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请问,张学良死后葬在何处?为何不归葬东北?. ?+ F7 j+ A8 Y- V) y9 H& C3 ^
& o' u0 j$ p7 o& _+ M. ]4 p
[ 本帖最后由 nanjin1937 于 2007-6-26 10:02 编辑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张学良后悔发动西安事变 原想枪毙杨虎城

宋子文:张学良后悔发动西安事变 原想枪毙杨虎城  ' \: J, N" T- c( @) m
                                               转载自新闻频道:http://whnews.cn/news
! i3 r/ B* T0 d0 `0 u! @% k5 v3 n& T' C0 h
  宋子文保存在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档案馆的一万多件资料,是宋家最后的秘密。胡佛研究所近日公布了这批材料。这批档案中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史料,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宋子文亲历西安事变时记下的日记,日记显示,在西安事变中,张学良原本想枪毙杨虎城。张学良自称,事后也后悔发动西安事变。
. q0 n4 D' O0 ^7 y& s7 _8 h3 p# G/ S  D
    
1 r' ?& `# z( S5 f2 c! \/ y$ {7 k
* j! e/ u. r2 ?, m( i& ^# S  1936年10月22日蒋介石在西安视察部队。右为杨虎城,杨后是张学良 8 a/ `" ~( c7 M

0 O( P$ H# x: W  西安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富戏剧性也是最神秘的一个重大事件。其主要参与者为张学良、杨虎城、周恩来、蒋介石、宋子文和宋美龄。其中,宋子文一方面说服蒋介石妥协,一方面稳住南京政府不要轰炸西安,一方面代表蒋介石与张学良、杨虎城和周恩来谈判。宋子文的亲笔日记,是最有可能真实记述历史事实的。
4 K0 X. M+ ~+ u
$ f) Z) V, V% c$ L  张学良和杨虎城1936年12月12日发动兵变扣押蒋介石后,宋子文日记记述的时间从20日抵达西安当天“探路”开始,到25日蒋介石获释离开西安为止。日记用英文写成,为打字稿,但其中要点和人名均为中文亲笔手写,共15页。
$ w7 f, ^/ V7 q% q4 A3 N  W0 T: P" T6 ~) A
  蒋介石痛哭绝食
# c! W* Z$ _' z  t! f1 u+ C5 z# |& B' w! L7 N' h; V
  宋子文20日上午10时乘飞机抵达西安,“我单独拜见委员长。他甚为感动,失声大泣。我对其安慰,告诉他,彼并未蒙羞,相反,整个世界均在关心他,同情他。” $ b% n1 E( ^7 r) H+ D9 P

% O9 ]7 [2 H; r0 |  蒋介石刚被捉之时,羞愤绝望,不吃不喝,与张学良连话都不讲,更别说谈判了。张学良告诉宋子文,蒋曾于17日接受他所提出的四项条件,即:1、改组国府、采纳抗日分子;2、废除《塘沽》《何梅》《察北》协定;3、发动抗日运动;4、释放被捕七人。但蒋当天早晨又改变了主意。
- H* ~$ q! c/ U! p4 Q; H
* B/ D  m, C0 D5 y  蒋介石在见面时告诉宋子文,他不会在胁迫下接受任何条件,军事解决为惟一之途。宋子文指出:“军事上之成功并不能确保其性命之保全,即便西安被占,他们尚可退至接壤共区,惟国家将陷于分裂,内战四起……” : @9 c: x( `& T" b5 s) H

7 @# }- s3 d4 Q+ ]* S1 Y  当天下午,蒋介石“渐次通情达理”。他再次见张学良,事后告宋子文,他已同意张学良将其军队开往绥远;召开大会讨论四项条件;改组陕西省政府,由杨虎城提名人选。 % `0 E) Y. S3 g7 T2 D  y1 p

; a4 L5 p7 h4 u9 b* O- ]  A/ F  蒋介石性命堪忧 9 }. D1 a# ^6 ~, z

9 w+ g# k" H, [' m9 K! y$ q# ]  宋子文在西安之所以敢对蒋介石直言,晓以利害,其主要原因是宋子文抵达西安后确实为蒋介石的性命感到担忧。
" _  \* I& _, c% t& D
+ ?8 i( x1 N. y' U% L2 f' u1 `  
2 n* o1 O3 j3 [7 x3 L: T. b+ @
9 V& W# W, H2 e' n5 K6 C  张学良、杨虎城、邵力子等陪蒋介石游汉武帝墓 + c- Y4 |6 w3 N

5 x  [& n$ ^) H4 W, @! s4 B  宋子文在日记中写道:“他们(张、杨)已走向极端,若其遭受失败之打击,他们甚有可能挟持他退往其山上要塞,甚或,他们可能变成一伙暴徒,并在暴徒心态下杀死他。汉卿(张学良)直言不讳告诉我,其委员会已经决定,若一旦爆发大规模战事,为安全起见,他们将把委员长交给中共。这决非凭空之威胁。”
9 L! g' i; f' \# O2 \. l9 v) V
& r) ?; m* k/ b# R* n: F. |  当天晚上,宋子文继续探寻解决办法,与张、杨甚至谈到请阎锡山出面调停。他在次日的日记中得出了惟一结论:和平解决。
& G; Q( ^2 @- n  I: j% D6 [0 b: d! v/ U, B. q
  “一、此次运动不仅系由张、杨二人所发动,而且亦得到全体官兵上下一致之支持。张、杨至为团结,南京方面许多人计划并希望彼二人分裂,此不仅不可能,且充满严重危险。
# R# k' s: a9 |8 d+ c5 a
! c9 v: D4 }6 h$ y; d. |  二、张、杨与中共两方军队联合一起,将成一令人生畏之集团,以现有之兵力,加之有利之地形,在目标一致之条件下,他们完全可固守战场数月。 7 ]4 W9 [+ X" A8 |  [
/ Q: I* x# \& y$ G* A
  三、中共已毫无保留地将其命运与张、杨维系在一起。 / D7 j" K  \* ^, Y0 r) D5 n3 [
1 U' y/ Z% v! c, T
  在离开南京之前,我一直在军事解决与政治解决间摇摆,然经我实地细量,我坚信,拯救中国惟一之途只能藉政治解决。” ; V0 t- z4 h0 ^* L* m1 E+ b

2 q, S2 H' c, w$ @  张学良扣没蒋介石遗嘱
# E% t; f2 D- u% q* _$ {! E7 v( ~8 [: K/ Z3 a6 s' S2 {0 T
  21日上午11时,宋子文在离开西安返回南京前一小时再次面见蒋介石。蒋介石交给他几份遗嘱,是分别写给全国人民、夫人宋美龄和他两个儿子的。蒋介石要宋子文先将遗嘱给张学良过目,但张过目后扣下了蒋介石的遗嘱。宋子文写道:“(张)谓假如发生战事,他以人格保证将把这些遗嘱发送,但现在他不会允其发送。”
- d$ w) t  {* C1 b, f9 |. |! t3 ~9 C0 l) h5 q: M" N. Q
  蒋介石还要求宋子文不要让宋美龄前来西安,并劝宋子文也不要返回南京。但当时宋子文已拿定主意,心中有了一个救蒋介石一命的初步方案。
0 F- c, `$ Y  u/ I
9 G/ `8 m( a0 ~7 O; f# V" i, u8 U  “我不知何种政治解决切实可行,但我决定先行如下几点:
0 @7 h, w4 n# f# C& I( z! h' O
' x7 z# G2 K; T8 ?; q  1、应让蒋夫人来西安照顾委员长,并改变其听天由命之态度。
, O0 _& d$ f0 y( F3 n" d
2 D0 E4 i% m& z* N7 M" Z  2、由戴雨农(戴笠)代表黄埔系前来西安,亲身观察此地之局势。 $ h8 y4 o( j; _! m2 M4 a

+ s8 o% Q' k* b* d6 d9 x  3、派一将军来西安,以处理可能产生之军事问题。” $ z5 ~1 w( S& k: I3 C$ J; e

" L1 i9 R8 C& }7 d- H3 T0 ~' T  三点方案得到了张、杨的赞同。而且,张还特意给宋美龄和戴笠写了信。但张同时表示,“倘西安发生战事,蒋夫人之安全不能得到保障。”
5 I7 c0 r7 U3 a6 C! f4 D
- w; I. O& K# @9 [" l  张学良:杨虎城不放人就打死他
# S6 S% C1 |" {0 T) g9 J2 |' ]) s) L" d
  宋子文22日又携宋美龄、郭增恺、戴笠及蒋鼎文飞抵西安。蒋介石与宋美龄团圆后态度进一步转变,同意妥协,指定宋美龄和宋子文为其与周恩来谈判的代表。
" ?* ~6 ], D# S- M. d( M) v8 @, Q. J. ^
  23日上午,蒋介石让宋子文与张学良一道去见周恩来。周恩来告诉宋子文,中共已原则上同意取消苏维埃政府及在中央政府的领导下作战。若蒋介石同意抗日,中共可不要求参加改组后的国民政府。“他们欲支持者非委员长个人,而系出于民族之大义。”23日下午,宋子文与张学良、杨虎城、周恩来就已开始讨论国民政府新内阁人选。
+ l: T# \& c$ p- }0 Q/ w7 j. V" L' O0 U& ]; T
  宋子文与宋美龄一道向蒋介石汇报了谈判结果。蒋介石答复:
- }, t) D  ]) \3 j2 }; x( H& w; L! i8 g% o6 z: N6 J4 `7 |
  一、他将不再担任行政院院长,拟命孔(祥熙)博士担任。新内阁绝不会再有亲日派。 ; M+ _5 n2 {; A: j; Q9 h* ^

7 c/ {, h0 b0 O: M7 p6 @  二、返回南京后,他将释放在上海被捕之七人。 . ]( D! J8 R5 d7 a6 v
' R0 t) ~; H1 d& j! z# w
  三、1、设立西北行营主任,由张(学良)负责。
& v* s& E. d+ G: L: f8 {$ y" R
1 v8 p; ~. v' l  2、同意将中央军调离陕、甘。 ; E6 G) U7 K% _" x
7 N+ F; D8 f" m- t* k; W% Q
  3、中共军队应当易帜,改编为正规军某师之番号。 - a. v: o4 \  z/ K* }6 m
% s& M3 }, N: s5 K
  4、中日一旦爆发战争,所有军队一视同仁。 0 z% X/ f8 \9 h4 k1 K6 w: M+ o% I

( S$ t$ O+ _- H* ^  四、1、派蒋鼎文将军去命令中央军停止进军。   \; o# S) V6 Y8 m  Y0 V& G0 \
3 q; e8 q# i" k% Q$ g; o! f' E
  2、将与张学良讨论双方共同撤军,在离开西安后,他将发布手令。
2 ^+ S. v9 H2 ?) C9 @  I, R' T- ?( t; l+ z6 {+ s
  “我将上述答复交予张、杨及周,他们似甚为满意,次日上午,他们将召开军事委员会会议。当日深夜,周拜访了蒋夫人,同时他亦与委员长简单寒暄了几句。” 6 @- W/ k; C) h' i
& J; }: ?5 h, d9 }+ o; L
  至此,西安事变看来已经和平解决。但24日上午,局势突然发生逆转。首先是张学良的部下不同意在蒋介石未履行部分承诺的情况下就放其离开西安,二是张学良为此与杨虎城闹翻,张学良甚至说杨虎城不同意放人,尽可开枪打死他。
( |% W! ?1 h! l' J& {! |
( m9 E; l3 @* b0 P) t( t  在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就失去了自由,长期处于幽禁之中,这一时期,他曾写过很多自述、日记和信函,《张学良遗稿》一书收录了这些日记和信函。从这些资料中或可一窥张学良在西安事变中的心态。
3 K7 Q* n0 W5 l
& F; G3 X3 w! b% C      s; E# K4 a& U3 \" u5 \

6 x9 r; o) Z  D  N- L  
& T4 U( S( M- x& A3 K/ A( K
7 t3 B% c1 M  S# H( O[ 本帖最后由 nanjin1937 于 2007-6-26 10:03 编辑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10月31日,张学良、阎锡山等国民党大员赴洛阳参加蒋介石寿礼
' a, j! Y' f* ]1 y2 f& Q7 d$ \, o
  我在鄂时,东北抗日宿将李植初(杜)曾向我吐露,彼乃欲返回北满,再从事抗日活动。我甚为赞许,彼请求三事:(一)返北满必须假道苏联,现在北满已有中国共产党活动,因此必须同中国共产党取得联系。(二)路费及活动的费用。(三)由我选派文武二人,随彼前往,帮同办事,并任联络。我皆应允。我遂征询总部秘书应德田、前吉林旅长赵毅二人之同意,愿去北满工作。
9 e1 W- E8 P: b9 F- w( h1 ~- s3 K: i2 Q
  李杜派驻西安之代表名刘鼎者,彼为一共产党。由刘鼎之介绍,在上海自称为中国共产党负责的一个人,愿同我一谈。(此人非潘汉年,恐即饶漱石,如今已回忆不清楚了。)相谈之下,不得要领。此为我第一次与中国共产党人发生接触也。而后同中共的联络,多由刘鼎任奔走。
- U6 i  q4 `3 v, a+ Q4 C/ [& Q# o4 w$ M7 n+ t) [, c7 Z* v
  财政部曾派一专员持公函来西北总部见我,并出示孔庸之致我的私函,请我帮忙此人到“匪区”去调查经济状况。我十分诧异,再三询问,该员不肯吐实。我说你如不肯明白说出真情,决难获得通过。彼不得已说出真实任务,是要向“共匪”有所接洽。我亦将曾同上海某人未谈出要领的详情告诉给他,彼言,上海之人,恐是不能负责,彼必将此事转达“匪方”。我遂令王以哲将彼送入“匪区”。当彼返来时,告诉我说,彼之接洽有相当的眉目。   t4 \, t% e" U5 R' `! V  f: u- ?* D

- D; C9 x- G- B  q, _  “共匪”在此时际,先后将俘我之官兵,陆续释回。并声言不再敌视东北军,因东北军的官兵,多怀抗日热心,与中国共产党的抱负是一致,可称为同路人,目下与共产党对敌者,非所本愿也。
: Y/ G, _8 M( p' C$ s, u
2 d' S" U2 b. n) Q  于二十五年夏间,我得王以哲、刘多荃由洛川来电报告,言“共匪”派来代表到彼军中,请求与我相见,可否请我莅洛川?我复电允诺,我亲到洛川,“共匪”的代表为李克农,该时我并不知晓李克农为“共匪”中何项人物。彼所述的大旨为:“共匪”愿拥护中央,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结束土地政策,取消红军名称,听受指挥等等。我认为这些条件是可以接受的。但彼是否能可以代表整个中国共产党哪?假如毛泽东或周恩来能亲来见,我可以代为向中央转达。李言称,彼所提之条件,乃是中共中央所决议者。如我能以诚相见,彼可以约请毛泽东或周恩来前来会见。彼遂返回瓦窑堡。
2 J: B# p% B* t" W/ w$ A4 h% m6 i; R9 }! N6 ]; E
  再得王以哲电告,言周恩来欲亲来会见,请我约以地点和时日。遂电复可在肤施,令周福成师长加以照料。我遂飞往肤施。在天主堂寓所同周恩来会见。周恩来为人捷给,伶俐机敏。我二人谈至深夜。
$ _& {2 P5 N7 J4 S  q- Y/ A! o2 L2 F! a- h& |
  我二人而后讨论到具体的条件,大旨如下:(一)共产党的各地武装,集结、点编、受训、以备抗日。(二)取消红军名称,制度、待遇同国军划一。(三)共产党不得再在军中做政治工作。(四)保证不缴械,不欺骗。(五)共产党停止一切斗争的宣传和行动。(六)赦放被捕获的共产党人。(七)划陕北区为其后方,准其非武装的党人居留。(八)抗日胜利后,共党武装与国军同等复员遣散。(九)准共产党人为合法政党等等。我应允待机向蒋委员长转陈,谅能可成为事实。二人相约,各不得失信,周遂告别而去。
) w3 _6 u1 d6 p
' x; h" Z. W" T* H5 L  S! G2 v  我当时认为“共匪”具有诚意,自己甚为乐观。逐谋设法向委员长陈说。曾去南京,思觅机会,惜屡未得尽言。而因粤变,更致无缘陈请。迨蒋委员长避寿至洛阳,适又有阎百川(即阎锡山)等会聚,我想这是最好机会,可以提出来讨论。不意,蒋委员长在阅兵训话时,严厉斥责“共匪”为最大的汉奸,一般人愚昧,不明“共匪”之居心险测,妄言容共,实皆为“共匪”之张本。我聆听之下,希望落空,甚为懊丧,曾自饮泣。因而愤恨消极,思谋引退,原僚属所反对,讥我不负责任,不体念部属,动则屏抛他们。曾对陕西绥靖主任杨虎城谈及此事。彼深为同情,劝我不可消极,此为国家大事,应一往直前,不计利害,求其不达目的不止。此处我应当略说一说,杨虎城与我的关系: + J3 Y1 ]0 S* m: F3 ?' D

8 E) _7 b: N3 q  杨虎城本出身草泽,具秦人慷慨激昂之素性,其粗鲁过我。他同情我的主张,认为停止“剿匪”,从速准备抗日,是天经地义的事。我们为部下的,是应当向长官直陈几谏,这也见我们的天职。蒋委员长虽然有抗日的意向,但为亲日者流所左右。待蒋委员长再来西安时,我们要强颜直谏,用一切办法,不达目的不止。一切行动,他皆愿以我之马首是瞻。
0 x' J6 L: M- e8 r5 W5 K  k5 I4 F) i1 J$ _$ Y. d; N
  迨至十二月初旬,蒋委员长由洛莅节西安。我曾两度悍然陈词,因彼时心气浮动,话无伦次,深受责斥。羞忿忧惧,冲动无已。决心武力要请,遂生十二日之变。当事发之初,我曾同杨虎城等会商,变乱目的,促请蒋委员长停止剿匪,拥护蒋委员长领导抗日。在事变的翌日,我在“剿匪”总部及西京公园,两度公开的演讲,曾声述蒋委员长乃是我等最高的领袖,请大家勿生误会,勿起怀疑。
9 K9 X- d3 ^5 ~( L! p" y' E2 N3 t; R& m8 M* i) r' K
  事发之后,我深悔孟浪,彷徨无策,遂邀周恩来来西安会商。……除我之少数僚属及杨虎城知晓外,共产党事前未参预也。于二、三日后周恩来携同博古等三人,到达西安,彼等亦讥诮我等行动过于孟浪,遂共商如何结束之策。彼时我已读过蒋委员长的亲笔日记。惭愧万分,自念侧身旌麾,滥竽党籍,未能窥其高深,鉴其苦衷。但事已至此,使我彷徨无据,进退维谷者!蒋委员长刚正严厉,无论何等言词,皆不准我陈述;全国人心惶惶,舆论沸腾;中央的部队,日益逼近,内战即起燃眉;西安少壮辈的叫嚣,不达到八项要求不止,杨虎城瞻前顾后,畏首畏尾的心情。我睹此情形,五衷疚焚,本欲救国,反致误国,遂决心牺牲自身,悬崖勒马,速为约束,以遏万劫之祸,……不为仇者所快,使日寇坐收渔人之利。但回旋无地,无法收场。幸蒋夫人、宋子文、端纳诸人先后莅陕,从中斡旋,……不但我应该感谢她和他们,后之读史者,对此诸人,亦应表崇敬,要知在当时的西安,人皆目之为虎穴鬼窟,避之犹恐不遑,安有冒生死之危,冰天雪地飞航之险,千里来临乎?须眉如斯,蒋夫人真堪称颂为巾帼豪杰也。 ; L1 A- p$ @1 |! H! }$ X
/ K% w) w1 j( s( z/ f1 K( z$ I
  蒋委员长谨允将我等所提之八项要求,可提交中央会议讨论,但又声明,在会议席上彼将表示反对。我几经周折,对西安人士,方能加以说服。终于二十五日圣诞节,腼颜恭护蒋委员长及蒋夫人诸位飞往洛阳。临行之时,蒋委员长召我和杨虎城,深切地训诫。并再三阻止我的同行。我思为了国家的纪纲,领袖的尊严,我既肇此祸乱,不能再计及荣辱生死,甘愿牺牲自身,以维国法,以炯后人。遂违命陪同莅洛,转去南京。 $ c, F! K: W: y
' `" ^. g9 o7 p7 x5 n
  ' L$ `6 D: E# |2 ?- A" Q* C' O# S
% Z4 a% D( m( s
[ 本帖最后由 nanjin1937 于 2007-6-26 10:04 编辑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老蒋坏吗?肯定不坏嘛!# k$ ]. G+ w- _
    他要是象某些熟读《厚黑学》的高人那样,背信弃义、杀戮功臣,江山会易主吗?别忘了,蒋公的字是“中正”二字。要知道不是随便什么人能配得上这两个字的!
' k6 B* ~/ m4 r# f3 ?5 b    说一千,道一万。楼主咋还不开窍啊!

回复 #41 森林男孩 的帖子

沈阳的骄傲有很多呀! 楼主高考如意吗?
[quote]原帖由 森林男孩 于 2007-7-5 20:51 发表
0 ^2 ^( i/ Z) F) Z# |我才高二,明年考~但快期末考试了~~~~  
% `* @" ^9 ~" v3 q; ^7 z6 O9 P; m' D- d5 w8 ^( A1 X

7 a* l6 b( i: `+ q% L0 K% t8 R2 b你们几号期末考试呀!我们江苏都领成绩单啦。
蒋公的决断并没有错!心腹大患不是日本人。是............
- C5 `1 g5 W2 o5 {/ r* p
4 S) V! w  j! R1 K[ 本帖最后由 nanjin1937 于 2007-7-12 10:06 编辑 ]
我为我在日资企业工作感到耻辱。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