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AE] 【冷知识属性】WITP-AE玩家手册不会告诉你的东西

本人在刚开始AE汉化时就曾经说过:“我们是否需要一本关于WITP-AE的技术手册或者历史知识手册?”经过这么长时间在BBS里边的观察,本人觉得这个游戏有很多历史性的东西需要解释和介绍,特开此帖。8 J9 X* c! N2 N8 ^% _! ?
由于本人历史知识有限,文学水平也不好,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欢迎各位大大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本人就此谢过!
战争究竟给人类带来了什么?
本帖最后由 发电机计划 于 2010-12-4 15:02 编辑 . i: k/ I6 \3 [% ~

0 W3 Y  R( C8 i' c
一、关于班组的一些事
战争究竟给人类带来了什么?
吹档
楼上拉出去斩了. 别妨碍我围观哈
1、重型机枪班(HMG)和中型机枪班(MMG)
9 }: |3 {0 b* _# ^  L( F很多人第一次看到这个名称都会感到奇怪,机枪也有重型和中型之分吗,难道是建制上的差别?答案是否定的,这里不是建制上的差别,而是在英美等国对重机枪口径的一种分类。因为在英美等国家将机枪根据重量和口径的差别把机枪分为轻机枪(LMG)、重型机枪(HMG)和中型机枪(MMG),而日本、苏联和我国等一些国家只是有轻机枪和重机枪两种分类,从其量有所谓的大口径机枪这一分类,所以导致了称呼上的差异。在英美国家,中型机枪一般指的是0.3英寸(7.62mm)左右的重机枪,重型机枪则一般是0.5英寸(12.7mm)左右的重机枪。下面就是一些英美国家当时装备所谓的MMG和HMG
战争究竟给人类带来了什么?
本帖最后由 发电机计划 于 2010-12-7 20:18 编辑 & Y! {8 }  I9 N. H3 S- ^, L
, J0 m. Q7 K" I% s
英军及英联邦国家+ }3 b6 B/ M8 V& p
维克斯中型机枪* n, c! g% u! I8 X# s3 t
. q0 y) w/ U, U+ l; y
/ \+ ?. z& E  b8 f) U* `. _
维克斯机枪的前身是1882年面世的马克沁机枪,经过略为改动后在英国克雷福德的一家兵工厂进行生产,这家厂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维克斯-马克沁联合公司的前身。艾伯特. 维克斯负责对原来的马克沁机枪的修改方案,主要是反转了闭锁机构,使得重量减轻并便于大量生产,最终在1912年定型生产,也有人将其称为维克斯-马克沁机枪。 2 E3 l4 c3 M" A0 n4 z8 V# e  C

, W/ d6 X- g& ?; J  到了1945年时,维克斯机枪和新时代的武器比如斯登式冲锋枪比起来,简直就是上个世纪的古董。它使用有底缘的0.303英寸弹药,通过一根布料织成的子弹带供弹,这符合其设计年代的技术条件。但是带来了一系列复杂的问题,比如加工工艺的繁琐,很多部件的精确度要求极高。但是实战证明这种机枪非常可靠,很少像别的机枪一样卡壳+ S% c; E  u1 D, e) n# b2 o
- @3 q0 F& |1 ~' o% a( k  ^
  二战中英军对维克斯机枪的战术编制通常是,每个步兵营拥有由4到6挺维克斯机枪组成的机枪排,一般由一名军士负责指挥2挺,因为2挺机枪在大多数情况下足以提供密集的火力支援。另外还编有维克斯机枪营,按照“三三制”,拥有3个连,每个连下属3个排,每个排装备6挺维克斯机枪,这样整个营编有54挺。每挺机枪配有3人机枪组,以便把机枪拆成三块主要部件,供每个人背负机动。很多维克斯机枪装到了通用履带式输送车上,以便携带足够的冷却水和大量的弹药。甚至英国空降部队也把维克斯机枪拆成几个部件,装在腿带里,空降到目的地后投入战斗。编入维克斯机枪的排人数都会稍许增加,以便携带更多的弹药。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维克斯是一种水冷式的机枪,所以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确保有足够的水来冷却枪管。 5 f2 c' d+ Q5 n% a' ]0 T% m
; |$ Z3 J4 m5 Z2 R8 Q
  许多人总觉得二战英军的武器装备比别的国家的都要差,但维克斯机枪恰恰驳斥了这种错误的说法。除了略显陈旧,维克斯机枪的可靠性是所有士兵梦寐以求的。在一次战斗中,10挺维克斯机枪在12小时内发射了100万发子弹,平均每小时10000发。尽管这期间更换了100根枪管,使用了不尽其数的冷却水,但是没有出现一次卡壳。而这恐怕让许多现代的机枪都望尘莫及。
  I7 C! P$ A9 d3 a$ }! u5 @- W, o5 T2 D' Q- c) z+ w7 W2 g
  维克斯机枪的改型很少。Mk.I型是1912年11月12日正式装备英军的,直到1968年3月30日才退役。它成为了一种标准的地面部队支援武器。9 {5 v/ h6 [- k2 w+ s4 Y
性能数据  口径----0.303 in
7 o: D% Q0 v) k! Q+ z/ J
  @! {& b  f1 H: G/ u  初速---- Mark 7Z式枪弹----744m/s
* D5 |7 D6 J" |& O+ a6 y5 `3 h* m8 u- {+ U: i9 S% K9 B- f; c7 k# A1 ?, k
  Mark 8Z式枪弹----777m/s ; W) @% C# P4 z" `( k2 e

. w0 y$ x8 V3 W* D  r& N6 o9 ]  理论射速----500发/min
: w! ]* @: |: n
! H( [7 x, R1 B  ]9 I* U4 w2 ~  战斗射速----200发/min 3 n# E, W* c6 I  w/ R% A

% T' @- ~2 o; s, U" E) j# K/ U  自动方式----枪管短后坐式   z1 [* G" p: D: f. q

4 x0 u- ~; ?7 O* m& W" }& g3 D1 c  闭锁方式----曲柄连杆式 9 M$ x. [" k. z2 z& L: E
# M8 K  x/ c% S4 q
  发射方式----连发
$ L( }: d/ e8 r# v0 n* a! Z* _7 l& n- f9 W. c
  供弹方式----弹链 $ L: P' s5 F) e. Y! R) [) J
* k. j  S6 q# Y3 t! T1 W/ P
  容弹量----250发
/ A- w# v& ]. D$ Y5 h
2 M! Q' V5 E/ e+ S2 g  全枪长----1156mm # ?8 G- U$ ^1 b! I# j. S
& N$ q0 U: N/ z/ F( h* i2 @/ F
  枪管长----724mm . k0 V$ ~1 _( s# A6 F6 O7 Z
  f) ~! {; h0 A  z
全枪质量  不含冷却水----15kg - g: [" x9 f7 E8 m# a
/ m7 ^3 t' y& s& O' H. h
  含冷却水----18.2kg % `9 B7 p" p$ B* x! c
3 @; l+ y0 m7 k; ?; M
  三脚架质量----22.7kg
: W3 r9 ?1 X) L4 W6 G
/ _/ w- Z; g$ K3 k: p! w& y瞄准装置  准星----片状 % v+ D3 D: i* Y  _1 L# A6 y

# O; u" |$ c5 I8 o3 `  照门----觇孔式
; G" K9 ^7 l# q7 u1 k8 _4 ~- l- U- c
  配用弹种----Mark 7Z式和Mark 8Z式0.303 in枪弹.
战争究竟给人类带来了什么?
本帖最后由 发电机计划 于 2010-12-7 20:15 编辑
1 |% b; p, {- W0 Z6 h
- Z  q( H) ^4 ^4 W- E贝莎机枪
9 H. A- s* o! d! F& H, {! N$ s: S+ l/ ~1 @
伯明翰轻兵器公司在1936年与布尔诺的Československá zbrojovka签订了7.92毫米口径ZB Vz.37机枪的本土生产授权合约,战争办公室随即在1938年订购,而伯明翰轻兵器公司亦于1939年开始生产。
1 A4 d; A5 r+ ^  E( @+ Y' [贝莎机枪采用气动式原理,气冷,机匣右则弹链供弹,所发射的弹药为有缘缩口瓶式7.92 x 57毫米步枪弹,而当时的英军普遍采用凸缘式.303 British(7.7 x 56毫米)作制式步枪弹,但生产版本并没有作出修改,而军需部指保留原本口径的原因是修改口径所需的技术、时间、资金太多,此举亦令当时广泛采用贝莎机枪作车辆副武器的皇家装甲军(Royal Armoured Corps)的后勤出现更大压力。当时的皇家装甲军唯有采用一战德意志帝国遗留的库存及二战战场从纳粹德军捕获的弹药(如Kar98kMG34MG42等战场上常见的德国武器)。3 c. z" x/ F% t: }- y
1940年又推出了贝莎机枪的衍生型——Mk II,Mk II加装了射速选择钮,高射速为每分钟约800发,低射速为每分钟约500发。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及减低成本,后来又改进成更便宜的Mk III,Mk III直接分为高射速型(H型)及低射速型(L型)[2]' d2 y5 _/ ]; z9 [! m
伯明翰轻兵器公司其后又以ZB Vz.60为基础推出了15毫米口径重机枪,重57公斤(125磅),同样为弹链供弹,具有半自动及全自动射击模式可调,主要装备英军的Mk VIC轻型坦克汉柏Mk III等的装甲车。
$ K  V; u; D' r3 i0 p
基本规格
总重空枪:21公斤(47磅)
全长43.5吋(1105毫米)
枪管长度736毫米
弹药7.92 x 57毫米(8毫米毛瑟)
口径7.92毫米
枪机种类气动
发射速率500或800发/分钟
供弹方式225发金属弹链
战争究竟给人类带来了什么?
本帖最后由 发电机计划 于 2010-12-4 17:20 编辑 % n2 b4 `. a. L3 H8 P
" f1 J6 F5 L4 Y
美国
( N% m: ?! W( ?  D0 J; ^* {. |0 `M1917
# X; z  T( {. y9 i/ _4 u$ ?
1 H/ m( W6 P* J' V% a; P1900年,约翰·摩西·勃朗宁设计成功采用枪管短后坐式原理的重机枪,并获得专利权,当时美国军方对勃朗宁设计的机枪不感兴趣。1910年,勃朗宁在美国犹他州奥格登堡制造了他设计的水冷式重机枪样枪,在1900年设计的机枪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改进,不同点是增加了一个缓冲器扳机机构。但未受到军方的关注。 : N) I! e/ L6 j* }/ [  ~; n

7 s9 v2 O) U3 |' R+ Y  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从法国购买了M1915绍沙机枪,该枪在射击过程中不稳定,在美军中口碑不佳。1917年美国国防部开始在国内寻求一种作用可靠的机枪。绍沙机枪出现问题的原因在于枪机和枪管后坐行程过长,而勃朗宁设计的机枪则采用枪管短后坐式解决了这一问题。美国战争部的一个委员会在对勃朗宁设计的机枪进行试验时,2万发枪弹发射顺利通过,但委员会认为这是一个例外,勃朗宁在第二型机枪上采用了加长弹链,并进行48分12秒的连续射击,出色的表现使抱怨者闭上了嘴巴。美国国防部对该枪表示满意,勃朗宁设计的重机枪被选中作为制式武器,定型命名为M1917式.30-06勃朗宁重机枪。1917年M1917式勃朗宁重机枪获得了1万挺机枪的定单,投入生产。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总共生产了56608挺M1917式机枪。
) K8 j5 ]8 g) y/ T* Y
4 g5 z. w5 Q& z1 M" s  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结束后,M1917式勃朗宁重机枪继续改进发展。按照军方要求,针对一些不足进行改进,托底板易裂,以环箍加固;采用新的弹链输送杆和改进的机匣盖固定销。1936年,M1917式机枪的改进型M1917A1式重机枪列为美军制式武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生产商向军方提供了近5.4万挺M1917A1式机枪。在朝鲜战争中美军在还在使用。二战期间,M1917式机枪比较笨重,机动性、勤务性差,难以与德军的MG34/MG42通用机枪抗衡。 " g* V7 M" J7 Y6 H
! u$ w/ z+ n+ g) l7 `$ n
  M1917式机枪曾在比利时、波兰等国家仿制。中国的汉阳兵工厂于民国10年(1921年)仿造成功,称为卅节式重机枪。
战争究竟给人类带来了什么?
本帖最后由 发电机计划 于 2010-12-4 20:50 编辑
5 x5 V9 N) n# Q; w, }6 I
' D8 E  Q$ ~3 a% f  zM1919
2 b" ^+ s& i6 P8 k% l' |2 E- j* ~. n/ L  T7 E% d
M1919系列机枪是美国勃朗宁公司生产制造的机枪系列。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M1917式机枪的基础上,去掉抢管上外罩的水筒,将水冷式改为气冷式,重量大幅度减轻,逐步推出了M1919系列机枪。比较著名的是M1919A4、M1919A6。M1919A6在M1919A4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枪身结构几乎一样,大部分零件可以互换,改进枪管套筒、两脚架、提把和枪托等零部件。M1919系列机枪最终被M60通用机枪所取代。约翰·摩西·勃朗宁设计的M1919系列机枪尽管不够完美,但其足迹还是遍布五洲,直到20世纪80年代,仍有许多国家的军队装备。
战争究竟给人类带来了什么?
M2  Z& T( Y1 m7 g! R9 Z9 a
8 N/ w0 Z  ~, R# J  _
M2式勃朗宁大口径重机枪采用.50(12.7mm)口径,发射12.7×99mm(.50BMG)大口径弹药,采用枪管短后坐式工作原理,卡铁起落式闭锁结构。M1917式勃朗宁重机枪口径.30-06(7.62mm),发射7.62×63mm弹药,采用水冷方式,枪管外部有一用于散热的水筒,采用枪管短后坐式工作原理,卡铁起落式闭锁机构。机匣呈长方体结构,内装自动机构组件。
战争究竟给人类带来了什么?
本帖最后由 发电机计划 于 2010-12-5 17:01 编辑
& n! _$ J6 q' \4 j8 v4 G; v" _( h: V" Q$ u# u
2、美军的骑兵
2 H0 q/ S# R# T& {骑兵这个古老的兵种,在二战时期由于技术的发展,已经由主力基本退居二三线了,由于波兰骑兵在二战初期的糟糕表现和盟军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的下马作战,结果后来的某些史学家把二战列为骑兵这个兵种退出历史舞台的时间点,甚至将骑兵与落后画上等号,把二战中出现的的骑兵建制作为摩托化部队看待。虽然当时虽然已经把很多骑兵部队组建成摩托化部队,但事实上当时对战双方,甚至当时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德国和美军也保留有大量的骑马作战部队,就介绍一下当时美军的骑兵部队建制情况/ f* @1 a' f! g8 w# d
装甲师的侦察任务是由装甲侦察营(battalion,重型师)或机械化骑兵侦察营(squadron,轻型师)担负。它们编制一样,只是连分别称为company和troop(轻型坦克连都用company)。另外,每个装甲团有1个装甲侦察连,每个步兵师有1个机械化骑兵侦察连(编制也一样),每个坦克营有1个侦察排。机械化骑兵营编制辖3个骑兵连(A-C连),每个连装备13辆M8装甲车和吉普;1个突击炮连(E连),装备6门M8榴弹炮机动载具;1个轻型坦克连(F连),装备17辆M5“斯图尔特”,后被M24替换;1个后勤连;1个营部连。装甲师侦察营编制一样,只是另辖第4个骑兵连(D连)和突击炮连有8门M8榴弹炮机动载具。
! @, b# A: s% G3 ?' j+ f   步兵师各辖1个骑兵侦察连。骑兵群通常隶属军一级,偶尔会拆成营加强给师。骑兵主要用于侦察任务,但战争中也经常用于防御、节约兵力(economy of force,译者注:确保在主要作战地区使用足够强大的兵力;在次要作战地区只分配所需最低限度的作战力量。)、保障安全、或掩护任务。在大部分任务中,骑兵群都会得到装甲野战炮兵、工兵和坦克歼击营的加强。有趣的是,骑兵群很少执行他们主要任务:纯粹的侦察任务只占3%。余下97%分别为:防御(33%);特殊任务,包括“作为机动预备队,负责后方的安全警戒和集团军情报服务”(29%);保障安全任务,包括“封锁,掩护,保护侧翼,维持部队之间联系和填补缺口”(25%);进攻(10%)。
) |+ ^) X2 {  P/ u7 g! W" B! U        13个机械化骑兵群在欧洲作战。他们是第2骑兵群(第2和42骑兵营),第3骑兵群(第3和43骑兵营),第4骑兵群(第4和24骑兵营),第6骑兵群(第6和28骑兵营),第11骑兵群(第36和44骑兵营),第14骑兵群(第18和32骑兵营),第15骑兵群(第15和17骑兵营),第16骑兵群(第16和19骑兵营),第101骑兵群(第101和116骑兵营),第102骑兵群(第38和102骑兵营),第106骑兵群(第106和121骑兵营),第113骑兵群(第113和125骑兵营),第115骑兵群(第104和107骑兵营)。另外,隶属于第七集团军的第117骑兵营在法国南部作战,隶属第五集团军的第91骑兵营在意大利作战。
% Q' F7 d9 J) t/ N3 G) d        最后,还存在一些独立的机械化骑兵连,其中第56骑兵连在美国,分配给第1骑兵师的第302骑兵连在太平洋作战。除机械化骑兵外,美国陆军战争中还有一些骑马的骑兵,包括第1骑兵师和第2骑兵师,下辖第112和124骑兵团的第56骑兵旅(德克萨斯州国民警卫队),第26骑兵团(担负菲律宾的侦察搜索任务)。他们中,只有第26骑兵团在1941-1942年的菲律宾战役中骑马作战。第1骑兵师,第112和124骑兵团都被派往太平洋战区下马作为步兵战斗。最后,1941年4月组建的第2骑兵师作为人种混合的师,下辖1个有色人种骑兵旅,1个白种人骑兵旅。1942年7月退出服役状态,1943年2月重建成1个有色人种师。它被派往北非,1944年5月再次退出服役状态,人员分配给后勤和工兵部队。
战争究竟给人类带来了什么?
先帮顶,然后……) z/ Q9 {# H. G( _. H
电电。。。吹档
楼主最好把未能正常显示的图片修补好
13# kevin_hx 1 v1 N9 U. V! n. P2 J1 G
好的
战争究竟给人类带来了什么?
继续更文!今天会改下写作方式
战争究竟给人类带来了什么?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