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知道,他们的工业资源根本抵不过美国和英国,所以,他们要使战争速战速决。不过,日本人也预先制订了一些应急造舰计划,主要是为了改善航空母舰短缺的情况。早在1931年,日本人就设计了一艘大型潜艇供应舰,以便在必要时可以很快改装成航空母舰。1934年,又设计了2艘快速加油船。这些舰船结构上的主要特征是,必要时可以安装飞行甲板和武备。结果,1940年到1941年,“大鲸号”、“剑埼号”和“高崎号”(未竣工)都分别改装成“龙凤号”(13360吨,载机31架)、“祥凤号”和“瑞凤号”(11262吨,载机30架)轻型航空母舰。“龙凤号”的飞行甲板太小,服役期间大多在近海活动。“祥凤号”和“瑞凤号”飞行甲板较宽,成为舰队中有效的作战舰只。“祥凤号”在珊瑚海海战中被击沉,舰龄较短,它的姊妹舰“瑞凤号”自1942年1月服役以来,作战相当活跃。 ) }& h6 f- T" B- P4 v) C) z
日本邮船公司有3艘17000吨级的豪华邮船“新田丸”、“八幡丸”和“春日丸”于1940年投入营运。由于通往欧洲的正常航线中断,这3艘邮船被海军征用,用来改装航空母舰。征用时,“春日丸”正在建造,1940年9月下水后立即被拖到佐世保海军工厂进行改装,次年9月改装竣工。1940年“新田丸”和“八幡丸”同样进行了改装,历时大约6个月。这3艘轻型航空母舰重新命名为“大鹰号”、“冲鹰号”和“云鹰号”,航速21节,载机30架,作为第二线舰只或辅助航空母舰服役。如果说日本人曾经制订过某种护航政策的话,这3艘舰可以说是第一批护航航空母舰。“大鹰号”、“冲鹰号”和“云鹰号”没有装拦阻装置和弹射器,不能同联合舰队一起行动,其主要任务,只限于运送飞机和训练飞行人员。 % {2 j7 e; Y0 R. }. A# y. Q
1940年10月,对日本邮船公司两艘更大的27000吨邮船“出云丸”和“橿原丸”开始进行改装。这两艘邮船于1941年6月下水,1942年夏季编入现役,命名为“飞鹰号”和“隼鹰号”,排水量为24140吨,载机53架。这是日本第一批把烟囱装在上层建筑上的航空母舰,烟囱呈26度斜角外伸(这是日本航空母舰烟囱的典型配置),使飞行甲板避开烟尘。
+ I- H7 p4 A9 v* w 1939年,日本制订了“04”计划,该计划包括建造一艘新型舰队航空母舰。无法弄清英国人建造光辉级航空母舰对这艘新型航空母舰的设计有什么影响,它除了装有装甲飞行甲板外,其主要性能同翔鹤级相似。由于采用装甲飞行甲板,这艘新型航空母舰减少了一个机库。排水量限定为29300吨,因此,该舰只能搭载53架飞机和21架飞机备件,航速33节。除了烟囱成26度角外伸外,舰首和烟囱都是封闭式的,与英国光辉级航空母舰很相似。这艘航空母舰命名为“大凤号”,1941年动工,1944年服役。 $ x, t( A7 }8 ]7 [4 J8 s9 M8 I
1940年,由于各船厂忙于上述航空母舰的改装,日本没有建造新的航空母舰。1941年,日本决定建造1艘飞龙级改型航空母舰,1942年再建造1艘姊妹舰。实际上,除了简化结构只设有两部升降机外,云龙型航空母舰与飞龙型没有多大区别。 & _" I9 @/ L5 j
由于在中途岛海战中损失了4艘航空母舰,必须火速重新安排航空母舰的建造计划。建造另外2艘大凤型航空母舰的计划改为建造5艘。德国豪华邮船“沙恩霍斯特号”从1939年9月就停在神户,日本人按大凤型航空母舰的设计图纸对它进行了改装,命名为“神鹰号”,于1943年12月服役。1942年12月,开始对两艘较小的邮船“阿根廷丸”和“巴西丸”进行改装。“阿根廷丸”于1943年11月改装竣工,命名为“海鹰号”,其姊妹舰作为飞机运输舰在航渡中被击沉。从1942年末开始,日本人成功地把“千代田号”和“千岁号”水上飞机母舰改装成了航空母舰。
/ t S6 q# t8 \/ I9 Y 除了追加的3艘大凤型航空母舰外,采取上述增强航空母舰实力的措施是合理的。不过,日本人挖掘工业潜力建造航空母舰迟了一步,他们决定再建造13艘云龙型航空母舰的计划根本无法实现。“伊吹号”重巡洋舰改为航空母舰的工程从1943年11月就开始了,到战争结束时,只完成工程量的80%。 ! R# g. `$ x$ b O
改装工程最大的是64000吨级的第3艘大和型战列舰“信浓号”。该舰于1940年5月开始动工建造,由于把劳力投到建造其它舰只方面,下半年工程进度放慢,直到1942年6月才铺完主甲板;后来,又由于决定优先建造航空母舰,它的建造工程全部停了下来。为了对这艘有265.85米长的船体进行改装,曾提出过两个方案:其一,改装成舰队航空母舰,这需要进行全面改装;其二,改装成执行飞机维修或支援任务的航空母舰,这只需进行部分改装。航空母舰在太平洋上纵横驰骋,续航力要大,第二个方案显得更为重要。日本人设想,让需要维修保养的飞机在“信浓号”上降落,修好后再返回各自的母舰。“信浓号”还可以为在作战半径尽头活动的飞机加油和补充弹药,延长其作战半径。
! A, |& g$ t1 o1 X 最后采纳了折衷方案。给“信浓号”装上全套维修设施,并配上一支规模不大的战斗机队,用于自卫。1942年夏季,改装工程上马,尽量保留了原战列舰的特点。例如,保留了原457毫米主炮炮座和高速扬弹机,以便从弹药舱提升炸弹和鱼雷雷头。如“大凤号”一样,“信浓号”装了装甲飞行甲板,上层建筑也有装甲保护,并装了16门127毫米炮、145门25毫米炮、336管防空火箭炮等大量防御武器。 G- o% @& D5 {( D% f
大量建造和改装航空母舰使日本船厂格外紧张,但飞行员短缺的情况比起船厂来更为严重。战争初期,无论是航空母舰上的飞行员还是岸基航空战队的飞行员,都是受过极好训练的一流飞行员。他们学过飞行技术、飞行理论和飞机设计,有少数飞行员战前就是飞行军官。他们从14岁起开始受训。经过严格选拔,选中者先接受8个月的广泛训练,飞行大约100个小时。飞行军官的训练更严格,训练时间为10个月,训练期内飞行150到175个小时。他们比一般海军飞行员具有更高的飞行技能。 ( X2 O: N8 ]7 Z& n. Q1 F" |
这样严格训练的不足之处是,每年只能培养出大约100名飞行员。从开始训练到上航空母舰服役,每一个飞行员的训练时间长达5年之久。由于日本海军飞行员在1942年损失很大,教学部门把训练大纲的内容作了大刀阔斧的削减,海军飞行员的技术水平从此受到削弱。同时,预备役军官也应征受训,还降低了海军飞行员的体质标准,这意味着不少受训人员的体格不符合要求。
7 N, Z, ?% ?/ J0 i( O2 G1 S+ w 中途岛海战中损失的飞行员由教练航空队的毕业学员补充上了。到1943年4月,为了补充腊包尔基地遭到严重损失的第11航空舰队 [ 校者注:岸基航空部队 ] ,大批舰载飞机和飞行员被抽调离舰。飞行员的损失在不断增加,到了年末,已严重感到不足。日本人开始把飞行学员的中期训练缩短10个小时,尔后又缩短了初期训练时间和操作训练时间。受完训练的飞行员被直接派到作战部队,在那里再进行战前的短期过渡训练和战术训练。这些毫无经验的飞行员,大都是些短命鬼。 * `1 m2 T$ ]1 W- c0 c
日本也缺少合格的飞行教官来指导飞行学员,如何从标准双翼教练机过渡到驾驶快速的零式战斗机。许多飞行学员在训练中失事丧命。1943年下半年战斗机训练的事故损失率增加一倍多。1944年头9个月,一位对现行训练方法感到担扰的海军参谋决定,改用旧的训练方法进行训练,结果事故损失率更高。 & v4 f1 u% C, Z
最后的结果是,在现有航空母舰上服役的都是一些没有作战经验的飞行员,而新服役的航空母舰则只有飞机,没有飞行员。这种情况,在1944年6月马里亚纳海战中达到了高峰。当时,有些飞行员只会从航空母舰上起飞,却不知如何在航空母舰上降落。4个月后,参加莱特湾海战的日本航空母舰由于没有航空汽油供应,根本就没有搭载飞机。 ) D0 ?* \5 K7 `2 r- [
美国人的作法完全不同,他们用招募办法培养了第一流的海军飞行员队伍。招募范围很广,有大批受过教育的人志愿报名参加,可以毫不困难地挑选体格和智力都合格的人员。除了战前就有的佛罗里达州彭萨科拉飞行学校外,在佛罗里达州的杰克逊维尔和得克萨斯州的科珀斯克里斯蒂,又新建了两所飞行学校。到1943年年中,大约有45000人接受了飞行训练。 5 I0 x1 N8 T( Z* l+ H; G, o& v
1941年每月只招收200名飞行学员。从1942年开始,飞行学员的递增速度几乎令人难以置信。训练期间没有发生任何重大事故,学员质量符合要求。首先,92所飞行学校对学员进行3个月的基础训练,学习基本飞行知识,再接受3个月的航海训练,包括操作和理论学习。尔后,学员被分配到16所初级航校接受飞行训练,如果训练合格(淘汰率仅为15%),便派往彭萨科拉或科珀斯克里斯蒂进行中级飞行训练。在这个阶段,年青的飞行学员才有机会上舰载机,如巡逻轰炸机或观察机。每处训练中心都设有6个辅助训练站,而每一个辅助训练站都有自己的卫星机场。 ! o/ f& ^6 G7 Z" V5 [
操作训练在杰克逊维尔进行。训练2个月后,将要在航空母舰上服役的飞行员到伊利诺斯州格伦威福进行飞行甲板降落训练。美国海军用两艘非编航空母舰进行这种训练。(这两艘母舰叫“黑貂号”和“沃尔弗林号”原是航行在五大湖上的汽船。)冬季,当密执安湖结冰时,飞行学员需要到太平洋,在西海岸一艘航空母舰上进行领取航空母舰降落资格(简称航母资格)的测验。每一个飞行学员的累计飞行时间要达到360小时到450小时。这种训练制度的实际效果取决于高水平的教官。从基本训练开始,由有经验的航空母舰飞行员任教,操作训练通常是由有过战斗飞行阅历的人来执教。
, f$ s( F. c# n4 C" Z9 K6 { 合格的飞行学员被编入岸基飞行中队,大约在6个月时间内,这个岸基飞行中队就会和别的飞行中队一起编成一个航空母舰飞行大队了。飞行大队组成后,就立即派到航空母舰,或者到航空母舰接收那些已经完成飞行任务的飞行员的飞机。前一种情况,飞行员有足够时间适应舰上环境,获得从航空母舰上起飞的经验。后一种情况,飞行员上舰一两天后就得参加战斗。
; t A" G" \, e3 j 在训练飞行员过程中会遇到种种麻烦,美国海军很重视保护飞行员的生命安全。为了营救遇难的飞行员,潜艇、水上飞机和水面舰艇经常要冒极大危险担负“飞机警戒哨”任务。这种作法,与日本指挥官的鲁莽无情、不顾飞行员死活的行为截然相反。
/ {9 Q. |( F/ C2 z# [ 当战幕在欧洲拉开的时候,英国飞行员的数量很有限。1939年9月,皇家海军只有360名合格的飞行员和332名飞行学员。皇家空军掌管飞行大权时遗留下来一个十分愚蠢的规定是,皇家海军不得单方面增加飞行员数额。皇家海军不能象美国海军那样进行飞行员的基本训练,中级训练也仍然掌握在皇家空军手里。 , W# T3 @1 ?' [& x$ z# D4 d1 F* I7 D
英国皇家海军飞行学校迁到加拿大后,问题得到了部分解决。当彭萨科拉飞行学校根据美国租借法案接受第一批皇家海军飞行学员时,情况开始好转。皇家海军还从加拿大和新西兰多余的飞行员中得到一些补充。补充的飞行员大多是陆上飞行员,到皇家海军后才开始海上飞行。到1942年年中,皇家海军共有1632名飞行员。
@9 D( ~ ?6 a4 a, y, s) y 英国和美国力争达到的目标是,飞机和飞行员的数量能远远超过现役航空母舰的实际需要。1941年,英国各家造船厂任务饱和,加上钢材短缺和德机轰炸,要实现既定目标困难重重。美国没有遇到这样的麻烦。珍珠港事件一个星期后,美国便决定建造两艘埃塞克斯级“本宁顿号”(CV19)和“拳帅号”(CV20)航空母舰。当时,预计这两艘舰在1944年12月编入现役(实际上推迟到1945年服役)。为了尽量得到更多的航空母舰,又匆匆制订了一项计划,把一艘克里夫兰级轻巡洋舰186米长的船体改装成轻型航空母舰。同日本人用邮船或辅助船只改装的大多数航空母舰不同,这艘航空母舰装有一定武备,并按海军标准建造、分级,航速在30节以上。在追求航空母舰数量的时候,人们往往会别出心裁,把欲速则不达的观念置之度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