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重量倒不是太大问题,关键是高空水平投弹对移动目标命中率很难保证
这个倒是,只能用于轰炸静止目标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各人觉得南云换弹决定没问题。如果97舰攻不带鱼雷出击的话,估计连约克城这唯一的战果都不会取得了。而南云舰队自己覆灭是躲不掉的,美国鱼雷机和俯冲轰炸机分开已经帮了日本人了,如果一起来日本人死更快。归根结底南云舰队根本没有压倒美国人的实力,却要同时承担压制中途岛,歼灭美舰队,掩护登陆3项重任,根本不可能完成,这场战役就是必败的局面,日本人全天运气已经够好了。全部错误都在山本,你看他中途岛惨败后都不敢撤换南云,不好意思阿
如果不换弹,日本最起码可以把第二波150架飞机完整地派出去,虽然250kg破甲力不够,但只要能发现,就能破坏三艘美国航母的甲板,从而避免了美机的第二次打击。而实战中飞龙幸免了第一波攻击,即使美舰也有一两艘幸免,起码也是1v1。从而日军还有使用水面战舰解决问题的机会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不会的,美国两支特混舰队是分开的,日本从头到尾只发现了约克城号,还是跟在返航的美国轰炸机后面才找到的。
换弹如果不进行,南云舰队至少不会立即完蛋,有可能退出战斗,保存实力的,毕竟南云换下的炸弹被引爆了是事实,那么多800KG炸弹的破坏力不能不说是惊人的.
不是吧,第二攻击波如果正常起飞,只能是根据利根号的侦察机发回的方位来导航,不会再悠闲地等美国佬炸光母舰后带他们回去。不过个人认为美军把每艘母舰分开部署的方法相当有效,避免了一锅端。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南云是不是可以考虑让99舰爆先出发攻击,97舰攻继续换弹准备第二波打击。。不过当时空袭中途岛的机群回来也急得要降落,真是乱成一锅粥了。
让99舰爆出击的话,第一波机群就无法及时降落,源田实不是急着催他放降落么& T2 g- R3 ^$ ?, r( x) Q

" h8 W9 ^3 O( T/ V, U' n不过无论如何,航母对决的先手实在太重要了。。。。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前面几位的话题一并说了吧,免得有骗分的嫌疑 : T6 v$ D/ J2 V, c

7 |: ^7 \% z. @+ m& h首先,美军航母的分开配置并不是像战争后期那样的直接,实际上中途岛弗莱彻和斯普卢恩斯拉开距离主要是为了回收先前发出的侦察机,以及在出动第一波时拖拖拉拉耽误了时间,其后他老先生是马不停蹄的追上了斯普卢恩斯的。8 y3 L. p) r1 x, z7 R
其次,南云抢先出动第二波,有两种形式。一是全体出动,那么第一波返航的飞机就只能选择迫降了,那样先不论对美航母的打击结果如何,机动部队自己就先损失了近半数的打击力量。这基本不能考虑;二是只出动两龙的99,那样在无护航且目标位置不十分明确的情况下出击,胜算太小。
分开配置最大的区别还在于编制,弗莱彻跟斯普鲁恩斯率领的是两个不同的特混舰队(TF16跟TF17),每个特混舰队都有各自的护航力量,而日军是把四艘CV统统放在第一机动舰队里,在实战中两个舰队的美军显然灵活性更高。中途岛战斗时美军就只有一艘约克城被日军发现并攻击,而扎堆的日军CV一次被端了三艘,只有距离较远的飞龙幸免,这个教训足够深刻了。
  T, t3 n. Q, ?1 H2 `8 x+ ?' f5 u( l, j, {2 Z1 n7 T3 w
南云当时仍然可以考虑让部分CV出击,部分CV收容第一波里情况最差的飞机。毕竟以第一机动舰队的速度,20分钟内应该可以起飞完成(参考攻击珍珠港)。另外我也不赞成无护航出击,珊瑚海战斗时已经有了教训,5航战单独出击的攻击机基本上全军覆没。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呵呵,那样的话就好玩了,日本人需要把机动部队拆分。' ]+ q  Z4 r1 u0 h
至于美国方面,他们更早的尝试航母的各种使用方式,更早的把环形队形投入实战。' k  c  c9 P8 F0 e3 U
对了,以当时日本海航的通讯条件无法实现让燃料不足和受伤飞机优先降落。
中途岛之后日本也喜欢航母分开部署了,圣克鲁兹和马里亚纳都是大大小小分舰队前呼后拥的。但这样部署最大的问题是直掩机不能集中统筹利用,每个分舰队的自卫力量都势单力薄了点。不象美国,美国后期每个分舰队都能出动100架的直掩机保护自己,日本最鼎盛时KB都没有这个力量。
虽然鬼子的船不多,但保证每艘航母有一定数量的护航舰还是没问题,至于直掩机的部署,问题在于舰机通讯和雷达预警上。前期的日军缺乏这些有效的手段,多数是空中直接指挥。零战也没有远距离导航能力,渊田在珍珠港逗留的那段时间最后还带了几架迷航的零战回KB
" F! h8 A/ O! ?6 Q; `' Y- \2 L) A7 X$ [% V3 r& P
让部分飞机优先降落也是可行的,统一由各自的队长负责指挥就行了,如果战前就有相应训练的话,应付起来会舒服一点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个人认为中途岛胜负的关键倒不是航母扎堆的问题,而是日军自己的战力没有集中使用。, Y* }7 J7 b) E" G& |9 s, K

2 y3 C1 d7 q, ]6 H3 H  g- N从战略上看,当时中途岛和阿留申是日军制定的一个很复杂的战略计划,为了和美军舰队决战所以进攻中途岛;为了占领中途岛,又在阿留申布置了“龙骧”和“隼鹰”等编成了第二机动舰队,去掩护登陆,作为侧应。1 g, O5 p- e& U3 i& X) H' H) C
/ [1 Z9 r' q: N- F/ {3 ]; r  R
后知后觉的说,我挺莫名的,中途岛打下来的话,阿留申肯定不在话下;中途岛失败的话,阿留申打下来也没用。要占领阿留申,意义不大;如果说作为疑兵,这个疑兵的分量又太重了,前后加起来1CV、1CVL、2BB、2CA、2CL。搞不清楚日本的参谋部门是怎么制定计划的,就知道分兵,到头来哪边的兵力都不足,珊瑚海如此、中途岛如此、后面的瓜岛还是如此。1 L1 I; V9 ]0 n6 o& a, W% D
1 r" b- i" m# e
大家经常说日军是4CV,其实不然,参与整个中途岛和阿留申计划的,一共5CV、3CVL+7BB,联合舰队主力尽出。别的不说,单把第一机动部队和第二机动部队,都是用中途岛方向,多将近100架飞机,那结果就不一样了。美国毕竟拼拼凑凑才3CV,一艘还没赶上。' N2 s2 M. g0 f$ O3 G
越是战略上弱势,越应该在局部集中绝对优势,才可能有战果。CV对战更是如此,要么一锤子把对方打死,要么两败俱伤。珊瑚海两败俱伤,中途岛日本被一锤子打死了。对了还有一种,一锤子砸到石头上,反而把自己给废了,比如马里亚纳。
8 i# y+ t, r7 {. j  ^$ p- y8 n( |8 p发动战役要么有突然性,好比珍珠港,但这种事情很难玩第二次;要么就拼实力,比如硫磺岛。反正想决战就拿出决战的勇气,蛇鼠两端只能更加被动。+ h& S1 B3 e" f, `& [; B

4 Q" ?9 q  f1 M* S+ D至于换弹,恐怕只能说明两个问题,一个是日军现场指挥官的应变能力不够强,反馈太慢;二是,日本人也真霉,偏偏这个时候美国人的飞机来了。气数已尽,气数已尽...
' M! k! O$ n0 }$ W3 c1 X南云只不过很不幸在一场注定没啥好结果,并且最终输了的战役中担当了前线指挥官,帮大本营背了黑锅。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