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航空母舰已经有几种不同的设计形式。飞行甲板通常用柏木板条铺成,整个机库结构建在主甲板(或叫强力甲板)上面。主甲板一般都有防炸弹装甲(用商船改装的航空母舰除外,如“百眼巨人号”),其目的是保护主机和舰上其它要害部位,不是保护飞机。在一些航空母舰上,高炮配置在船体四周;在“列克星敦号”和“萨拉托加号”上,高炮则是配置在飞行甲板边上,以便更好地发挥火力。在航空母舰上使用火炮会遇到两个问题:第一,装在船体四周的火炮,由于炮位外伸,不易设计立式结构扬弹机,供弹困难;第二,装在飞行甲板上的火炮,在射击时产生的气浪会损坏甲板和飞机。起初,由于谁也不可能料到飞机攻击会发展到什么程度,对扬弹问题没有引起重视,但火炮的位置一直都让人很伤脑筋。
2 u) d7 O' `- M8 a5 L8 A' R 飞机降落时的拦阻办法,至少可以说变化很大。1917年至1918年,英国人在“暴怒号”上进行的尝试失败后,他们曾用一种纵向拦阻装置。1926年,这种装置被废除。美国人在“兰利号”、“列克星敦号”和“萨拉托加号”上采用了同样的降落拦阻装置,1929年后也予废止。特别是在大型航空母舰上,飞行甲板相当长,以至有人觉得无需采用降落拦阻装置了。法国人恢复、改进了1917年“暴怒号”上试用的降落拦阻装置,它是一组横向拦阻索,用其中的一根挂住飞机的尾钩,使飞机停下来。这种拦阻装置被日本人和美国人采用了,1933年,又由英国人用到“鹰号”航空母舰上。其后,它就成了标准的降落拦阻装置。与此同时,还发明了跑道拦阻装置。跑道拦阻装置实际上是一道横向网屏,用以停止任何没有钩住拦阻索的飞机,防止它撞上停在前面的飞机。这一简单发明使起飞和降落都能进行,大大提高了飞行甲板的使用效率。 6 ^4 O5 t* Z, r9 P, l
对航空母舰来说,更大的危险是火灾。舰上装有数千加仑航空汽油,一旦出现泄漏,就会产生爆炸气体。在“列克星敦号”和“萨拉托加号”上,汽油储存在两个单层和六个双层汽油舱里,总容积为617立方米,在机库和飞行甲板上,还有若干加油站。英国人更担心,在“鹰号”航空母舰上,他们试用了一种后来成为标准设计的新方法。汽油储存在隔离式汽油舱里,避开军舰的主要结构,汽油舱四周都是空间。
, i K8 R! e) F7 k) f! H 除防火措施外,英国还创造了封闭式机库。这种机库的通风系统是与舰上其它部位的通风系统单独分开的,使机库避开汽油火灾,消除了火灾通过舰上通风系统蔓延到机库的危险。供人员进出机库的通道是气密式的,通道内装了几道隔火闸门,这就保障了封闭式机库更加完整得体。高辛烷汽油同样会引起麻烦,它有腐蚀性,汽油舱的材料必须用特种钢。封闭式机库的缺点是载机数量少,因此,当美国海军继“列克星敦号”和“萨拉托加号”之后准备建造航空母舰的时候,大都支持采用展宽到舷边的敞开式机库。为了更好地解决通风问题,还采用了百叶门,以提高通风效率。应该指出,英国采取的办法,其核心是单独的通风系统,并注意到了从隔离式汽油舱通向机库和飞行甲板的汽油管路的布局。 9 u8 L9 X, X& `6 A2 ]: a, Z, k
为了控制机库内的火灾,还装了钢板隔火墙,以隔开火势。1929年,英国人在“鹰号”航空母舰上开始采用扑灭机库火灾的唯一有效手段——盐水喷雾器。虽然盐水对铝合金飞机构架和布质机翼蒙皮有腐蚀作用,但火灾的危害更大。盐水喷雾器的采用标志着航空母舰上的损管措施已经有了很大改进,机库内没有必要再设立灭火队。1933年,“鹰号”又在飞行甲板上采取了防火措施,装了四台泡沫灭火机,能使整个飞行甲板覆盖一层厚厚的灭火泡沫。
9 e4 p% _0 R! j, r9 ] “列克星敦号”和“萨拉托加号”的飞行甲板都很长,在飞行甲板前部,装有一台长达47.25米的弹射器。该弹射器表面平滑,可以弹射五吨重的飞机,使飞机获得48节速度(这样低的速度现在看来未免滑稽)。和“兰利号”上安装的两台弹射器一样,它们用得极少。究其原因,是当时的飞机重量轻,可以自力从飞行甲板上起飞,无须外力帮助。1934年,“列克星敦号”和“萨拉托加号”拆掉了弹射器(“兰利号”上的弹射器在1928年已被拆掉)。
^, R% b1 [0 x) Y" P& l% w6 X 美国海军十分清楚,必须建立更多的航空母舰,来发展现有三艘航空母舰已经取得的成就。1927年,海军部全体委员会制订了五年造舰计划。由于“列克星敦号”和“萨拉托加号”尺寸的影响,和充分利用华盛顿条约许可的吨位,该计划决定建造几艘1万3千8百吨的航空母舰,从1929年开始到1933年,每年开工一艘。这样达到条约规定的13万5千吨的总吨数,可以拥有9艘航空母舰。
3 W& [. ?9 Q3 } 公众的反应很不利。随之而来的是经济萧条,压缩军费。要不是为了维持船厂的开工率,十之八九连已经批准的一艘航空母舰也会被撤销。1931年9月,CV4开工,最终被命名为“突击者号”。
! O% F& d7 g& [% D1 T 这艘新型航空母舰并不特别成功,缺点尤为明显。它可以搭载75架飞机,配备一个很好的飞行大队,但排水量小,航速也只有29节。最初的方案是采用平甲板,后来改成象日本的“凤翔号”那样,有一个小型岛式上层建筑,尾部有六个折叠式烟囱。这些烟囱内部相通,能把烟气从下风方向排走,把烟气对飞行作业的干扰减到最小限度。和“凤翔号”一样,这些烟囱装有铰链,可以放倒。
L- z; m$ q$ ^4 |/ c6 L/ m 后来发现,幸亏海军部全体委员会没有获准按其计划继续建造另外四艘突击者级航空母舰。在”突击者号”竣工以前,航空母舰的设计主导思想有了很大变化,新型航空母舰的排水量最低也得有2万吨。 $ @. S# A" g" `2 _! b( @
一如往常,日本人力图超过对手,充分利用了华盛顿条约不包括1万吨以下航空母舰的条款。1929年11月,他们动工建造“龙骧号”。“龙骧号”的设计排水量只有8千吨,载机48架 [ 校者注:“龙骧号”载机为40架,其中战斗机32架(含预备机8架)和轰炸机8架(含预备机4架)。有双联装127毫米高炮6座 ] 。尽管尺寸有限,设计人员仍给它塞进了双层机库,和12门127毫米高炮,并具有和美国“突击者号”一样的航速。如果说“突击者号”不属成功之作,那么,“龙骧号”就几乎是场悲剧了。日本人在这艘航空母舰的排水量上费了不少心思,竣工时,它的标准排水量仍远远超过了8千吨 [ 校者注:“龙骧号”竣工时的标准排水量为10600吨,1924年改装后又增加了1000吨 ] 。它服役不久,日本海军就在海上蒙受了两场灾难:一艘新护卫舰在海上倾覆,联合舰队在一次台风中遭到严重损失。 [ 校者注:指“友鹤号事件”和“第四舰队事件”。“友鹤号”护卫舰(1934年2月24日竣工)标准排水量不到530吨,却装了3门127毫米炮和4个鱼雷发射管,因此稳性极差。1934年3月12日,它在第一次出海夜练中被风吹翻,113名舰员中死亡97人。事后,日本海军成立了一个舰艇性能临时调查委员会,又对各主要水面舰艇进行了长达三年之久的改装,以提高舰只的稳性。1935年9月26日,联合舰队在对抗演习时,在本州以东海域遭强台风袭击。两艘驱逐舰被大浪拦腰截断,多艘巡洋舰和其他舰只受伤,死亡约60人。“龙骧号”的前甲板较低,飞行甲板被大浪压坏;“凤翔号”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也被大浪压坏。事后,日本海军采取了临时加固船体的改装措施。这两次事件,暴露了日本海军在造船方面单纯追求火力,忽视舰体稳性及船体强度的严重倾向 ] 日本人对这艘新航空母舰的稳性进行了严格检查,结果拆除了四门火炮,以及其它可以拆除的重物。为了提高适航性,必须增高前甲板的高度,而这样做,又抵消了减轻重量获得的大部分好处。最后,为了稳性,还是被迫加了大约500吨压载,从而严重损害了它的航速。 0 w: U- c1 w- o j6 N7 y K
这些活动是在世界经济萧条和华盛顿条约的限制下进行的,因此,1922年到1933年期间能够取得这样大的进展,也可谓惊人。第二代航空母舰全都有缺点,但从某种角度来看,它们检验了理论,并把理论付诸于实践。它们全都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有的战功卓著。没有它们,就几乎不可能有威力强大的下一代航空母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