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原帖由 Zeke 于 2007-5-10 22:04 发表3 c$ E: r! H( w" m
/ `+ |9 a! J: z; @! M* f6 b
历史上的美澳航线就是单个无护航的裸奔商船在跑。
* d' X' F- h2 ^' P2 w要看因果,美澳航线裸奔,是因为德日无力对它构成什么大威胁,没必要那么麻烦搞护航。

补充

正是因为希特勒不懂海军与海战,才会放手给邓尼兹,这才成就了第三帝国海军潜艇战的辉煌。我认为二战中海战(制海权)的关键就是对制空权的延伸,第三帝国既然无法构建多个航母作战群,那么,就因把有限的资源全部用来建造各型潜艇,不用说不必建造所谓的AMC,就连那些著名的战列舰也多应该肢解后回炉多造他个几百来艘海狼!
这个观点不是被很多著作批判了......
$ [# ^' T4 C' r- S: E
% `4 t3 o0 b9 G德国海军武库只依赖一两种武器打天下的思路是有问题的....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原帖由 nanjin1937 于 2007-5-11 09:18 发表* e  i  n5 [9 M. B( \# v
正是因为希特勒不懂海军与海战,才会放手给邓尼兹,这才成就了第三帝国海军潜艇战的辉煌。我认为二战中海战(制海权)的关键就是对制空权的延伸,第三帝国既然无法构建多个航母作战群,那么,就因把有限的资源全 ...
/ q% c$ Y( c# k2 H# s* T
AMC是用几条破商船改造的,花费极少。

回答Zeke

AMC是用几条破商船改造的这不假,花费不多也是事实,但耗费的人员大概不会太少吧?这些兵员是第三帝国多么宝贵的财富啊!
原帖由 nanjin1937 于 2007-5-13 09:14 发表3 c$ e# q% j4 r. _& G8 }! s
AMC是用几条破商船改造的这不假,花费不多也是事实,但耗费的人员大概不会太少吧?这些兵员是第三帝国多么宝贵的财富啊!
; ~% c& Q  a1 ^; o% e  B, l- v' `/ d  b也极少,全加起来还没一条希佩尔级重巡多。
AMC始终无法象大型水面舰艇一样牵制对方的大型舰艇,不过好歹逼迫对手不敢以单艘商船的方式进行运输。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恰恰相反,盟国在数学家的指点下,增加单批船只的数量,减少批次,这样就减少了每批次被击沉的概率。
这种战术欺负落单的无武装船只还可以,遇上互航队就没办法了。
很多事情幕后的关键是数学……特别是概率和数值分析,连等公共汽车都可以参考。
护航队在效率上是不敌单个船只的,这个想想就可以很容易明白。所以组织袭击舰的目的不止于击沉几艘船,更重要的是迫使敌人组织护航队而降低其运输效率。
Soldiers and sailors would fight like madmen to hang on to the red-light district . . . wouldn’t they?

% @  U6 o' f$ c7 ?5 B, t
原帖由 bf109 于 2007-5-15 03:05 发表4 c: E8 F6 Q3 R
护航队在效率上是不敌单个船只的,这个想想就可以很容易明白。所以组织袭击舰的目的不止于击沉几艘船,更重要的是迫使敌人组织护航队而降低其运输效率。
原帖由 Zeke 于 2007-5-15 21:43 发表3 N9 @* n. n- e( v
) Q. y8 Q2 ]. c1 b, Y% ?, f& L* B( @
; s2 N7 g0 L" F. O9 h! n4 \5 I' b3 s6 [& }
对单独航行商船取得最辉煌战绩的不是什么辅助驯养舰,而是潜艇,相比潜艇,德国AMC的战绩充其量不过锦上添花。仅仅德国潜艇的存在就足以让英国人尽可能的组织护航运输队,因此我觉得认为AMC的主要效用在于“迫使对方组织护航而降低航运效率”一说难以成立,况且这点效率损失对英国而言仅仅是“不便”而非“威胁”。
德国在潜艇上投入了多大力量?在AMC上又投入了多大力量?论起投入产出比来,AMC要高得多了。
潜艇有本身的固有弱点,对付单个商船,水面袭击舰有很大的优势,相反护航队能基本遏制袭击舰的威胁,但对潜艇则还需要一定的其他措施。
Soldiers and sailors would fight like madmen to hang on to the red-light district . . . wouldn’t they?
返回列表