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转贴] 东线战役(原创:Mars)

      由于本人喜欢二战苏联陆军,所以特转该贴,让更多的人了解苏联陆军不是光靠人肉填毫无战术可言的军队,二战后期苏联陆军的战术水平可以说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如有纰漏,还望指出。6 m3 f2 a" F, D2 \/ U
      德国国防军与苏联红军在东线战场长达四年的战争迄今仍是史上规模最大,甚至可能是最残酷的战争。双方军队的战线绵延超过三千公里,德军深入苏联领土超过一千六百公里。战争规模更是举世罕见,以突出部之战的库斯克战役为例,双方就动员了三百五十万名兵员。. }- ?" p- T  M& t
    简言之,二战东线战场
可说是现代军事史上最重要的一章,但是这章历史最近才开始有人著墨,因为直到苏联瓦解之后,战史学者才开始能从俄罗斯公布的史料档案中窥其堂奥。例如,二战造成苏联人民死亡将近五千万人,是先前估计的两倍半。
7 U+ v% V3 v4 n/ D1 P  二战中的德军在军事战术上最为先进,相比之下,红军战术及表现就毫无创意且笨拙,红军的胜利不是因为他们善战,而是因为苏联太大。但从多位军史家近来的研究发现,苏联军队把「作战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们所使用的迂回包围战术(红军称为深入战斗)─极端快速、深远的突进敌军防线后方─为二战中最具创意及毁灭性威力的战术。且从一九四四年夏天到一九四五年冬天,红军的战术行动远优于德军。  X* A0 F* }5 j4 S
  葛兰兹说,将近一半的红军行动未曾见诸历史,苏联自己必须为此负起部份责任。例如,号称为苏联赢得二战中所有重大战役胜利的朱可夫将军,在一九四二年十一及十二月间发动大型攻势作战「战神行动」,动用八十三个师的八十一万多人及两千多辆坦克进攻德军;结果此役以溃败收场,红军死伤近三十五万人,损失一千七百辆坦克。但是为了保全朱可夫的名声,苏联史料刻意避过不提。
" L4 p+ K# U6 V  O1 }5 S; Q5 r6 Y  在冷战时期,西方指控苏联领袖史达林为便利苏联日后染指东欧,在一九四四年刻意下令红军不要协助波兰的反抗运动,使德军终能摧毁波兰部队。但是最新的研究也有了不同发现。葛兰兹指出,红军刚开始对波兰的抵抗运动做了合理的协助,但后来史达林发现,这样的援助将迫使苏联军事行动转向,削弱对德军的主要攻势。
+ c: h4 R$ q( u  O: p
/ Z" n6 {/ l7 Y3 ^: s- h
      这个系列中我将向大家讲述1944-45年间在东线的战役,在开始以前,我首先将花一些时间来讲一下,1944年的苏军和战争初期相比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他们在迭遭惨败后,最后却能获取胜利?2 X' w( q! c5 i  D
    一次大战结束后,苏联和德国都满目疮遗,但正当胜利者都沉浸在战胜的喜悦中时,这两个战败国内部一些优秀的军事家却已经开始酝酿一场伟大的军事改革。基于在一战中胜利的经验,英法等国逐渐着迷于阵地战,而德国和苏联的一些有才能的军人已经在思考如何在现代化战争中继续保持机动,而他们确实有一种可以实现他们理想的工具,那就是英国人发明的坦克,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时坦克在发明它的国家中却在遭受冷遇。
% l* [$ s4 H$ H9 X, S    在苏联和德国中,对现代机械化战争理论贡献最大的军人是古德里安和图哈切夫斯基。在这场建立现代化机械化部队的竞争的开始阶段,苏联取得的成果要大得多。这主要得利于图哈切夫斯基身为执掌大权的苏联元帅,而当时古德里安还默默无闻。作为一个军事统帅的图哈切夫斯基的杰出之处,不仅仅在于他为苏军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支机械化军(1932年,当时古德里安还在因推销他的主张而到处碰壁),更在于他为苏联军队建立了一整套以“大纵深”作战理论为主体的战略思想。20年代中期到30年代中期这10年,是苏联军队的黄金时期,在以图哈切夫斯基元帅为首的一大批苏联军官为建立一支现代化的军队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虽然也遭受军队中保守势力的阻挠,但逐渐的图哈切夫斯基的理论深入到苏联军队的心灵深处,即使后来斯大林的“肃反”也无法清除它,当一个稍微具有军事常识的人在研究了苏联军队在二战中所采用的战略战术,就会发现在它们后面站着图哈切夫斯基元帅的幽灵。
$ r/ X% x' l' l    当30年代中期到来时,情况发生了改变,在德国随着希特勒的上台,德国开始了重新武装。具有伟大军事传统的德国军队开始其突飞猛进的过程。古德里安关于装甲战的思想被希特勒接受,一支现代化的装甲部队在德国诞生了。
& R& u$ i% l  h& Z9 v7 k' P    而这个时候,苏联军队却开始走上了老路,首先其装甲部队被认为无法独立作战,机械化军被解散,坦克部队被重新局限在支援步兵的老路上。更为灾难的是斯大林的“大清洗”,4万军官被捕,其中1万5千人被处决。幸存的军官在恐惧中颤抖。由于高层将领被清洗,大批尚不具备足够才能的中下级军官被提拨到高级将领的位置上,而他们原来的位置被大量同样不称职的更年轻的军官接替,这使得苏联军队从上到下都充满了大量不具备足够军队的军官。更为糟糕的是随着欧洲局势的日益紧张,苏联开始了大规模的扩军,从世界惯例来看,一支军队在和平时由一批训练有素的职业军人组成,在战时的大扩军时,他们将成为这支军队的骨干,而当时苏联的情况是,军队可以由征召得到,可是合格的军官在哪里?在这个一团糟的局面中,苏军唯一的希望是图哈切夫斯基所遗留下来的军事思想,经过10年以上的推广,它已经深入到苏军各级军官的心里,虽然查禁了图哈切夫斯基的著作,但斯大林并无意完全消除“大纵深理论”在苏军中的影响,他虽然想要消灭在军队中潜在的对手,但并不想毁灭苏联军队本身。
( j8 p8 F$ b& Y    二战初期德国军队在波兰和西欧取得了伟大的成功,德国以装甲部队为主体的“闪击战”,使得世界震惊!将德国的成功和苏联军队在芬兰的拙劣表现相比较,苏联军队内部一阵惊呼“德国人盗窃了我们的理论,取得了如此成功,而我们却在走回头路!”虽然把德军装甲部队的建设说成“盗窃”苏军理论毫无事实依据,但苏军受到很大震动却是事实。于是苏军做出了重建机械化部队的决定。但凡事说起来容易,作起来难,首先这个未来的机械化部队应该是怎样的呢?在建立机械化部队的过程中,德国人是幸运的,在初步建立了他们的机械化部队后,他们首先遇到的任务是进军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这两个行动都不是正式的军事行动,这使得德国人能够不流血的纠正他们的错误并取得经验。在大战爆发后,德军最先遇到的是实力远不能和他们相比的波兰人,在作战行动中德国人即使犯了错误(这肯定发生过),也不至于付出太大的代价。当经历了法国战役后,德国装甲部队已经成了一支高度专业化的劲旅,在这样的对手面前,任何的错误都是致命的。
% ^/ T4 V& I. S+ V    对于俄国人来说,比较有利的一点是一批最新型的坦克研制成功,也就是著名的T-34中型坦克和KV-1,KV-2重型坦克,苏联人有理由认为它们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坦克。现在苏军就准备以这些新式坦克为主体建立崭新的机械化部队。1941年苏联的机械化部队由机械化军组成,每个机械化军下属2个坦克师,1个摩托化师,1个摩托车团,1个通讯营,1个摩托化工兵营组成,按编制应有36,080人,1031辆坦克(420辆T-34,126KV),苏军计划建立20个这样的机械化军,在战争爆发时,许多机械化军都没有满员。
' R+ |8 B$ f# J- _9 J7 u    看了如此庞大的编制后,即使象笔者这样一个业余军事爱好者也不由要提出几个疑问:苏军有没有足够有经验的军官去指挥这样的部队?苏军有没有足够的参谋人员和足够的通讯设施去协调各个部队的行动?如何解决部队的后勤供应问题?事实上,当时苏军严重缺乏有能力的指挥员和参谋人员去指挥坦克部队,并且严重缺乏在作战情况下保障后勤供应和修理受创作战车辆的能力。
& Q7 W- I" k2 C& f$ N$ F  H

  a% H% x5 y/ `* _; n, W  a* z[ 本帖最后由 starlh 于 2007-4-12 16:18 编辑 ]
1

评分次数

  • 飞龙

I have nothing to offer but blood, toil, tears, and sweat.
      此外,要一下子建立起那么庞大的机械化部队,苏联军工工业虽然加紧工作,也无法满足需要,于是苏军决定剥夺原属于步兵部队用来支援步兵的独立坦克旅,团,将它们直接并入机械化军,注意这个决定是违反图哈列夫斯基关于将坦克部队分为用于支援步兵突破和向敌人纵深两种,缺一不可的作战理论的。而且这个决定虽然勉强提高了机械化部队坦克数量,但并没有提高坦克的质量,虽然T-34坦克和KV坦克开始逐渐装备部队,但在战争爆发时,这两种坦克的数量还不多,大部份苏军所拥有的还是旧式坦克,由于苏联集中力量建造新坦克,旧坦克大多已停止生产,那么问题来了,在完成换装前,那些旧坦克一旦发生故障,替换的零部件在哪里?毫不让人吃惊的,有些机械化军在战争爆发时有高达25%的坦克因机械原因根本无法起点!苏军坦克的另一个弱点是严重缺乏无线电设施,在战争初期,只有坦克连连长的坦克上装有性能不佳的无线电,这严重影响了作战能力。为了和坦克配合作战,需要大量的车辆来拖带大炮和载运机械化步兵,而这又是苏军的一个弱点,如果说在战争后期,苏军终于解决了无线电通讯问题的话,那么他们始终未能研制出可以与美军和德军装备的装甲人员输送车(APC)相比的装甲车辆。他们只能依靠卡车或干脆在坦克上运载步兵。而现在的问题是让苏军一下子从哪里搞到那么多卡车?于是最后决定先将步兵部队所有的卡车调给机械化部队,在优先满足了机械化部队的需要后,再装备步兵部队,而万一战争提前爆发,苏军寄希望于可以从地方上临时征用民用车辆!这是一个致命的决定,它不但不能满足机械化部队的需要,而且严重影响了步兵部队的战斗力,在战争开始时,边界上各个步兵部队奉命开赴前线时,他们会绝望地发问“用来拖带大炮的车辆在哪里?”就是在这样的一种不稳定的形态下,战争爆发了,当时苏联机械化军大多数都部署在后方,而战争刚刚开始,德国空军就几乎摧毁了苏军的通讯系统,在联络渠道不畅的情况下,要完成分散驻扎的各个部队的集结几乎不可能,而在前线紧急的形势下,大多数机械化军都是以各部分别前进的方式向前线开拔。一路上他们饱受德国飞机的轰炸,而挤满道路的难民给行军带来困难。雪上加霜的是随着部队的前进,旧坦克因为机械上不可靠,坦克因为操作不当纷纷抛锚,通常能抵达前线的坦克数量不超过50%。即使这些坦克也只能逐次投入战场,虽然苏联新坦克具有技术上的优势,但由于德国装甲部队所具有的人员素质和通讯联络上的优势足以抵消苏军在装备上的优势,战斗结果是苏联装甲部队遭到重创。在战斗结束后,那些幸免于难的苏联坦克在退出战场后,感到更绝望的是燃料和弹药在哪里?结果大量毫无损伤的苏联坦克仅仅因为燃料耗尽而被自己人炸毁,或干脆被德军俘获。对于苏军在战争初期的严重失利,我很同意我的一个朋友的评论:1941年的苏军正处于转型期间,如果这个转型能够顺利完成,那么德军的进攻能否取胜,就很难讲了,如果这个转型根本没有进行,那么德军的进攻无疑将获得胜利,但苏军的损失可能没有那么大,而德军可能会付出更大的代价。德军的攻势正好是在苏军处于最脆弱的阶段发动的!7 D% m8 j" M4 c5 [. ~
& g! J; u; q9 M3 |: G$ e
[ 本帖最后由 starlh 于 2007-4-12 14:56 编辑 ]
I have nothing to offer but blood, toil, tears, and sweat.
      面对战争初期灾难性的局面,苏军采取了应急的措施,过于庞大的机械化军被拆散,既然军队缺乏有经验的军官,那么一切作战单位的编制都被缩小,以让那些缺乏经验的指挥员比较能控制,同时在西部的工厂企业被紧急运往乌拉尔山以东。即使采取了这样的措施,最后能拯救了苏联的还是广大苏军官兵所表现出来的勇气和自我牺牲精神,以及他们几乎可以忍受一切痛苦的意志。如果说苏军在1941年有什么成就的话,就是他们成功地把德国人所计划的“闪击战”变成了一场持久战,从而为苏军本身的改革和为国家潜力的发挥争取了时间。这个成就的代价是十分高昂的,苏军在1941年的6个月中,付出了人员损伤430万人,损伤坦克2万两,飞机2万1千架的惨重损失。但这个代价不是白费的,德国既然未能在1941年苏联最弱的时候使之屈服,那么她在战争中的前途就会变得十分暗淡,德国最终战败的命运在我看来在1941年冬莫斯科城下就已经注定了。 $ t. G8 r4 {# r' G/ E
       1942年,苏联的形势有所好转,迁移到东部的工厂开始开足马力生产,为了弥补惨重的装备损失,苏联采取了牺牲质量以增加武器产量的措施,新武器的研制暂时停止了,一切技术革新除非能有助于提高产量,一律不予采纳。于是,一方面苏联武器生产开始提高,另一方面武器的品质大大下降,比如1943年前的T-34坦克一旦被击中,即使没有被击穿,坦克内部也会“铁屑飞舞”,造成乘员受伤。直到1943年中,一支苏联坦克部队在野地中急行军超过100公里后,即使未经战斗,也会有50%以上坦克因机械故障而退出战斗!
+ u$ E0 M" u. `" X       虽然有以上种种缺陷,但苏军至少可以有一定数量的武器装备,可以让他们试图再次实行在41年被迫放弃的“大纵深”作战理论。在42年,大规模的装甲部队如坦克军,机械化军和坦克集团军再次出现在苏军的作战序列中。对于苏军来说,他们在42年最大的问题是尚未发展出一个结构合理的装甲部队模型,坦克军加上几个步兵师并不意味着装甲部队!
/ T/ P0 o5 B  m7 o; `* x       另一个问题是苏联高级将领们在制定作战计划时,似乎未能搞清楚一个作战计划,不管听上去多么合理,但如果超过了部队的能力,那么就会变得十分有害。于是在42年夏季的作战中,苏军再一次遭受惨败,德军的攻势直到斯大林格勒才被阻止。1942年对于苏军来说,是即充满了灾难也充满了希望的一年,在战争开始后头一次,苏军开始有能力对军队结构进行改革,并试图重新采用战前的理论,虽然总的来说,42年的改革并不成功,但这个势头一旦开始,就再也不会停止了。
$ M& r3 O0 U; V4 @! {: \& V1942年11月起,苏军内部开始有计划的经验总结运动,每一次战役后,由部队作战部长负责,在参谋长的监督下,每个部队都要解答类似以下的问题:如果是防御战斗,你是如何部署兵力和武器的?你的预备队的位置在哪里?如果是进攻战役?你是如何进行侦察的?战前采取了怎样的伪装措施?进攻中你的战斗队形是怎样?如何在战斗中保持通讯畅通?你是如何和友邻部队保持联系的?你是如何步炮联合作战?如何和空军配合?你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来保证后勤补给的?你是如何在复杂地形中有效使用工兵的?你的措施是否有效?如果有,为什么?如果无效,为什么?经过战斗,你有什么建议,有什么教训?等等,等等。通过这个总结得到的经验和教训立刻在全军传达。这个运动极大地提高了苏军各级军官的素质。 + _0 `* y& U" q( u% o5 u* U
       1943年以后,对苏军来说,一切开始走上正轨,在43年,苏联的军事工业最终从战争初期的打击中恢复了过来,从这一年开始,大量新式武器投入了战场,同时武器装备的质量也大幅度提高了,同时来自美国的援助也开始大量涌入,自战争开始以来第一次,苏军可以可以按自己的意愿装备部队。同时,从这一年开始,苏军从后方派往前线的新兵的训练水准大为提高,从43年起派往前线的步兵平均受训时间是5个月,炮兵,工兵和装甲 兵是10个月,而飞行员的受训时间高达1年。 ' j. }2 K  ?% {8 m3 W) _
      对苏军来说,43年遭遇的最大问题是,他们开始感觉到人员短缺问题,他们再也经不起如战争初期那样的惨重人员损失了,由于要确保装甲部队和炮兵部队等技术兵种的需要,在44年后,苏联近卫步兵师和担负重要任务的平均人数为6000-7000人,而一般的步兵师的平均兵力只有3000-4000人而已。由于在后方补充的步兵数量即不足,即使有也是优先补充近卫部队,大多数苏军步兵师只能采用这样的办法补充兵力,一旦解放了某个地区后,所有地方上服役年龄以内的男子一律应征入伍,在沿途解救出来的苏联战俘,在吃几顿饱饭,休息几个星期后,立刻被补入作战部队,如果那些新兵运气好,那么在参加战斗前,他们能在前线后方教导队中接受短期突击训练,但如果战况紧急,他们就会被立刻派往战场!这导致苏联步兵的质量大为下降了。于是苏联在44年后越来越倚仗他们的装甲兵和炮兵,从44年后,苏军以前在火力不足的情况下,经常采用的大规模步兵 攻击,几乎不再出现于战场。而苏军最高统帅部和各个方面军在策划进攻时,已经能有效地依据部队的能力来制定作战计划,他们懂得了只有当部队在作战中能生存下来,才能取得胜利,于是在这个阶段苏军的作战计划宁可采取比较保守的计划,只有在完成当前的任务时,才会试图继续扩大战果,而一旦发现德军的抵抗过于强大时,他们也能掌握何时停止攻势的极权,从而避免了象以前那样不顾自身的状况,一味要求突破的战法,这样在44年后,苏军的每次攻势几乎都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战果。
: b( p$ ~2 X/ Z4 L. B& q) t
' ]5 ?1 F$ w! l& R+ e2 }$ A4 k3 r8 q
[ 本帖最后由 starlh 于 2007-4-12 14:56 编辑 ]
I have nothing to offer but blood, toil, tears, and sweat.
      苏军所采用的“大纵深”战术到44年,已经完全成熟了,它要求集中兵力于突破口,当突破一旦形成,立刻投入装甲部队(坦克集团军或骑兵-机械化集群)向敌方防御纵深冲击。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突破,苏军总是把大量兵力和武器装备部署在选定的突破口上,在43-45年的苏军发动的攻势中,苏军所占有的兵力优势远不如德国人事后所宣称的那么大,通常苏军在人数上只占2:1到3:1的优势,在坦克上占3:1到5:1的优势,并没有超过理论上进攻者所应有的3:1优势很多。但苏军在却能在突破口上集中起相对于对面德军6:1-7:1的优势的兵力,为了在突破口增加火力上的优势,苏军一般不在步兵师中装备120毫米口径以上的大炮,而将这些炮兵部队集中在独立的炮兵师和炮兵军中,这样每个重炮兵部队有如一个个可以独立运作的“模块”,有利于苏军根据战况将其集中在最重要的地段,也有利于根据情况变化迅速改变部署。这样我们会看到在发动一次大规模攻势前,在突破口上苏军占有几乎压倒性的优势,而在战线其他地段,苏军兵力往往和德军相等,甚至少于德军,为了以尽量少的兵力防守尽量长的防线,苏军在43年底开始在前线部署一种称为“筑垒地域“的部队,这种部队兵力通常相当于一个加强团或一个师,主要由炮兵和机枪营组成,它的火力极强而机动性极差,它的任务很简单,就是防守一个很宽的地段,以释放尽量多的兵力以参加进攻。 / O+ a( U( ]! w: h0 _/ q
       为了在突破口集中兵力,苏军有一系列问题有待解决,比如如何选定突破口?如何通过侦察以发现德军防线上的弱点?如何向突破口集结兵力有不被敌人发现?一旦集中完成后,应采取怎样的伪装措施?如何进行欺敌?如何把敌人的注意力从突破口引开?如果象在维斯图拉-奥得河战役时那样,德国人已经知道了苏军大致进攻时间和突破地点的情况下,如何通过欺敌,至少将敌人部分的注意力从突破口引开?攻击开始后,步兵如何和炮兵配合?如何和坦克部队配合?如何和空军配合?等等,等等。到1944年时,苏军已经成了这方面的大师。
" \, X6 O& {& ]5 x       看苏德两军的攻防战是很有意思的,苏军往往在突破口上集中大量的炮兵,在进攻发起时对德军防线进行毁灭性的炮击,对此德军采取了这样的措施,在预料到苏军即将发起进攻时,将部队撤到第二线,在一线只留下少量兵力,这使得苏军炮弹白白浪费在无人地段,而当苏联步兵开始前进时,德军迅速回到阵地上。苏军对德军新战术做出的反应有二:首先苏军在轰击德军一线阵地一段时间后,假装开始火力延伸,同时步兵部队装做发起攻势的样子,当德军回到阵地时,苏军炮兵便再次猛烈轰击德军阵地。另一个方法是苏军在大规模进攻前一天,一线各个师每师抽调1-2个营,组成斥候部队,他们在比较短促的炮火准备下,攻击德军一线阵地中各个主要据点,如德军主力在二线,苏军就能迅速占领德军一线阵地,然后苏军主力就会跟上,而这些斥候部队继续想前试探进攻,当他们发现前面德军兵力太强,无法再前进时,那么前面必然是德军的主阵地,早已准备好的苏联炮兵就可以向那里倾泄炮火了。 0 Y6 u: B( }' u. N; y, f
      44年,苏军步兵部队的另一个特点是,苏军在重要的突破地段上部署了大量担负支援步兵任务的独立装甲部队,另外为了提高苏军步兵防坦克能力,在各个步兵师中装备了大量反坦克炮,这使得苏联步兵部队在突破能力更强,而在德国装甲部队的反击中,生存能力大为提高。我在这里可以举一个例子,1944年6月23日,苏第11近卫集团军在向Orsha发起进攻的3个步兵师的队形是这样的,每个师前锋是10辆安装扫雷装置的T-34,后方150米是一个装备21辆JS-2或KV重坦克的重坦克团,后方150-200米是一个重型工兵营,再后面200米是一个装备21门JSU-152的自行火炮团,然后才是步兵部队。大家可以想象这个突击集团的攻击能力!
% z8 j. v' A% l* y- i! t       一旦突破形成,苏联坦克集团军就会投入突破口,苏联坦克集团军重建于1942年,在1943年逐渐定形,它一般有2个坦克军和1个机械化军组成。在进攻中一般采取2个坦克军在前,机械化军在后保护两翼和后方。1944年,苏联坦克集团军的坦克,机械化步兵,工兵,炮兵反坦克和高射炮部队的比例更加合理了。在这时苏联坦克部队中原来臭名昭著的通讯能力和机械维护修理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在战争开始时,苏军只有在每个坦克连的连长所在的坦克上才有无线电设备,而且这种设备还很不可靠。1944年初,苏军所用的无线电设备性能已经大大提高了,并且普及到了坦克排,到1944年下半年,几乎每一辆苏联坦克都装上了无线电。1943年前,苏军损伤坦克的报废率高达70%,现在随着苏联坦克工艺水准的提高和机械维护能力的提高,60%以上损伤的坦克能在很短时期内重返战场。这使得苏联坦克部队的冲力大为提高,1943年,苏联坦克集团军每次进攻一般能突破敌纵深100-150公里,1944年这个数字上升到300-350公里,到1945年更上升到500-600公里!
) u" }. P8 p- B
+ R; V. y$ {" n4 f
[ 本帖最后由 starlh 于 2007-4-12 14:56 编辑 ]
I have nothing to offer but blood, toil, tears, and sweat.
      在进攻时,苏坦克集团军的每个军都会组织一个前锋部队,它一般由一个坦克旅,一个自行火炮团,一个加强营或一个团的机械化步兵,再加上高射炮,反坦克炮,工兵部队组成,一般是全军实力的三分之一,而且通过对空电台,接受空军的全天掩护。一旦突入敌军后方,这个前锋部队就会一路横扫敌人的通讯和后勤设施,它的任务是找到敌军防线上的弱点,为军主力开辟前进的道路。他们将夺占道路枢纽,攻克渡口,如果他们发现对面敌人太强,就会绕过敌人,另外寻找新的前进道路,担任这些前锋部队的指挥官需要有高度的主动性和丰富的作战经验,到战争的这个阶段,苏军中已经有了大批这样的军官。这些前锋部队一般保持在军主力前锋60公里左右,有时当前锋部队遭到德军装甲部队的全面反击时,它就会就地占领阵地抵抗,由于当时苏联空军占有空中优势,以及苏军部队的火力和反坦克能力已经大为提高,德军的装甲预备队在1942-43年可以在反击中 消灭苏联坦克军乃至坦克集团军本身,但在1944年后,德军甚至很难消灭苏军的坦克旅,于是当苏军坦克军主力赶到时,有时会向被围的苏军前锋部队提供帮助,但更常见的是,迅速组成另一个前锋部队,然后绕过面前的德军,继续向前突破,把消灭德军的任务留给后方的步兵,紧跟在坦克集团军后方的苏联步兵也会以手头的装甲部队和自行火炮部队组成他们的前锋部队,以随时和坦克集团军保持接触,他们的任务是把被坦克集团军切成一块一块的德军逐个吃掉,同时苏联坦克集团军继续向敌军纵深突破!
6 r- h9 j, J+ S. j. E  M3 P     在我这个系列中,我将叙述发生在1944-45年东线的几个典型战役,它们包括: 9 S1 h- m0 ?0 y- D" f# W# J; m
1、冰原血战-齐克赛口袋之战 # g8 y  K( n2 ]7 {" |
2、罗马尼亚战役
& u" x) F) P; o4 L' n! K' B3 e3、匈牙利战役 - t$ L' Y! L7 i8 i5 l' d9 M
4、东普鲁士战役 * V) V/ y* N5 X$ p( l  u% f, u
5、维斯图拉-奥得河之战-第3帝国的末日 4 e& W3 D) F4 S# e. y5 I
     如果通过这个系列,能使大家对发生在50年前的这场惨烈的战争有一个初略的了解的话,我的努力就没有白费了。

5 B) z) Y6 q3 j9 i
- O' u: [* q0 N' T[ 本帖最后由 starlh 于 2007-4-12 14:56 编辑 ]
I have nothing to offer but blood, toil, tears, and sweat.
冰原血战3 @' E: I# d! e& G/ X
' V$ t3 |3 z9 h8 f
      在我这个“东线战役”系列中,我首先要向大家介绍的是发生在1944年1月的齐克塞战役,苏联方面则称这个战役为科尔松-舍普琴柯夫斯基战役,而在德国方面这个战役以“齐克塞口袋”之战而闻名,和莫斯科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和库尔斯克战役等著名的东线战役相比,齐克塞战役很少为人所知,但我认为它不该被遗忘,这个战役在苏德战争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战役,这不仅表现在它是苏军1944年中所发动的第一个重大攻势,而且它清楚地表现出了苏德战争后期,双方军队作战的特点。 2 Q3 j! m$ f4 L3 }' _9 U2 n' d( J* I
      长久以来,苏联军队在许多人心目中的印象是在作战中只知道死板地遵守事先拟定的计划,而不能同时也不鼓励在战斗中依据当时的情况而调整部署。这个说法起源于战后出版的第一批我所称的“德国革命战争回录”,在战后冷战的国际环境下,这个观点很快被英国和美国所接受,说来十分有趣,我发现英国和美国的一些历史学家在描述敌人的时候,想象力十分贫乏,他们的敌人一般被冠以“只知道死板地执行命令,而不知道随机应变”的帽子,后者被认为是英美军人的长处。比如在二战期间,德国军人就被认为是“虽然训练有素,但只会机械地服从”,以至于巴顿将军声称,由于善于随机应变,“一个美国小伙子抵得上10个德国佬”。直到50年代后,由于战时所造成的敌意逐渐消退,英美等国才开始比较客观地评价二战中的德国军队。 同样一直到80年代末期,苏联逐渐开放并最终解体,冷战的敌对气氛逐渐减弱,西方国家出版的有关二战东部战场的史料开始同时引用苏联和德国双方的资料,从而开始比较客观地描述这场也许是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战争。一本战史是否包括双方的资料是区分严肃的史料和“革命战争回忆录”的重要区别之一,也许有许多人更喜欢“德国革命战争回忆录”而讨厌“苏联革命战争回忆录”,但对笔者来说“革命战争回忆录”就是“革命战争回忆录”。令人遗憾的是,这些80年代后期在国际上出版的作品很少能和国内二战爱好者们见面,我们出版社的许多编辑的职业水准之低下简直让人难以置信,在已经是21世纪的今天,国内有关苏德战争的最权威的作品居然还是Albert Seaton出版于60年代的“苏德战争”!不过话说回来,你能对那些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例如“艾森豪威尔在法国帮助布莱德雷夺取巴顿的战功”,“苏联政府残酷镇压和德军浴血奋战的弗拉索夫将军的部队”等大作的编辑老爷们抱什么指望呢! ; J* y' w  y! Q+ ^1 I/ K
世界上任何一支军队,除非是完全由白痴组成,否则决不会不允许在战时依据实际情况改变作战计划。在战争初期,苏军并非是只知道死守计划,而是他们的反应太慢,这既是由于当时苏军各级军官缺乏经验,也是由于苏军缺乏一个良好的通讯系统,这导致指挥员无法及时了解前线的情况,而上级的命令无法及时传达到下级。随着苏军各级军官经验的增长和通讯设施的日益改进,苏军的反应也将越来越快。在这里我要向大家介绍的齐克塞战役的一个特点就是对双方指挥机构的能力考验很大,这场战役对于苏军来说,是在仓促中准备的,对德军来说,是突然间被卷入的。双方的作战准备都十分草率,双方的作战计划都是几乎从一开始就遇到了麻烦,看着双方将领们如何调整作战计划是十分有趣的事,在此期间,双方都犯过不少错误,其中有些错误是如此低级,以致让人无法相信这是出于朱可夫和曼斯坦因这样世界级名将的手中!
5 L( ]1 o' `: h4 r/ ^' M! }! E/ D      齐克塞战役的另一个特点是双方那种在理论上机械化部队根本无法运动的地形和气候环境中使用机械化部队的能力,笔者一向认为二战中真正意义上的机械化战争只发生在东线,苏联战场上双方装甲部队所表现出来的爆发力和令人眼花缭乱的机动能力总是让我如痴如醉,在这方面,德国军队是先驱,它第一个把装甲部队的运用上升到艺术化的层次,苏联装甲部队只是到1944年才达到了这个层次,而在西线的英美军队从未达到这个境界。
I have nothing to offer but blood, toil, tears, and sweat.
      自从1943年7月库尔斯克战役后,苏军就开始了向西方不间断的进攻,1943年11月,苏军从第聂伯河的桥头堡中冲出,他们攻克了基辅并将德军向西方和西南方向逐退了100公里,1943年12月,苏军又发起了一系列新的攻势,这个攻势直到1944年1月中旬才告一段落,这个攻势也导致德国南方集团军群的防线向西方弯曲,从而在苏第1和第2乌克兰方面军之间形成了一个从西北伸向东南的突出部,这就是德国人所称的“齐克塞突出部”。这个突出部割裂了苏第1乌克兰和第2乌克兰方面军之间的联系,对企图进一步发动攻势的苏军来说,这个突出部犹如莽刺在背,但同时对苏军来说,这个突出部的存在也是一个机会,一个通过两翼包抄以消灭突出部中德军的机会。 ! R: b* ^, l* m' |
      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司令曼斯坦因元帅十分忧虑苏军对齐克塞突出部的攻击,在他眼中这个突出部是德军防线上一个弱点,他曾多次向希特勒提出放弃这个突出部,以拉平德军的防线,但希特勒没有同意,希特勒认为这个突出部的存在是在苏军两个方面军之间打入了一个钉子,如果能守住这个突出部,就可以严重阻碍苏军的下一步攻势。对此曼斯坦因表示了自己的怀疑,问题是德军是否有能力守住这个突出部?但既然希特勒已经下达了命令,作为一个军人,曼斯坦因只能服从。不过令曼斯坦因感到安慰的是当地的地理情况,齐克塞地区地形十分复杂,多河流,沼泽,道路情况很差,在1月份当地多雨雪,尤其在夜晚经常雨雪交加,大风呼啸,能见度很差,而道路结冰情况十分严重,但一到白天,气温开始回升,地面化冻,使得道路成为“无底的泥潭”,使得机械化部队很难在这种地形中运动。这些情况显然对防守者有利。 5 u- I, \: x0 ~! i* P
      德军在齐克塞地区的部署是这样的,在突出部的左翼德第1装甲集团军第7军,这个军在突出部根部由下往上部署了第75,第34和第198步兵师,军预备队第82步兵师部署在防线后方的左翼。第7军上方,突出部的左半部是第1装甲集团军的第42步兵军,该军的左翼是第88步兵师,这个师占据的防线很长,实际上对一个师来说是太长了,为了加强该师的实力,德第213警卫师的2个营和第168步兵师的1个营被补充给该师,在第88师右翼是B战斗群,这个战斗群由第332,255和112步兵师组成,在这3个师中,除了第112师比较完整以外,其余各师都在以前的战斗中受了重创,这个战斗群实际的兵力只相当于一个加强步兵师。 3 a, j- ^' d/ o
占据突出部右翼的是德国第8集团军,该集团军将第11军部署在突出部右半部,在该军防线左翼和42军B战斗群相邻的是由保加利亚志愿者组成的党卫军“Wallonia“旅,该旅右翼是第5党卫军“维京”装甲师,这个师是党卫军4个王牌师之一,该师奇装满员,共有90辆坦克,在“维京”师靠近突出部根部由北向南分别是第57,72和389步兵师。在第11步兵军的右翼是第47装甲军,该军的部署由北到南分别是第3装甲师(只有20余辆坦克),第106和第320步兵师。
8 x7 \# a& g7 r     在苏军发起进攻前,德军的防线已经构筑完毕,整个防线相当坚固,但其弱点是缺乏纵深,很明显地在第一线德军后方,根本没有预备队存在,在突出部的左翼,德军没有一辆坦克!但在我看来,德军兵力部署最大的错误是将实力最强大的“维京”师部署在突出部内部,即使一个军校学生也会知道当向一个突出部发动进攻时,通常用的方式是以一个钳形攻势,从两翼切断突出部的根部,在这种情况下,理应将手头最强大的装甲兵力部署在突出部的“肩部”,或部署在二线,以阻止敌军突穿防线,而将装甲部队部署在突出部内部这种做法是一种不能被原谅的错误,这种错误在战斗打响以后,根本无法弥补。 + g3 L5 W7 T  t" h
     在德军在加强防线的同时,苏军正在准备对齐克塞突出部发起攻击,苏联最高统帅部的想法十分简单,既然德国人因为某些我们无法理解的原因不愿意放弃这个突出部,那么我们就应该尽快地发起进攻,以消灭突出部内的德军,以防止万一德国人忽然改变注意,从那里撤退。虽然苏军自库尔斯克战役后几乎不停顿地战斗了6个月之久,部队已经十分疲劳,而且在以前的战斗中遭受的损失还来不及加以补充,但为了不丧失战机,苏联最高统帅部决定冒这个险。
I have nothing to offer but blood, toil, tears, and sweat.
      苏军计划以2个方面军的部队参加这个拟定中的战役,在突出部左翼是由瓦杜丁将军的第1乌克兰方面军,在突出部右翼的是科涅夫将军的第2乌克兰方面军,整个行动由朱可夫元帅亲自协调指挥。
7 K" b' t4 s4 V7 F' N瓦杜丁将军是苏军中著名的智慧型将领,在制定作战计划时,他一向以考虑周到著称。在接受了任务后,他决定这样部署他的部队,在左翼是第27集团军,这个集团军只有3个步兵师和一个筑垒地域,共28,000人,该集团军面对着德第1装甲集团军第42军的88步兵师和B战斗群并几乎覆盖了整个突出部的左半部,为了在最大程度上集中兵力,27集团军将它的两个师(第180和337步兵师)集中在右翼,而在其他地段上只部署了第206步兵师和第159
! U' t5 M* B: X* z) ?筑垒地域。 + v1 G7 f  d6 D/ c" n: n4 y
     在第27集团军的右翼,正对者突出部左翼根部是第40集团军的两个军:第47和第104步兵军共33。700人,第47军两个师(第167,359步兵师)面对着德第198步兵师,第104军两个师(第133和58步兵师)正对着德第34步兵师,此外在德军防线后方,一支有苏联第13近卫步兵十和第6摩托化旅组成的部队在上一次攻势中被德军切断在德军防线后方,这些部队在苏联空军的支援下,击退了德军所有消灭他们的企图,仍然在德军后方坚守。瓦杜丁手中 的坦克部队是新成立的第6坦克集团军,这个坦克集团军辖第5近卫坦克军,第5机械化军和第233坦克旅,共有坦克190辆。由于是一个新成立的单位,这个坦克集团军所属各部即不满员同时也缺少所应有的支援单位如炮兵,反坦克炮,高射炮,工兵等单位。瓦杜丁决定把第6坦克集团军用于第104步兵军的地段上,由于没有任何担任支援步兵任务的独立坦克部队,瓦杜丁只能决定让第6坦克集团军在第一天就参加战斗,其第5近卫坦克军和第5机械化军将各出一个坦克旅,担任掩护步兵突破的任务,为了协调指挥,第6坦克 集团军司令克拉夫岑科将军将同时指挥第104步兵军,瓦杜丁的问题是他手头的预备队很少,只有第233坦克旅一个旅!
2 @# e" ~" H8 }$ d' G! y3 o$ b     担任向德军右翼发起攻势的苏第2乌克兰方面军由科涅夫将军指挥,科涅夫也许是唯一在二战中亲手击毁过德国坦克的苏联高级将领,那是在1941年7月13日,当时担任第19集团军司令的科涅夫上将在赴西方方面军司令部的途中,和一队德国坦克遭遇,当时他身边只有他的副官和司机几个人,他幸运地首先发现了德国人,于是他命令丢弃他的汽车,准备向公路边的树林中躲避敌人,这时他意外地在路边发现了一门被苏军丢弃的反坦克炮,于是一次大战中炮兵出身的科涅夫决定“问侯”德国人一下,当德国坦克接近时,科涅夫突然开炮,击毁了1辆德国坦克,然后在其他德国坦克发现他之前,他躲进了树林,并摆脱了敌人。
/ H% _- v1 R. g" u" q/ {9 D     作为一个高级将领,科涅夫在1943年前的战绩总得来说是败多胜少,他在军事生涯上的转机是从库尔斯克战役开始的,他是在那以后才通过一系列伟大的战役奠定了他世界级名将的地位。作为一个炮兵出身的军官,科涅夫十分擅长于对炮兵的运用,德国人都知道,科涅夫组织的进攻总是意味着规模庞大,组织巧妙的炮击。除此以外虽然科涅夫从未直接指挥过坦克部队,但他对坦克部队的运用十分重视,并且也颇有心得,他曾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我承认我十分偏爱我的坦克指挥员”
+ a# J0 a6 w* P: X9 q     在这次攻势中,科涅夫的第2乌克兰方面军拥有远比第1乌克兰方面军更强大的坦克兵力,在科涅夫手中有一个坦克集团军,罗特米斯特洛夫将军的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这个坦克集团军很奇特的不是由通常的2个坦克军和1个机械化军组成,而是包括第20,29和18三个坦克军,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的实力为197辆坦克。除此以外,科涅夫还有126辆坦克可以用来支援步兵突破。   o) F# q9 x  ^" A5 Z
     科涅夫将军所作的兵力部署如下:在他的右翼是第52集团军,这个集团军拥有3个师(第294,254,353步兵师)共16,000人,它将部署在一条很长的防线上,面对着德党卫军“Wallonia”旅,“维京”师,第57和72步兵师。科涅夫将军将攻击主力集中在第52集团军左翼,第4近卫集团军的2个军(20,21近卫步兵军,共46,000人,52辆坦克)和第53集团军的2个军(第26,75步兵军54,000人),在这里科涅夫将集中4个军12个师的兵力攻击由德国第389步兵师和第3装甲师2个师的防线,其中主要打击力将落在第389师身上。
I have nothing to offer but blood, toil, tears, and sweat.
      和第1乌克兰方面军的计划不同的是,科涅夫并不准备在完成突破前投入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这支兵力将只用来向德军纵深突破。在攻势发起以前,科涅夫将军最担心的是当地恶劣的地理环境,如果说在整个突出部的地形十分糟糕的话,那么在第2乌克兰方面军的地段上,地理环境尤其恶劣。科涅夫十分担心他的步兵和炮兵无法跟上坦克部队前进的速度,于是他在最后一刻修改了作战计划。按苏军作战惯例,在对敌人进行包围作战时,应该建立两层包围圈,即阻止包围圈内敌人突围的对内正面和防止包围圈外敌人解围企图的对外正面,通常最先建立的是对内正面。但现在由于担心步兵滞后,科涅夫决定一旦达成突破,他将首先投入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的第20和29坦克军,这两个坦克军将一旦和第1乌克兰方面军的部队会合后,将立刻向为扩展首先形成外层包围圈,然后“希望”步兵和骑兵部队迅速赶上,以形成内层包围圈,虽然我理解科涅夫的这个办法出于无奈,但我仍然感到这个地方是苏军计划中最让人发笑的地方。最后科涅夫将军将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第18坦克军和第5近卫骑兵军作为方面军的预备队。
+ ?! D. ^8 c! B! x, ]7 z: ~# y9 v( V) b    在这次攻势中苏军总的作战计划是这样的,在突出部右翼的第2乌克兰方面军将于1月24日发起攻击,预计在第一天突破德军防线,当天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进入突破口,第二天该部将抵达Shpola,然后继续向前突破。同时在突出部左翼的第1乌克兰方面军将于1月26日发起进攻,他们也将在第一天完成突破,第6坦克集团军在进入突破口后,将于1月27日和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在Zvenigorodka会师,然后迅速向外扩展,以形成外层包围圈。整个计划显得十分乐观,而我们也将马上看到它是否行得通。 / r$ P4 c5 ?) A: K& L1 j
     为了将德军的注意力从突出部引开,苏军在战役前夕进行了大规模的欺敌行动,在整个战线上,苏军各个部队奉命不顾疲劳,不断地给当前的德军施加压力,当时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并不在突出部附近,而是在战线的南方,苏军决定直到最后一刻才把它运往进攻区域,在此以前,该部奉命不断和当前德军保持接触。直到1月19日,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才开始向北运动。与此同时苏军在它原来的驻地放置了200辆以上足以乱真的假坦克,而部队的运动完全是在夜间进行,一路上保持无线电静默。而在原地则建立一个电台网以试图给德国人造成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还在原地的假想。1月21日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进入攻击位置。虽然苏军采取了种种措施,德国盖伦将军领导的军事情报部门东线外军处还是于1月22日准确地发现了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已经向北移动,于是德第8集团军立刻做出了反应,第11和第14装甲师奉命调往突出部“右肩”(第11装甲师坦克不超过30辆,第14装甲师坦克数量我不是很清楚,但我知道要多于第11装甲师,但少于“维京”师),同时全线德奉 命进入戒备状态。
3 E, l2 L, G" R4 K+ q    在叙述具体战役过程前,我先说一下双方的兵力对比,在这场战役中,苏军投入的兵力为245,000人,坦克513辆,德军的兵力为130。000人,坦克180-200辆,这样苏军在兵力上占将近2:1的优势,在坦克上占了2。6:1的优势。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坦克上的力量对比很快将会改变,在战役发起后,苏军首先将第2坦克集团军投入战场,第2坦克集团军辖第3和16坦克军,但这个集团军远未达到满员,只有100辆坦克。在战役后期,第1坦克集团军第11近卫坦克军也来到战场,这个坦克军只有30辆坦克。这样苏军在这场战役中投入约650辆坦克。在这些坦克中,我知道第6坦克集团军第5机械化军装备的是美制M4A2谢尔曼式坦克,其余苏军坦克部队主要装备着 T-34/76和一些轻型坦克。
. u6 D  D, B4 a# s9 o+ t  h    同时德军也将向这个地区投入新的坦克部队,他们将在突出部右翼投入第13和第24装甲师,在左翼则将投入第16,17装甲师,第1党卫军“阿道夫 希特勒”装甲师,第1装甲师和贝克装甲团,最后德军坦克总数将达到约500辆,其中至少有150辆是“虎”式坦克和“豹”式坦克。
I have nothing to offer but blood, toil, tears, and sweat.
     1月24日上午,第2乌克兰方面军的战线上苏军的大炮开始怒吼,这一场炮击持续了几个小时之久,不过由于当时天气条件不佳,原来计划中的苏联空军的轰炸计划被迫取消,由于当时苏联空军已经在东部战场取得了制空权,这个变化自然对德国人有利。+ Q/ H$ s  w& p! E8 [" i! Z. G
    当炮声逐渐平息了下来时,第2乌克兰方面军第4近卫集团军和第53集团军的4个军12个步兵师,离开了自己的战壕,向德军防线冲去,在这里科涅夫以第53集团军第75军的3个师攻打德第3装甲师的阵地,集中其余3个军9个步兵师攻击德第389步兵师的防线,攻击的结果让科涅夫十分震惊,在苏军的反复攻击下,德国第389步兵师犹如海中的巨石一样,屹立不动!直到24日夜晚,苏第53集团军最右翼的26步兵军和第4近卫集团军最左翼 的第21近卫步兵军只前进了约2公里,其它地段苏军几乎没能前进一步!第389师的防线虽然略微向后弯曲,但总的说,苏军在第一天的攻势中完全没能达成突破。
5 a: Z% H3 z; X+ J* v8 Y$ s& A: t    24日晚,科涅夫第一次修改了作战计划,由于在第一天未能按计划达成突破,于是他命令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的第20和29坦克军于25日直接投入战斗,这两个军将分别从第26步兵军和第21近卫步兵军之间一个宽4公里的地段上进入战斗。同一天,德第8集团军也开始调整部署,第11和14装甲师开始向苏军突破方向移动。
: H9 d) z! M) C2 B3 [9 B: w+ L. m    1月25日,苏军的攻势进入了第二天,在一整天中,德第389步兵师遭到苏军几乎不停顿的攻击,但几乎每次攻击都被389师击退,一直到傍晚,苏第20和29坦克军终于在第389师的防线上突穿了2个小口子,于是这两个坦克军开始自这两个口子强行突破,在这个过程中,苏军遭到德军从两翼发出的密集火力射击,损失惨重。同一天,德第11和14装甲师仍在苏军突破口南部集结,而在北方的第8集团军第11军第57步兵师接到命令准备南% L, U" g+ Y) j# c
运动,以作为预定于26日发动的德军反击的北方攻击主力。2 w% e" N# b" r% R
    1月26日,德第389步兵师的防线终于被撕裂,苏第20和29坦克军全部进入德军后方,但德第389步兵师仍然死死拖住苏军的步兵,使之无法前进。在战役开始以来,德第389步兵师以一个师的力量,抵抗苏军2个坦克军和9个步兵师的集中打击,竟能阻止苏军的前进几乎达3天之久,这个师的战斗力之强让人难以置信。苏军攻击受挫除了是由于德军的顽强抵抗,另一个原因是当地地形十分恶劣。在双方老兵的回忆中都提及了这点,
$ Y/ |! l4 O; c$ q% T5 K9 k+ Q- ?    苏联坦克军官Dmitriy Loza这样回忆道“这里根本不存在道路,有些地方的泥浆可以深达膝盖,所有的轮式车辆几乎无法前进,为此部队征用了几乎所有能在当地找到的牛,马,驴等牲畜来拖带大炮,弹药和给养,我们的坦克也好不了多少,在路上经常有坦克陷入泥潭,动弹不了,只能靠别的坦克把它拖出来”Loza所在的部队是位于突出部左翼的第6坦克集团军第233坦克旅,而在突出部右翼的道路情况要比左翼还要恶劣。
0 i5 T! x$ o  q. y4 @; ]    科涅夫在得知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完成了突破,以及步兵尚无法赶上的情况后,他立刻命令罗特米斯特洛夫将军立刻向德军后方突进,同时由于步兵的滞后,他决定第20和29坦克军全力向Shpola前进,在攻占了该地后,第29坦克军将单独向南旋转以建立外层包围圈,而第20坦克军将继续前进和第1乌克兰方面军的部队会合,并建立对内包围圈。
I have nothing to offer but blood, toil, tears, and sweat.
      道路情况的恶劣是一个双刃剑,它同时也使得德军用以反击的第11和14装甲师行动十分困难,直到26日下午,德军的反击才开始了,这场反击以德第11和14装甲师在南,第57和389步兵师在北,夹击苏军突破口的两翼,经过激烈的战斗,27日上午苏军的突破口在德军的猛烈攻击下被关闭,苏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的2个坦克军被切断在德军后方,同时由德第14装甲/ s  S# }: t$ S- k; E$ i- k' l; Q
师的10辆坦克,一个装甲步兵营和一些突击炮组成的一个德国战斗群成功地和第57步兵师会合。$ @4 O2 J6 ^. F4 k0 t
     在这个情况下,科涅夫面临了一个选择,他是否应该召回罗特米斯特洛夫?科涅夫最后的选择是不!他“感觉”到德军的这个反击的力量并不太大,他有把握依靠手头的力量化解这个危机,于是他再次命令罗特米斯特洛夫:“不要管你的后方和两翼,前进!”然后他命令他的预备队第18坦克军和第5近卫骑兵军进入战斗。于是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开始了向德军后方的迅猛前进,由于德军在纵深地带部署的兵力十分薄弱,苏军的前进速度非常快,28日凌晨,第20坦克军攻克他们第一个目标Shpola,然后继续向“大奖“Zvenigorodka急进。3 L$ W2 Y2 u2 z
    在第2乌克兰方面军的突破口上,苏第18坦克军经过苦战于28日再次打开了突破口,接下来这个突破口越来越大,德军一切企图封闭它的行动都失败了,在激战中德第14装甲师几乎损失了所有的坦克(它的那个战斗群被切断)从此它只能担任保卫德军侧翼的任务,而第11装甲师尚保持了相当的战斗力,仍能在重新集结后,再次投入战场。/ h0 |/ |, u( E
    同一天,德第8集团军命令在南部的第320步兵师北移,在苏军突破口以南占领阵地,这是为德军下次反击,预备一个出发阵地。苏第2乌克兰方面军在28日最后的一个行动是以第5近卫骑兵军迅速通过突破口向Shpola前进,这个军将接替第20坦克军担负的建立对内包围圈的任务。至此,苏第2乌克兰方面军的完成了它的突破。
# y+ u# c0 t* J4 D6 ?    现在我们转过头来看看第1乌克兰方面军的攻势,1月26日苏第40集团军第104步兵军2个步兵师在第6坦克集团军的支援下,反复攻击德第34步兵师的阵地,但一整天,苏军的进展微乎其微,全线推进了2-3公里,德军的防线远远没有破裂。在104步兵军的左翼苏第40集团军的第47步兵军的攻势则比较顺利,在这里苏军以2个步兵师攻击德第198步兵师的防线,苏军在这里前进了7-8公里,苏军进展最大的是第27集团军的第337和180步兵师,他们攻击的德第88步兵师的防线过于漫长,苏军因而能突入德军防线约12公里。
; o4 M+ `; `7 W0 D3 M' F% V7 ]在当天晚上,第6坦克集团军司令克拉夫岑科将军在衡量了整个局势后,向瓦杜丁建议于第2天将他手头的预备队第233坦克旅投入第47步兵军的地段,如果达成突破,他将会把整个第6坦克集团军从104步兵军的地段上撤下,投入到第47军的方向上。瓦杜丁立刻批准了这个建议,并把第47军也划归克拉夫岑科将军指挥。
7 q6 C8 d0 A$ T6 f    27日,第233坦克旅在第47步兵军的地段上投入战斗,其结果是“如快刀切入了奶油”,德第198步兵师的防线立刻被突破,该旅迅速地和被包围在德军后方的苏军会合,然后向德军后方迅速推进,于当天晚上占领了苏军第一个目标Lysyanka。同时苏第6坦克集团军的第5近卫坦克军和第5机械化军开始撤出第104步兵军的地段,向北运动,他们计划在28日通过第233坦克旅突破造成的缺口。整个苏军坦克部队的行动显得干脆利落。这种敌前机动本来是德国人的拿手好戏,现在苏联坦克部队也已经能熟练地掌握它了。
: E. r+ x0 x" c在这个关键时刻,苏军忽然采取了一个奇怪的措施,大家一定记得在苏军发动这次战役的同时,在其他战线上的苏军奉命继续向当前的德军施加压力,现在某个地段上的苏军遭到了一个危机,于是第6坦克集团军第5机械化军奉命立刻前往那个地段。这是一个莫名其妙也可以称得上愚蠢的命令:在苏军主攻方向即将达成突破的关键时刻,几乎一半的坦克部队竟然被派往别的地段!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当第5机械化军抵达那里时,那个危机却已经过去了,于是第5机械化军又奉命返回原地。就这样在战斗关键时刻的整整3-4天内,第5机械化军在无所事事的武装大游行!我不知道是谁应该对这个命令负责,可能是瓦杜丁,也可能是朱可夫,但即使是瓦杜丁发出的命令,如此重大的决定不可能没有经过朱可夫的批准,我无法知道朱可夫怎么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
3 L, T) ^0 ]8 D. p" v) [8 \: g    苏军十分幸运,他们所犯的这个错误被德国人犯的一个更大的错误抵消了,读者一定发现了自战役开始以来,德国人对苏军进攻所做出的反应都是来自当地的第1装甲集团军和第8集团军本身,那么德国南方集团军群的预备队在哪里呢?在这场战役中,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司令曼斯坦因元帅的反应之迟钝让人难以理解,自24日苏军发动攻势以来,他几乎没有做出任何反应!笔者曾反复思考过这个问题,我最后觉得这只有一个解释,由于当时苏军在所有的战线上都在发动规模不一的攻势,在决定投入手中掌握的预备队前,曼斯坦因必须找到苏军的主攻方向,由于齐克赛地区当时天气和道路情况十分恶劣,曼斯坦因不认为苏军会把主攻方向放在那里,而苏军最初攻势的受挫更坚定了他的这个看法。3 I+ L4 s# p3 n  V) h* g
    28日,突出地区德军的形势急转直下,在左翼,第5近卫坦克军进入突破口,第233坦克旅继续向前突击,28日1100时该旅抵达Zvenigorodka,并和几乎同时到达的第2乌克兰方面军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第20坦克军会合,在比计划晚了24小时后,苏军两翼的铁钳在突出部德军后方合拢了。7 }- j, W- N0 J; U2 M4 F6 W5 K
当得知这个消息后,曼斯坦因元帅终于觉察出了苏军的企图,于是在28日他做出了向齐克赛突出部投入手中所有可以调动的预备队的决定:第13和24装甲师将投入到突出部的右翼,第16,17,第1党卫军“阿道夫 希特勒”装甲师,第1装甲师和贝克独立重装甲团将投入突出部的左翼,晚了,太晚了!
I have nothing to offer but blood, toil, tears, and sweat.
      虽然增援计划已经拟定,但执行起来则是另一回事。曼斯坦因发现他预定作为援军主力的第1装甲师和贝克重装甲团离突出部太远,即使一切都很顺利,这些部队也无法在2月8日以前抵达目的地!这无疑太晚了,曼斯坦因绝不能允许苏军有如此长的一段时间来巩固阵地,否则当全部援军集结完毕时,苏军阵地也可能变得坚不可摧了。于是曼斯坦因决定采取分阶段解围,首先当据突出部比较近的第13,16和17装甲师抵达时,将由他们发动第一次解围行动。届时将由第13和11装甲师在突出部右翼,第16和17装甲师在左翼,同时向苏军外层包围圈发动攻击,曼斯坦因明白这次攻击的兵力是不足的,但由于可以希望抢在苏军完成防御部署前发起进攻,仍有一线成功的可能,而且即使这个攻势失败,德军仍可以取得将相当数量的苏军从内层包围圈引开的目的,否则苏军很可能在解围德军到达前,先解决被围的德军。德军第一次解围行动预定在2月3日开始。
3 I0 P7 e2 N4 M: w5 h2 I    与此同时,苏军也在加强他们的双层包围圈,对他们来说,既然肉已经到了嘴里,可千万不要被迫吐出来。1月28日-2月2日,苏军将第4近卫集团军和第5近卫骑兵军接替了原来担任内层包围圈的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第20坦克军的部队,从南面包围了突出部,同时第52和27集团军开始在炮火掩护下,向突出部内部步步“挤压”其中尤其数第27集团军对德第88步兵师的进攻最为成功,这使得德军防线左翼深深地向内凹陷,对此被围的德军开始调整部署,他们首先将防线向内收缩,以防止整个防线破裂,同时德第11军将原在右翼第72,57和389步兵师在突出部南部建立一条新的防线,德军的这个行动非常快,到2月1日,一个完整的环形防线基本完成。在同一时间内,苏军的外层包围圈也于2月1日基本完成,在这里苏军的防线呈两个半弧形,第6坦克集团军和第40集团军的2个军面向西南方,以应付来自德军左翼的德第3装甲军,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和第53集团军的2个军则面向东南方,以准备对付来自德军右翼的援军,在这里苏军在拼命构筑阵地,苏军的防御工事一天比一天增强。同时,朱可夫第一次考虑向突出部投入新的兵力,第6坦克集团军第5机械化军开始返回,此外包括第2近卫伞兵师在内的一些步兵单位将在以后几天内陆续到达。朱可夫正确地判断出德军援兵的主力将在德军左翼,他计划将这些援兵都投入在这个地点。7 H- l& A' o9 f. s
    在叙述德军解围行动以前,让我们先来看一下被围德军的情况,据曼斯坦因在他的回忆录“失去的胜利”中的说法,被围的德军第11和第42军很多单位都不满员,据统计,被围的德军人数是54,000人,但实际数目可能还要少一些,因为一些后勤单位在包围圈外。可惜我手头的资料并不支持这个说法,被围的德军部队是第1装甲集团军第42军第8集团军第11军,第42军辖有以下单位:
1 g( m# ~8 l" y5 _& `( L' Y   1、第88步兵师,这是个满员的步兵师,并且还加强有第213警卫师的2个营和第168步兵师的1个营。' @3 F4 z+ s# O3 p. m, Z
   2、B战斗群:包括第112。332和255步兵师,除了第112师比较完整以外,另2个师都残缺不全,合起来大概相当于1个半步兵师的实力$ W6 P/ T3 Y) \9 T1 U
   3、军直属部队:第239突击炮营和第213工兵营+ {) p$ o9 w; ]
第11军属下有如下部队:6 Q/ J# }, R& r" X" d
   1、第5党卫军“维京”师:这个师齐装满员,该师有90辆坦克,到2月16日,这个师仍然有12,000人!. f. t9 C2 A1 v1 S" O& U
   2、党卫军“Wallonia”旅,这个旅由2000名比利时志愿者组成。
3 F, ?- ]) ^1 r   3、第57,72和389步兵师,这3个师中至少第72和389师是满员的。
" |/ _3 K" s' ]3 a& S, W, Y. N3 x   4、军直属部队:第842加农炮营,第108榴弹炮团第1营,第800重炮营第2连,第228突击炮营,第666机械化工兵营,第155和410建筑营。
# h! O- R" e- g3 b$ [5 h' s   5、第14装甲师的10辆坦克和1个营的装甲步兵9 b3 r# n1 |0 x+ o
   所以被围的德军相当于6个师1个旅,再加上直属单位,据德方记录人数在6万人以上,扣除苏军突破中德军遭受的损失,被围德军约在57,000人以上。2月初,德军调整了包围圈内的部队结构,“维京”师和“Wallonia”旅被转给第42军,整个被围的德军由经验比较丰富的第42军军Stemmermann将军指挥。
I have nothing to offer but blood, toil, tears, and sweat.
     1月29日以后,战场稍微平静了下来,在以后几天内,双方都在加紧时间完成各自的作战部署,苏军的部署是以第4近卫集团军的2个军(第20和21近卫步兵军)在突出部南部建立防线,这样整个突出部内的德军被苏军27,52集团军和第4近卫集团军所组成的内层包围圈所包围,苏近卫第5骑兵军作为机动部队,组成内层包围圈的苏军约为7-8万人。这个包围圈在2月1日基本完成。
- g& h5 Y6 ]; Q9 h6 R$ \     在内层包围圈外面,苏第2乌克兰方面军将原在第53集团军左翼的第49军3个步兵师的兵力横越整个防线,调入突破口内,面向东南建立了一条防线,以阻止任何来自德军右翼的援军,在49军后方,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的第29和18坦克军占领了阵地。在突出部左侧,苏第40集团军第104和47步兵军共4个师占领了面对德国左翼援军的阵地,第6坦克集团军第5卫坦克军和独立第233坦克旅部署于步兵的后方,在中央实力虚弱的第13近卫步兵师和随后赶到的第2近卫伞兵师组织了一条很稀疏的防线,而第20坦克军作为整条外层包围圈的预备队,同时第5机械化军也在加速返回途中。苏军的外层包围圈也在2月2日基本完成。
/ C. U: ]# X" a# B; @5 U! g$ a    在苏军加紧部署兵力的同时,德国援兵源源不绝地抵达,在右翼第13和11装甲师于2月1日完成集结,他们和第14装甲师的一部计划于2月2日开始向西北方向发动攻击。在德军左翼,第16和17装甲师将于2月2日完成集结,他们将于2月3日和第34,198步兵师一起发动攻击。& P4 R1 @/ c8 |6 j5 P
    2月2日,在突出部右翼,德第11和13装甲师发动了攻击,这场攻击一开始就遇到了苏第49步兵军的激烈抵抗,对德国人来说问题在于德军的两个装甲师都十分虚弱,每个师大概只有20辆坦克,所以毫不奇怪的,德军的进攻犹如撞在一堵墙上被弹了回来,德国人本来寄希望于计划于2月2日抵达的拥有50辆坦克的第24装甲师于3日或4日加入战斗,但由于我在后面会提到的原因,这个希望落空了。2月3日,曼斯坦因已经很明白,在突出部右翼的进攻已经失败了,但德军仍奉命继续他们的攻势,因为这样可以拖住大量的苏军兵力,以掩护在左翼发动的主攻。! _" {/ J% G; f$ v- a
    2月3日,在突出部左翼德军以2个装甲师和2个步兵师的兵力发起了攻势,本来为了在通过最短的途径和被围德军会合,德国人应该向东北方向发动攻势,但曼斯坦因预料到苏军会把大量兵力部署在那里,于是德军故意向正北方向攻击,以强渡这里最后一道天然屏障Gniloy Tikich 河,然后向东旋转以连接被围的德军。这个攻击确实出乎苏军意料之外,当时苏第6坦克集团军和第233坦克旅都被部署在德军东北方向的第47步兵军背后,现在面对德军攻击重点的只有没有任何坦克支援的第104步兵军的133和58两个步兵师而已!
. {0 u  A7 k/ V8 E    在第一天的攻势中,德第16和17装甲师将苏第104步兵军的防线几乎一切两半,深深地切入苏军后方,当天德军抵达Gniloy Tikich河并成功地在河对岸建立了一个桥头堡,但是在这关键的一天里,苏联第5机械化军赶到了。2月4日,正当德第16和17装甲师准备继续前一天的成功攻势时,在他们的右翼立刻遭到了苏第5机械化军的猛烈反击,由于这个反击加上正面苏军第104步兵军的抵抗,德军的攻势几乎是从一开始就停顿了下来,在这一天中,激烈的战斗进行了一整天。
I have nothing to offer but blood, toil, tears, and sweat.
      利用争取到的时间,朱可夫和瓦杜丁开始调整部署,首先第233坦克旅奉命向西加入对德第16,17装甲师右翼的攻击,而第2坦克集团军(第3近卫坦克军,第16坦克军,共100辆坦克)和第1坦克集团军第11近卫坦克军在2月4日得到命令,立刻出发前往突出部,不过他们需要2-3天的时间才能抵达。1 f5 u3 f5 T+ X2 @; i* u
      到2月4日晚上,形势已经很明显,德军在突出部左翼的攻势也已经没有任何成功的希望。在苏军越来越大的压力下,德军开始缓缓后撤,但在这里的战斗将持续到2月10日左右,因为曼斯坦因发现为了应付德军的这次攻势,苏军将越来越多的兵力集结在北部,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把苏军在那里拖更久一点呢?因为他已经决定在担任这次解围行动真正主力的第1装甲师和贝克重装甲团到达后,他将沿最短的途径,向东北方向发动全力的进攻。
4 G3 W; s0 l% r4 F( Z    在这次德军的解围行动中,双方的损失都很大,担任苏军反击主力的第5机械化军在战斗结束时只剩下不到40辆谢尔曼坦克。很不幸我手头没有德第16和17装甲师在作战开始时的拥有坦克统计数目,但我知道到2月8日,第16装甲师有坦克31辆,2月9日,第16和17装甲师分别有坦克19辆和4辆,到2月15日德国第二次解围行动结束时,这个数目下降为4辆和1辆,所以我估计在发动第一次解围攻击时,第16和17装甲师合起来大概有坦克70-80辆。7 ?, R) l" J/ u/ g: w5 U' S& J
    事实非常清楚,德军以现有的实力无力完成解围任务,要想成功只有期待更多援兵的到来,但援兵抵达的速度慢得令人痛苦,这主要是由于天气和路况的极端恶劣,在这里我来引用一段来自德第24装甲师战史中关于这次“悲惨”行军的文字,相信读了它后,读者对这里的情形会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第24装甲师史中写道:
1 W0 R: w0 r  r8 b: o! z# k( s+ q   “1月份的乌克兰几乎每天都在下雨或下雪,只有在晚上气温下降到零度以下,路面才会冻结一会,而一到白天气温回升,道路立刻成了泥潭!在这种环境中,即使履带车辆也十分难以运行,没有生临其境的人根本无法理解当时的困难。第24装甲师于1月28日接到出发的命令,我们立刻分成6个梯队出发了,在一开始情况还能忍受,第一梯队在15个小时内前进了75公里,但接下来路况越来越差,我们前进的速度也越来越慢了,最后我们每天只能前进10公里,即使坦克这样的履带车辆每小时竟只能走2公里!更困难的是后面的几个梯队,本来就够糟的道路被前边的部队压得情形更坏。一辆又一辆的车辆陷在烂泥里动弹不得,我们只能用坦克当牵引车把它们一辆辆拖出来,但抛锚的车辆越来越多,根本拖不胜拖,最后连许多坦克也陷在那里了。到了晚上,地面结冰后,那些陷在泥里的车辆干脆被冻结在地面中,这些车辆很多后来只能报废了。这时很多单位开始掉队了,最先掉队的是后勤部队,这使得我们的情形雪上加霜,因为现在一旦车辆出了故障,就很难得到修理,有时我们只能将因抛锚而挡住道路的战斗车辆炸掉!为了减轻车辆的负载,士兵们被迫下车徒步前进,人们的体力消耗殆尽,在这种情况下,车辆耗油量激增,一缸油只能跑很短离。
$ W" |" C5 d+ y, n% Y/ `+ ]    1月29日,第一梯队到达Ustinovka,师主力到达Krivoy-Rog,30日,第1梯队到达Novoukrainka北19公里的地方,第二梯队到达Bobrinets,第三梯队到达Ustinovka,后面的几个梯队混杂在一起,更糟的是他们在这一天遭到了苏联空军的猛烈空袭,情形更为混乱(mars注:这里是在战役初期双方战史中唯一一次提到的有关空军的作战行动,由于天气极差,双方空军在这个阶段基本没有出战,后来德国空军主要是以运输机部队向被围德军提供物资,而苏联空军只是到2月11日后,天气有所好转后才开始大规模轰炸德军目标)! p' T7 E2 y! s2 C: v& R
    1月31日,先头部队开始抵达集结地点,2月1日和2日,后续部队陆续抵达,2日晚奉命前进到Yampol准备加入攻势,这次夜行军的后果是灾难性的,198辆APC和各种车辆抛锚在路上,到2月3日,真正准备好发动进攻的只有这些兵力:原有的50辆坦克只到达了12辆,师炮兵团到达了一个炮兵连,两个装甲步兵团到达的只有不成编制的几百人,另外加上一个工兵营。 显然以第24装甲师这种状况根本无法参加战斗!”
! r: |  _# k' F0 B2月5日,第24装甲师奉命返回原驻地,在这次悲惨的行军中他们损失了70%的作战车辆,其中55%报废!除了少量是毁于苏联空军以外,绝大多数是毁于那“该死的道路和鬼天气”!
  d9 r0 x* Q. H) A8 l- c" a- r    当然在谈论天气和路况所造成的阻碍时,我们应该记住地形和气候是一把双刃剑,虽然德军在事后总是说苏联坦克在这种地形下机动性要强于德军坦克,这无疑是事实,但我们还要记得这个优势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并不是说当德国坦克陷入泥潭时,苏联坦克还能健步如飞,事实上在双方老兵的回忆中,都有着对当地地形和天气同样的咒骂。# M( b# `* \/ ~( L- ]! I) }2 l
    在突出部左翼,道路情况要比右翼好,这意味着双方坦克部队都比较容易机动,但德军集结速度仍慢得让人痛苦,很显然德军无法按计划在2月8日发动进攻,由于当面苏军显然立足已稳,曼斯坦因无意发动一次准备不周的进攻,他很不情愿地将进攻日期延后到2月11日。
I have nothing to offer but blood, toil, tears, and sweat.
      正当外层包围圈炮火连天时,在内层包围圈中的形势也在起变化,在这里苏军第4近卫集团军和第52,27集团军将德军紧紧包围,由于曼斯坦因的解围行动自始至终给苏军很大压力,迫使苏军将主力放在外层包围圈上,在内层包围圈上的苏军只有7万余人,相对于被围的57,000德军来说,并不占太大的优势,而且这些苏军无法得到任何坦克部队的支援,因此在整个战役期间,苏军并没有对被围德军发起过总攻,苏军采取的战术是以大量炮兵为后盾,一次只注重攻取眼前的一两个阵地,逐步将被围德军向包围圈中心“推挤”,在10余日的战斗中,位于德军左翼的苏第27集团军表现相当出色,虽然这个集团军实力不强(在战役开始时只有28,000人)但它的进攻稳定而坚决,在它的攻势前,德军左翼逐渐向内凹陷,包围圈每天都在缩小。* G* Q1 t4 C0 p$ I1 A- E
    包围圈逐日缩小的另一个原因是负责指挥被围德军的德第42军军长Stemmermann将军在有意识的缩短防线,Stemmermann将军是一个有经验的军人,在他的部下中威望很高,在包围圈中,他成了被围德军的灵魂,他的部下回忆道“将军总是出现在最困难的地方,不管如何艰难的情况都不能使他失去冷静,他总是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要Stemmermann 关心的事实在太多,被围德军的弹药暂时还不成问题,但他不久就感觉到了粮食和燃料的短缺,为了解决这个危机,德国空军尽了最大努力,运输机部队在极端恶劣的天气下,冒险在包围圈内的野战机场降落,在整个被围期间,德国空军向包围圈内运送了大量物资,并后送了2000重伤员。虽然Stemmermann将军一再得到保证,援兵会来解救他们,但他对此并没有太大把握。事实上在2月5日,他已经接到电报询问被围德军是否有能力在2月10日突围,但由于遭到苏军的压力很大,而且路况有如此糟糕,Stemmermann只能回答他可能无法在这个期限前做好突围准备。在随后几天里,Stemmermann开始了突围准备,“维京”师开始逐步后撤,这个行动很困难,因为“维京”师担负的防线太长,2月8日,Stemmermann手中最完整的步兵师第72步兵师开始向后方转移,一旦突围开始,第72师和“维京”师将担任前锋。Stemmermann对形势没有任何幻想,他确信最后也许只有自己才能救得了自己。4 p* y1 G; O# L/ v. n5 b
Stemmermann将军有记日记的习惯,每天不管战事多么繁忙,他都会抽时间将一天中发生的重大事件记录下来,这份日记成了研究齐克塞战役的宝贵资料,可惜我手头只有它的片断,在他的日记中他会记下他对当前战况的判断,他下的决心,他接到的命令,部下官兵在作战中表现出来的英勇和他们遭到的不幸,在他的日记中提到在包围& c, j1 ^  _8 @4 P% s9 O6 c  G
圈中德军平均每天伤亡300余人。
1 d  c) y7 b4 G% k# X, o1 s- N  G% N     在包围圈外,德军正在加紧准备新的解围行动。第1党卫军“阿道夫 希特勒”师于2月3日开始陆续抵达,在离开它原来所在的德第48装甲军的地段时,由于当地的局势仍十分紧张,该师将24辆坦克(4两MK IV,10辆MK V“豹”和10辆MK VI“虎”)留了下来,所以当它抵达突出部时,这个师只有32辆坦克(20辆 MK IV和12辆MK VI “虎”)和15门突击炮。
I have nothing to offer but blood, toil, tears, and sweat.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