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40万是含着随军民夫了。里面直接作战的也就十万左右。就像温泉关300勇士+1500阿卡底亚杂牌+5000百姓。总兵力近万了。
  S- K2 ?" m4 B) U' E记得有篇文章说过强秦国力要占七国的六成。以当时的生产水平看,国力的主要因素就是人口。因此秦的人力远大于赵。估计秦的总兵力应该不低于赵。
本帖最后由 godkiller 于 2013-3-3 16:02 编辑
$ ]9 N. M$ b( h4 C7 j. z7 q3 k" M0 t: V( ]
正因为生产力低下和兵役制度落后才会导致当时军队后勤人数庞大。十万大军配几十万挑山工是再合理不过的事。当然可以认为连十万大军都没有,但是这个数字也不可能太少。毕竟从兵马俑这样的阵势来看,如果没有庞大的兵力是不需要设计如此复杂的战阵的。以长平之战对赵国的毁灭性打击来看,减丁几十万完全有可能。楼上最后一句有待商榷。生产力越强参战人数越多是下意识推断。实际越往近现代,参战人数占人口的比例就越少。民夫不用赶驴挑担了,换成在家服务战时生产了。
总之,个人认为双方参战的总人数确有好几十万,其中一线兵力只占两三成,但绝对不止三两万人的小打小闹。没有浩瀚的战争场面是孕育不出中国古代的战争艺术的。
赵国虽小,但地处核心位置。以你两千万人口计,占两百万不为过吧?打一场灭国之战动员二三十万军民,号称四十万。当时当日秦虽远交近攻,列国也不全是糊涂蛋。各国对赵多少有点援助。赵军或许远远少于四十万,但绝不会是数量级上的差别。咱们的祖先对于数字概念其实是很精确的,如有赤壁这样的刻意夸大一般都有注释的。
本帖最后由 godkiller 于 2013-3-7 10:22 编辑
2 |! D+ F4 I6 i! Y4 l* ^8 c9 W1 T& m5 W$ H
楼上,长平之战对赵国的影响确实是死缓了。古人就算数学不好,描写战后赵国惨状的文艺作品总不是臆想的吧?两百万人口的推断是建立在39楼两千万人口论之上的假设,郭沫若认为赵国人口三百五十万呢。各国对赵的援助不是我个人推断,此处不枝蔓。再者一面强调赵有十万壮丁长期外派抗匈,一面说赵在国难之时凑不出四十万军队加民夫是不是矛盾了呢?千万别小看赵国。他没那点国力何以长期屹立中原核心?何以伐齐讨楚?何以修出1300里的赵长城?敢问赵长城是用天顶星科技修的?先人留下的历史不是杂谈。司马迁也不会因为是史学家而不是战史学家就搞不清一个零。至于牧野之战是神话时代的传说。中国古代正史虽有删改,但不会有大谬。这是司马迁开创的修史人操守。对历史的疑惑不能代替敬畏之心。最后,我的看法跟23楼的差不多,从没说过40万是个准确数。我此帖的发言就到此为止了。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