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 德国军事中心,并作少量修改0 J2 \0 X8 p: b/ V( q
' @& S4 ~- W+ k# V' z以下为原文:
& \3 ~! u6 M6 X1 }, B7 B e9 p0 ~+ Z$ U7 q
* 本文为一篇在互联网上广泛传阅的优秀文章,原作者不详,本站现收录此文,按照大陆阅读习惯加以少许修改,并对其有关德国海军Z计划的部分加以补充。如有知道此文原创作者,请与本站联系,谢谢!& k2 \. {' d5 C/ }2 T' c
5 G& ]* R3 C3 t* k6 m$ t/ w, S2 u0 G$ ^9 b/ F
% R- l3 b' U" I: `$ h! f" _& D' z戈腾哈芬(波兰格丁尼亚)港内的德国舰队,1941/4/12。近景为吕佐号袖珍战列舰,其左后为俾斯麦号战列舰。照片右侧为纽伦堡号轻巡洋舰
8 [0 Q: Q3 X+ a( M- V+ k' _! a/ P; f& T0 A# V4 a" o
8 Y) ^5 a8 T+ |
一、回顾+ t7 {, M f( l( f0 e R* t$ ?
' Q0 ]$ k$ U: n3 u/ j8 D
德国战舰因为要面对大量的英国舰队,所以在设计理念上与其他各国略异,基本上可以归纳出几个特点:9 D5 {; I% A, Q5 k+ y5 c; Z$ F
5 g9 E; J; D# ~) i1 c* y" N+ h1.装甲厚:德舰的装甲经常是牺牲火力来换取的,因为火力,机动力与防御力中很难三者兼顾,德舰采“重装甲”主义,在以寡击众时会比较有利(多一门炮不一定打得到敌军,多一寸装甲可以同时让几艘敌舰的炮弹被弹开,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L/ E* A8 ~4 f
/ s, U1 I% |6 L+ }
2.速度快:拜德国科技之赐,德国船舰拥有世界一流的引擎,在先天上就占有优势;而因为数量居于劣势,有较高的速度才能采用"打带跑"战术(否则英军玩起“一换一”战术,德军就被耗光了)
/ W6 ?: M4 `* W, X! f" y
6 ]$ e: i e+ E6 D7 G8 F2 @3.防空火力足:因为德军没有航空母舰,战舰大多是在没有空中掩护之下作战,因此特别注重防空火力.甚至连舰载的侦查机都装有20mm机炮(我想打起“剑鱼”这类雷击机,应该绰绰有馀) V& ~! K0 i+ T# N2 s4 { M
9 C* S9 ?. a: ~' [4 a当然也有例外者,如德军改良型Z级驱逐舰,其火力媲美轻巡洋舰,但是防空火力与装甲就不怎么样了(不过其38节以上的航速,却是英军船只所望尘莫及的)因为德国受凡尔赛条约限制军备,故在造舰技术上虽有先进的理论,却缺乏实务经验,故其船舰设计略嫌保守,每型船舰都像是同一版本的不同比例,外观都差不多.
7 K9 M V' c; ~( A/ [" W& @2 q8 L% m4 }+ y/ m" M' X. W3 O
德舰的火炮也因为其冶金技术进步,射速快,射程远,加上精度奇佳的光学瞄准仪与雷达,炮击的威力与准度相当可观.凡尔赛条约中,德国主力战舰原来被当作战利品送至英国,结果在斯卡巴弗洛港自沈,德国尽剩旧式战舰六艘,轻巡六艘,驱逐舰十二艘,并受限不得拥有潜艇。为补充退役舰而新造者,战舰不得超过一万吨,主炮口径不得超过28公分;巡洋舰不得超过六千吨,主炮不得超过15公分,驱逐舰须小于800吨,鱼雷艇须小于200吨,航空母舰、飞机、战车等皆不得建造,并赔款一千三百二十亿马克。在如此窘境下,德国利用其科技造出了袖珍战舰--德意志(Deutschland)号。其性能几乎就是条约限制的极限。
1 Z$ X! _5 R. Y; ~) n9 k( ~6 [! Z6 S8 p3 x2 g p( [: o
德国人认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强大的德国舰队与英军正面对战,都没有办法获胜,何况是这种衰弱的状况?因此德国想出了打带跑的战略。德意志号航速约有28节,拥有28cm(11寸)主炮六门,虽然不能和英军战舰单挑,但是可以和战舰以外的任何船舰对决而不败,尤其列强在华盛顿五国公约中,明定巡洋舰吨位不得超过一万吨,主炮口径不得超过八英寸,性能不如德意志级战舰,所以只要能避开英军的战巡名望号、却敌号与胡德号,看到其他英军战舰就拔腿溜走,不就天下无敌了吗?
7 z: A0 A# f% O" [1 g1 K& {. j o c( g& u7 \% S# R" ^
当时的德军巡洋舰也依此理念建造,所以有后方主炮炮塔较前方为多的有趣现象。由于德国战后失去了海外的殖民地,也就失去了海外的补给站,因此该型舰特别注重续航力,只要能在开战前将战舰开到大西洋上,将可以有效打击英国的补给线,并且牵制大量的英国舰队在大西洋,以利进行对英国本土的登陆战。只要能让德国陆军踏上英伦三岛并掌握前进机场,英国海军再强也没用。德国人如此盘算著。
6 f8 T3 p+ d$ \# V: d" Q
5 L: g: G' J5 I: T1 k& u+ u( \# H' Y4 Q( F在希特勒掌权后,德国人开始阳奉阴违的秘密进行战舰的制造,首先是新型战巡沙恩霍斯特(Sharnhorst)与格耐森瑙(Gneisenau)两舰,打从一开始就打算违反一万吨的上限,在希特勒宣布撕毁凡尔赛条约后,与英国签订了“英德海军协定”,德军船舰吨位可以达英军的百分之三十五。为了多捞一些,对外虚报此二舰为二万六千吨,实际上是三万二千吨的巨舰。其速度更高达三十二节,装有28公分主炮九门(原先在Z计划中要换装与俾斯麦级相同的十五寸炮,因故取消)$ X" _- v2 g8 r5 d" p/ B' i: R
" S8 g) S0 {* t. w/ n) L
德国撕毁凡尔赛条约后,重建军备的德国三军中,以海军的处境最为困难,德国可以在短期间内生产大量的战车飞机,但是船舰却不是几天内可以造出来的。唯一能充分发挥战力又能在短期间内大量生产的就只有潜艇了。以德国的新技术,潜艇可以潜得更深更久,英军根本没有办法对付。更重要的是,只要两星期就可以完成一艘,较之需要耗费大量资源与时间的战舰,希特勒显然比较中意潜艇。1938年九月,德国海军以宿敌英国为假想敌,订立了一个“六年造舰计划”,并且经希特勒核准,这就是“Z计划”。% m y k) G5 b
% T$ v- W& i1 I+ w) P- y' _
德国人认为,在1946年以前,应该不至于和英国开战,在这段期间内,动用工业力量进行大规模的新锐船舰建造,只要一完成,必可击垮老朽的英国舰队,进而登陆占领英国,把势力推展到大西洋上。, r9 d* o# u8 Y* }& q0 {# y; v
8 V' y& V/ D& t. [# b9 @其预定舰队规模如下:) I# U6 r+ Q+ J; A$ {, }1 k
1.五万六千吨级战舰4~6艘
; b9 \& k) O- l$ \0 B3 l2.四万二千吨级战舰2艘(俾斯麦级)* x5 J# ~5 C' K( F. ?' y1 |
3.三万二千吨级巡洋战舰2艘(沙恩霍斯特级改装15寸主炮)& r* X1 s# O5 O# M
4.新型P级袖珍战舰3艘,用以取代原先3艘德意志级袖珍战舰
4 n8 `6 d: l' K5.航空母舰2艘(齐柏林级)
) S3 P% W7 b9 i( q; [6.重巡洋舰5艘(希佩尔级)
2 N% }1 V1 I6 e2 j9 k' E5 J7.轻巡洋舰44艘
% k5 E! p+ ^; @; U8 a8.驱逐舰68艘# u3 Z: Z/ |* [! w4 p% n
9.鱼雷艇90艘' T/ X: w8 F. R- k
10.U艇249艘
, r. w$ T: o- P& ?1 F5 v
, [* e# N/ q" b由此可知这是一个兼顾水面与水下武力的强大舰队。其中值得特书的是P级袖珍战舰,她们名为“袖珍”(pocket),其实是30500吨的巨舰。为了有效达成破坏通商的战略,特别将其航速提升到34节,虽然主炮只有六门15寸炮,但是航程与装甲均较其一万吨左右的前辈大幅提高,战力更是因为速度的提高而加强。她可以闯入巡洋舰护航的商船船团中,在巡洋舰的舰炮射程外从容开炮将商船击沈,然后再仗其较巡洋舰为高的航速脱离。如果有不死心的敌舰硬要跟上,也可以用15寸炮将之驱离或乾脆击沈。万一在海上与战舰遭遇,至少还可以有还手的馀地。
! K8 `% b6 c# C7 P% l3 C, s5 J
+ N: \5 l- n* T& I5 d+ u另外如五万六千吨的兴登堡级战舰装有八门16寸炮,装甲更是厚到离谱的程度。(原本已经在1939年开始动工建造,后因希特勒下令中止,原舰炮转为岸防炮与要塞炮之用);还有预定生产的最后几艘改良级Z级驱逐舰,重达6300吨,装有15公分炮六门,甚至可和轻巡洋舰一较长短了。
% I1 L: G d# G, o; u. {
7 R7 Q, U2 H. w在Z计划的战舰群中,第一艘下水的就是俾斯麦号了。可是当她在1940年完工下水时,欧洲战局已经不是她开工时的样子了。德军挟其强大的陆空武力,在极短时间内就掌握了大半个欧洲大陆的控制权,唯一能做梗的就是在海上的英国了。可是,德国海军能和英国打对台的战舰群还在船坞里呢!
/ x) W9 j8 }$ k t+ s9 E! v
9 v2 [! N! f2 X胜利来得太快、太突然了,甚至快到令德国海军无法招架。德国海军在准备不足的状况下勉强参加了对挪威的侵攻,虽然也得到了胜利,但是比起陆空军的显赫战功,甚至是U艇的大显神威,海军的水面舰队显得颜面无光。“一定要击沈英国战舰..否则太对不起元首与国人的期望了.....”当初建造Zeppelin航舰时,海军曾向空军元帅戈林要求拨一些飞机成立海军航空队,可是被戈林一口回绝:“凡是可飞的东西,就都是归我管啊!”如果不出海立点战功回来,不就会被这讨厌的戈林更看不起吗?戈林又是元首面前的红人,如果以准备不足为由拒不出战,说不定以后的海军预算全给空军拿去了。这还不打紧,要是被那家伙扣上了大帽子,后果.....(想起了恶名昭彰的盖世太保)
! t( _6 d8 e$ k4 p$ q j, h; k* @& f
在这个状况下,德国海军策画了一个“莱茵作战”,北翼由俾斯麦号与尤金亲王号,自德国本土经挪威,突破GIUK防线进入北大西洋;南翼则由两艘沙恩霍斯特级战巡,自法国布勒斯特港出击,将可有效吓阻英国船团,断绝英国物资来源。但是当准备就绪时,在布勒斯特港的两艘战巡却遭到英国空军的轰炸损毁,尤金亲王号也触雷,受了点轻伤,尤其是两艘战巡,完全修复要好几个月。海军参谋建议:不如等这几艘船全部修复再出击,届时铁必制号也下水成军了,五艘巨舰再一起出击应该胜算会更大。# ?3 h1 b3 h+ o# H6 D+ X
! G5 F$ P6 D0 g' x- g2 q可是这个提案被否决了。因为拖时间不但会使希特勒不满,如果拖到冬季也不利于突破GIUK防线(如果碰上永昼,很容易被发现),而且预定的对俄战争即将登场,如果不先抢著出击,非但分配给海军的资源会大减,德国空军也因调到东线去不能给予充分的掩护支援。
' p7 V; f' F1 [+ p' }9 f; Q
) B* I& e0 n9 k0 h8 \俾斯麦号协同尤金亲王号,自Gdynia港(今属波兰领土)出发,5月21日抵达挪西南部的峡湾中补给燃料。此时英国的侦查机已经发现了两舰的动向,英国皇家本土舰队司令Tovey上将当机立断,立刻进行作战部署。
$ u; m9 u) T5 W) S
6 S% a1 N* W9 L0 I4 Y) a% w7 V7 q首先进入拦截位置的是担任搜索工作的诺福克(HMS Norfolk)与萨福克(HMS Suffolk)两艘巡洋舰,接著Holland海军中将亲自搭上较俾斯麦号速度更快、吨位更大的胡德号(HMS Hood)战斗巡洋舰,并率领新成军的威尔斯亲王号(Pr. Wales),共两艘巨舰自冰岛迎击。6 B7 L( F/ U2 w, h! h: k& i
7 P% ]) l1 U6 k8 @4 G, G1 W% b5月23日,英舰Suffolk在雾中发现了德舰的踪影,立即将俾斯麦号的位置回报,俾斯麦号也发现了英舰Norfolk,立即回报以三次齐射,英舰自知不敌,放出烟幕逃入雾中,等待Holland海军中将率领的舰队增援。
" i) z, t- e7 t8 F% R1 \0 o4 F. K: V0 n Z( N
5月24日清晨,Holland率领的舰队出现于德舰东南方。由胡德号打头阵,威尔斯亲王号紧跟在后。德舰阵形则是尤金亲王号在前,俾斯麦号殿后。0532时,胡德号首先发难,将炮火对准尤金亲王号(因为德舰轮廓相似,舰身又漆上迷彩,英军误认尤金亲王号为俾斯麦号),随后威尔斯亲王号也向俾斯麦号开火。德舰也在0535时开火还击,且将炮火集中于胡德号。
/ `! c' C' `% A2 V- z8 r) `4 B5 h* d
由于英舰误认了德舰,连带影响了射击时的测距(因为俾斯麦号与尤金亲王号尺寸有相当差距),所以一开始炮击时并未有效命中德舰,反观德舰就没有犯这种错误,所以炮弹不断准确的向英舰袭去。0601时,俾斯麦号进行第五次齐射,贯穿了胡德号的甲板,并诱爆了弹药库。胡德号在霎时折成两半,沈入海中;舰上一千多名官兵仅有三人生还。德舰立刻将炮火指向Pr.Wales。该舰舰桥遭15in炮击中,除舰长与信号兵一名外,全部阵亡;另外各处中俾斯麦号的15in弹4发,尤金亲王号的8in弹3发,数门主炮因故障与战损而无法发射,在重伤之下逐渐失去战力,被迫退出战斗。6 |; U; f" j& L0 j5 d1 i \' ~
* ~4 q0 u9 r& H* h7 ?胜利不是不用付出代价的。俾斯麦舰中弹三发,不幸燃料槽与轮机受损,时速降低了几节(这是后来被追上的主因),加上位置被英军发现,被英军航舰Victorious的剑鱼机击中鱼雷一枚,两天后再被皇家方舟号的剑鱼机命中两枚鱼雷,操舵装置被毁,舵板卡死,速度再降一些,而且几乎无法控制航向。当天傍晚英军追击舰队的驱逐舰赶到,反覆对俾斯麦舰进行雷击。由于操舵困难,遭两枚鱼雷命中(此时原本伴随的Pr. Eugen已经与俾斯麦舰分开)。在晚间23:25时英军战巡名望舰赶到,当时副炮炮弹已经用尽了,英军仍无法将俾斯麦号击沈(不敢太靠近,只能做骚扰性的攻击)。至隔日清晨七点多,英军战舰King George V
# y& p' @ X# ]1 f! ^# {$ |与Rodney赶到,于八点多进入射程,三舰(外加几艘巡洋舰)对一舰(俾斯麦舰的弹药已经没几发了)轰到10:23分才让俾斯麦完全失去战力,最后英军才由巡洋舰Dorsetshire用鱼雷将俾斯麦号予以击沈。(另有一说是俾斯麦号自沉)。
5 E, g/ l" L% _" l2 v( a8 B7 O
7 Y% P9 K$ y- ?" p航空母舰在海战中的价值在此役中其实已经显现了.若非剑鱼机拖时间,也许可让俾斯麦逃回德国空军的掩护之下,后果可能完全不同.+ ?! F% \- e) c, X/ M
% u. g2 L9 k% t1 k; `大家一定怀疑,奇怪,猖獗的U艇哪里去了?据记载,当时德军水面舰指挥官雷德尔与潜艇舰队指挥官邓尼茨不和,并且相互在希特勒面前争宠,雷德尔在Z计画的舰队未完成前就贸然让俾斯麦舰出海,就是为了证明德军水面舰队的实力(当时U艇四处横行,击沈英军船舰不计其数,希特勒大加赞赏),以免海军预算全落入潜艇舰队手中.身为潜艇舰队指挥官的狄尼兹当然不会出手相助了,直到最后希特勒下令“所有在附近海域潜艇应赶赴救援”时,才有一艘没有半枚鱼雷的潜艇前去捞起落水者三人)如果德海军指挥体系较为统一的话,在俾斯麦舰回航时,应该可以让大量U艇埋伏在其回航的路上,英军赶来的几艘大船绝对难逃一死(当时反潜技术尚不发达)。结果因俾斯麦舰被击沈,原先预定的4~6艘兴登堡级战舰与3艘P级战舰建造案被取消,德国海军从此全力生产潜艇及少量的驱逐舰(护航用)。
# H2 a* j1 N/ R+ P& L R8 ]/ N; z* R5 ~' P+ h$ @
在俾斯麦号被击沈(过程见前面文章)后,希特勒对德国海军更是失望,为了不让战舰再出意外,他下令把布勒斯特港的两艘战巡与一艘重巡(尤金亲王号与俾斯麦号一同出海,在俾舰被击沈后抵达布勒斯特)返回德国,这点直接就把大西洋的制海权完全让给了英国。而德国在大西洋中能与英国抗衡的,就只剩U艇了。由于对俄战争吃紧,资源缺乏,希特勒对海军的信心又不足,于是建造中的战舰一一被停工,甚至解体。省下来数十万吨钢铁拿去造战车与枪炮--以及U艇。原来Z计划中U艇只准备造249艘,可是到战争结束时,德国竟造了1150艘各型U艇。
4 D" z+ w* q3 s( ~" s) B; I4 d2 y( p7 C
为了防御潜艇的攻击,商船都会编成船团,再由驱逐舰护卫之。但是此类阵型最怕碰上敌军的水面舰队,因此在船团中常须安排几艘巡洋舰甚或是战舰与空母。如今德国自己放弃了大西洋,英国方面自然是乐观其成,因此把建造中的先锋级战舰后几艘与全部的狮子级战舰建造计划全部取消,顷全力生产驱逐舰与护卫舰。至于其水面武力就可以抽调大半到太平洋战场去和日本决战而不会有后顾之忧。当然,在没有水面舰队的掩护下,U艇的日子越来越难过了。
. I5 C. w9 `5 ~& _( d6 W3 |7 P) ^% P
大战中德国U艇共击沉船舰2603艘,计1357万吨,但是本身被击沈781艘,约两万八千人阵亡(全部U艇部队人员的七成),五千人左右被俘。! p4 a% y5 E% B$ O8 E$ E- W6 ~4 f: V
# X* j0 `# g2 n$ ?$ `) M二、德国海军舰队之命名规则 $ G, @7 p/ q. Q5 I2 A* \
6 P8 d2 S$ Y, X0 c" q' s' J
& X* c6 ~- r2 ^& @1 u
战舰:以人名命之。如俾斯麦(德国铁血宰相),提尔皮茨(德国海军之父) 4 \4 F7 p8 Z5 i! X: V( ~0 x& H9 n
+ \: \+ \9 Z9 G- f x2 `
战巡:以人名命之。如沙恩霍斯特,格耐森瑙(两人为名将,普鲁士陆军再造者)。以下是这两人的故事:
3 n8 Y* R$ Z, n$ f* T9 h* P! y+ x# w% y6 M, C) S$ H' M
: J" q5 f/ r7 J9 }' E
+ l8 j3 x- }1 ]/ k( ~沙恩霍斯特
! y1 h4 k' P) c( w1 p4 Q/ z+ y) m- l( B
/ v5 u8 t a: Z7 n6 H
. u) l; ]9 J( e8 u2 `/ t2 y格耐森瑙
5 _1 J' L$ E7 N5 m) ~. s" w" p0 t1 D# _9 R3 x" U
普鲁士可以说是德国的前身,在1806年,拿破仑击溃普军,占领柏林,普鲁士的军备自然就受到拿破仑的重重限制。拿破仑只准普国拥有皇家军队四万二千人,这种薄弱的兵力,就算担任警察任务都嫌不够,更不用说是负起国防任务了。 1 ^" o3 R/ I& ] |1 d' t ?* B4 W
N' b+ b1 a) A& P% }1 C% Z% x
但是穷则变,变则通,时任普鲁士陆军部长的沙恩霍斯特( Gen. J. D.von Scharnhorst )在德国高层的支持之下,秘密扩军,采行徵兵制,每次徵兵不超过四万二千人,以符合拿破仑的规定;而实际上每一期所徵的兵员皆在短期训练后退役,然后再召第二期,第三期……以期使全国青壮男子皆受过军事训练;他并下令在全国普设所谓“民防协会”,表面上是一种类似“守望相助”的民间组织,实际上则是一个负责进一步训练那些退役军人的军事单位。在1813年拿破仑征俄大败而回后,普鲁士就将这些在乡军人召集编组,立刻就建立了一支能与拿破仑对抗的部队.此后普鲁士颁布新的兵役制度,规定成年男子需服役三年,退役后备役五年,每年仍需接受数星期点召,战时则接受徵召服役,这也就是现今大多数行徵兵制国家所仿效的兵役制度始祖。沙恩霍斯特也就因此被誉为普鲁士陆军的再造者。而格耐森瑙( Count von Gneisenau )即为沙恩霍斯特的副手。当沙恩霍斯特在1801年前后任职柏林陆军官校时,有个著名的学生,就是后来写作战争论的克劳塞维兹( Karl von Clausewitz ),克氏对沙恩霍斯特推崇备至,称之为“唯一敬爱的精神上之父执与良友”,当普鲁士遭拿破仑击败后,秘密扩军之际,沙恩霍斯特就将克劳塞维兹延揽至陆军部,在格耐森瑙的手下做事。% f7 N8 V- S* C4 Z; u5 v: z/ U
" e+ M8 Y" {/ L. C/ W1 a后1812年拿破仑大举征俄,除假道普鲁士外,尚要求普鲁士派兵助战,沙恩霍斯特与格耐森瑙等人主张召集国民军,联俄抗法,普鲁士王腓特列·威廉三世以普鲁士首当其冲,不允所请。沙恩霍斯特愤而辞职,格耐森瑙则被"外放"--奉命出使外国,官职较小的克劳塞维兹则弃职投效俄军,沙氏与格氏特函向俄皇推荐,克氏遂进入俄国参谋本部就任。拿破仑征俄失败后,普鲁士于1813年重整军备,以布吕歇尔元帅( Marshal Gebhard L. von Blucher )为总司令(后也有多艘船舰以Blucher为名),沙恩霍斯特为参谋长,格耐森瑙仍为香氏副手,克氏以俄军联络官之名也在麾下。, |3 `: w' B) w V6 j2 B; K
0 w- \7 w, J# U( v" [* c/ u- U0 @% V1813年春,原被拿破仑征服的国家组成联盟,共同对法作战.沙恩霍斯特在五月的Lutzen与Bautzen两战中身受重伤,后在前往奥国求援的途中伤重死亡.克氏悲曰:“这是我一生中无可补偿的最大损失!”格耐森瑙在沙氏死后继任为参谋长,并在十月的莱比锡一战,偕俄奥两国部队大破法军,克氏也在战后恢复德国军官身分。联军随后攻入法境.在1815年,拿破仑返国复辟,欧洲各国震动,遂组织联军围剿。在滑铁卢一役中,格耐森瑙任普鲁士总部参谋长,克劳塞维兹任第三军参谋长,在此战中皆立有大功。后不久格氏引退,克氏后任柏林陆军官校校长,并在这段时间内写作战争论。
9 @$ W1 T3 `2 r# a# t L
u3 D' j1 F% Y5 b1830年,由于法国发生七月革命,波兰也发生暴动,局势吃紧,乃再度委请格耐森瑙复出任职总司令,克劳塞维兹为其参谋长.后格氏与克氏两人先后死于1831年的一场霍乱大流行中。
) K- e; E" J) @* I
j) X- J$ q, u5 f2 m3 F1 }***************************** # T6 T! |3 e# W, D' o% i! p% [ }
2 `- p8 ?; y( m" c) v) j+ X# m
重巡:以人名命之。如欧根亲王(奥地利名将,著名战略家) 7 f+ F4 P1 g0 a y9 b
% s2 d9 l( ^- D6 ?* u袖珍战舰:以海军将领命之。如海军上将舍尔(Admiral Rheinhard Scheer ,
0 d6 {& M6 ?# h) ?第一次世界大战名将,在日得兰一役击败英军舰队,《银河英雄传说》中的“莱茵哈特”可能就是依他命名) ! K( q9 c2 r/ [4 c) r+ D# a
6 c; B; x Q0 g) U轻巡:以地名命之。如纽伦堡、科隆
& a7 w$ v j( r) x# I
; U% x- G) g* b1 J" S% s, H, U潜艇:U开头再加上数字。
# R- g4 ~3 ~! }0 ^6 BU为德文潜水艇(Unterseeboot--英文 Undersea boat)的字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