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原创翻译)美日空母对决——太平洋1942

美日空母对决——太平洋1942
: j6 m; k7 L% g+ Q) v译者的话1 ?2 U2 }, W, A3 @) i+ ?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尤其是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宣告着大航空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战争模式已经改变,战场从两维空间变成了三维空间,出现了立体战争。而担当立体战争主角的便是人类兵器史上号称里程碑式的新式兵器———航空母舰。为了让同好们了解更多的空母知识,在下尝试着翻译了由马克 斯泰里撰写的《美日空母对决——太平洋1942》一书(原作者保留所有权利,此翻译仅供学术参考之用,不用于商业目的),全书较为全面地介绍了美日两国在太平洋初期的航母对决及相关情况。是富有价值的参考资料,遂尝试翻译之,因在下英文水平有限,故错漏在所难免,请各位鉴谅。
' G9 l: x' Y. A$ i0 q$ P: I因篇幅所限,采用连载方式,欢迎大家批评指正。肥牛新作,希望大家多支持.
! P& ~  _- F& y1 `( k. d就写这么多,充作前言。
  L! x/ s  v! J$ Z, e! J7 n$ G) r; n2 q: t9 q
全书封面+ c5 w6 m+ |) a$ c2 o* f3 ?" _

3 |/ \% \* U: J; z, v9 _7 y- O$ n' S, _
[ 本帖最后由 hyyy 于 2008-12-17 16:49 编辑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1

评分次数

全機今ヨリ発進、敵空母ヲ撃滅セントス!!!
本书作者简介
. q. E) v/ W# i; w2 L马克.斯泰里:& @6 t$ Y; y- A  U8 Y4 r. l; n
马克.斯泰里退役之前曾经是一名美国海军的情报官,服役期间曾花费5年时间对美国海军航母装备及相关问题做了深入研究,退役后则以平民身份继续在此问题上不懈探索。马克.斯泰里拥有美国海军战争学院的硕士学位,现居住于美国弗吉尼亚州。
: w& ]/ z) u6 F, o; X( l本书插画师简介  N* j7 s  P: Z" Y
伊安.帕尔默:) t+ j* f/ B; J/ E, a# o0 n' s
伊安.帕尔默是一名经验丰富的数码工程师,主攻3D造型设计,现为一家世界顶级游戏制作公司的高级游戏造型师。工作之余,帕尔默还是一位音乐迷和电动单车爱好者。他与其妻现生活在萨里。) x7 B6 F& M  e; t3 P, [
哈沃德.杰拉德:0 x- o- h: D6 Q0 M2 i
哈沃德.杰拉德毕业于沃拉西艺术学院,是一名具有20年工作经验的自由插画师,曾多次获得各种奖项,他为本书的相关部分制作了插图。
全機今ヨリ発進、敵空母ヲ撃滅セントス!!!
目录:8 t9 O6 R# x; P; s. ~1 `: z$ H
引言                        % A0 W) ]6 F! y
大事记4 ]  v4 o; p$ Y  K! \: W) R% B
航母战术及母舰建造
0 \% C, b* n0 c+ v$ b4 g战略态势
) g# [( j! `. E: J0 W# c部分参战兵器简介8 C9 O$ ^8 e& @3 i& L
空母对决1 S/ _9 k1 j" @. w3 `: j7 d- ?
统计与分析
6 n, K( D% Q: }, B3 g4 @% Y结束语: n9 |; ^$ C  X: M* W- H
参考书目
) W2 l# Q% [0 q2 W% ~' E( R4 s8 a索引
全機今ヨリ発進、敵空母ヲ撃滅セントス!!!
引言. \& e3 s2 w1 O) K. y
       历史告诉我们,从某种意义上说,美日间的太平洋战争其实就是一场空母对空母的决战。不过在战争爆发之前,美日两国对未来战争模式的设想却都是在西太平洋的某个区域爆发以战列舰对决为主的舰队大决战。在这个大背景下,虽然两国在20年代初期都开始了各自的航母之路,但是航母作战充其量只是一种辅助作战手段而已。
. k9 e( o) B# l6 R7 d$ ~/ Y然而,在战争爆发的第一天(1941年12月7日),出人意料的现实就将两国的设想彻底击碎了。航空母舰上发出的舰载机所迸发出的惊人战斗力,使得向来以老大自居的大型战列舰一下子黯然失色了。在珍珠港,日本帝国海军集中使用6艘航空母舰上的数百架飞机对美太平洋舰队的主基地实施了奇袭,并彻底葬送了太平洋舰队的战列舰力量。8艘战列舰中有5艘被击沉了,其余的也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伤。不过,幸运的是,太平洋舰队的3艘航空母舰躲过了这次空袭。自此,美国海军被迫放弃以战列舰为核心主力的作战计划,转为依靠航空母舰实行机动作战(实际上美国海军在舰队问题演习期间就已经开始探索航母机动作战方式了,译者注)。不过,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开创了大规模航母机动作战的日本海军却依旧不愿意改变陈腐的老观念,继续坚持走大舰巨炮的道路直到战争后期才被迫开始转变。
0 {; F0 c, r+ i6 n1 u/ ?6 J    在战争初期,得到第一航空舰队强力支援的日本军进展神速,关岛和威克岛相继沦陷,菲律宾的守军也在1942年5月投降了(菲岛作战前期日军并没有得到第一航空舰队的支援,译者注)。1942年1月,第一航空舰队兵锋向南,开始攻击新不列颠岛的拉包尔,接着是荷属东印度群岛。由强有力的装备和高素质飞行员组成的第一航空舰队所向披靡,迅速粉碎了各处盟军的抵抗,这种态势一直延续到1942年4月。这一次,日本人集中了5艘航空母舰(加贺号因伤回国修理,译者注)进入印度洋对英国东洋舰队基地亭可马里展开了旋风般的突袭。
+ u9 t5 V1 _- Z4 U. i- ~& Z    就在日本的机动部队横扫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同时,美国的特混舰队也开始了一系列的攻势防御,开始试探进攻一些日本人防御力量薄弱的岛屿。当然也有例外,比如1942年4月那次著名的使用中程轰炸机空袭日本东京的行动。此外,与日本人的作法不同,由于航空母舰对于美国海军来说仍然是稀缺兵器,因而这些攻击都是分散使用航母达成的。
  n5 @  `; ~4 v, t4 L& Z) m) p虽然双方的航母力量都有活动,但是大规模的会战一直没有爆发,直到1942年5月双方在珊瑚海展开第一次较量。珊瑚海,中途岛,东所罗门,圣克鲁斯,在这四场史诗般地战役中,美日双方互有胜负,且都损失惨重。不过,战略层面上的结果却是勿庸置疑的,那就是:日本闪电般的扩张终于停止了,而盟军则开始迈出通往东京之路的第一步。
全機今ヨリ発進、敵空母ヲ撃滅セントス!!!
大事记' X6 ~1 Y9 h2 }; B: i8 X/ w
1922年
/ J+ u! s. Y8 l7 g3 {* W3月:美国海军的第一艘航母“兰利”号完工5 L0 i0 I# S, V, r* _
12月:日本帝国海军第一艘航母“凤翔”号完工
! u$ t, Q2 o9 ?1927年) Y$ M- x4 ?& A2 I, Q6 G; f' {
3月:日本帝国海军“赤城”号航空母舰竣工服役,本舰原先是作为一艘战列巡洋舰被设计建造的。% i$ {* n0 J# a6 G
11月:美国海军“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竣工,本舰原先是作为一艘战列巡洋舰被设计建造的。
! f2 i  G9 J5 Y6 j! r- o12月:美国海军“列克星敦”号航空母舰竣工,本舰原先是作为一艘战列巡洋舰被设计建造的。( N6 Z5 S) G; f6 d5 \- h6 B' E4 T
1928年
/ g1 j# C+ K& d3月:日本帝国海军“加贺”号航空母舰竣工服役,本舰原先是作为一艘战列舰被设计建造的。
" K9 L" j5 `2 i, m* {2 }. _7 x0 _9 n1933年  j1 G$ w, G  [0 s* h
5月:日本帝国海军“龙镶”号轻型航空母舰服役,本舰是日本帝国海军第一艘非经改装而成的航空母舰。. g% g9 a. f7 u0 O9 X7 z/ [
1934年
* F' Y9 E# _8 l7月:美国海军“突击者”号航空母舰服役,本舰是美国海军第一艘非经改装而成的航空母舰。
% ~" ]& z0 `+ @7 [  C) X. {1937年
$ d9 m* L2 I* @' K3 J3 I, c1月:日本帝国海军“苍龙”号航空母舰服役。
( u8 t* l6 |, i9 I7 G( |9月:美国海军“约克城”号航空母舰服役。9 h# ~, `* w& w% U9 L# r" ~
1938年# |# X* i' H, w
5月:美国海军“企业”号航空母舰服役。' n( O0 `" y$ T, Z2 b# y. r
1939年
4 R( q9 K4 x, h7月:日本帝国海军“飞龙”号航空母舰服役。; _0 G, X' ]6 L: {/ b5 I  M9 B
1940年
& |2 \2 j0 }0 X. H* [4月:美国海军“黄蜂”号航空母舰竣工。
! b4 D8 M; \8 |% L. c12月:日本帝国海军“瑞凤”号轻型航空母舰竣工。
# _6 }( E0 m1 p+ I1941年
9 [3 J( k6 i" ~$ A0 @4月:日本帝国海军第一航空舰队成立。
0 ?  Y! f- g9 U9 i) a! f8月:日本帝国海军“翔鹤”号航空母舰服役。. m" p( u2 m  R0 ^% K5 ?% @
9月:日本帝国海军“瑞鹤”号航空母舰服役。
! _, U5 _* p& W0 _6 }10月:美国海军“大黄蜂”号航空母舰竣工。+ E3 K: W+ Y, l) l  y
12月:日本帝国海军偷袭美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 G- c2 p; R0 ]4 s- ^4 f
1942年0 P) w9 D) Y7 j/ {. g7 t
1月:日本帝国海军“祥凤”号轻型航空母舰竣工。5 P# X, W+ N) o8 g* A. c5 |
5月:日本帝国海军“隼鹰”号航空母舰竣工服役,本舰原先是作为一艘大型邮船被设计建造的。
, I6 S, Y# @$ Q" E/ O4 D2 ^9 o1 c      世界上第一次空母对决在珊瑚海爆发,美日双方互有损伤,美方:沉“列克星敦”号,伤“约克城”号;日方:沉“祥凤”号,伤“翔鹤”号。2 o# ^5 Z6 i* l. c3 v) R# c: b* u. f4 O9 j
6月:中途岛大海战爆发,日本惨败,日方:沉“赤城”号,“加贺”号,“苍龙”号,“飞龙”号;美方:沉“约克城”号。
+ I4 M# p1 D3 ]4 n" i8月:东所罗门海战爆发,双方互有损伤,日方:沉“龙镶”号;美方:伤“企业”号。! R  o4 U# B( x' B* _9 t; S4 P
9月:“黄蜂”号在所罗门海域被日本潜水舰击沉。( X6 t' g9 a6 Q# ?
10月:圣克鲁斯海战爆发,日本取得战术胜利,日方:伤伤“翔鹤”号,“瑞凤“号;美方:沉“大黄蜂”号,伤“企业”号。. O% ~1 h; P7 m' ?( w
1944年+ k: G. {+ v! F) v7 ?1 r
6月:马里亚纳大海战爆发,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次航母大会战,此次会战以日本惨败而告终,从此日本海军的机动部队名存实亡了。
全機今ヨリ発進、敵空母ヲ撃滅セントス!!!
航母战术及母舰建造2 Z/ _5 h# e; G0 e
美国海军航母战术概览" {* u+ `, w4 @3 q% u; k# ~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皇家海军开始对飞机利用舰载平台起飞作战等一系列问题展开了研究。受此启发,美国海军认识到海军航空力量将成为未来战争中的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式打击力量。为了在这方面的研究发展上不落后于英皇家海军,美海军在1919年7月获得了一笔特别预算用于将运煤船“木星”号改造为一艘小型航空母舰。在此之后的1927年,通过改装战列巡洋舰又完工了两艘舰队型航空母舰,从此开始了美海军的航母之路。当航母刚进入美海军服役的时候,其主要任务是搜索敌舰及利用其载机为主力舰部队的炮击行动进行校射。同时,航母还需要利用其自身所携带的舰载机击落敌军担负同样任务的飞机,以保证主力舰队的行踪不被敌人发现及阻止敌人进行校射。* G( L& G6 Q' R) J' `$ U# J/ k: i
随着应用经验的不断积累,航母的作战任务也开始发生了变化,其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攻防平台。这个变化的发生的一个促因正是20世纪20年代诞生的俯冲轰炸技术。以往的经验告诉人们,由于航母舰载机的性能限制,其不可能搭载重量较大的鱼雷,这样对敌人的主力舰就不可能构成实质性威胁。虽然能挂载小型炸弹实施水平轰战,但对机动中的舰船又不能达成较高的命中率。但是俯冲轰炸技术的诞生解决了第二个问题,使用这种攻击法将对水平装甲薄弱的舰艇构成致命威胁。( p2 g5 A. ]/ G. X
基于上述变化,美国海军开始将其所拥有的航母从主力舰编队中分离出来,单独形成一个作战单位。这样可以降低被敌人发现且迅速摧毁的概率(按以往的编组法,只要发现了主力舰队就一定能发现航空母舰,因为两者是混编,译者注),同时,航母的主要作战任务又增加了一项,利用舰载机迅速摧毁敌人的航空母舰并协助主力舰部队对敌主力舰部队实施打击。为了能实现这个新的作战目的,美国海军的标准航母战术要求尽可能发起“全甲板攻击”(即在最短的时间内一次发出最大数目的舰载机,译者注),这对后续的美国海军航母的设计和建造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T- t( v' ]; h( S) z
美国海军的舰载航空队在早期是固定配置给各个母舰的,母舰上的各个分队都按母舰的编号命名,如“列克星敦”号的战斗机分队被称为“VF-2”,俯冲轰炸机分队为“VB-2”,侦察轰炸机分队和鱼雷机分队分别是:“VS-2”和“VT-2”。1938年7月以后,这些中队被合称为作战集群,如前述的“列克星敦”号各分队就合称为“列克星敦”号作战集群。1942年中旬,集群中的各分队又开始按母舰的编号区分,当然也有各别例外(比如“约克城“号的战斗机分队就称为“VF-42”,译者注),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中途岛海战结束。由于飞行队合并和重组,各母舰的作战集群的组成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原有的固定配置了。例如,“企业”号航空母舰参加东所罗门海战时,其就搭载了原先配属在“约克城”号上的侦察轰炸机分队。(此时“约克城”号已经沉没了,译者注)
& k1 ~; C) x6 ~" M舰载航空队在战争初期的标准编制为:1个作战集群下辖4个作战分队,每个作战分队均为18架常备机及数架备用机。其中,俯冲轰炸机分队与侦察轰炸机分队均配备SBD-3道格拉斯“无畏”,当然,在实战中,侦察轰炸机分队在确认敌情后同样可以投入攻击任务。战斗机分队的标准编制则随着战争进程的发展和战况的变化处于不断扩充之中,从最初的18架常备机扩充到中途岛海战期间的27架再到瓜岛作战期间的36架。而担任鱼雷攻击任务的鱼雷机中队在实战中有时候也被用于执行水平轰炸任务,他们所配备的飞机完全具备这样的能力。
4 x( Z, Y% C) u* ]另一件对海空战将起到决定性影响的兵器是雷达,美国海军在1942年爆发的四次海空激战中均充分利用了雷达进行作战。这种兵器可以有效地侦测敌机的动向并可以大大提高己方的防空效率,尤其是可以扩展战斗机的防御半径并使其发挥最大拦截效能。当然,与战争后期的熟练使用相比,1942年这个阶段对雷达的使用还没有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a1 U  Z9 l* T9 A
1940年交付海军使用的20套CXAM对空搜索雷达(美国无线电公司设计制造,译者注)标志着美国海军舰载防空雷达使用的起步。当时美国海军拥有的6艘航空母舰均先后安装了这种雷达,其中以1940年7月安装的“约克城”号为最先。CXAM型雷达拥有一个大型的网状天线,发射机功率较大,探测距离较远。对敌大型机的探测距离为10000英尺高度上70英里,对敌小型机的探测距离为50英里,误差为200码。第二代SC对空搜索雷达的探测能力则更进一步,其同样拥有大功率发射机,并具有敌我识别能力。最为重要的是,其实现了天线小型化。对敌大型机的探测距离为10000英尺高度上80英里,对敌小型机的探测距离为40英里,误差为100码。: L, z. G  P3 @" z$ x0 g8 P: \
毫无疑问,雷达确实是一件对美海军航空作战产生了决定性影响的兵器。
全機今ヨリ発進、敵空母ヲ撃滅セントス!!!
日本人一方面认识到了CV在未来战争中的地位,但是另一个方面上他们有死报着BB决战的思想死不放松。资源的缺乏、人才的凋敝、错误的战略构思,联合舰队就像富士山下的樱花一样凋谢。
楼上的结论基本上是对的,不过与其怪战略构思错误不如怪思想转变太慢,当然,这个也可以理解,对马大海战可是挽救了东洋的决定性战役,加上10多年世界主流思潮的影响,只靠几个舰队航空派的力量是不可能扭转乾坤的,以伏见宫亲王为代表的一批海军BB党人在这场无形的战斗中一直保持着强有力的态势直到1944年联合舰队改组为止,可是1944年还能指望这种改变能挽回战局么,恐怕只有上帝可以做到了., `; u2 _. x$ f9 d  b, C
其实,比制定正确战略更为重要的是对战局变换的适应,并不断改变自己的策略使之符合战争的进程,米国在这一点上可以说是做得非常出色的国家.
全機今ヨリ発進、敵空母ヲ撃滅セントス!!!
扯远了,继续翻译才是王道
全機今ヨリ発進、敵空母ヲ撃滅セントス!!!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