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情况也很不妙,要等到1935年才能订购一艘新型航空母舰。1930年,给这艘航空母舰已临时定名为“木星号”;后来又决定,把“木星号”这个舰名授予曾在达达尼尔海峡一显身手的第一艘水上飞机母舰。1937年4月13日,这艘航空母舰下水,正式命名为“皇家方舟号”;在这以前,老舰“皇家方舟号”更名为“飞马座号”,“皇家方舟号”这个舰名已“闲置”了一段时间。这时,日本和美国已经开工建造了六艘航空母舰,英国才刚刚开始建造第二艘。
) W$ T2 `* E: Q/ }3 Y9 e& v, | “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的设计师们首先考虑的是,给这艘排水量有限的军舰提供最大面积的飞行甲板,在舰首尾装了轮廓明显的外伸板,使飞行甲板比水线长24.4米。主机设计成可以突然加速或减速,使母舰能够适应飞行甲板上的风速。实际上,这意味着“皇家方舟号”的主机要有驱动一艘战列舰那样大的功率,而且性能比一艘驱逐舰还要好。水池试验表明,“皇家方舟号”采用短而宽的船体是得体的。它没有采用“约克城号”和“飞龙号”9:1和10:1的长宽比例,“皇家方舟号”的长宽比例为7.6:1。这样,“皇家方舟号”转向要快一些,也未损害军舰的稳性和适航性。
3 I) w8 y, i% { g, a( B3 o 主机采用了独特的、只有在德国战列舰上才能见到的三轴布置,最大航速为31.75节,跟“飞龙号”的航速相差无几,而主机的功率只有“飞龙号”的65%。贮油方法和英国先前的航空母舰一样,用筒形汽油舱贮存380吨汽油,筒形汽油舱同主要结构隔开,以防止汽油舱在船体双节点振动冲荡时发生断裂。为了避免海水污染燃油,第一次用压缩空气取代了海水排油装置。 ! Y/ }7 |0 N1 s# h
象美国和日本的航空母舰那样,“皇家方舟号”的飞行甲板和机库没有装甲保护,只有弹药舱、航空汽油舱和主机舱,在机库甲板下面装了89毫米厚的水平装甲板。这些舱室的侧壁,是114毫米厚的防弹防雷装甲。两舷是薄防雷护壳和38毫米厚的防雷内壁。该舰能经受住巡洋舰从7千米或更远处发射的152毫米炮弹,和水平轰炸机从2千米高空投下的125公斤炸弹的打击,以及338公斤鱼雷雷头的攻击。 3 q" @0 F- G, E' C) J6 O/ ~
“皇家方舟号”有两座机库,机库有足够的净空,并采取了严格的防火措施,包括采用钢板隔火墙,盐水喷射器和防止汽油蒸汽从机库窜到军舰其它部位的气塞机构。总之,机库具备了封闭式机库的全部优点。采取这些防火措施也付出了很高代价,到完成最终设计时,机库容量从72架降到了60架。 ; g# X/ M, J' m* W( F6 a8 I
和美英其它航空母舰不同,“皇家方舟号”的飞行甲板是钢质的,飞行甲板的尾端具有英国典型的“圆弧”(或向下低伸),首端也有同样的向下坡道。从1918年对“鹰号”上层建筑进行风洞试验时起,英国在设计航空母舰时就很重视空气动力学因素。在“皇家方舟号”上,连岛式上层建筑也设计成了翼形,以减少湍流。这对当时风行一时的、结构脆弱的英国飞机来说非常必要。美国的航空母舰没有留意这样的问题,他们的飞行甲饭呈方形,上层建筑呈长方形。一位英国的造船师后来评论说,美国航空母舰的设计看来不是消除湍流,而是在制造湍流。造成这种差别的简单原因是,美国飞机能承受住冲击,没有必要象英国人那样精心对待。
4 i! P9 H* {" b% v( Y “皇家方舟号”的设计只有一处跟“列克星敦号”和“萨拉托加号”一致,即它的飞行甲板是强力甲板,也是船体的上桁材。如果不需要舷侧有大开度开口来满足配置敞开式机库的需要,采取强力甲板结构是可行的。采用这种结构能配置小型升降机,而升降机要穿过具有中线大开度开口的主桁材,这在结构上是行不通的。两部升降机分别装布舰首尾的右舷,宽度只有6.7米。第三部升降机在左舷,在上层建筑对面,宽7.62米。采用这种窄而长(13.72米)的升降机,目的是在升降机工作时机库内能有空位来移动飞机。但是,英国人的独出心裁是自欺欺人。每部升降机都有上下两个平台,上平台的“运行”是从上机库升到飞行甲板,下平台的“运行”只能从下平台升到上机库。英国人原以为,升降机这样古怪的款式,下机库可以用来维修飞机,上机库则用于提升飞机。这听起来倒不错,实际上却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即把一架受伤的飞机送到修理车间,必须首先把它送到上机库,从升降机卸下后,升起升降机,然后装到下平台上,再放到下机库甲板。这些全需要时间,从而降低了运送飞机的速度。升降机狭窄也意味着运往机库的任何飞机,在送进机库之前都必须事先把机翼折叠起来。 4 i: N% h$ Z m6 p% Y
“皇家方舟号”在飞行甲板的前端装了两台液压气体弹射器。它们与约克城级航空母舰上的起飞加速器不同,是用吊车把飞机提升到起飞高度,然后靠飞机本身的轮子以66节的速度从弹射器上推出去。美国的方式正好相反,弹射器是在尾部位置弹射飞机,但效果一样。“皇家方舟号”有八根拦阻索和一个拦阻网,它是第一艘装拦阻网的英国航空母舰。
! o" l" @+ ^7 H& L5 H/ Z- X7 Q2 C 1926年5月,英国曾在“暴怒号”上首次进行夜间降落试验。“皇家方舟号”设计了一套复杂的识别系统,包括显示飞行甲板边缘轮廓的系统,和指示下降角度和感觉高度的系统。后来做了改进,沿舰舷设置识别灯,让返航的飞行员能够识别出自己的母舰,实际上,识别灯用处不大。
( j$ Z4 v9 ]9 S& | m2 Q8 f 对设计和建造“皇家方舟号”所做的巨大努力,反映了皇家海军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皇家空军的包办领导使海军航空兵倍感失望,终于在海军中掀起了一股航空兵热。新一代的海军将领领导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斗争,要重新取得海上飞行的领导权。皇家空军身不由己,最后只好让步。追究缘由,可能是他们的心思完全迷上了战略轰炸。他们要建立轰炸机部队,这桩事十分激动人心,可是海军航空兵纠缠不休,使他们分散了许多精力。1937年夏天,政府宣布皇家空军对海军航空兵的领导权在两年内交还给皇家海军,这真是个难得的机会,它意味着皇家空军将撤回大量飞行员和维修保养人员。
# S6 x3 g3 d `: u# d 欧洲的局势日趋紧张,每五年建造一艘航空母舰的按步就班的计划必须废止。批准建造“皇家方舟号”之后刚刚两年,1936年海军预算就包括装备两艘2万3千吨级航空母舰。航空母舰的设计工作很复杂,很费时间,这两艘新母舰按理是稍大一点的皇家方舟级,但不尽然,它们是新型航空母舰,机库和飞行甲板都有装甲防护。 ' V0 Z" p6 g% S
这个决定是由海军部修造和军需局长雷金纳德·亨德森海军少将作出的。亨德森曾经一度指挥过“暴怒号”,1931年还指挥过英国第一支航空母舰部队。他对现代舰载机奇缺的情况是一清二楚的。1933年以来,德国海军重振旗鼓,发展很快,意大利海军也跃跃欲试。法国只有一艘航空母舰。可以肯定,英国将在北海和地中海岸基飞机的航程内作战,而英国的舰载机,迄今却不具备陆上战斗机的优良性能。这也表明,皇家空军完全醉心在掌握轰炸机的优势了。 $ V5 Q1 b, u! e, }0 _3 Z" {0 o) [
英国人决定给这两艘航空母舰的飞机尽可能提供有效的保护。就是说,建造舷壁装甲为114毫米、顶部装甲为76毫米的船体,以抵御450公斤炸弹的攻击。英国人的设想是,在遭到重型炸弹攻击时,飞行大队的飞机将送进机库,把军舰的防御留给火力很猛的、有16门114毫米高炮和6座8管乒乓炮炮群。
/ _6 N% @ Y3 j3 W 新母舰要在排水量与“皇家方舟号”大体相当的前提下造装甲机库,这在技术上困难很多。“皇家方舟号”有两座机库,飞行甲板长而宽,新母舰只能有一座机库,飞行甲板比“皇家方舟号”短18.3米。还有,载机量也只有36架,鱼雷机和战斗机的比例为5:1。这个缺陷不象想的那样严重,因为皇家海军还没有足够的飞机和飞行员来建立规模更大的飞行大队。后来,改进了飞机的搭载方法,增加了飞机的搭载量。为了提高防空能力,在飞行甲板边缘四角均配置了两座114毫米高炮炮塔,在战前的所有航空母舰中,这两艘新型航空母舰的炮群火力最强。
2 L% k' e. e/ ~- { 设计工作尽管很复杂,由于亨德森的努力,只用了三个月时间就完成了。1937年初,“光辉号”和“胜利号”两艘航空母舰动工,1939年下水。1937年海军预算中计划建造另外两艘同级航空母舰“可怖号”和“不挠号”。“可怖号”在“胜利号”之前下水,“不挠号”在1940年春下水。新母舰载机量小,曾遭到激烈批评。因此,“不挠号”在建造过程中,对原设计做了改进,在主机库下面加了半座机库。办法是减薄机库的侧壁装甲,并把机库高度从4.88米减到4.27米。与此同时,1938年和1939年预算中拟定建造同级第4艘和第6艘航空母舰的计划,基于上述原因被撤销。
- f" ]5 H+ {9 D2 F2 G% u2 y+ i, @ 在一些书刊中虽有光辉级第三批航空母舰(“不挠号”和“可怖号”为第二批)的提法,“怨仇号”和它的姊妹舰“不倦号”却是采用了全新的设计。原因之一是,英国援引海军条约中的例外条款(或机动条款),把这两艘航空母舰的排水量增加到2万7千吨。这使它们既有“皇家方舟号”的装甲甲板和两座全长机库,又有“光辉号”的强大火炮装备,载机72架。应该说,这两艘航空母舰综合了两方面的优点,实际上,怨仇级却不如光辉级成功。第一,由于战时耽搁和设备转用到其它更紧迫的军舰上,在最需要航空母舰的时刻它们尚未竣工。第二,设计准备工作太仓促,致使主机和主锅炉增大、飞机增多时,增加的舰员没有住舱。结果,不得不把下机库的前半部辟为住舱。该级航空母舰虽然采用了新设计,但并不比“不挠号”强。对于英国的航空母舰来说,北海和地中海是异常危险的水域。“皇家方舟号”在这两个水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功,令人遗憾的是,英国人没有造6艘“皇家方舟号”的改进型来弥补自己的财力不足。建造几艘“皇家方舟号”改进型航空母舰,无疑竣工会更快些。 * p6 t0 @ m7 i1 c
法国人也力图建造航空母舰。他们起步比英国人晚,结果半途而废了。1935年,法国海军看中了把航速快、结构单薄的重巡洋舰“杜肯号”和“图尔维尔号”改装成航空母舰的提案,并拟订了三个改装方案,载机量只有12架到14架。这等于把没有用的巡洋舰改装成没有用的航空母舰,实用性很差,改装方案最终被否决。最后,决定建造正规航空母舰。1938年的造舰计划规定,建造“霞飞号”和“伴尔维号”两艘航空母舰。
5 ~+ Z' m+ u, N. n 至少可以说,法国人要造的第一批航空母舰十分奇特。它们的排水量只有1万8千吨,但有双层机库,火力很强,有四座双联装130毫米高炮,载机仅40架。巨大的岛式上层建筑酷似巡洋舰的上层建筑,为了保持平衡,200米长的飞行甲板紧靠左舷。弹药舱有装甲保护,主机舱有100毫米厚的防护板,但船体装甲不厚。“霞飞号”于1938年11月动工,德军入侵法国时,只完成28%的工程量。它的姊妹舰尚未动工,材料全部被毁。唯一的例外是“霞飞号”的主机,1946年造好后,装到了布勒斯特市阿尔塞纳尔的地下发电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