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二次特攻作战计划 二、第二次特攻作战经过3 j: D) C6 q7 `) o1 {0 l
三、东方先遣支队的破交作战 四、甲先遣支队的破交作战- o! D# K3 S4 S. ^3 {" ^: x( T6 |# y
五、加强破交作战的企图 J4 S' j9 K' q/ l' ^
- i+ c: X2 v' F1 Q
第二节 第8潜艇战队的破交战
$ V4 S: O6 Q! `7 x- T( e3 F
& E, ~9 U1 N& Y2 V7 X
6 J3 p9 g3 B8 S2 t) h& w& x 一、第二次特攻作战计划
! _$ j$ Y4 o* Q& l (一)决定实施第二次特攻作战的经过
7 M) w5 M% O. c7 q$ H1 ~ 据判断,在珍珠港作战中,袖珍潜艇击沉战列舰1艘。鉴于初战告捷,第6舰队和潜艇部队官兵极力主张,进一步改进装备,继续实施特攻作战。. M& B* k; v4 {" `! [
但是,海军军令部考虑到难以确保特攻艇员的安全,而且不能充分发挥潜艇本身的攻击能力,所以对此并不热心。" L9 b, i' x9 R3 t
山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也反对特攻作战,袭击珍珠港时,他就不赞成使用袖珍潜艇。可是,在联合部队司令部内,却有些人认为,珍珠港作战证明,特攻行动是可行的,只要改进武器装备的性能,并对艇员加强训练,就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所以为此而积极创造条件。于是,就决定再次使用袖珍潜艇实施特攻作战,并着手积极进行准备。3 Y/ m/ A: [' A$ h3 _
如上所述,“伊-16”号潜艇参加珍珠港作战后,经夸贾林岛回到吴港,在那里进行连结口的改装工作,并对实际操作进行演练。在这以前,由于潜艇没有安装连结口,袖珍潜艇出击前,母艇必须上浮,使特攻艇员进入袖珍潜艇后,再下潜开住攻击地域。9 Z$ O. y; v+ k4 R
安装连结口后,潜艇在水下航行时,就可使特攻艇员进入袖珍潜艇,并从水下使其离开母艇出击。另外,还改进了曾使酒卷艇[注]遭到不幸的小型罗经,从而提高了袖珍潜艇的可靠性。
4 y( j; u0 R( A1 B, q 注:指酒卷少尉在袭击珍珠港时所驾驶的那艘袖珍潜艇,该艇因罗经发生故障,偏离预定航线而搁浅。——译者/ \& ?. ~3 x! P& W8 _
(二)作战计划
3 ?0 {1 R& G ~( G& U, M- O! D 1942年3月,第6舰队组建了第8潜艇战队,并决定由该战队担任第二次特攻作战任务。第6舰队司令官对第8潜艇战队及其临时配属的辅助巡洋舰“报国丸”和“爱国丸”作了如下部署。1 b, \% \- s3 S- J+ {
1.兵力编组- M* b" _( U) W% d/ n
(1)甲先遣支队 由第8潜艇战队司令官石崎昇少将指挥,编有“伊-10”号、“伊-16”号、“伊-18”号、“伊-20”号、“伊-30”号5艘潜艇和“报国丸”、“爱国丸”2艘辅助巡洋舰。
( T x3 s2 H# f2 @/ j9 q5 i+ _ (2)乙先遣支队 由第14潜艇队司令官指挥,编有“伊-27”号、“伊-28”号和“伊-29”号3艘潜艇。4 \" F q$ v( H8 C( `$ ^7 ]7 G' R u6 r/ a
(3)丙先遣支队 由第3潜艇队司令官指挥,编有“伊-21”号、“伊-22”号和“伊-24”号3艘潜艇。
1 z) _) N, B( s% t% G$ r 备注:①乙、丙先遣支队与甲先遣支队分开行动后,由第6舰队司令官直接指挥;②乙、丙先遣支队在同一战区作战时,称为东方先遣支队,由第3潜艇队司令官指挥。
, }- m8 c9 d) E, Z+ j6 t! Y: \1 [ 2.作战海域
( |* `0 S+ N& q, D0 q (1)甲先遣支队 在印度洋(东非一带海域)。. L9 E& R0 J# y' Y
(2)乙、丙先遣支队 未定。0 y9 A9 w! q" s: ], c8 O
3.主要任务
) \! U# F8 k, `% K' E/ v7 V& s (1)搜索并攻击敌主力舰艇。- s7 b, R# c/ f7 J
(2)破坏敌海上交通线。
7 L+ F: X/ |6 _, E+ d. | 甲先遣支队作战计划的主要内容
, I' Y3 b+ ~; j$ I 4月中旬从本土出发,进驻槟榔屿,除“伊-10”号和“伊-30”号潜艇外,其他各艇均携带袖珍潜艇。由“伊-10”号和“伊-30”号潜艇进行侦察,如果发现敌主力舰艇,各潜艇则集中实施攻击。
- @/ ?& F- A8 z1 c- O 袖珍潜艇的出击时间,为日落后1小时内或月出后1小时内。出击后当夜实施攻击,天亮前收回艇员。如当夜无法收回,则务于第三夜天亮前结束这项工作。( U4 n9 D( K6 i$ @ n8 r
完成这项特攻行动后,进行补给。然后,“伊-30”号潜艇前往欧洲执行特殊任务[注],其余潜艇则在非洲东岸附近执行破交任务,8月上旬返回槟榔屿。
7 t" E' `! @5 ?$ i5 e8 x 注:指去德国载运重要战略物资等。——译者
; ~. @& c s" t2 A/ ~+ a 东方先遣支队的作战计划
- i) f/ q! x' s1 x 乙、丙先遣支队在同一战区作战,4月中旬从本土出发,进驻特鲁克岛。首先,以其多数潜艇配合进攻莫尔兹比港的登陆作战,其余潜艇对几个要地进行监视与侦察。此后,“伊-22”号、“伊-24”号、“伊-27”号和“伊-28”号潜艇到卡维恩装载袖珍潜艇,以便前往澳大利亚作战。其基本行动方式是,先以空中侦察确定查明敌大型舰只的位置,尔后集中使用各艇实施攻击。有关袖珍潜艇出击和援救艇员的行动,与甲先遣支队略作法相同。
1 z* D0 h( x1 S% w6 c 完成特攻任务后,各潜艇前往南太平洋去进行破交活动。
, p, H7 n' ^6 J' u 上述战法,与袭击珍珠港时的特攻行动有所不同,主要是不事先规定攻击地点,而是通过空中侦察查明敌大型舰只的具体位置后,再确定攻击地点。- Q; u$ Y; p' X; |6 v1 i: {, F
4 e0 b2 v1 c% g4 @$ ~$ e
二、第二次特攻作战经过
2 M N! h( w3 Y+ K) B. ^1 s6 \1 G% @ (一)甲先遣支队的特攻行动1 i, m$ y$ y/ K* g7 T# @. d" l$ m
甲先遣支队4月16日进驻槟榔屿。“伊-30”号潜艇与“爱国丸”辅助巡洋舰于4月22日出航,第6天进行海上补给后,“爱国丸”返回槟榔屿。其他潜艇与“爱国丸”、“报国丸”于4月30日出航,在石崎司令官(乘“伊-10”号潜艇)的指挥下,一起开往南非的德班海域活动。/ m: ~$ o/ ~; d/ Y5 A6 W$ D" J! w
先行的“伊-30”号潜艇,派出飞机先后对亚丁湾(5月7日)、吉布提(8日)、桑给巴尔(19日)和达累斯萨拉姆(19日)进行了侦察,20日又对蒙巴萨进行了潜望镜侦察,并报告没有发现大型舰只。其余潜艇于5月17日到达马达加斯加岛以南300海里水域,尔后分散活动。在此期间,“爱国丸”和“报国丸”捕获1艘荷兰油船,并派人将其押送到槟榔屿。20日,“伊-10”号潜艇又派飞机对德班港进行了侦察,但未发现大型舰只。由于已被侦察过的几个要地均无大型舰只,石崎司令官根据其他有关情报决定,对迪耶果-苏瓦雷斯实施攻击,以5月31日为攻击日。
$ j$ t! \& T+ J) C0 g 对于第1潜艇队来说,5月18日是个不吉利的日子。各潜艇都因遇上风暴而发生机械故障,“伊-18”号因此而未能参加特攻行动。5月30日,“伊-10”号潜艇派出飞机,对迪耶果-苏瓦雷斯进行了侦察,发现在该港停有“伊丽莎白”级战列舰和巡洋舰各1艘。石崎司令官决定,在31日23时以袖珍潜艇实施攻击。因此,“伊-16”号和“伊-20”号潜艇所携带的袖珍潜艇约于31日零时出动。驾驶前者的为秋枝三郎上尉和竹本正己上士;驾驶后者的为岩濑胜辅少尉和高田高三中士。
2 @. l, X! {' X7 E4 F/ X 袖珍潜艇出动后,2艘母艇在6月2日前皆于规定水域执行援救任务,其中“伊-20”号潜艇一直搜索到6月4日,也未发现生还的艇员。
3 f/ r( D& p. C8 \; H 关于这2艘袖珍潜艇的战果,第8潜艇战队司令部根据种种迹象判断,敌大型舰只已遭重创。据战后调查,遭重创的是“拉米伊”号战列舰和英国的“不列颠·洛亚尔提”号油船。据英方资料记载:“数日后,在迪耶果·苏瓦雷斯港以北,发现2名日本兵,后因拒捕而开枪将其击毙。”3 H, _1 _' X1 \) R
(二)东方先遣支队的特攻行动) W5 B& T2 w5 Y7 |4 f, T+ K5 s# f
4月24日,东方先遣支队与第6舰队旗舰“香取”号以及袖珍潜艇供应舰“千代田”号,一起进至特鲁克基地。其所属潜艇分别于27日和30日出海,继续南下。“伊-21”号潜艇对努美阿,“伊-27”号潜艇对布里斯班进行监视。其余潜艇驶往瓜达尔卡纳尔岛西南海域进行展开,以期支援进攻莫尔兹比港的作战。
4 O9 X$ {7 v( v; a1 w& g0 z 进攻莫尔兹比港的登陆输送队,因发生珊瑚海海战而中途返航,结果使这次登陆作战不得不中止。珊瑚海海战是第5航空战队(“翔鹤”号和“瑞鹤”号航空母舰)与美国航空母舰特混编队展开的航空母舰之间的首次单独交锋。日军虽然击沉“列克星敦”号航空母舰,重创“约克城”号航空母舰,取得了战术性的胜利,但是,却未能达到攻占莫尔兹比港这一战略目的。
2 {* C2 D+ h6 _; Z( |9 K. | 在此期间,日潜艇部队为捕捉美特混编队而移动了展开线,可是却未取得战果。在努美阿附近活动的“伊-21”号潜艇击沉货船2艘(11821吨)。
6 D, J# X* Y4 w5 [7 q& t& e 5月10日,上级决定延期实施进攻莫尔兹比港的作战。据此,先遣部队指挥官命令“伊-22”号、“伊-24”号、“伊-27”号和“伊-28”号潜艇分别前往苏瓦及悉尼进行侦察。“伊-22”号、“伊-24”号和“伊-27”号3艘潜艇于17日回到特鲁克,但“伊-28”号潜艇,16日晨进行最后一次通信联络后,再无消息。
7 Z( C: K: A2 D* _ 这3艘潜艇回到特鲁克后,从“千代田”号供应舰上装载了袖珍潜艇,18日向澳大利亚进发。然而,“伊-24”号潜艇装载的袖珍潜艇发生过两次蓄电池爆炸事故,因而返回了特鲁克。该艇换上了备用的袖珍潜艇和艇员后,20日再次出航。
. E+ T* U: P5 X0 c) ~ “伊-21”号潜艇在19日和24日,先后对苏瓦和奥克兰进行了航空侦察,两地均未发现敌方舰船。“伊-29”号潜艇从13日起对悉尼港进行监视,14日凌晨3时,发现1艘“厌战”级战列舰和1艘驱逐舰进港。23日,据航空侦察证实,港内停有战列舰和大型驱逐舰(或巡洋舰)等舰只。
: e* z; C+ U1 _& x! a9 }. K( F 据“伊-29”号潜艇报告,先遣部队指挥官24日向甲先遣支队发出电报,令其集中兵力攻击悉尼港,并命令“伊-21”号潜艇完成对奥克兰的侦察后,立即前往悉尼,进行航空侦察。29日拂晓,“伊-29”号潜艇派出飞机侦察了悉尼港,再次发现港内停有战列舰1艘以及其他舰船若干艘。根据这次侦察提供的情报,东方先遣支队指挥官决定,31日对悉尼港实施攻击。4 Z3 Z e! S7 V
装载袖珍潜艇的3艘潜艇,5月30日到达悉尼港附近水域,准备由下列人员实施攻击:“伊-22”号的袖珍潜艇,由松尾敬宇上尉和都竹正雄中士驾驶;“伊-24”号的袖珍潜艇,由伴胜久中尉和芦道守上士驾驶;“伊-27”号的袖珍潜艇,由中马兼四上尉和大森猛上士驾驶。
4 w" {0 _3 d: a" [ 5月31日16时21分,松尾艇首先出击,紧接着,中马艇和伴胜艇也随后出击。3艇的出发位置均离港口约7海里。: U' v$ V9 \, M' l/ h
6月3日前,各母艇竭力进行搜索,但是并未找到生还的艇员。因此,也就无法了解各袖珍潜艇的攻击情况。据战后调查,大致情况如下。
1 p( W1 {, v) w& G- ^ u 悉尼港的设防较为严密,既安装有磁探仪又布设了防潜网,在防潜网的东西两侧,留有宽约120米的航道。中马艇在西口被防潜网缠住,因无法解脱而于31日21点30分左右自炸。
# p! p$ \7 c+ ? 松尾艇和伴胜艇紧跟在渔船后面,顺利地进入港内,但进港后被磁探仪和渔船发现,并在21时前发出了警报。23时30分,伴艇向美巡洋舰“芝加哥”号发射2条鱼雷。其中1条从“芝加哥”号舰首前数米处通过,撞到岸上,未炸;另1条从“芝加哥”号龙骨下面通过,击沉一艘宿营船“库塔布勒”号。
6 c; p" q4 s0 U z0 a0 G* u “芝加哥”号巡洋舰和驱逐舰见势不炒,迅速出港规避,1时50分左右在因纳南角北侧发现,一艘袖珍潜艇正向港内驶去。这艘袖珍潜艇究竟是初次进港,还是出港后再次折返,不得而知。4时42分,澳大利亚扫雷艇开始在布雷德利角与乔达角之间的水域,对这3艘袖珍潜艇投放深弹。6时58分至7时37分,又在此处投放深弹(对松尾艇)。该艇的艇首护框被炸坏,因而未能发射鱼雷。
5 z& y% z7 T+ n$ S G% i 后来,中马艇和松尾艇被澳大利亚海军打捞上来,并按惯例安葬了4名艇员的遗体。但是,伴胜艇的下落却渺无声息。
- X( d) J5 y3 V0 S3 M4 A5 _ |732 × 476 4 n% X: Z5 g4 ~# H) F
1 }7 p' H) D0 a( z5 H0 s图5 袖珍潜艇袭击悉尼港要图% a6 e0 f4 i/ h8 M, v
9 e, u. ~! A$ L; O
三、东方先遣支队的破交作战
1 m q. U- b2 X! { 5月31日,先遣部队指挥官发布命令,对执行破交任务的几艘潜艇作了部署,“伊-29”号去布里斯班;“伊-21”号和“伊-24”号去悉尼;“伊-27”号去墨尔本;“伊-22”号去新西兰(完成任务后,再去惠灵顿,以潜望镜进行侦察)。
, r0 ]+ R6 R0 d q# M! [9 J 6月3日,上述各潜艇停止搜索,分别开往指定海域。悉尼港港口70度方位线以北为“伊-21”号潜艇的活动水域,该方位线以南为“伊-24”号潜艇的活动水域。3 Y, t$ q- F+ u
7日夜,“伊-22”号潜艇通过库克海峡进至新西兰以东水域。8、9两日对惠灵顿,10日又对奥克兰进行了侦察。“伊-29”号潜艇在布里斯班海域未发现敌舰的踪迹,便转到努美阿附近活动。在悉尼附近海域活动的“伊-24”号和“伊-21”号潜艇,分别于7日和8日炮击了悉尼。
+ m8 y- r5 ~. U k 各潜艇于6月中旬撤离作战海域,至6月25日全都回到夸贾林岛。在此期间,各潜艇击沉运输船的战绩为:“伊-21”号击沉3艘(17384吨);“伊-24”号击沉1艘(4812吨),击伤1艘(7748吨);“伊-27”号击沉1艘(3353吨),击伤1艘(4239吨);“伊-29”号击伤1艘(5135吨);共计击沉5艘(25513吨),击伤3艘(17122吨)。1 D) c) J) W2 H
此外,这次作战中,鱼雷自爆之类的事故,多次发生,下述的印度洋破交作战也是这样。其大概情况如下:5 e. ^- ?* ]+ J3 X! S
“伊-21”号潜艇发射10条鱼雷,命中2条、自爆2条,走完航程后沉没2条(推断),偏离设定航向1条。
: d2 f, t- X. ]( a& Y$ o* s “伊-24”号潜艇发射的鱼雷中,有4条自爆。
6 z3 k, E; C+ r [) [8 g “伊-27”号潜艇发射的鱼雷中,有1条自爆。
- x2 u5 V. X' R$ P k9 f6 N. d& g0 o$ Q+ P
四、甲先遣支队的破交作战0 y6 ]* [8 \9 Q7 O' b
(一)第一次破交作战
7 f* N; {" P& ^8 |' q4 S5 l 6月3日,甲先遣支队停止对袖珍潜艇的寻找,转入破交作战。对各艇的行动作了如下部署:
- y8 A( G" ]8 q4 D8 x0 A D 1.把南纬10度至26度的莫桑比克海峡等分为4个区域,除“伊-30”号潜艇外,其余4艘潜艇分别驶向上述4个区域。各潜艇一律自6月5日开始游猎,约1周后撤离游猎水域,18日在马达加斯加岛南端的圣马里角东南250海里水域会合。3 a Y) w: z3 Q+ [- {
2.6月5日后,“伊-30”号潜艇在马达加斯加岛东岸附近,“报国丸”和“爱国丸”在莫桑比克海峡以南海域,实施破交作战,18日在上述集合点会合。
, Q: Y6 ]: N/ W! ^ 3.甲先遣支队各艇会合后,进行海上补给。尔后的行动,另行通知。; J4 y% ?/ A) _9 b1 y ?
6月5日在莫桑比克海峡同时开始实施破交作战的4艘潜艇,主要是沿非洲海岸进行游猎,12日离开作战海域,驶往会合点。在此期间,各潜艇击沉商船的战绩如下:“伊-10”号击沉3艘(12862吨);“伊-16”号击沉3艘(12484吨);“伊-18”号击沉1艘(2158吨);“伊-20”号击沉5艘(25336吨);合计击沉12艘(52840吨)。
3 T1 P0 t$ O( h. c8 T 在马达加斯加岛东海岸附近活动的“伊-30”号潜艇,没有发现敌方舰船;“报国丸”和“爱国丸”在莫桑比克海峡以南海域,击沉武装商船1艘。
/ d; S# e* j' e& y* \% Y3 @8 x! L (二)第二次破交作战% A( Z7 I7 p( W
6月17日,甲先遣支队的所属潜艇在预定会合点会合,由“报国丸”和“爱国丸”为各潜艇进行补给,甲先遣支队指挥官将尔后的作战行动部署如下:
G7 |* q$ ?8 o9 ~( @ 1.“伊-30”号潜艇调离甲先遣支队,遵照大本营海军部的指示,前往欧洲执行特殊任务。
Z9 j! d+ f( g; Z i 2.甲先遣支队的各潜艇,从6月下旬开始再次进入莫桑比克海峡实施破交作战。* M" s0 L" ]5 G) @0 M
3.7月上旬,“伊-20”号潜艇前往亚丁湾,“伊-16”号潜艇前往蒙巴萨以东海域活动。其他潜艇继续在莫桑比克海峡执行破交任务。
/ S2 C4 N: y3 E% Q 4.7月中旬,各潜艇撤离作战海域,返回槟榔屿。/ C$ m# ]& F5 W) A! i
5.“报国丸”和“爱国丸”在以南纬30度,东经65度为中心的海域开展破交作战,限于7月底以前回到槟榔屿。6 H8 C# D$ t4 H0 ?) J6 i3 }
甲先遣支队遵照上述命令,从6月下旬至7月中旬在莫桑比克海峡、亚丁湾和蒙巴萨海域展开了破交作战。在莫桑比克海峡击沉商船的战绩如下:“伊-10”号击沉5艘(26102吨);“伊-16”号击沉1艘(5243吨);“伊-18”号击沉2艘(9146吨);“伊-20”号击沉2艘(10165吨);合计击沉10艘(50656吨)。
/ Q& C! g/ Z, C* D 7月13日,“报国丸”和“爱国丸”俘获1艘武装商船。为了加强尔后的破交作战,联合舰队司令部命令甲先遣支队对各要地实施侦察。各潜艇执行了上述命令后,于7月底至8月上旬,先后回到了槟榔屿。此后不久,就返回了日本本土。! G1 \. e( D, I7 n
(三)鱼雷的自爆
0 I5 e% H) o, Q9 B/ v 在上述的两次破交作战中,各潜艇的艇员都为鱼雷性能不佳而大伤脑筋,突出的问题就是鱼雷经常自爆。“伊-16”号和“伊-18”号潜艇在报告中写道:“鱼雷射击精度极差,使用现有鱼雷实施攻击,甚感缺乏信心。”第1潜艇队所属各艇的射击结果如下:
' Q$ n9 @* C* S9 R 1.第一次破交作战
/ {2 q0 P. x1 M; c9 Q6 H1 S “伊-16”号潜艇发射的鱼雷中,有7条在途中爆炸,10条浮出水面,3条偏离航向(均不是从水面状态发射的)。* m ^# b- {& j& S
“伊-18”号潜艇发射的鱼雷中,有4条是从水面状态发射的,其中2条在4000米的距离上自爆,1条从敌舰船底通过,又航进3000米后自爆;另1条情况不明。有3条是从水下状态发射的,其中1条明显偏离航向;另2条虽按设定航向照直前进,但均在3000米的距离上自爆。“伊-18”号潜艇共实施4次鱼雷攻击。- Z/ c8 s' v. \; r/ U. \: L( j! j
“伊-20”号潜艇发射的鱼雷中,有1条自爆,1条浮出水面并偏离航向,3条未击中目标。; l7 b8 ^; s+ l
2.第2次破交作战
5 f0 X* t; m8 K- M “伊-16”号潜艇的情况不明(因无资料)。
2 S. x, F8 z( ] “伊-18”号潜艇发射8条鱼雷,命中2条,其他6条未击中目标(有的自爆,有的偏离航向)。
4 _) R. L) N" J 在澳大利亚海域活动的东方先遣支队的情况,上面已经谈过。根据大八木静雄技术少将的回忆,鱼雷自爆的主要原因是:“鱼雷在较小深度航行时,在雷头和螺旋桨附近会出现空泡现象,使鱼雷产生强烈震动,从而影响引信和直舵机的工作。要使鱼雷不产生空泡现象,就得在3米以下的水深发射(这种试验是秘密进行的,尚未向有关方面进行通报)。1942年在风大浪高的印度洋,从3米左右的水深使用这种圆头的“九五”式鱼雷,必然会出现偏航和自爆现象。
' T) v1 u6 g/ y% _4 R" v6 B1 u 使用武器的人不了解上述重要特点,这是非常遗憾的。后来虽然将此事向联合舰队司令部作了报告,但是仍未采取有力措施。8 [0 I L* y$ o! z, G
美国潜艇使用的鱼雷也曾出现过自爆或者不炸(即使命中目标也不爆炸)的毛病,可是后来得到了改进,进入开战后的第三个年头,它的潜艇就能得到性能可靠的鱼雷了。- K3 ^% k1 F! v
五、加强破交作战的企图: b) s0 S( d6 D) B5 h9 p& M
(一)大本营关于加强破交作战的指示9 \# N5 B4 r- j. [$ u) G% L
第8潜艇战队在印度洋和澳大利亚海域实施破交作战期间,为了加强这方面的行动,还于6月22日发布大本营海军部第107号指示.其主要内容如下:
: C/ h# W- `1 u8 m- u3 f" W “山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 @* \& e3 ]( j u/ n3 O6 o4 L% m
今后的海上破交作战,按下列原则实施:9 h0 X4 J9 T! d9 N( M
1.作战方针; ?4 d# K$ p/ A
(1)在不影响其他作战的前提下,利用一切可用的兵力与时机,对敌海上交通线进行破坏和袭扰,以便使其瘫痪。
6 y! ?( f% Q# I1 M3 r. a (2)以大部分潜艇兵力展开破交战,并利用有利时机攻击敌舰船。破交战的重点,应放在敌海上运输频繁的海域。当前的作战重点为:0 _" K/ J3 L$ d
——非洲东南沿岸海域、印度洋西北部和孟加拉湾;" q$ E% Q9 U$ l- L1 _
——澳大利亚以东、以南的近海海域以及库克海峡。4 T( P9 o7 w* [
(3)在印度洋和太平洋海域,寻找战机,以辅助巡洋舰协同潜艇,或者单独实施破交作战。
4 n& ?% o& J6 O3 l }7 G6 \ (4)派出以水面舰艇为主的部队,在澳大利亚西南沿岸海域、孟加拉湾或澳大利亚以东海域,伺机破袭敌方的海上交通线。4 N, o) M% i. `# o; L m
(5)以水面舰艇实施破交作战时,如遇敌方船只,应尽量将其俘获、押回。* @7 e5 p7 `8 w1 j! j/ l4 y
军令部长 永野修身2 B# K% P$ e& `% t/ Z( i
一九四二年六月二十二日”
2 I5 B/ W" J9 q U- v/ ] 这时,隆美尔军队正在北非以破竹之势发动进攻,使日本人乐观地感到,德意军队很可能向近东地区进兵,采取必要的措施迫使英军放弃这一地区。然而,7月1日进至阿拉曼地区的隆美尔军队,遭到了英军的顽强抵抗,战事处于胶着状态。战局的发展,将取决于双方的补给能力。英军依靠西印度洋的补给线,不断增强其作战能力。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再三致电日本,要求日本海军在西印度洋加强破交作战。$ s! v4 t1 R% n3 l* Z% m
日本联合舰队在中途岛海战中遇到挫败,已无力实施东进的计划,因而企图大力加强印度洋的破交作战,以满足意大利的上述要求。除了加强潜艇战之外,甚至还计划以机动部队为主力在印度洋实施水面舰艇之间的决战。因此决定,由西南舰队司令官指挥,从7月下旬至8月上旬,首先实施前哨战,即破坏孟加拉湾海上交通线的“B”号作战。于是,第7战队等参战部队,于7月31日之前,先后进驻马来半岛西岸的丹老待机。
0 l% O) R X+ M$ P% h s (二)使用潜艇的破交作战
+ |" c6 y8 g. s; b0 Z0 \1 S 大本营对第8潜艇战队所实施的破交作战感到满意,并乐观地认为,日军的作战,与德国潜艇的行动积极配合,就可能使英国一筹莫展。8月1日,军令部第一科科长富冈定俊与陆海军部的主任科长会面时,作了如下分析:
9 \4 T: L, m! t7 T; ` 1.截至6月1日,英、美两国的运输船总吨位为3875万吨(包括开战时已有的及开战后新造的)。其中军用船只600万吨(英400万吨,美200万吨);民用船只3275万吨(英2175万吨,美1100万吨)。
( G3 m; {. F, P1 n, K9 H1 H$ y- d 2.开战后已被击沉1530万吨(其中,被德、意击沉1320万吨,被日本击沉210万吨)。
+ }7 h$ P* j; K; j5 h 3.英、美至少必须拥有船只1100万吨(英需810万吨,美需170万吨;此外,美还需油船120万吨)。
+ |! U' u0 w" w 4.目前还有200万吨的余裕。
* N" ]6 e4 S% i7 B6 d7 Q3 O6 f 5.英、美两国每月的造船能力为35万吨(英10万吨,美25万吨)。+ e* S9 g. ?. L5 @% @
6.如每月能击沉70万吨,8个半月就可瘫痪其海上运输;如每月能击沉80万吨,则只需6个半月。现在德国每月能击沉50万吨,预计日本每月击沉30万吨是不成问题的(在西印度洋派出4艘潜艇,每月击沉20万吨;如向印度洋每月平均派出9艘,向澳大利亚海域派出2至3艘,即拟定派出的潜艇兵力为原来的3倍,就可击沉60万吨)。6 Z! A/ ~# b0 `( o4 \ U8 I
7.如果英、美两国没有这300万吨的余裕,6个月后就能使其海上运输崩溃。
0 a7 d, {, }; t" @" V: Z; c/ V% ~0 Y& @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海军企图使用潜艇开展破交作战,特别是加强印度洋方面的破交作战,从而计划把第1、第2、第8潜艇战队派往印度洋,把第3潜艇战队派往澳大利亚方面。7月14日,日本海军撤消了第5潜艇战队的建制,并将第13潜艇队和“伊-8”号潜艇配属给西南舰队,准备在印度洋开展破交作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