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袖珍战车的拼死之斗(转自铁底湾)


3 M9 a( |& K" y2 d5 m5 `  U) R' H$ P! Q, m; Z2 w5 J9 o
一幅日本油画中看中国军队1 b2 i; `7 s% X
这是一张三十年前日本历史图书的插页,题名叫做 5 f$ I0 Z3 U; u) E
) X: S$ R( X( N; J" i
日本油画《袖珍战车的拼死之斗》,画家显然是想表现日军战车的“神勇无畏”,然而,不自觉中,却留下了那个时代中国军人用血肉筑成长城,宁死不屈的战魂。 2 s4 X/ U/ G2 S) _1 Z% r0 {
  也许因为这张作品太逼真了,我不由得仔细观看它,而这一观察,竟让我发现它记录了六十年多前那场恶战极多的真实的影子。如果我们对画面上的场景进行分析,竟有一种重回抗日战场的感受。
3 p0 g, d2 u1 X/ {/ x/ ~1 A" P5 p7 X6 c1 h  首先吸引我注意的,是那辆被击毁的日军战车。日军中是真有这种战车呢?还是画家的杜撰?
1 P+ n9 H) t4 g0 I  这辆战车造型独特,前车体长,后车体短,顶部有一个丘形炮塔,上覆圆形装甲舱盖,前车盖上左侧有一具探照灯。全车造型矮小,到处有凸出的铆钉,显示依然没有采用焊接车体。这种战车,正是日军在侵华前期大举使用的九四式轻型坦克。
2 `: M. ?% [1 T2 @  七七事变后,日军侵华部队大量使用战车,给装备简陋的中国军队造成极大的伤亡,其中,装备最为广泛的,就是八九式中型坦克,和九四式轻型坦克。九四式轻型坦克,三菱重工制造,这种战车重3.5吨,装备37毫米战车炮一门,机枪一挺(后期型两挺),装甲厚12毫米,乘员两人(后期型三人),时速40公里。因为这种战车体型矮小,被日军称为“豆战车”,就是袖珍坦克的意思,这种战车确实很小。 ' s7 O; q3 e6 p, y9 `) }

; P2 K5 s1 q7 _日本画家预计的主角日本九四式“豆战车”。
2 I: K2 k/ Q! u/ k0 a
) d' A3 E, n) Y/ `7 s/ Z3 S1 d+ y9 O, c2 }

# E; f5 S  V9 I% `
: G. z% a1 K1 y7 W如果在世界范围来看,对比德国,英国,美国的各种战车,这种袖珍坦克战斗力相当差,尤其是装甲薄弱,几乎在任何反战车炮面前都不堪一击。
+ F- g2 t% x6 k: h% n( n- a1 S  但是,在中国战场,它却横行一时,因为中国军队装备太差,前线部队普遍装备的最重型武器就是迫击炮,如果有防战车炮,那简直就是宝贝(在淞沪,南京,徐州,武汉,太原诸战役,被中国战防炮击毁的九四式坦克相当多,可惜大多数时候中国军队手中没有这种武器)。中国军队最普遍装备的捷克式7.7毫米机枪,只能在它的装甲板上击出5-6毫米深度的凹坑,无法将其击穿。因此,面对几乎只有步兵武器的中国军队,这种九四式轻型坦克还是有很大的威力。此外,它的越野能力不错,比八九式中型坦克更活跃。
) n- z6 H) E- k$ l5 {- y$ T! a   徐州会战中的九四式战车,可见这种轻便的战车在中国地形复杂的地理条件下,确有独到之处。说来令人慨叹,如果3.5吨的九四式只能叫豆战车,那中国军队颇为自豪的第一种战车,1.5吨的维克斯水陆两用战车,又该叫什么呢? 7 }: e% w+ R* e& F; F; }
  从画面上,可以看到这辆坦克的履带被毁,九四式的履带纤细,正是它的薄弱之处,中国军队的地雷,迫击炮,集束手榴弹等都能够对它构成威胁,事实上,对画面上这一战的考证证明,这辆日军坦克,正是被中国军队的集束手榴弹所摧毁。 * Q4 ?& F5 a  s) N9 x1 Z- [
  我们看一下画面上中国军队的情况。 ( r: Z/ [( @, C1 E1 @& W
  坦克的侧面,可以看到冲开的鹿砦和铁丝网,显然这次战斗发生在日军坦克突击中国军队阵地的过程中。中国战场两军对战车的使用都没有达到闪电战,坦克决战这样先进的水平,战车的指标也较为落后,双方都将坦克用于掩护步兵的冲击,算是亚洲战场的一种地方特色。
, ]' V' a; q6 R& e- z" p  画面上共有十四名中国军人,可以看到其中两人已经战死,四人正在遭到日军射击而或死或伤,而其余战士虽然装备简陋,却无一人退却,都是面向日军的炮火,向敌人的坦克猛扑
, w, Q0 f/ {( U% t# Y  t  真我中华好男儿本色。
, i6 P# h! R1 ^3 ?' q  第一个感觉,我曾经认为这支剽悍勇猛的军队是八路军,因为他们那种打扮,太符合对八路军的一贯引向了。然而,很快我就打消了这种看法。这支部队服装整齐,装备精良,如果是八路军,必然是八路军的主力部队,但他们却没有八路军必备的臂章,而从他们的服装来看,这些战士穿的上衣较长,正是国民党军抗战前期普遍穿着的冬季军装式样。 / {, x" o0 n& a- a7 `  m. H- Y
  大多数战士手中的武器,正是国民党军典型的汉阳造步枪。倒在地上已经战死的那名战士的步枪,枪托带着汉阳造典型的特征。
4 O0 X6 M2 _7 y  那名从正面扑向敌人坦克,不幸正被敌军击中的战士,手中掉落的枪更比较特别。这支枪没有刺刀,长度较短,形状很象一支冲锋枪,而又比较怪异。我的分析,这正是一支富有中国军队特色的德国造毛瑟冲锋手枪!德国毛瑟手枪,就是我们常说的驳壳枪,中国曾大批从德国进口这种枪支,这种枪的一部分使用奇特的枪套盒,与枪组合后可以作为枪托,从而把手枪作为冲锋枪使用。这种毛瑟冲锋手枪(又叫手提机枪),只有中国广泛使用。 & I* W! ^7 j  f
  画面右下方,可以看到一名中国战士正准备向日军坦克投掷手榴弹,注意手榴弹的形状,这是一颗木柄手榴弹,本来是用来对付步兵的,装备不足的中国军队却不得不用它来对付坦克!中国军队当时普遍装备两种手榴弹,一种是巩县兵工厂设计制造的卵形手榴弹,一种就是这种仿德国式样的木柄手榴弹。 6 u( e4 D7 A+ u9 T0 D# G! i6 O* m! U
* y1 j" \  j, _2 D5 c% w/ k
4 z* V/ a) o" J# D' j
! n7 z' l: U2 A) @

6 \8 B$ j* x8 K4 Q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时,即使最精锐的德械师,也仅仅在轻武器水平上,所以不得不用手榴弹一类对付步兵的武器攻击敌人的坦克。 ( A9 Z- V3 E2 d  X. a/ d& Y2 N
   德国毛瑟冲锋手枪和德国式样的手榴弹,表现了抗战前期中国军队受到德国军事思想和装备的影响。 6 e* d; f  a* [6 G0 c8 w% b
  而仰面倒下的那名烈士后背上背的红绸砍刀,又让我们想到那首著名的歌——“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中国军队因为火力不足,当时普遍装备冷兵器以利近战,但是,用大刀对抗坦克,反映了当时中日国力的巨大差异。
+ A( `4 l. e. v/ O' q5 y2 j) Z  因为画面太逼真,使我忍不住作进一步的查询,总觉得这太像一次真实战斗的写照。 ; o' t+ v/ C" c0 y  J
  功夫不负有心人,果然,日本史料表明,这张画,的确是为了纪念一次真实的战斗而作,这场战斗,发生在1939年南昌战役,地点为修水河畔凤栖山魏家营。
0 z$ k; C; o- c  U: F  南昌战役,是日军在武汉战役后为了割断第三战区和第九战区联络进行的一次战役,这一仗,日军指挥官为冈村宁次,他创造性地将战车编组成集团向中国军队侧背发动奔袭,根据史料,因为中国军队准备不够充分,仓促应战,不敌日军的猛攻而被迫弃守重镇南昌。按说,这一仗中国军队打得不能说漂亮。
" a: W3 ?: P" Q) k; y  然而,在这张画面上,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即便是不漂亮的战斗,中国军人也曾怎样无畏的用生命来捍卫自己的国土,以至于连敌人的图画中,都不得不留下他们的英勇。日军纪录,南昌战役中,单日军战车,就损失达二十余辆。 & L7 ^9 U# R; M4 f6 Y& A
  这场战斗,日军记载发生在3月21日(这很符合画面的情景,当时春寒料峭,中国军队还没有更换夏季军服),当时,日军突破修水中国军队防线后,猛攻凤栖山制高点,中国军队则凭借即设工事拼命抵抗。在凤栖山主阵地失守后,日军用炮火猛轰二线的魏家营阵地,用战车掩护步兵发起冲击。
3 j  F( ^9 L3 K; e  根据日军记载,投入这场战斗的战车,是森田部队(第三十六旅团独立战车第一大队)的松本轻战车中队。其中一辆九四式战车突破中国军队的铁丝网堑壕阵地时,忽然发生大爆炸(日军认为是地雷),左侧履带被炸开,车体腾空两米而后落下。这时周围的中国士兵纷纷呐喊扑向日军坦克和随行的日军步兵,随行的日本步兵猝不及防,由于中国军队的动作迅猛,人数众多,日军眼看要遭到灭顶之灾。 + x! K' H* \6 P9 I
  就在此时,被击毁的九四式战车上,炮塔和机枪射口忽然喷出火焰,没有死的日本战车兵猛烈射击冲锋的中国军队,日军步兵乘机逃回出发阵地。
/ G. E6 F; k3 m7 ?/ p3 [   中国军队围住这辆日军战车猛烈攻击。 * S3 y* P7 P. J' A, Y; ~
  日军战车兵奋力顽抗,远处的日军可以听到他们用手枪从战车侧面的开口射击的声音。最后,随着手榴弹的爆炸声,一切归于沉寂。 # T0 l4 G% R7 `( w
  等日军增援部队赶到,经过激烈战斗占领中国军队阵地,他们发现这辆战车已经被彻底摧毁,中国士兵撬开了坦克的舱盖,向里面投入了手榴弹,日军车长川村,驾驶员中村都被击毙在车中。在日军这辆九四式战车的周围,共有十二具中国士兵的尸体。
( v" O; ~2 _# E1 U7 O  这幅画,就是为了纪念川村和中村的“英勇行为”而被收入书中的。 # ~& M& U! Y$ E1 |
  而中国军队的记载中,虽然简单,却也能够找到这一战的影子。
  b- }; O& |8 S- D# D* L" p  坚守魏家营阵地的,是中国陆军第49军第105师315旅第一团。 ' o  p; S# E- D" f) h
  这是一支东北军出身的部队,105师的前身,就是张学良的卫队旅,是东北军中战斗力最强的部队,315旅旅长赵镇藩,九一八事变时在北大营担任边防第七旅参谋长,而且那天正是值班指挥官,就是他最早向总部报告了日军进攻北大营的消息! ' \+ S5 E7 ?3 n1 V
  坚守魏家营的赵镇藩旅长,可记得当年九一八的炮声?
4 W6 m/ N+ _5 M3 G; ?2 N* b3 N' V  面对日军战车的冲击,赵镇藩亲临第一线指挥,率领官兵拼死堵塞突破口,战斗记载,鏖战三个小时,击毙日军数十人,击毁战车一辆。唯一与日军记载不同的是,破坏日军战车的,并不是地雷,而是中国军队的敢死队员,把集束手榴弹,塞进了日军战车的履带里。
9 z, O; L! z+ }9 W面对日军的坦克,没有多少重武器的中国士兵就用血肉之躯携带炸药包、集束手榴弹等武器攻击日军坦克。图为台儿庄战役中的中国敢死队。而油画中的坦克,也并非日本认为的地雷炸毁,而是中国敢死队员将集束手榴弹塞进了日军坦克下。
5 p' r  M( m. }  H3 f* b  这一战,突袭敌坦克的敢死队员,全部阵亡。
# J: q, |5 Q7 t1 J( o+ X9 \9 {  没有想到,从一幅画,引出了一场恶战的纪录,这样的恶战,在八年血战中,还有多少。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这种破烂货也能称得上“战车”?. y' l* N8 d* f) R# O, |

  W( }- H: ~8 z% d+ y) y$ x小口径火炮直瞄都能把它打穿了~!
/ F9 A9 M( ~; T# I4 U; {! q) j* }/ ?5 |7 P7 Y
只是那时的军队不知道怎么反坦克。
倭人的东西只能称为破烂.
当时我们连这破烂都没有,感慨一下。
对付这种坦克,进口几支大口径的反器材枪都够用了,可惜。。。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最近喜欢在突袭里用手榴弹砸坦克
就是这种玩具战车成为在中國的殺戮機器!打通大陸3000km的飛馳作戰,3500萬的殺戮!!!!
1 h* d2 l3 f' {4 l# S- g+ @伤心一下。。。。。。
:D
日本在中国战场上用这种袖珍战车是因为中国军队的反坦克武器都很稀少,日过中国军队的反坦克武器多些的话我想日军反而回开发出新型的战车,大量的投入中国战场,取代这些袖珍战车,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岛屿战役美军也耗费更大的力气了。
怎么看不见图片啊
作者应该是萨苏吧
从铁底湾转来,不知道原始出处,bio兄如有消息,麻烦通报一下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动画片

高丽人(大长今)说针灸是它们发明的;
8 `7 h; f& l: W0 a! c% O- O( [日本人说潜艇是一休长老发明的;0 U' r5 h- ~* ~; w
日本人今天又说“坦克”是天皇发明的,老早老早就发明了,比龙子太郎还要早!
不过,我们还是比波兰骑兵对付德国坦克明智多了!
原帖由 nanjin1937 于 2007-6-29 09:08 发表
" {, F9 C* r9 o7 C" ?不过,我们还是比波兰骑兵对付德国坦克明智多了!
8 A; ]$ @2 V- T: u: X* J7 Q
波兰骑兵对德国坦克是个传说,实际上双方都没有资料证实这一点。! \1 W' X- J, u; b8 W
相反,从古德里安的回忆录看,当时的德军普遍对波兰骑兵存在一定程度的畏惧。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