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kiki 于 2018-10-20 17:09 编辑  
. b$ F3 I- k9 N 
, W. b" [" X2 y7 Z飞机的设定 
, W0 V9 `, r; Z. j6 |7 X* g    按空重统一计算了飞机耐久。战斗/战斗轰炸机以空重加航炮弹重、人员重、一定的油料设定战斗重量;轰炸机的战斗重量还要再加挂载重量。以此统一标准设定的战斗重量为基础,综合其他可查的标准统一的实际参数,来计算那些可查但标准不统一的参数(譬如爬升速度,能查到的资料是很混乱的,有的是只给出海平面到多少高总耗时、有的是开始测算的起始高度不同或不知)。 
9 b! o' L, C9 `5 S) c3 _0 h# L4 ~% I    具有多个发展型号和多种配置的机型,根据可信度较高的极速数据,推算出其余亚型号的极速。比如零战64型,旧版给出356的极速,按照预定装载1560马力发动机的计划,这个极速太低了,尽管发动机尺寸变大增大阻力会抵消一部分马力,但还不至于到相对零52只增加几迈的程度。7 d# T! Z( O) K% X4 V9 X& L2 V 
    根据战斗重量、翼面积,辅以极速,统一计算了机动参数。计算权重上以翼载最大 
: Y1 f6 L0 o. t  B飞机总重其次、最后是极速,此机动性主要是水平机动性、略微考虑到灵敏度、高速机动性。旧版越后期的飞机就给越高的机动显然是不合理的,这大大降低了库存旧飞机的价值。& u) R! c% a0 G! v 
    根据战斗重量、单位功率、略带极速,统一计算了爬升参数。影响到爬升性能的主要是单位功率,这点从阻力小极速高、但单位功率不大的P-51,对比喷火、Bf-109等一众较轻的飞机,史实爬升表现较差,就可以知道。. K/ y" \/ f' K6 T$ S6 g# S. }. c& [ 
    将飞机的装甲数值设定拉开了,最大达到7点,这样可以细化防御能力的差异,相应的航炮的穿甲参数也进行了调整。设定时参考了WT中的装甲结构图,有防弹玻璃+1、座椅防弹+1、前述位置钢板较厚者再+1、机体较坚固+1、自封油箱+1、其余部位有装甲继续+。 
0 M4 s; G( d4 X! g" f: l: H+ V" V1 u5 u 
6 O1 d$ V/ F6 b. g 
飞机升级路线 
' [3 A3 j1 J4 w+ Y: K    日本舰载线 
8 D6 x' G7 k( F  `    96式舰战$ @: K( C* Z/ t8 x, ]/ V* f6 ^7 Z  B 
    零21: R1 G& T) o7 ^+ \ 
    零32,因为截翼和马力提高,极速提高、机动降低,装备增加弹药的99式1号3型。 
" Q7 r2 }* P* O+ B' G    零22甲,比零21极速略高、机动略低,主要提升在换装99式2号航炮。 
# m' p, Z3 T, E% a; l- B3 E7 X1 C& {& X    零52,极速比早期零式显著提升,机动显著降低但还不至于低到网上流行称能被地狱猫切内线的程度。; u$ T1 }5 u% b. B, L9 y 
    烈风22型,因机位不够所以没从烈风11型开始,极速低于F8F1、机动高于,取得平衡。/ a& q, f: h' ^) {' r) r3 x( k 
    烈风32型,换装更大马力,极速提升较大,武器没按资料所称6门20炮的变态配置,对手是FR-1。$ b( G) v1 J: ^% i$ O2 A 
 
) U& y9 D7 c  K/ p' B7 b2 B    日本海航局地线8 v  D9 H4 y* s6 n( p7 d$ X/ Q 
    紫电,以史实紫电11为基础设定。3 p7 y; r3 P& w- m+ X* Z7 `2 B3 [ 
    紫电改,以史实紫电改21为基础,在游戏中不考虑发动机实际出力达不到标称的状况,所以极速比可查数据有提高。 
, U$ g' l% N9 {+ L3 c( Z    雷电,以史实雷电21型为基础。 
2 l6 a! X0 Y! \3 O, d( e3 f. I    闪电,定位为主力终极局战,航程、火力、机动配置适中。* L1 r* ?4 k+ ^0 T2 u1 n 
    震电,定位为终极拦截机,航程短、航炮精度低威力大,适合拦截轰炸机。 
) l# @2 w6 ~1 ^8 t1 A5 m: G4 }9 n 
+ u8 P9 ?+ q* E: _# Z% n    日本舰爆线( i4 G4 W0 x! |/ a3 X0 S" M 
    99式,比旧版多带2颗小炸弹。 
8 _, j, E$ s& O% k& }6 i    彗星,带500公斤穿甲弹。( {9 T' H1 S0 Y& ~; Z2 {" S 
    彩云改,彩云舰侦的轰炸型,带500公斤穿甲弹。7 B* q1 ?  l/ ?& Y9 y3 w2 R7 b 
    橘花,史实原型机为喷气高速特攻机,本版改为战斗轰炸机,火力和机动偏弱,极速高于美国主力风扇机低于美国喷气机。 
' q; Y- ]- G% z7 j1 @% U9 j: |  @ 
1 [: _3 l. w( {8 m- q7 h) S    日本舰攻线 
, T) G' I2 k5 X  x3 S* F6 m0 n. F/ Y    97舰攻,+ I) X" m) P4 v* u7 ~+ z7 \ 
    天山,4 ~0 L: j$ F( m5 Y# u9 U 
    流星,本版设定为带鱼雷的DB,在计算中流星改的发展型号可以达到391极速,考虑到这样就跟本版已有的彩云改高速舰爆定位重合,所以选了352极速的常见型。 
5 h2 U$ f: |& p3 b' O- x! h1 W; o' s/ g5 o; s7 m" O 
    日本陆攻线/ \: U* |, U" R- g 
    96陆攻,航程比旧版有降低,机动性提升 
: [" w% J/ T: Y  a    1式陆攻,11型和22型合并,极速用22型的、耐久和机动用11型的,装载更重型的航空鱼雷。 
( W9 e1 D1 W3 h8 `+ G+ g6 r. |    银河陆攻,定位为航程稍短,但更坚固的陆攻,后期与1式陆攻并行装备。 
/ D6 s7 R0 ]% g- Y' l    景云,将史实景云侦查型发挥为带樱花弹的特种超高速陆攻。$ o9 L7 Y3 F1 l( u1 W% O  z. ? 
    景云改,景云喷气型,重火力低机动,适合拦截和欺负低速战斗机,不适合与盟军后期战斗机空战。 
9 ]+ s3 ~4 R' t' ]- U5 x% o5 F 
- |; d7 M$ k+ |' |/ a- C. c" ^    日本陆航单战线' e5 h" E) S. g% H9 A7 c8 W" P2 s# [ 
    97式战,比96舰战略强,但只适合与国军作战。 
: O5 G7 n8 F  W6 m3 m    1式战隼,参数设定在史实隼1和隼2之间,41年10月开始生产,因此有7个月日本陆航没有堪用战斗机。+ n; M3 D! n( T7 b7 m 
    2式战钟馗,按史实钟馗2型设定。 
. k- h6 L/ o6 v: ?/ c5 J    3式战飞燕,按史实飞燕2型设定,因此生产时间较晚,要到43年9月。 
6 S; `/ {* ~: a" P* `+ S1 [1 Q1 }0 |    4式战疾风,按生产和保养品质较高的状况设定,极速408比旧版392更高。8 p9 R; I( i; G; P& x' w; d 
    5式战,史实5式战机身轻而不脆弱、火力足、发动机马力在气冷型中不算高但很可靠且比飞燕原本的液冷马力要更大,因此加速快、爬升快,日本人自己比较赞誉,但是极速太低放到游戏中就是烂飞机、毕竟加速性能没有参数可以体现,所以本版架空装备更大马力发动机的5式战发展型,极速395。 
5 z" \# t8 ]3 q% c5 ^* T2 W    Ki-64,飞燕路线的终极型,适合做空战主力。 
0 E. f9 F" p' M; u3 H) m    Ki-94-1,重型高空战斗机,适合做拦截机。* o/ X# H/ ?! q! q/ G 
    Ki-94-2,中重型高空战斗机,兼作拦截和空战。 
+ o2 N+ ]  c% A# n# e) T2 B    日本陆航复战线% E& N3 L& T2 i* C 
    屠龙,定位拦截机和对地攻击,装备早期37炮。# B9 I0 H0 C# \. g7 W% c 
    4式战袭,比屠龙更坚固,装备后期37炮。, y% z' Y1 ~0 R 
    Ki-83,定位远程护航和对地攻击。 
+ d( H! ~; u( j! P4 ~    火龙,喷气机,不能直接升级,少数机队指定升级作为精锐机队配置,空战性能比盟军同期喷气机略差。5 S; T+ w) |( h( }6 N7 C9 ? 
; c; }1 Q* S- d/ @5 I 
    日本陆航轰炸线 
" h  E6 {. x3 a3 ?/ B  d; L    99双轻,按俯冲轰炸型号设定,因为没有多余的机位配置99袭击机那样的转用低空攻击机了。 
# o, {8 n' e) w( B$ [' ]    97重爆, 
$ i# m: s/ X9 S( f* T( [    百式重爆,比97式更重坚固,载弹不加,航程稍远。! p  m& b/ s2 K2 _6 l5 u' r7 Y 
    4式重爆,载弹和航程比百式都略有提升,按照史实则是载弹不变航程有显著提升。 
9 @* z' \! \2 r% e: j 
# F) E# v; _4 a* W% j+ G+ \3 Z  w9 ^7 F    意大利/德国舰载线2 R* X+ c8 I  L1 W; X 
    Re.2005,在舰载机中空战性能不错,对舰能力不足,意大利没用专用攻击机。 
* }; w/ M9 y( M) O+ Z- y1 C    Me-155,德国的初装舰载机,史实更早的Bf-109T因为航母还没出来所以不配置。 
2 v# S, e0 `5 g    G.56,史实是意大利投降后德国接手开发,性能不错,作为德意共同的中期升级型。 
. w* G, S# l9 H  ~/ a. y    Me-209H,史实是高空型号,不过开发是延续Me-155的,所以本版定位成舰载战斗型。 
9 d& ]% y4 n: Y2 t7 Y$ m    Bv-155,史实是重型高空机,也是延续Me-155,本版定位成舰载攻击型。9 G& q/ }+ |" t, v/ ?$ Y 
! [/ `2 E* [* ]& p+ b2 m 
    意大利/德国轻战线; S( j& \) h! A0 Y 
    MC.200,意大利初期机,性能比飓风差。9 s" E: Q* N( W 
    MC.202,意大利早期机,性能比同期美英飞机差。 
2 W3 [$ Q; h/ a$ F2 i! ?" c    Bf-109F-2,比早期喷火速度更快、机动更差,空战能力相当,但火力不足以防御轰炸机。 
- P0 `- ?7 y& Q# M    Bf-109F-4,火力提升,但空战能力变的弱于同期喷火。0 B% R) f6 N' q2 V 
    Bf-109G-6/10/,火力继续提升,空战能力相对继续变弱。 
3 i7 m' {0 r4 d: U5 a# `    Bf-109K-4,Bf-109最后型,空战能力差强人意。 
9 @% s$ }3 A0 `7 }! a    Me-209A,109后继型,与ta-152相比,定位为速度和火力略低,机动略高,倾向空战的型号。1 Q9 M6 t0 X% L 
    Fw-190A-1,机动、极速较109差,火力、挂载较强,定位防御轰炸和对地攻击。 
+ F* {  R$ D* a; I    Fw-190A-3/8,比190A-1型继续提升火力和速度,定位不变。/ E' l3 B  Y/ [2 K5 h 
    Fw-190D,比190A型速度、机动提升,火力降低,定位更偏向空战。2 r& V% H! Q& Y 
    Ta-152,190D发展型号,速度和机动提升。, U" d! v: D9 l& \, B 
    Me-309,Me-209和Ta-152共同升级,定位合并。 
1 p: E5 m6 s6 Q- V6 ~6 z2 C1 r1 _% h 
    德国喷气线/ W5 p) g! x$ b 
    Me-262,装备少量机队,但44年就出来,相比同期风扇机优势很大,可当救火队用。 
3 O% Q# q7 V$ o. V* u    Me-262II,262升级型,定位拦截机。 
7 e' W; ~. F. d6 Z2 B4 W    Me-163,空战能力同期恐怖,但腿短,定位基地防御,少量指定装备。3 m' c2 e4 }% r7 o! L4 H 
    Ta-183,后期空战型喷气机,少量指定装备。; [2 W* d9 o7 c2 @4 c 
    Me-P.1101,终极空战喷气机,少量指定装备。 
+ g& X. _# |/ ~* ]- _/ D* V8 m3 _. a" j 
    意大利/德国轰炸/对地线% p% A' x0 U, v9 q 
    SM.79,意大利轰炸机,带通用炸弹,坚固对地和对海,部分机队指定携带了鱼雷,注意不要换装,不然无法再恢复携带鱼雷。% e1 x: q5 k( H& @4 i 
    Ju-88,德国轰炸机,带高爆炸弹。 
/ V9 ^; R5 A# M( W/ W; h- [    Ju-87,初期对地支援很管用,可升级为Bf-110 
' ?$ ?3 V$ l- d4 u( n1 u* j/ w3 J    He-177,携带弗里茨炸弹的远程巡逻轰炸机,早期弗里茨炸弹未生产时只能巡逻用。$ N( J" T9 H$ w5 W! l5 I9 c' V* ? 
    Bf-110,定位拦截和对地攻击。) [- A2 A+ u* A0 N) I( Z8 q 
    Me-410,110升级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