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不是英国人不争气,而是前出到昔兰尼加的英国人就像前出到阿拉曼的德国人一样,是在几千公里漫长补给线尽头苟延残喘的强弩之末。
不要嘲笑意大利人,很多时候,意大利军队成了德国人推诿失败责任的牺牲品。
* ]6 \7 d' n) f  F
7 A  ^0 t7 F9 @: V5 F说到用西班牙代替意大利,为什么不去翻翻两国海军的兵力对比表?最好再翻翻两国可动用的商船总吨位,看看西班牙有没有足够的海运和护航力量让非洲军不致饿死。
原帖由 飞龙 于 2007-10-27 17:44 发表   i1 |/ ^( z& J! `( Z
北非战役的后勤瓶颈在突尼斯的码头,而不是地中海上,如果非洲军能解决的黎波里到埃及运输问题,非洲军才可能跟数倍于己的英军抗衡。说起来突尼斯到托布鲁克最便捷的运输工具还是海轮,估计因为无法充分保证制空制海 ...
6 E  d# g7 w: M+ r
非洲的瓶颈不在,或者说不主要在码头上。
) k" ]% i3 D3 d8 @. P; r2 i' I* Z9 M9 J7 S" M/ P" B
问题的关键在于从码头到战场漫长的陆路,在开放了突尼斯和比赛大两个港口以后,码头的总吞吐量是够的。非洲军后勤的大麻烦来自于陆上运输的漫长距离远远超出非洲军辎重车队的运输能力。
隆美尔在非洲的战斗是典型的战术胜利战略失败。. z2 K, V6 E: V: o$ ]+ e
* B  `4 j" z7 L0 \
德国唯一现实的非洲战略就是以最小损耗守住利比亚——事实上这也并不难,毕竟陆路运输困难是双方的,英国人每次进攻同样也被补给匮乏(不是物资不够,而是运力不足运不到前线)折腾得够呛,这也是隆美尔多次防御战以少胜多的根本原因之一。然而,隆美尔从来就不把德国的非洲战略安排放在眼里,在几次战术胜利的鼓舞下试图征服埃及——可这个梦呓在没有获得东地中海制海权之前是不可能实现的——于是德国有限的装甲兵航空兵实力,有限的燃料,意大利海军有限的护航兵力和商船队就在这一次次徒劳的企图中被白白的挥霍,直到美英在法属北非的登陆和阿拉曼会战的失败的彻底打破隆美尔的白日梦。' q' O( v+ T- x0 Z2 v; Y

5 `2 o9 A$ U8 f" ]6 d8 c. H0 b% J[ 本帖最后由 vassiliev 于 2007-11-9 16:00 编辑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