ b  ^! \

+ X. Y  y# C. O) R2 F  d4 w% U" E& c6 G5 V& S2 S/ [
■岁月不饶人,大战结束四十年后的田边弥八1 V# y) c3 l* m1 _

& x- _- A; b" N3 @0 K- f- u- M9 ^: b8 F( }4 y- h" p0 ?9 g% E! x
■散开线示意图; V' s6 ]- |" O$ \( Q: {  R! w% J

7 x+ ?7 F+ ]6 u0 p; M& L0 j0 H* \" }1 |2 a
" \5 ^) j0 B1 I/ i/ f+ w* w( @
备注:中途岛战役之时,按原定计划作为先遣部队的潜艇部队应该在夏威夷的西面和西北方向部署甲、乙两条散开线。但是因为各种原因,准备工作(特别是补给)没有来得及赶得上部队的出发,所以在预定日期到达散开线的只有1艘潜艇,那是渡边胜次少佐的伊169号潜艇。如果日军潜艇部队能够在预定日期完成乙散开线部署的话,侦察到5月31日从珍珠港出发的第16特混舰队的可能性就变得相当大了。如果第16特混舰队的存在早被日军潜艇部队发现的话,中途岛战役的结果就可能要被重写了,但是历史没有那么多“如果”。- K$ p! l6 q2 w$ d5 ^5 O
; t: L9 b4 e) \7 H% N$ H

6 ~7 T. |) z5 b; C4 t# X+ Q0 F7 [7 o- ^) u- n, c4 N
第17特混舰队第4战斗群" p5 w0 J1 @% A6 @$ t3 a" V
指挥官:吉尔博特·胡伯上校(Capt. Gilbert C. Hoover); C& v# Q2 {7 B* x' C+ \. Y
希姆斯级(Sims Class)驱逐舰“哈曼”USS Hammann (DD-412) 舰长:杜鲁中校5 u* H2 m  f( o' B- x& ]6 K+ Y
希姆斯级(Sims Class)驱逐舰“休斯”USS Hughes (DD-410) 舰长:拉姆齐少校" @5 Q* ]6 O0 p- T
希姆斯级(Sims Class)驱逐舰“莫里斯”USS Morris (DD-417) 舰长:贾列特中校
$ L: h* ~) [" |1 _% ~  z0 f6 E希姆斯级(Sims Class)驱逐舰“安德森”USS Anderson (DD-411) 舰长:金德尔少校
- p( |8 s3 T; Y4 [/ S4 Q希姆斯级(Sims Class)驱逐舰“罗素”USS Russell (DD-414) 舰长:哈特威格少校% P7 b6 x$ p' Y' r3 i( [- C
格里夫斯级(Gleaves Class)驱逐舰“格温”USS Gwin (DD-433) 舰长:希金斯中校
# Q  H& {7 |# R2 P' s
2 H/ |$ B1 _. Z: x% [& ]$ Y3 x' u
7 G! o/ w" E  P9 K* L
7 q7 F/ b  w1 s# H第16特混舰队第4战斗群
) B+ r7 [0 r; C% a  U. w) B0 x指挥官:亚历山大·阿利上校(Capt. Alexander R. Early)0 w2 G- T# x. R- ]" u
第6驱逐舰队指挥官:爱德华·萨乌上校(Capt. Edward P. Sauer)/ ~: D+ P, M$ l; T* y% P" A* Q
波特级(Porter Class)驱逐舰“巴尔奇”USS Balch (DD-363) 舰长:齐姆罗斯少校
5 r9 U6 }5 I( M6 d& \' b& n0 h1 u+ l. b' j1 T& M

" @8 R" C) H' R9 F
( S$ }  a; x- h1 J1 p    一直护卫被击中的“约克城”号直到6月6日清晨的那艘美军驱逐舰不是属于第16特混舰队第4战斗群的驱逐舰,而是当时离“约克城”号比较近的第17特混舰队第4战斗群第6驱逐舰队的驱逐舰“巴尔奇”号(DD363 Balch)。等到6月6日下午第16特混舰队第4战斗群的6艘驱逐舰赶到之后,“巴尔奇”号才回第16特混舰队的原单位报到。# w* A/ ]1 q: b6 x9 x
4 F5 v3 s; f. C  Z
■这张非常有名的历史照片是“约克城”号被重创后6月6日上午拍摄的。此时“约克城”号左舷倾斜20度,右侧有艘驱逐舰在“约克城”周围警戒。那艘驱逐舰就是第16特混舰队的“巴尔奇”号(USS Balch DD-363)。
7 N6 c. i! ?3 S% q+ [7 I7 H1 v
0 A( \0 {* s5 n- k( d8 Q) a! a6 x$ |
) k; P4 |0 U) C% k) f, U5 z& B

" W7 Y+ m# ^+ h  s1 F
  X( e* q1 H. X/ O% p■“约克城”号(CV-5 Yorktown)和“企业”号(CV-6 Enterprise)同属“约克城”级航母。日军把“约克城”号称为“企业”型最主要的原因是,“约克城”号在珊瑚海海战中遭到重创,日军原以为其已被击沉,即使没有沉也没有能力参加中途岛海战。然而为了参加中途岛海战,重伤的“约克城”在珍珠港3天内就“恢复了健康”,这是日军没有想到的。实际上,这两舰在外形上也难以分辨。“企业”号的飞行甲板前端上写着个大大的“6”字,因为“企业”号是CV-6。为了加以辨别,“约克城”的飞行甲板前端上不像“企业”及其他航母那样写着航母的番号,而是在前端和后端的飞行甲板上写着“Y K T N”。另外在“约克城”的舰桥侧面有为了舰种识别用的一个巨大的黑色“Y”字。
1 L2 _6 |5 `7 \3 i9 L7 _  J  K0 U, b  u
[ 本帖最后由 飞龙 于 2006-8-25 22:12 编辑 ]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灌水真累 哇哇哇哇哇哇哇.............
那时候日本太强悍了,那命中率!!!
打死靶而已,不过换我去打的话,不一定能保证全中。
:@
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又一个刨坟的.......
楼上啥意思
原帖由 nanjin1937 于 2007-10-23 12:42 发表
6 s& x# k  o  k! v  J/ l楼上啥意思
) Y( s8 }2 S0 ?: V9 Z7 d
$ M  E% c: M) c4 ]0 D, e

3 V0 ~: W; \# Q& E4 A阁下看看回贴的时间就知道了.....
啊!对不住大家啦,下次我注意。
原帖由 nanjin1937 于 2007-10-24 12:24 发表 " d* n* H4 q3 V, u& ?$ V8 u
啊!对不住大家啦,下次我注意。
1 r% U: V/ C$ _& X, Y: K# ]( K5 i+ ]* v2 R( U8 X' y  Y; ^
阁下也不必如此自责嘛~~/ n5 x5 L6 X9 k, {

! i# A. k. m% ^3 @7 N偶早就说过:挖坟无罪,掘墓有理.......
% s' \; c* L: Q5 ]2 J! l3 m9 P  `/ f* S. h, ?5 n2 G  H7 w9 V
PS:其实偶也是盗墓出身.....
理解万岁!这年月找个说的上话的人可不容易啊!
啥都不说了,握手握手~~~
.....................- c3 N$ I3 W7 x4 H8 L( B. P

9 J( p6 A5 n1 u0 I8 l+ _[ 本帖最后由 hyyy 于 2008-5-11 13:57 编辑 ]
看来也有两下子
1

评分次数

  • hyyy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