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德国文明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诉诸理性。但在上世纪30-40年代,整个德意志民族都卷入了纳粹的战争,导致了德国和人类文明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 @1 w) ]" r) p5 S2 h- }2 q
1 _- m; h) ]' i% J2 `1 p4 k “以追求强国为起点,以落得虚弱兼分裂的国家而终结”,再一次地证明了这样一个真理:一个大国如果任由民族主义情绪泛滥,一味地激发民族仇恨心理,却又缺乏民主和保护自由抗争的机制,这一定会导致本国甚至是全世界的浩劫。
, ?1 Z5 j4 j# R/ M, Z$ i& C
8 V4 H; I7 I0 U6 b1 O9 m4 _ ■德国民众的“强国梦”与纳粹政府6 g3 j- k- e' Y) B3 U' i2 T
9 R( ?8 F3 j0 K# I! W
从19世纪起,德意志经济社会发展明显落后于英、法等国,这刺激出德国人对国家强大的期盼和“落后就要挨打”的焦虑,由此逐渐形成了德意志必须强大的民族共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按照《凡尔塞和约》的规定,战败的德国被解除了军备,民族屈辱、经济萧条、社会混乱交互作用,让骄傲的德意志民族更加渴望实现“强国梦”。而希特勒的纳粹党,敏感地把握住了这种国民心态,适时提出了“修改《凡尔塞和约》、收回失去的领土,把相信国家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人联想起来,团结整个德意志民族”的宗旨,并允诺要尽快改变战后军工企业停产造成的大量工人失业以及恶性通货膨胀的局面。这在当时的不少德国人看来,简直就是使德国摆脱困境的良方。1928年后的几次选举结果表明,越来越多的德国人把纳粹党视为解决德国社会主要问题、实现德意志民族强盛的希望。纳粹党在1932年的选举中大胜,希特勒由此获得了组阁大权。
& F# j7 `0 h, [4 ]5 V
! {9 ^' _$ m( }& q2 q6 ]: u 取得执政地位后的希特勒和纳粹党,用国家(民族)社会主义将国家再魔法化,第三帝国吞噬了市民社会,实现了国家与社会的合一,在“决断论”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全权主义的国家。这在当时的德国几乎没有遭遇什么反对。在上上下下充斥着民族主义狂热的时候,通过建立一个强大的现代国家以迅速实现德国的复兴,很轻易地就成为了德国人最大的共识。有了这样的共识,纳粹宣传的所谓“德国民族共同体”的概念一下子就俘获了民众的心,为了国家经济发展、一圆“强国梦”,以牺牲思想自由和个人政治意识为代价也是可以接受的。正因为如此,纳粹的消灭异己思想、反犹太人和反共的罪行,也就容易在复兴民族主义的旗下被德国人容忍。
" q8 O; G' W( O0 [0 r& B0 L+ \0 P* q& Z0 `- k- D; h" w! b: ]8 y
■希特勒的“三把火”
: b0 h9 Z5 T( K" E8 B% P" u; V" Y. k
希特勒把新官上任“三把火”中的第一把火,烧向了失业现象。上台后的第三天,他就在广播电台发表《告德意志国民书》,声称政府要“拯救德意志的农民,维持给养和生存基础!拯救德意志的工人,向失业展开一场大规模的全面进攻!”在纳粹当局的努力下,到1938年,德国失业率降到了1.3%,而同期美国失业率为1.89%,英国为8.1%,这样对比一下,纳粹党宣传自己“创造了消灭失业的经济奇迹”,还真不全是在自吹自擂。
6 g9 K" i6 i+ L: K+ o* O' S1 [2 J/ O# G$ k: v! n' v i
希特勒上任后的第二把火,烧向了德国几乎陷于停顿的经济状态,宣称要尽快让德国经济发动机高速并持续地运转起来。从1932年到1937年,德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102%,国民收入也增加了一倍。这些实在的数据表明:纳粹当局的确在不长的时间里,创造了德国经济复兴的奇迹。: O. R9 a; ~9 I! K9 F3 Q! Y1 W' U
: [2 C P6 \, p O9 R' ^4 h: d' d! F. x
希特勒对内烧的第三把火,是重建社会保障体系、落实社会福利政策。希特勒上台后大力推选社会保险制度,增加和提高国民的社会福利,在通过“劳动美化活动”来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和劳动环境的同时,还扩大了职工的有薪休假制度。纳粹的属下工会劳动阵线,在疗养胜地鲁根岛等地,修建了一批疗养院和旅馆。仅1937年1年内,全德就约有1000万工人享受到了这项福利。4 }, c( H3 \1 R% Y
1 o" q! t6 t) w8 D G 如果说希特勒上任后对内烧的“三把火”,让除了犹太人之外的大多数普通德国人得到了实惠,因而在政治上支持拥戴纳粹当局的话,希特勒对外也烧的“三把火”迅速崛起成为世界大国。这让德国人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都大大增强,更加坚定地支持希特勒和纳粹党。$ B) L3 k+ R; E) j/ u; i
2 R. s, c+ V4 {3 S0 \
希特勒对外烧的第一把火是秘密重整军备。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就使德国的空军力量超过英国,陆军力量也超过法国。 p$ i- I2 b9 e
, ~) d3 v0 d/ v) y/ p4 ~
对外希特勒烧的第二把火,是收复失地和和平扩张。根据1919年6月28日签订的凡尔赛和约,战败的德国一共丧失了拥有7325000人口的73485平方公里的国土,莱茵河地区则被“凡尔赛和约”和“洛迦诺公约”明确规定为“非军事地带”。希特勒上台后,经过一番折冲,不仅收回了萨尔地区、派兵占领了莱茵非军事区,而且在1938年3月让奥地利“回归”德国后,又把有350万人口的捷克苏台德地区纳入了德国版图。
% T2 ]2 ^3 {& A! F2 w" R7 p
+ s2 R2 Y9 P* `! n. n 希特勒对外烧的第三把火,则是通过举办1936年柏林奥运会,以最隆重的仪式,在德国人面前向全世界宣告了德国的重新崛起。希特勒亲自担任柏林奥委会大会总裁。他下令用16吨铜铸了一座奥林匹克巨钟,建筑了一座高达70米的希特勒钟塔,建了一座能容纳10万人的运动场,建了一个可容纳2万名观众的游泳池,并修建了比美国洛杉矶奥运会更豪华的奥运村,1936年8月1日,在德国柏林举行第11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上,希特勒宣布开幕。会场上飘扬着纳粹旗帜,德国运动员通过主席台时,行纳粹礼,高呼“**———希特勒!”德国第一次通过电视播放了奥运会比赛盛况。在这次奥运会上,德国获金牌33枚、银牌26枚、铜牌30枚,拿了世界第一。通过举办奥运会,希特勒为自己塑造了一个和平英武的政治家形象。
( y7 n9 n& l- H) b$ g; ~& M
. k% r! z0 E+ A8 \7 @& ~: f
5 \ a: M! v$ q 希特勒上任后的内外“三把火”,烧得如此漂亮,表明德国在希特勒独裁之下的确曾经取得了一些卓越成就。德国人当然有理由为身边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成就而自豪。特别是希特勒个人生活方式又如此地简朴,是个素食者,不喝酒、不抽烟更不闹绯闻,让不少德国人感动得简直要用高尚纯洁来形容元首了。至少到1939年,在大多数德国人眼里,希特勒已经是仁慈有为的统治者,甚至可以说是德国的大救星了。+ l H# B C# K0 }
$ {9 s. |4 j9 f { M. h 但已被迷惑了的德国人忘了,希特勒虽然不喜欢在个人生活上挥霍纳税人的钱财,但他从来不怕多流纳税人的血。在《我的奋斗》一书,希特勒早就透露过他的长远扩张计划,引导德国走向战争是他必然的选择。而后的事态发展证明,那是一条德国的通往毁灭之路。2 O: q; q) A& p+ j7 R- f; I* @7 t
| 1 h: ~# b, `1 ^! p- O* z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