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 太平洋战争中的坦克战:1941-1945年
TANK BATTLES OF THE PACIFIC WAR 1941--1945; L7 ^' D& U% Y! t% ~
CONCORD PUTLICATIONS CO.7 p+ G0 U" S7 w8 x U
作者:Steven J. Zaloga1 W- w0 c5 p. `2 _& ~# [9 S
1 F1 b& T% W( R% l- q' j+ E编译:蒙古铁骑024
! {1 u! f' ]# `2 O/ V8 h# @" y+ k
3 d" `& [9 s) C# l2 X0 ~ " Q; D5 k0 q# M$ n$ j) l, \" q X- }, V
第716坦克营很快同日军第2坦克师团展开了战斗。在这张图上,C连的“Classy Peg”号坦克正在驶过一辆被该营在Linmangsen附近支援第43步兵师的战斗中击毁的日军97式中型坦克,这辆日军坦克的车体顶部正下方的突出部位被直接命中。“Classy Peg”号上坦克营的狼头标志涂在车体侧面,而不是涂在炮塔上面。# V3 x7 i% f1 o; s, w" Y
- F: t5 R% u! q3 W; T& z$ L
1944年8月7日,在伊高(Yigo)附近的战斗中,第9坦克联队第2中队的一辆95式轻型坦克被第77步兵师的“巴祖卡”击毁,注意驾驶员舱盖已经打开。第9坦克联队被分割在关岛和塞班岛使用,其大部分坦克在滩头附近的战斗中被M4A2坦克击毁。. B" J, `% U8 G7 t9 C3 _ l/ l
, \* ~. a3 t. k. ~
第4海军陆战队坦克营C连的一辆M4A2坦克在硫磺岛,昵称叫“彗星”。这支部队用了一点稍微不同的办法——在舱门上焊了金属格栅——来加强顶部和车体上的舱门,而不是象第5坦克营那样用铆钉把格栅装在坦克上。注意坦克炮被命名为“Window Maker”,坦克乘员为坦克和坦克炮起不同的名字在部队里很常见。这些坦克的侧围和车体之间有4英寸的空隙,同时还附加了一层沙袋,以增强对日军47MM反坦克炮的防御能力。
9 P8 n2 J0 r! q8 `2 z7 o: Z7 C
4 w* W: D% O# u9 m
) Z1 W' C" C+ j7 `. N0 W$ e 导言* M F6 d8 L% p% w e
/ M4 ?$ Q: D8 R1 F
“敌人的力量主要依靠他们的坦克。很明显,我们同美国军队的战斗就是同他们的M3和M4坦克之间的战斗。”这是日本第32军司令官牛岛满中将在1945年春准备率领他的部队在冲绳同美军进行最后的决战时说的话。他的这个说法对于那些很少接触到太平洋战争中的坦克战的军事历史学家来说,可能会令人惊讶。然而,坦克在1941年到1945年太平洋战争中的几乎每场战役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并且在很多战斗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对太平洋战争中坦克所起作用重要性评价的缺乏一般是因为下面的观点,即二战中的坦克战主要是坦克之间的战斗,然而,即使在欧洲也不全是这样,在太平洋战场更非如此。对日军和盟军两方面来说,太平洋战争中大多数坦克行动都用于对攻击敌方坚固阵地的步兵进行火力支援。即便太平洋战场很少有大规模的坦克之间的战斗,美国仍向这个战场投入了占其总数1/3的陆军坦克营和所有的海军陆战队坦克营。8 e) O: I8 ]) x8 ^
/ g5 |) O& S* }* ^3 e" s9 v) F% z: C" e$ W# V
1941年:战争开始
- _- K0 h* O B( C# ~; Q6 L" Z7 G! F/ p5 j
1941年12月7日,日本以偷袭珍珠港开始了太平洋战争。日本关东军则早已陷入了亚洲大陆的战争中,主要是对中国作战,同时也有1938年的哈桑湖和1939年的哈勒欣河两场同苏联之间的战斗。在同装备低劣的中国军队作战时,日军坦克具有明显的优势。虽然同T-34或豹式坦克相比,日军的89式中型坦克十分落后,但在30年代的中国同装备低劣的步兵作战,这种坦克则十分有效。1939年同苏联之间的战争大大震惊了日本陆军,苏联军队更好地配备了装甲车辆,同时对机械化战术有更深刻的认识,日本陆军认为他们所装备的坦克的低劣的性能是关东军中最精锐的部队遭到失败的其中一个原因。当时,日本陆军在役的坦克主要有3种:过时的89式中型坦克、新式的95式轻型坦克和97式中型坦克。诺门坎战斗使日军确信,他们需要一种新的战斗坦克,由此产生了97改式坦克,该坦克装备一门新式的1式47MM炮。然而,日本坦克生产的优先权很低,直到1943年,97改式坦克才拥有了足够的数量,而在这个时候,它已经过时了。4 c+ H, n, p. `- |/ S4 g" O
* H5 N2 |1 U2 n2 H; Y$ v) [& B! K 随着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的开始,日军装甲力量得到了增长。关东军的混合机械化支队被重编为第1、第2战车团(每团辖3个战车联队),驻扎在满洲。另外,日本陆军还组建了多于12个其他的战车联队,用于在进攻作战中作为突击力量。陆军的10个甲种步兵师均编有一个战车中队,通常装备9辆95式轻型坦克,许多步兵联队都有一个装备94式豆战车的搜索中队以替代传统的骑兵。1941年以前,日军主要在北中国的温和气候下作战,没有丛林作战的经验,但日本军队相信,在他们的下一个目标——西南太平洋战场——的丛林作战中,坦克可以发挥有效的作用。
: A$ M6 T6 W7 y C' I5 k
/ S+ D5 l9 E n8 f 日本的对手们对发生在1941年12月的两栖袭击并没有充分的准备。英国不能抽调他们在欧洲战场上的宝贵的装甲力量,所以在新加坡和马来亚的驻军中仅装备了少数的兰彻斯特和马蒙·哈宁顿式装甲车,迟迟才为太平洋战场分配了两个坦克团,当日军发动突袭时,它们还在途中。荷属东印度(即今印度尼西亚)军队(KNIL)计划以675辆坦克加强他们的力量:75辆维克斯卡登·洛伊德1936年式轻型坦克,600辆马蒙·哈宁顿式轻型坦克。然而当日军开始进攻时,只有49辆到位。荷兰东印度军还有些装甲车部队,其中一个装备12辆阿尔维斯·斯特劳斯勒AC3D,一个装备本地制造的Overvalwagen和美国M3A1式装甲车,一个装备Krupp Panzerkraftwagen。英国坦克在日本发动攻击以后才到达:装备16辆维克斯Ⅵ轻型坦克的皇家轻骑兵B营被派往亚洲。, l4 ?3 W( ~& y2 Y0 q3 w e! e
附:Overvalwagen的图片:, Z, W8 W6 ~5 K4 R
6 D2 W9 C9 |( ~6 Z6 P5 z
当战争阴云开始笼罩的时候,美国军队于1941年12月向菲律宾的吕宋岛派遣了由装备108辆M3轻型坦克的第192和194坦克营组成的暂编坦克群,还装备有50辆M3式75mm火炮运载车,一般称为SPMs:自行火炮。
: \' r' W {& b1 W/ Z7 K$ I" x! h D: U
/ Z# p- S& f* G: Y4 V
在马来亚的失败:1941-42- l- f6 d$ r7 G' s& g Y4 V# H
2 d! [# {- _" h5 M0 k 英国在太平洋上的关键枢纽是位于新加坡的海军基地,当时新加坡被认为是一个无法攻破的坚固城市。英国人认为这座城市周围的糟糕的地形使它不能被任何军队截断,但是日本人不这么想。1941年12月8日,日本军队在马来亚半岛北端的颈部地带进行了一次两栖登陆,山下奉文将军的第25军下辖第1、6、14坦克联队,共211辆坦克。第1坦克联队(40辆97式中型坦克和12辆95式轻型坦克)于1941年12月11日突破了珀西瓦尔将军的耶特拉防线,1942年1月7日第6坦克联队突破新加坡北面的斯林河防线时,最重要的坦克战斗发生了。此后,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发生了,新加坡于1942年2月15日陷落,这其中至少有部分功劳要归功于对坦克的有效使用。5 [2 H1 V( z, c& l! ]/ q3 ^
0 X& M- I& A, ]+ Q8 r' P
在菲律宾的失败:1941-42年2 ?& j! F/ Y Z" @* C, O3 Q
9 k$ J8 |+ i# Y0 k5 L$ A4 t( A 随日军在菲律宾登陆的是第4和第7坦克联队。日军在吕宋岛仁牙因湾登陆之后不久,美国暂编坦克群就发动了反击。1941年12月22日,第4坦克联队的95式轻型坦克同美军第192坦克营在Damortis附近发生了第一场坦克之间的战斗,两支坦克部队之间持续进行小规模战斗,直到美军撤退。第4坦克联队是日军突击的先锋,而美国坦克则通常充当美军撤退的后卫。在糟糕的撤退途中,由于高级指挥官缺乏坦克指挥的经验,美国暂编坦克群不必要地损失了许多坦克,一些幸存的M3轻型坦克随美军后卫退入了巴丹半岛。最后一场坦克之间的战斗发生于1942年4月7日,两辆日军坦克在巴丹被美国M3轻型坦克击毁。. G+ j$ f3 l9 [1 ~
+ T, Q8 f( {: c$ V! i2 ?
日本第7坦克联队缴获了几辆M3轻型坦克,并利用其他受损坦克上的零件使其中一些重新投入使用,用于补充他们自己的损失。随着巴丹的陷落,组建了一支特别部队来支援对科雷吉多尔岛的登陆作战。第7坦克联队对97式坦克上的57MM坦克炮评价不佳,因而补充了一些97改式坦克用以替换,一共有2辆97改式坦克参加了科雷吉多尔登陆,这2辆坦克同1辆M3轻型坦克一起由特遣部队指挥官松冈少佐直接指挥。日本坦克在科雷吉多尔主隧道附近出现而当地的美军却没有任何反坦克武器是美军防御最终崩溃的一个关键原因。
$ B/ `/ j+ K, r0 Q/ i- [2 C% q4 [0 s1 u [
日军向南挺进:1942年
3 F8 r6 b1 t; ]4 @" I
/ P3 s: L. a- t) [% b6 R: {$ { 曾经在哈勒欣河和菲律宾作战过的日军第4坦克联队在进行了补充之后,于1942年3月船运到爪哇,这时候大部分荷属东印度已经陷落了。没有同荷军坦克的接触,只有很少的荷军坦克同日军步兵作战的记录。* v7 Q* p; U9 H( W4 `8 b* Q
$ e9 R+ ~# ?: a0 E; O
随着在马来亚的胜利,日军攻入了缅甸,希望打开通往印度的通路,这个作战行动得到了第1、2、14坦克联队的支援。在缅甸有两支盟军装甲部队,一支是刚刚抵达的英军第7装甲旅,任务是阻止日军向印度的进攻,另一支是中国第200机械化师,试图保持由印度和缅甸通向中国西南部的道路的畅通。英国坦克部队由两支曾在北非沙漠作战的经验丰富的部队——第2皇家坦克团和第7轻骑兵团——仓促编成,第7轻骑兵团装备M3轻型坦克,这些坦克仍喷着沙漠涂装。这支部队原来准备用于增援新加坡守军,但当新加坡沦陷的消息传来后,就转而调往仰光。坦克团参加了一系列损失惨重的后卫战斗,包括同日军第14坦克联队之间的几次混战,当其残部到达英军防线时,只有一辆斯图亚特还保持可用状态了。; ?+ ]$ \8 u" Q# |& ^. y
9 M3 Y# o$ W9 D7 H0 I 中国第200机械化师由一个坦克团和一个摩托化步兵团组成,主要装备1938-39年购买的苏联装备。中国人对于把他们唯一一支装甲部队派往国外战场很有顾虑,但是在史迪威将军就日军切断从缅甸向中国的援助路线的灾难性后果向蒋介石提出警告之后,中国人还是派出了部队。史迪威将军对中国坦克部队1942年3月在胡康河谷的战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这支部队在延缓日军前进的过程中遭受了惨重的损失。/ b, o% C4 q- q9 s+ L$ m
3 b W- \; K; u! D6 E9 W
相对于准备糟糕的对手来说,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的初期胜利依赖于对坦克的熟练且充满想象力的使用。美英两国为他们对日本的轻视和对抵御日本坦克的想当然的信心的而遭到沉重打击,由此,对太平洋战场中坦克的需求赋予了新的注意。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开战初期令人眼花缭乱的胜利却使日本军队十分满足,在1942年和1943年的大部分时间,日本人在提高他们坦克的技术水平方面所做甚少,97改式坦克的项目也因坦克生产在日本重工业中的优先级很低而被延迟。而在这个时候,双方已经在陆地上重新开始了战斗,盟军装备了在欧洲战场上的军备竞赛中所迅速开发出来的新式坦克。
7 p# |. |8 T0 d1 z) k' Z1 d7 t1 B. R9 W* ]2 l) I" m
即便日本的坦克设计停滞不前,日本坦克部队的组织仍逐渐成型。欧洲战场上德国闪电战的成功使日本于1942年7月对满 洲的坦克群整编为一个机械化军,其总部设在新京(Ssopingchiech)。这个军下辖第1、第2坦克师团,1942年后期又增辖驻日本本土千叶坦克学校的第3坦克师团。这段时间里,日军大多数大规模的坦克行动发生在中国战场,特别是1944年秋为摧毁中国大陆中的B-29飞机基地的攻势中第3坦克师团的作战行动,只有一支新编部队——第2战车师团——参加了太平洋战争中1944-45年在菲律宾的作战。) d2 v* s: ~0 F0 e9 ~2 Q
- s# C1 y' r. C" k) Y: m5 l
1942-43年西南太平洋战场上的坦克
7 O. b* G1 l1 _2 L. d% }* v& |/ c8 m. t+ Z9 S; y( d
随着日本人向新几内亚推进,澳大利亚也开始扩充他们的坦克力量。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当时已经组建完毕一些部队,准备用于西方的沙漠作战,但是日本人的威胁使这些准备都停止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开始设计他们自己的坦克,如哨兵(Sentinel)和Bob Semple坦克,但是在整个战争中,这两个国家的坦克供应都依赖于英美两国。在1942年兵力到达最高峰时,澳大利亚拥有4个装备马蒂尔达、M3轻型坦克、M3中型坦克的坦克旅,但是由于人员不足,到1944年只有一个坦克旅得以保留。新西兰也组建了一些装甲部队,但只有一个中队真正参加了太平洋战争。: X Q- \% G6 y3 Z( y- ^, L
! l/ F3 F/ |3 E4 `" l+ t. H 美国海军陆战队在1941年开始接收轻型坦克,计划为每个师配属一个坦克营,但是这个目标直到1944年才完成。在1943年,一个海军陆战队坦克营名义上配备67辆M3轻型坦克,当M4A2中型坦克投入使用时,在它能够使用和海军登陆艇一样的柴油燃料后,又配备了一个M4A2坦克连。自1942年的失败之后,盟军装甲部队首次投入使用是在新几内亚和所罗门。1942年8月,装备M2A4和M3轻型坦克的第1海军陆战队坦克营A连在瓜达尔卡纳尔登陆,第2海军陆战队坦克营B连在11月随之登陆,这两只部队被用于支援陆战队对日军防御阵地发动进攻。瓜岛上森林密布,非常妨碍坦克的行动。坦克对陆战队的支援行动多数是消灭日军碉堡,以机枪和榴弹火力击退日军步兵的反冲击等。日军步兵的反坦克武器十分缺乏,仅仅依赖于诸如炸药包之类的临时手段对坦克发动勇敢却是自杀性的攻击。M3轻型坦克尽量成对行动,一辆以机枪火力掩护另一辆,以驱逐企刺刀撬开舱盖的日军步兵。近距离的战斗之残酷,以至于范德格里夫特将军在回忆起那些溅满了血的坦克时,说它们看起来就象绞肉机。
' ]$ d8 t* f, q
% S0 a' l# A" P 10月,日军增援部队在瓜岛登陆向海军陆战队发动反攻,第1独 立坦克中队的12辆97式中型坦克由第2坦克联队第4中队经验丰富的老兵驾驶,强渡马塔尼卡河,充作先头部队。大多数坦克在中流即被海军陆战队的37MM反坦克炮击毁,这次失败也使日军装甲部队在瓜岛的行动落下了帷幕。9 f4 P4 o5 Y9 k, q1 [
" E( T0 F0 y; M
1942年8月,日本人占领了新不列颠和新爱尔兰岛,并以第8坦克联队在腊包尔驻扎。9月,日军在米尔恩湾(Milne)发动了一次两栖登陆,由95式轻型坦克进行支援。这一威胁导致了澳大利亚装甲部队在太平洋战场上的第一次亮相,第6装甲团的M3斯图亚特式坦克被发现在Endaiadere海角附近参加了支援澳大利亚步兵的行动。在一直持续到1943年的血腥的布纳战役中,坦克不顾在新几内亚丛林行动的不便,对澳大利亚步兵进行了有力的支援。澳大利亚第1坦克营参加了1943年10月在休恩(Huon)半岛的战斗,它所装备的马蒂尔达坦克几乎不会受到日军37MM反坦克炮的损害。在Pabu附近的战斗中,一辆马蒂尔达被37MM炮击中了将近50次,而没有一次被击穿,这使它成为非常受澳大利亚坦克手欢迎的一种车辆。马蒂尔达坦克虽然在欧洲不很好用,却成为澳大利亚坦克部队的主要装备。- i: y, q7 b2 d
, @- H; b5 L) V% O+ F0 w8 c$ k
1943年7月,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开始了在新乔治亚岛的作战行动,在由美国海军陆战队第9、10、11守备营抽调出来的3个M3A1轻型坦克排的支援下占领了蒙达机场。1943年12月,战斗延伸到布干维尔岛,这场战斗是西南太平洋战场上时间最长的战役之一。在托罗基纳角的登陆中,海军陆战队第3坦克营的M3A1轻型坦克对进攻机场的战斗进行了支援,但是由于密林和滂沱大雨,行动被迫停止。1944年,美国陆军第754坦克营到达该地,并获得了成功。1945年7月,澳大利亚第4装甲团将马蒂尔达坦克派遣到北布干维尔岛,用来消灭布卡岛上的日军。7 b1 \0 g! s1 n( O% f
! x. v: W+ r4 b3 |$ N
在所罗门群岛,由于地形原因,坦克的使用极端困难。几乎所有的地区都被密林覆盖,密林中的开阔地区则过于湿软,不能承受坦克的重量,其中在格洛斯特岬附近尤为如此。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坦克营1943年12月在该地登陆,但是日军据点是如此难以接近,以致于不得不把M4A2中型坦克装在LCM登陆艇上面,驶近海岸充作小型战舰来摧毁日军的碉堡。1944年春,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对部队前进的速度感到非常不满意,他制订了一个大胆的计划,准备而跳过日军坚固设防的很多岛屿,进行一个大胆的插入作战,直取日军后勤基地荷兰地亚和艾塔佩,美国陆军第632坦克歼击营和第44坦克营参加了最后阶段的作战。装备M4A1中型坦克的第603独 立坦克连在偏远的布拉克岛登陆,驻扎在用于当支援守军作战的6辆95式坦克很快就被全部击毁。1944年8月,澳大利亚部队在来自第4装甲团的大受欢迎的马蒂尔达式坦克的支援下,一路向东方的威瓦克推进。新西兰坦克的唯一一次使用发生在1944年2月,装备瓦伦丁Ⅲ型坦克的特种坦克中队对格林岛的登陆作战进行了支援。7 m- X' R; }! S
y% U/ n' S- k2 S
菲律宾战役最初的构想是以澳大利亚军队配合美军作战,然而,后来澳军接替了突破日军在新几内亚的防御,进攻婆罗洲以占领重要的油田地区和简易港口的任务。1945年4月,第9装甲团的马蒂尔达式坦克支援第26步兵旅在打拉根登陆,接着在文莱湾登陆,其特遣队则参加了夺取布鲁克顿和拉布安岛的战斗。澳大利亚坦克的最后一次独 立行动发生在1945年7月,第1坦克团对巴厘巴板油田的登陆行动进行了支援。在战斗中,标准的马蒂尔达式火炮坦克还得到了“青蛙”式喷火坦克、马蒂尔达推土机和盟约者式架桥车的加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