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雷达的存在会让KB不至于一次性被灭掉3艘,而且最有战斗力的1航战也是第一波被灭的,至少可以避免一半的命中弹,因为美军协同的失误,俯冲轰炸机到达KB上空时都是裸奔状态,而低空的鱼雷轰炸机的数量远少于俯冲轰炸机,雷达可以让南云提前把战斗机分配好,至少是干扰俯冲轰炸机的自由投弹。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南云是没有战斗机了,而且美国舰载机在预定位置没有发现机动部队后分散行动,各中队从不同方向飞向南云,即使南云能够有雷达发现,美国舰载机也会被来自中途岛的不同攻击波所“淹没”。& v, i' m3 E' `. G9 O( ?4 S
至于机动部队提前出动攻击机群,这个基本属于不太现实。一方面是加油换弹、确定方位、确认攻击方案的工作需要时间,另一方面,还是那句话,南云为了防空已经调动了所有的战斗机,包括攻击机群的护航战斗机。而美国人的舰载机飞到南云头上的时候,机动部队4条航母的载机还都在机库里,甲板上只有零星准备起飞防空的战斗机。而全部出动攻击机群,南云至少还需要30分钟,最快也需要20+。+ U( r) |2 G3 _
由此看,决定机动部队生死的不是利根的水上飞机、不是雷达、不是换弹,唯一的原因就是作战计划的不合理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当时整个联合舰队都没有一部能正常工作的雷达。无论是山本五十六还是南云忠一都无法解决没雷达的困惑。为弥补这一缺陷就需要多派侦察机——而这一点却是山本和南云都能做到却没有去做的事!把责任赖到不存在的事物上而不是检讨做少了什么事,并不是真正科学的态度。' H  c7 i8 k' n* H0 h! W  L
就如同德国的失败不能归罪于德国没有制造出原子弹!
- Y- r$ L6 r' b* v前一阵子在二战论坛看过一张南云舰队的侦察飞机部署图。仅派出7架飞机侦察达150度的扇面,中间还隔了个中途岛。每架侦察机的最大间隔距离是80海里!实际上地球曲面导致人类在海洋上的视力极限是40海里。两架侦察机出发路线之间的侦察盲区,必须在返航时取道这中间的这条航线才能侦察!利根号侦察机就是在返航的路线上才遇上TF17。而且那时候已经没多少油料来跟踪这支舰队了。8 B% F0 H' `' D3 }$ z2 b5 M' u
而美国人方面。即使是仅有一艘航母的TF17,弗莱切还是让整整一个中队的SBD都派出去担任侦察任务。而拥有四艘航母的南云却只是东拼西凑派出七架飞机侦察。这就是两军的差别!
2 m) |% z5 T) M
0 O# H- e  C+ ^' y- E[ 本帖最后由 越骑校尉 于 2008-3-25 22:11 编辑 ]
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兵”;
我说“不想发财的人不是好人”。
还漏了很重要的一点,由于侦察机是靠目视侦察,所以单架飞机的侦察报告其实可信度很难确认,有可能看到了缺没有认出,也可能根本就没看到,还有可能看到了也认出了缺发生了通讯故障。9 e% b+ P, H) }; K
所以说解决办法就是尽量多派....! ~9 v4 w' B; P0 G

# I7 x3 X# K/ u+ ?% F/ h+ }[ 本帖最后由 pkwang 于 2008-3-25 22:14 编辑 ]
我大概算了一下,要对180度的扇面进行“双相搜索”恰恰好需要一整个中队(18架)的飞机。从第二波攻击机队抽调18架97舰攻担任侦察,总比呆在航母上不断的换鱼雷、换炸弹要强多了。5 {# J# h8 E& ^
+ _& v. ?' \$ V& f* B% k
[ 本帖最后由 越骑校尉 于 2008-3-25 22:28 编辑 ]
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兵”;
我说“不想发财的人不是好人”。
多派,谈何容易啊,大家不要脱离当时的实际,KB的目的就在于将最大攻击力发挥出来,连战斗机的数目都可以牺牲一些以便多带鱼雷机,侦察机就别想了.....让南云出动一个中队的97,还不如杀了他呢,再说了,97的搜索距离不见得有零式水侦远,不多派搜索机确实是失败的重要原因,但是,如果从当时的情形看,不派是非常正常的
. D/ W, C, L5 s至于雷达,我不知道123的兄弟是不是真研究过雷达的功能,提前一个小时发现就能保住舰队啦,多看点书吧,发现了还要分配好战斗机,还要有优秀的引导配置官,一流的飞行队和防空作战经验,告诉你一个你不知道的事情,盟军在中途岛之后的多次海战中,还曾因为引导官配置战斗机不当导致日机突防的,那时候雷达早发现日本人了,手里的战斗机也足够,飞行员也不是菜鸟族了.......不要看了点国内的书就乱下结论,国内的书除了会写,因为有雷达,所以,美国人如何如何牛XXX云云,根本没有任何深入的分析......
全機今ヨリ発進、敵空母ヲ撃滅セントス!!!
高性能的雷达才能影响战局。在韦拉湾夜战中,日军的瞭望员甚至和美军雷达同时发现了对方,只不过瞭望员容易被其他的诸如海岸浪花干扰。但是那次海战美军取胜的关键也不光是雷达。
雷达雷达,除非雷达能自己把美国飞机打下来,否则说什么都没用。+ u( V! W( F3 J1 j+ {
整个作战中,从南云被中途岛飞机攻击的时候开始,他就不停的调动战斗机升空,第二波除了最初待命状态以外就从来没有真正进入过攻击准备完成的情况,提前发现又能怎么样?南云不会为了给攻击机群腾空甲板而让整个机动部队裸奔30分钟,山口也不会。
3 ^# W- f- K/ n6 B. g" s) v南云在获得了美国航母的情报后作了向北的机动,由此,美国舰载机在预定位置没有发现目标,由于各种原因,美国人分散寻找目标,这种情况下,舰载机攻击机队和中途岛飞机是混在一起的,即便有雷达发现的也只是小规模飞机,而且对于日本人已经见底的战斗机来说,这种多批次多方向的攻击才是真正要命的。5 i% a5 t5 ]7 u7 e* S
而且按照美国飞行员的记录,俯冲轰炸机达到机动部队上空的时候,鱼雷机的进攻正在进行!这种情况日本人如何有效分配战斗机?
美国人的侦察/轰炸机中队体现的是什么?是技术和工业能力!7 ^, f) G7 ?0 b" w/ a( X$ ~
带弹侦察,发现目标后直接攻击,这种能力日本人确实要羡慕,美国人重视侦察但是并没有为此影响战斗力
SBD的设计作用就是这样,不过美国军人当时明知道是送死也毫不犹豫投入攻击的这种精神才是出乎日本人意料的。明主国家如此草菅人命是当时日本人所不能理解的。
又不是神风,可以跳伞。说不上明知送死。而且我觉得作为飞行员来讲,本身也有优越感,不知坛子里有没有人飞过作战飞机,天之骄子的骄傲感也让他们有“我可不会那么容易被干掉”或者“我能轻松躲过鬼子的攻击”这样的想法,兄弟连一书中很多老兵也谈到在诺曼第,很多人都觉得自己“英俊,有好运,训练好,装备好,不会被德国人干掉”等到他们成为老兵,也觉得初上战场的很多行为是危险的,会送命,以后再也不那么干类。/ c$ a0 U( T3 r) J* C; O
另外米国人其实是一点也不在乎装备的损失,对人命还是很重视的。米军潜艇营救类那么多飞行员,也不是白干的。
( }8 c; |) \) z' ?- v- s/ N而东方民族,总有一种装备大于人命的价值观,日本如此,中国也是,所以在东方人看来,飞行员的飞机被击落,他就应该死。
中途岛海战后,日本人学精了。临战前全派零式水侦出动侦察,并让第二舰队顶在机动部队前方担任观察哨。如果中途岛海战前采纳山口的建议,组建“机动舰队”把巡洋舰和快速战列舰都加入到机动舰队中,以第二舰队所属的14艘甲巡和“金刚”“大和”上的水机都可以完成180度扇面的“双相搜索”任务。而让航母的载机担任纯粹的攻击任务也可以解决问题。0 W+ G- V+ G" }# l- X
此战中机动部队总共只有17架水侦,但其中仅有“利根”、“筑摩”各有两架“零式水侦”外,其余都是用于炮战观察着弹点的短腿的“零式水观”以及一架老掉牙的E7。所以南云不得不从“赤诚”、“加贺”各抽出一架97舰攻担任侦察,甚至要从战列舰拉一架“零式水观”来凑数,总共才七架侦察机!
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兵”;
我说“不想发财的人不是好人”。
鱼雷攻击机进入投弹高度,貌似已经很难跳伞了...就如同俯冲轰炸机进入俯冲投弹的同时基本不存在跳伞一说。
# F4 j. G" I1 e; `事实上投入该次战斗的美军鱼雷攻击机上生还的人员屈指可数。
不能跳伞就跳水呗 反正高度很低,鱼雷机又不快。
3 G  A2 `* U) c# t我的意思就是企业号,还有约克城号上这些鱼雷机飞行员们不见得在投入进攻前就抱着“必死”的信念,虽然斯普鲁恩斯有把飞机当炮弹用的“调调”,但是不管是他还是勃朗宁都没有让飞行员作必死攻击的打算。
( L& d/ l/ x6 `3 W# r你那说法未免有点以“武士道”之心,度民主之腹了~ - G) x: [6 f  G$ E: D9 Q0 Q
当然,我也不是说民主好,具体到中途岛的那一天,我觉得扯到民主还有点远0 g" C# U% }( J0 \

$ n7 x5 x: Y/ c8 @) v8 c7 P[ 本帖最后由 半日光辉 于 2008-3-26 20:54 编辑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