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拿一个系列的两款其他性能相差无几的战斗机来比较更容易得出结论。 t7 D( l4 Q1 n3 p: W \$ E
例:隼I甲和隼I乙,两者的武装均位于机首,所不同的是,一个是2挺7.7MM机枪,另一个是1挺7.7MM机枪+1挺12.7MM机枪,其他性能上两者几乎完全相同(甲比乙爬升稍高一点点),在两者执行同一个任务一段时间后(处在同个机场,执行相同的对马来半岛机场的扫场任务,为期大概2周,基本上是混合出发),发现甲的战果是11架,而乙的战果是30架,即使考虑到乙的编制稍大(42:30),乙的战果也明显占优。因为是在开局次日即调整所有飞行员(将前线飞行员全部弄到预备库和训练中心),初始飞行员都是新补充的,因此飞行员差异应该不大。从这里看出机炮口径对于击落率的影响。
5 Q1 }& ~ A6 n6 d9 ]; @2、P40B和P40E,从武装看,P40E的总火力要强过P40B(E型6挺12.7MM机枪,B型2挺12.7MM机枪,4挺7.7MM机枪)。同样执行相同任务2周(克拉克基地直掩任务),发现两者战果差不多(E型17架,B型18架),考虑到B型的机队期间的总规模小于E型(标准编制相当,但B型一般保持在10架左右,而E型在15架左右,这是因为B型没有补充,完全消耗库存,而E型有一定补充),可以得出B型实战击落率高于E型的结论(另一个证据是,E型机队被击落总数为25,B型为17,侧面证明E型实际参战总架次高于B型),那么,总火力较大的E型战果不如B型,其原因应该就是E型的机炮都位于机翼,而B型则有2挺位于机首,有更高命中率,同时这2挺机炮的口径和E型的相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