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书籍推荐:航母舰队司令(弗兰克·杰克·弗莱彻在珊瑚海、中途岛和瓜达尔卡纳尔岛)


1 u  L4 E! @; h5 K- ~& R2 v' U* L% T  ^" O  n
2 I" o# V. V. ]0 x7 q0 Z/ h9 a  j
书名:航母舰队司令(弗兰克·杰克·弗莱彻在珊瑚海、中途岛和瓜达尔卡纳尔岛)(套装共2册); p( x4 g+ p7 m0 }, c  L; W
外文书名:Black Shoe Carrier Admiral:Frank Jack Fletcher at Coral Sea,Midway&Guadalcanal by John B. Lundstrom
5 j& d; Y  M2 S1 ]) V$ _( }& o- L( a/ p1 }9 q7 x0 n" s
作者:约翰·B·伦德斯特罗姆 著
! G4 v) n9 N0 i: P) g+ N译者:胡毅秉
! D; h1 k% d5 ?- m出版社:中国长安出版社- D0 g$ c+ P, ?3 I
出版日期:2013-12-1
( h/ q6 g: O% o" ?7 r+ A$ E8 Z, c/ q7 z1 r  E7 }
★争议人物弗莱彻的平反书' S' Y# L2 k' W
★战争史权威三十年潜心力作
4 K' G* f6 @2 \; J7 z# d★细致梳理太平洋战争前期美国海军领导层的内幕 6 h3 J3 y9 z1 h- [5 S
★首次披露三次大规模海战的全过程9 a2 ~" n( @8 B$ n+ c. C
★近700页超长篇幅、大量翔实资料和精到分析5 F! S4 F) e+ |2 \* l
! d, x$ T  w, g" K! I6 O
目录
  [/ c7 l6 U) A, f' D# }2 [--------------------------------------------------------------------------------
% y9 V! p. F$ {  t4 a' p$ k" E鸣谢7 F+ x) n/ U, A4 a
前言5 C! i4 I2 W9 X* \& n& \
缩写、缩略语和特殊名词
) Z+ Y' Z- `4 h( r. }1 V第一章 天翻地覆
) r. k7 O( n9 I6 l( W第二章 “挽回对我们不利的开局”, N$ ~) |8 F; k, G: Q; }
第三章 威克岛“惨败”! o4 [' W+ d3 l+ p, w2 M+ c4 [5 l( R7 B
第四章 带航母去萨摩亚: b7 H1 v, w' H2 L
第五章 第一次反击
- b3 ^$ ?+ y/ ^+ S) f# d: `第六章 去西南太平洋
  A# q! m0 S# K第七章 “我们干得最漂亮的一天”
) E. ^& k5 y+ [' P9 H; J, I- \) ^第八章 珊瑚海孤军
: p" o, ^9 I. Y) P) |& {第九章 尼米兹掌舵3 f5 [' J, }6 Z) e
第十章 备战
9 _  {! s  ^( ^/ E2 s; V第十一章 珊瑚海之战(一)开局
* Q& J9 H  b$ g- W第十二章 珊瑚海之战(二)5月7日—进攻0 y" G" l' x- z7 M  A* w
第十三章 珊瑚海之战(二)5月7日—防守
! m6 U) h: E! c第十四章 珊瑚海之战(三)惨胜9 y+ u$ ?; E0 W" M: w
第十五章 从珊瑚海到珍珠港
1 J# b, g5 X' R1 c. @! `第十六章 十万火急5 b, A- ?, g' M3 A& Y
第十七章 中途岛之战(一)“收拾他们”$ {% ^- j/ {  X3 D! w) H
第十八章 中途岛之战(二)反击
4 G5 R1 }8 X9 g! D- j$ g第十九章 中途岛之战(三)尾声5 a2 B3 c! x' l4 p
第二十章 短暂的休整
7 L% P2 c/ }" h8 Y第二十一章 瞭望塔  B1 ~+ V! X0 D' M
第二十二章 七·二七会议" w9 ?8 o; R, m8 d1 J6 _0 x
第二十三章 从斐济到瓜达尔卡纳尔
  M* R3 o/ ?$ z8 E. s% e% j# j第二十四章 瞭望塔登陆
; |) q! T# a/ H) n- F" R第二十五章 撤走航母的建议/ E" f% @# ?) ?, k% d$ ?
第二十六章 萨沃之难
2 [* Z6 U2 ?; e% g* q第二十七章 掩护仙人掌
% K3 H) }, T6 M9 v# p: g第二十八章 东所罗门之战(一)举世皆盲
; Q# T" D: l9 G+ d第二十九章 东所罗门之战(二)草草收场; g$ n( Y' S6 z- |( ?$ ]
第三十章 界限之右
! a4 \% X: q9 q. f第三十一章 扫地出门
& q! {0 S+ A& Q3 I$ |第三十二章 边缘战区; h- x$ v% E/ t
结论 “一个出类拔萃,能征善战的海军军官”
) p  I5 ]4 k1 }特混舰队编组0 Y% ~3 f/ i$ Z9 K" K/ _
参考文献3 p( ~# ]4 H3 ]

; ^) D* u/ U7 e& F( {9 g内容提要
2 C0 @: }; a+ h1 H-------------------------------------------------------------------------------* G7 ^. S& n% S- T
本书是美国太平洋战争史权威约翰B伦德斯特罗姆经三十年潜心研究后的力作,为读者细致而生动地展现出太平洋战争前期战场的腥风血雨,且以大量翔实的资料和精到的分析为弗莱彻这个在美国饱受争议的历史人物平了反。同时更细致梳理了太平洋战争前期美国海军领导层的内幕,三次大规模海战的全过程,一些著名将帅的功过得失,以及美国海军在二战中的航母运用。
' U& \' d2 k& ]8 H. N& U6 g0 i3 f! {  z8 T, _0 j# t
作者介绍7 U# B9 p7 u7 A( f& B* n; b4 r
--------------------------------------------------------------------------------
# W- b. i4 k6 N% U( z* X% O' W作者:约翰B伦德斯特罗姆,自1967年起在密尔沃基公共博物馆担任历史名誉馆长。他是五本书的作者,包括《he First Team and The First Team》,《The First Team and the Guadalcanal Campaign》,《Fateful Rendezvous: The Life of Butch O'Hare》等。
+ |# x& Z% M6 j4 e1 q! Q' ]- u译者:胡毅秉,从事军事类读物翻译工作多年,各大军事论坛常客。所译文章流畅自然,收到读者的广泛好评。- ]% D. x' f' R- i

) p# I* p3 d% G( r5 `) Z+ D前言( N4 Y  ~! J$ @" r# r# C
--------------------------------------------------------------------------------
4 |! O% s0 B& U* C  H    在对日战争的头9个月里,美国太平洋舰队从败亡边缘艰难地扳回战局,实现了海战史上自希腊人在萨拉米海战中击败波斯人以来最漂亮、最神奇的逆转之一。开战之初,太平洋舰队被珍珠港事变重创,在坚韧顽强、素质高超的日本海军 (IJN) 面前节节败退。日军在5个月内横扫西太平洋和东南亚,攫取了所有初期战略目标,并有不少额外斩获。而在1942年5月和6月,经过珊瑚海和中途岛激烈的航空母舰大战,太平洋舰队不但打破了日军的关键战略布局,还令对方损失惨重。美国在太平洋实现了海军力量的相对均势,并夺取了主动权。8月7日,太平洋舰队在西南太平洋发动两栖反攻。经过7个月苦战,反复拉锯,盟军终于在瓜岛获胜,一举奠定了太平洋战争的胜局。
& \' q8 z0 T% v    从1941年12月到1942年10月,弗兰克•杰克•弗莱彻中将率部为战局的重大转折作出了决定性贡献,以损失2艘美国航母为代价击沉了6艘日本航母。在战争初期几场关键战役中,他的作用仅次于广受爱戴的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切斯特•W•尼米兹将军。只有弗莱彻全程参与了这一时期太平洋舰队各个阶段的战略行动。在尼米兹的前任为保住战略要地威克岛而作的徒劳尝试中他是亲历者,在初期的袭扰战中他几度出击,在珊瑚海和中途岛惊心动魄的航母对决中他替尼米兹冲锋陷阵,在瓜岛登陆战中他又承担了支援任务。! _! h$ I/ P4 N
    弗莱彻是个“黑鞋派”。黑鞋是美国海军大多数军官的习惯穿着,象征着海军的全体水面舰艇部队,与之相对的是骄傲的海军航空兵用于彰显身份的褐鞋。珍珠港事变后,丑陋的航空母舰终于无可争议地取代壮美的战列舰成为海军力量的核心。只有航母才能与航母一争雌雄。然而在战争爆发时,日本拥有的这类战舰多于美国。美国海军必须等到1943年下半年才有望用新建的航母增强舰队,取得决定性的优势。没有人知道太平洋舰队能否撑过这段时间。按照理想情况,在历史上仅有的五次航母大战的前3次战役中指挥美军航母作战的将领应该是经验丰富的海军飞行员兼特混舰队指挥官。然而并非飞行员出身的弗莱彻却因缘际会,挑起了这副千斤重担。
0 F1 J2 H+ Y! _* s    挑大梁的指挥官面对他不熟悉的全新作战方式,这似乎注定要酿成大祸。但是命运并未青睐日本海军,弗莱彻打赢了三场生死攸关的航母战。1942年5月的珊瑚海之战阻止了对莫尔兹比港的登陆行动,使日军在这场战争中第一次受到战略挫折。接着弗莱彻的航母打击部队在6月4日的中途岛防御战中取得决定性成功,但是旗舰约克城号受重创使得胜利的桂冠落到了他能干的下属雷蒙德•A•斯普鲁恩斯头上。1942年8月,弗莱彻率领航母部队(在名义上他统辖整支远征军)攻打瓜岛。8月24日他在东所罗门之战中险胜,此役是他在4个月内进行的第三次航母对决,使日军对陆战队据点的毁灭性攻势胎死腹中,还阻止了敌人的生力军上岛。南太平洋部队因此在瓜岛战役的关键阶段获得了宝贵的喘息机会。1942年10月弗莱彻被挤下航母指挥岗位,一年后接掌北太平洋战区。1945年9月,他接受了日本北方海军部队的投降。
4 M- M/ f) x0 s0 _+ T/ L    在美国,再也找不出另一位在二战中打赢三场大规模战役的海军将领,在其他国家,有如此战绩的海军将官也如凤毛麟角。弗莱彻在1947年以上将军衔退休。弗莱彻号驱逐舰 (DD-992) 就是为了纪念他而命名的。然而到了1950年,他却不幸成为美国海军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尽管他有许多来之不易的战果,人们却总是带着轻蔑的态度提起两件事:在1941年12月他没能拯救驻守威克岛的陆战队,在瓜岛据说他故意抛弃了陆战队的登陆部队,进而导致了萨沃岛海战的惨败。历史学家内森•米勒在1995年写道:“在战后的史书中,没有一个美国海军将领得到的骂名可与弗莱彻相比。尽管他在1914年远征韦拉克鲁斯的行动中获得了荣誉勋章,却被斥为贪生怕死之徒。”一本关于那个时代的通史(戴维•M•肯尼迪的《免于恐惧的自由:大萧条和战争中的美国人民,1929—1945》)这样评价航母舰队从瓜岛的撤退:“事实就是如此:弗莱彻表现出了非常可疑的判断力和显而易见的胆气不足。”著名作家爱德华•L•比奇在1999年的回忆录中把弗莱彻(“加油迷杰克”)贬为“缺乏对作战需求的职业关注”的“太平”将军,称其总是屈从于“高处不胜寒的怯懦心态”和“他本人对未知的恐惧”。历史学家威廉姆森•穆雷和陆战队上校阿伦•R•米列特在关于二战的研究报告中称,“谨小慎微的”弗莱彻“缺乏在逆境中领导美国军队的气质”。最近有一位研究拿破仑时代历史的著名学者在分析从珍珠港至瓜岛的海战时中语出惊人,声称弗莱彻负有“叛徒”的恶名,而且由于将航母从瓜岛撤出的“怯懦行为”,受到了“军法审判”并被“解除了指挥权”。事实上从来没有这样的军法审判,也从没有人给弗莱彻戴上“叛徒”的帽子。但弗莱彻在史书中得到的严重负面评价就是这样深入人心,虽然其依据不过是一些严重过时的二手资料。! i. r& X3 G8 W5 p
    弗莱彻怯懦无能的形象主要源自塞缪尔•艾略特•莫里森少将影响深远的“半官方”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海军作战史》第三到五卷中对他的描写。1947年,莫里森在该书第一卷的前言中曾写下一段明智的评论:“在事后不久写成的任何史书都不能自封为完全客观的历史,甚至也不能称为合理的定论。将来会有我不知道的事实大白于天下,我所忽略的另一些事实也会被挖掘出来并得到全新的解读。” 现在我们该听从莫里森的告诫,对1941年12月至1942年10月弗莱彻在太平洋舰队中所起的作用进行全面的重新解读了。那些50多年来接受了莫里森对弗莱彻的无情贬损的人现在必须掂量一下如山的铁证,这些新发掘的证据要求他们对这位迄今为止饱受中伤的海军军官作全新的评价。他在大洋上屡战屡胜,却在争取客观评价的战场上吃了败仗。( @! C1 p, O# ?3 N$ k5 I$ O
    本书经历了漫长的写作过程。1942年曾在弗莱彻的参谋部中工作的奥斯卡•彼得森少将在1974年的信中说:“我希望您研究一下弗兰克•杰克•弗莱彻。我觉得他被人遗忘了。他曾作过一些艰难的决策,但是非但没有为此获得赞扬,反而遭到了严厉的批评。” 当时我刚刚开始研究太平洋战争,后来经过20年努力写成了3本书:《第一次南太平洋会战》(1976年)、《首发主力》(1984年)和《首发主力与瓜岛战役》(1994年),它们详细分析了太平洋舰队的战略和1942年的航母大战。在这段漫长的研究过程中我发现了许多新的原始资料,也掌握了充足的背景知识,得以更好地理解这些复杂事件中的指挥决策。弗莱彻曾对著名作家沃尔特•洛德说:“每当战斗结束后,人们总是津津乐道于指挥官如何深思熟虑、奠定胜局,实际上他们总是要在黑暗中摸索半天。” 对于身处战局者来说或许确如此言,但军事学说和方法毕竟提供了必要的框架。本书研究的目的就是探究和解释这些“黑暗中的摸索”,从而阐明航母特混舰队的指挥官在战斗中以及通常单调乏味但生死攸关的备战过程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只有这样,才能准确而如实地评价弗莱彻的决策和行动。
! i) W) x# E$ D# o
2 h+ \  A( {( I( p& J1 u% b; C) G- e+ h+ h0 u6 l" S1 T
8 ]) w3 L! S2 Q1 k8 d

) ?' y- Y$ {% H- A" V
) A! U! `% n& g* Y9 ^1 A/ ^精彩导读
( U3 P  b1 ]- x+ m5 R1 f1 V" L( S--------------------------------------------------------------------------------9 m$ n, ^- U1 I. k. V& A# K
1941年12月13日的晨曦将瓦胡岛熟悉的轮廓映在美国太平洋舰队巡洋舰第六分队分队长弗兰克·杰克·弗莱彻少将眼前。他的旗舰—阿斯托里亚号重巡洋舰正准备驶入珍珠港安逸的港湾。在夏威夷群岛工作18个月后,对他来说返回基地本是例行公事,但这次却不一样。六天前,日本航空母舰偷袭珍珠港内的舰队,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的序幕。弗莱彻所在的特混舰队当时位于中途岛附近,曾追击过袭击者,但没有追上(客观来讲,幸亏没有追上)。现在他正回港接受新任务。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太舰总)赫斯本德·E·金梅尔上将发出的电报描绘了一幅凄惨景象,但弗莱彻对眼前所见还是缺乏心理准备。首先映入眼帘的是1架坠落在浅海中的美国航母舰载机,接着右舷外出现了一片狼藉的希卡姆机场。内华达号战列舰在奋勇冲出港口后坐滩,船头扎进沙滩,艏部半没在水中,甲板全被炸得拱了起来”。在远处的主力舰碇泊区,沉没的加利福尼亚号静卧在烂泥中,与它同病相怜的是西弗吉尼亚号;俄克拉荷马号只有“红色的船底和一只青铜螺旋桨”露出水面,而亚利桑那号已是支离破碎。只有负伤的宾夕法尼亚号、马里兰号和田纳西号还勉强浮在海上。数百架舰载鱼雷机、俯冲轰炸机、水平轰炸机和低空扫射的战斗机击沉或击伤18艘舰船,摧毁了瓦胡岛各机场上的188架飞机。约2400名美国人死于非命,而众所周知的是,日本为这次胜利付出的代价只是几艘微型潜艇和为数不多的飞机。原本雄伟壮丽的战列舰队化为一堆废铁的“恐怖场面”令弗莱彻从心底感到震撼。和金梅尔以及绝大多数高级军官一样,他是个“黑鞋派”,这个绰号源于大多数海军军官惯穿的鞋子颜色。黑鞋派是水面部队的斗士,在他们看来,装备巨炮重甲的战列舰是“美国舰队的主要作战力量”,代表着真正的海军实力。至于“褐鞋派”海军航空兵的骄傲—航空母舰,则被他们看作次要战舰,只能在海军完成摧毁敌军舰队的首要任务时为战列舰打下手。黑鞋派承认航母在侦察、空中掩护、进攻防护薄弱的舰队和突袭地面目标方面有很大价值,但他们宣称只有战列舰才能击败战列舰夺取制海权。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黑鞋派的世界天翻地覆。这不仅是因为他们鄙视的对手—日本人击溃了战列舰队,还因为如此惊人的战果是通过集中使用航母投射强大火力实现的。现在要打赢战争需要制空权,而制空权必须靠海上的活动机场以及岸上的基地夺取。最终为这一论点一锤定音的是一场几乎同样惊人的毁灭:12月10日,英国的新式战列舰威尔士亲王号和老式战列巡洋舰反击号被陆基中型轰炸机击沉。它们和1940年塔兰托的意大利战列舰以及珍珠港的美国战列舰不同,不是在港口遇袭,而是在大海上被密集的航空鱼雷和重磅炸弹打垮的。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大将是同辈将领中唯一认识到航母将成为现代海战王牌的人。当时日本海军已经拥有世界上最强的航母兵力。他决心用航母打响头炮,对遥远的珍珠港中美国海军的核心力量实施大胆的突击。击沉太平洋舰队的战列舰和航母将对夺取菲律宾和东南亚的行动起到掩护作用,并为日本提供在新占地区巩固防御的宝贵时间。为了攻击珍珠港,山本组建了一支极其强大的打击力量,其中包括至少6艘航空母舰,载机超过400架。南云忠一中将的“机动部队”(日文原文如此,但其真实含义是“打击部队”)包括赤城号、加贺号、苍龙号、飞龙号、翔鹤号和瑞鹤号航母,2艘快速战列舰,2艘重巡洋舰,1艘轻巡洋舰,16艘驱逐舰,3艘潜艇和7艘油轮。另有17艘潜艇(其中5艘搭载了微型潜艇)在夏威夷水域布阵。11月26日,机动部队从日本北部秘密出航,冒险穿越北太平洋3000海里人迹罕至、风雨交加的海域,前往瓦胡岛以北230海里的放飞点。这次远航能够成功完全归功于日本海军在不久前发展出了为重型舰船进行海上加油的能力。日军的这项能力与其主要对手美国海军相仿,大大领先于英国皇家海军。12月7日(东京时间12月日),南云用350架飞机分两个波次发起猛攻,几乎毁灭了太平洋舰队。在取得如此重大战果的同时,日军仅损失29架飞机(还有许多飞机负伤),5艘微型潜艇,战死64人。这次大胆而漂亮的打击彻底改变了海战的面貌,但就连山本自己也没有完全理解他发动的这场革命有多大。他将6艘强大的航母集中使用的做法是史无前例的,当时其他国家的海军都将航母以1艘或2艘为单位使用。山本的创新在某种意义上堪称是1941年的原子弹。美国海军情报部门在12月7日以前从未想到日军竟然打破将航母分散编入不同舰队的常规,完全以几艘航母为核心组建了一支特混舰队。太平洋舰队的三支主力特混舰队分别只有1艘航母,而且在短期内也没有让多艘航母协同作战的计划。既然在思想上还没有经历将多艘航母集中使用的飞跃,美国海军的高层对航母的见识不如其假想敌也就不足为奇了。司令部压根就不相信一次航母突袭能重创珍珠港。夏威夷地区的2艘美国航母(企业号和列克星敦号)在开战时逃过一劫确实是奇迹,而第3艘航母萨拉托加号当时正在圣迭戈。珍珠港事变几天后,太平洋舰队作战计划参谋查尔斯·H·麦克莫里斯上校承认,日军未能摧毁美国航母使太舰总保留了一种“非常强大”的武器,但他和他的上司金梅尔无疑并未真正理解这种武器。就这样,航空母舰取代战列舰成为了太平洋海战的主力。弗莱彻发现同样的更替也或多或少地发生在战列舰指挥官身上。如果像金梅尔在12月7日前设想的那样,在中太平洋爆发大规模舰队决战,那么尽管弗莱彻是深受金梅尔器重的下属,他也只能扮演相对次要的角色。而现在战斗的重任落到了资历较浅的将领身上,弗莱彻因机缘巧合成为合适人选。回到珍珠港2天后,他接受了一项非常重要的作战任务—援救瓦胡岛以西2000海里外遭到围攻的威克岛。他的新特混舰队包括萨拉托加号、3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1艘运送地面援军的水上飞机供应舰,以及1艘舰队油轮。于是弗莱彻作为一位深受信任但无疑缺乏海航指挥经验的将官,走上了航母指挥岗位,有幸跻身于第一批参与新型海战的美国将领之列。在1942年扭转太平洋战局的关键航母战役中,他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A  w: b) l# n) Y( t9 i& _

, E6 k- _! u& E3 f内页欣赏
8 m2 m9 A! ^4 V- n--------------------------------------------------------------------------------
  j. W7 ]7 v6 G9 }& w" [# A" b$ Q6 [8 V7 Q* U

( j, D' n) \" u4 Z4 ]9 U- I0 {9 {; k- E

/ v8 P/ }+ @; d! Z9 m. P" O
6 Q+ j; i- H( g# l
% O/ k/ G- y3 O1 q
0 F1 A6 w! G" f4 w: F8 R+ a3 r& k: ]& s6 O# e# L
0 r; M$ ]/ m% t; W
) y& Z0 t8 u) U0 d( r. o
# c3 }1 d" Q- s) J) Z" Q+ k# a

) _6 c! x/ O) H3 n5 Y6 `+ V
图片看不到。另外这书太贵了,当然,最近军事书籍都是越来越贵,难道现在的军迷不是主要由屌丝组成了吗。
傻瓜型军事模型越来越便宜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