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俄罗斯帝国的蒸汽装甲舰-圣安德烈旗下的"鱼龙"
文/胡其道
舰船知识2006.03/04
俄罗斯海军的起源可上溯到6、7世纪的东斯拉夫人,在与拜占庭帝国的斗争中,他们的舰船曾远征黑海并进入地中海。1699年,"俄罗斯海军之父"-彼得大帝建立亚速海舰队。以后在北方战争(1700-1721年)中,俄国波罗的海舰队为战胜瑞典做出重大贡献。从此,俄罗斯一跃而成为世界海军强国之一。18世纪后期,叶卡捷琳娜女皇继承彼得大帝的伟业,大力发展海军,到1796年,俄国海军已拥有250艘舰船,此后在俄土战争和对拿破仑战争中取得了一系列胜利。到拿破仑战争结束时,俄国已成为仅次于英国的世界第二海军强国。但专制的农奴制和国家经济技术的落后严重影响了俄国海军的近代化进程。在1853-1856年克里木战争中,纳希莫夫海军上将率领黑海舰队使用爆破弹在锡诺普海战中消灭了土耳其的木质帆船舰队。这是世界海战史上风帆舰队的最后一次战斗,也是帝俄海军最后一次获胜的海战。但随后在土、英、法联军攻击下,俄军战败,塞瓦斯托波尔陷落。1856年3月18日缔结巴黎和约,俄国失去了黑海舰队。直到1871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俄国海军才重建黑海舰队。
◆摇篮时代的蒸汽装甲舰
19世纪60年代俄国废除农奴制,经济得到发展。1855年即位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任命皇弟康斯坦丁大公就任海军总监,开始建设近代化海军,俄国的风帆舰队逐步被汽船舰队取代。由于巴黎和约的限制,起初俄国增强海军的方向只能在波罗的海。具体以崛起的德国为对手,建造沿岸防御海防舰。此时美国南北战争中"莫尼多尔"号和"弗吉尼亚"号装甲舰间的战斗特别引起俄国海军的关注。俄国海军开始建造的多为低干舷的小型浅水炮舰,再逐渐向大型炮塔舰发展。
俄罗斯海军的第一艘蒸汽装甲舰是由乔治.麦克罗设计、由英国泰晤士铁工厂建造的"佩尔维茨"号海防舰,这是一艘三桅机帆并用的、具备铁制船体的舷侧炮门舰。它在1864年完工,比英、法装甲舰晚4年左右。另两艘姐妹舰"奈特隆.麦雅"号和"克莱姆尔"号在俄国本国建造。其中波罗的海造船厂1866年建成的4000吨的"克莱姆尔"号具有很强的法国风格,船体有长大的冲角和较强的舷缘内倾。
舷侧炮门舰在海战时只能用单舷的炮指向目标,射界也受限制,于是从1870年代起,俄国造船家A.B.斯捷潘诺夫、C.K.杰维茨基和A.B.波波夫开始设计类似"莫尼多尔"号的小型炮塔舰。在建造一级小型浅水炮舰和4级小型岸防炮舰后,1869年卡列尔尼岛工厂开工建造的A.A.波波夫中将主持设计的"彼得大帝"号一跃而为万吨以上的远洋炮塔舰。"彼得大帝"号于1876年完工加入波罗的海舰队,成为俄国海军的第一艘装甲战舰。其设计布局类似英国"蹂躏"号(1873年完工),两座305毫米双联前装炮塔装在桌台状的中央船楼前后中线上。铁制船体水线装甲带为厚559毫米的木材,两面镶厚178毫米的锻造装甲板。动力为机车型的烧煤锅炉,蒸汽机功率8250马力,两轴推进,航速14节。由于干舷太低,仅2.4米,所以抗浪性很差。"彼得大帝"号是俄国第一艘没有风帆设备的大型装甲舰,完工时号称世界最强大的军舰,由于没有继续建造同类战舰,在此后15年中它也是俄国波罗的海舰队最强大的军舰。它在1907年改为炮术训练舰,1917年革命后易名"共和国"号,于1922年拆毁。
在这个时期,黑海出现独特设计的浅水炮船。按A.A.波波夫中将的观点,作为重炮平台,圆形船体最平稳。于是由彼得堡工厂制造部件,在尼古拉耶夫工厂组装的"诺夫格罗德"号于1874年完工。它的船体为直径30.9米的圆盘,正中有一个双联280毫米火炮的炮台。其往复蒸汽机功率3000马力,由6个螺旋桨推进,航速6.7节。但"诺夫格罗德"号在第伯河试航时,圆形的船体在河流中旋转,根本无法操纵。于是在1877年完成其扩大改良型"波波夫海军上将"号后,俄国海军停止同型舰的建造(原打算建造10艘)。在俄国军舰技术史上,留下了一段趣话。
◆从露炮塔舰到前无畏舰
1881年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即位,他策定20年海军建设计划。在加强1870年代建成的沿岸防御海军舰队基础上,开始向远洋海军过渡。在此期间,俄国海军在波罗的海建造5级共8艘岸防装甲舰;在黑海建造可与土耳其战舰抗衡的3级6艘较大的装甲舰。这些军舰包括露炮塔舰和低干舷炮塔舰。在这些舰上不仅吸收外国技术,还有不少的创新。如穿甲炮弹、电力扬弹机、重油锅炉和无线电通讯机……
1892年俄国海军又对其主力舰作出分类规定:排水量10000-15000吨的装甲舰主要使命为编成分舰队进行海上决战,称为舰队装甲舰(1907年后改称战列舰);而5000吨以上的较小装甲舰主要在濒陆海区活动,称为岸防装甲舰。
为重建黑海舰队建造的4艘主力舰叶卡捷琳娜二世级是俄国第一种露炮塔式装甲舰。它们是:"叶卡捷琳娜二世"号(尼古拉耶夫工厂建造,1889年完工)、"切斯马"号、"锡诺普"号和"常胜者格奥尔基"号(塞瓦斯托波尔工厂分别在1889年、1890年和1894年完工)。前3舰具有铁钢混合的低干舷船体,3座305毫米双联露炮塔分装在前桅的两舷和后甲板中心线上,呈品字形。炮塔是可升降式,在射击以外的时间可降到上甲板线以下以降低重心,增加稳性。7门152毫米单装炮装在中部舷侧,每侧3门,另一门从舰尾伸出。在舰体中部为保护主炮与锅炉舱,装有406毫米厚的舷侧装甲。它们正常排水量10250吨,主机为两台三胀式蒸汽机,总功率9100马力,航速16节。舰上的870吨燃煤可供以10节航速航行2350海里。在完工时,它们被称为是"仅次于英国罗德尼级的强力战舰"。第4舰"常胜者格奥尔基"号晚4年完工,它采用全钢船体和炮塔式主炮,更为先进。"叶卡捷琳娜二世"号1907年作为靶标舰沉没;"切斯马"号1907年拆毁;"锡诺普"号和"常胜者格奥尔基"号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者于1923-1924年间拆毁;后者在国内革命中被白军开往法属比塞大,于1934年拆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